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儒道至圣_分节阅读_第1030节
小说作者:永恒之火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6.3 MB   上传时间:2019-07-26 18:20:20

  方运进入州牧府后,在州衙后院选了一处独立的小院,然后在又在州衙选了一个较大的院子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安顿好,方运便坐着马车前往阅军楼。

  阅军楼乃是三国时期鲁肃阅兵之用,立于城西城墙之上,紧邻洞庭湖,在阅军楼之上,可见洞庭碧波,滚滚长江。

  巴陵有四景,洞庭湖、君山岛、灵雾山和阅军楼。

  洞庭有水,君山有茶,灵雾有泉,阅军楼有诗文。

  阅军楼乃是城墙城楼,因为形貌雄伟、建造细致,有三层、四柱、飞檐和盔顶的设计,被历代工家读书人赞美,名气甚大。

  历来外地高官或读书人抵达巴陵后,必然会先游遍洞庭湖、君山岛与灵雾山,最后到阅军楼上留诗。

  不过,最让象州人不服气的是,阅军楼多次与黄鹤楼争天下第一楼,都以失败告终,皆因启国文风鼎盛,众多文人在黄鹤楼作诗词,名诗屡出,压过阅军楼。

  阅军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名字不如黄鹤楼响亮,历代州牧都想要为阅军楼改名,但最后都无法让大部分认同,只好作罢。

  马车停下,众人陆续下车,方运落地后,抬头仰望,就见城墙之上竖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城楼,金瓦红栏,直冲云霄。

  夜色下,城楼之上挂满红彤彤的灯笼,充满节日的气氛。

  阅军楼外遍布众多巴陵城百姓,他们立于道路两侧,翘首以盼。

  见到方运出现,立刻高声问好。

  “见过方虚圣!”

  “方虚圣秋安!”

  “总督大人万福!”

  “方虚圣,一定要让阅军楼成天下第一楼啊!全靠您了!”

  数不清的巴陵城百姓欢呼雀跃,兴奋地看着方运。

  在大多数百姓眼里,象州归庆国还是归景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国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当年庆国强大景国弱,倾向庆国的人多,而现在景国出了个方虚圣,国力蒸蒸日上,许多象州百姓也就不抵触景国。

  更何况,总督是景国的,但虚圣却是全人族的,所以九成九的象州百姓非常欢迎方运。

  方运环视众多百姓,抱拳致谢,然后望着阅军楼,轻轻点头,道:“不愧是景国第一名楼。”

  董文丛微笑道:“听说您要担任两州总督在巴陵设立总督府,巴陵的许多老读书人纷纷到州衙找下官,说希望在阅军楼办一场履新文会。一些老人说,若是您能让阅军楼扬名天下,力压黄鹤楼一次,夺下天下第一楼的美名,他们就努力说服那些庆官,让庆官回心转意,心归景国。”

  方守业道:“总督大人,您今晚的诗词,可能力压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

  附近的读书人与士兵立刻露出好奇的神色,盯着方运。

第1628章 履新文会

  方运微笑道:“历代文人墨客何等优秀,本官岂敢说力压?无非是履新文会而已。”

  在场的象州人顿时无比失望,可仔细一想,若方运刚来就要力压黄鹤楼,也显得过于唐突。

  董文丛朗声道:“来日方长,只要方虚圣留在象州,还怕阅军楼比不上黄鹤楼吗?”

  周围的象州人一听全都放下心,脸上恢复了笑容。

  方运无奈摇摇头,踏着楼梯走上城墙。

  城墙之上,灯笼高挂,酒席陈列,众多官员或读书人纷纷起身,或称方虚圣,或称济王,或称总督。

  方运目光一扫,面带微笑走向北侧,有两桌江州官员正站在那里。

  “诸位,好久不见!”方运微笑着拱手。

  那些官员纷纷向方运作揖。

  江州官员之首李文鹰成大儒后外出磨砺,一直未归,除州院君外,江州官员屡次调换。

  现如今,江州州都督是翰林陈溪笔,州牧是刚从密州调任的翰林赛志学,除了这两位大员,还有一些四品或五品的官员,不是司正就是知府或府院君,大半都是老熟人。

  当年的玉海城院君冯子墨转任知府,已经主管一方。

  其中有几人都为方运送过拜帖,早就被左相党归为方系官员之列。

  方运与这些江州老友私下聊了一阵,便与象州其他主要官员一一交谈,最后主要接见象州的老读书人。

  象州的老读书人包括进士、翰林与大学士,他们要么过于衰老,要么只想颐养晚年,当日董文丛这个州牧到来,都没请动多少老读书人,今日许多人反而不请自来。

  这些老读书人对象州的影响极大,门生后辈遍布象州,他们若联手,势力比州牧董文丛更大。

  大多数老人见到方运都笑呵呵,都愿意与方运多说几句话,甚至有人想给方运做媒纳妾,只有少数几人面色较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象州优秀的年轻读书人,方运也亲切接见了他们。

  文会未开始,现场的气氛就变得非常热烈,和之前迎接方运时的剑拔弩张完全不同。

  花花轿子众人抬,即便是那些反对景国的庆官们,此刻也大都诚意祝贺方运,但过了今天,另当别论。

  不多时,方运坐到主位,州牧董文丛站在宴席的最前方,主持文会。

  董文丛先是舌绽春雷,代全象州百姓欢迎方运,随后就见巴陵城四周礼花飞天,将夜晚的巴陵化为不夜城。

  巴陵城内处处有人欢呼。

  随后,董文丛历数方运功绩。

  正常官员的履新文会,历数功绩不过十几句话,但董文丛一开口就没完了,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一直到大学士,各种功绩数不胜数。

  在董文丛说到一半的时候,有官员低声微笑:“知道的是在历数一位总督之功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历数一国所有总督之功绩。”

  附近之人轻轻点头,随后全都羡慕地看着方运。

  都说读书人的追求是死后青史留名,现在方运未亡,便已经有了名震后世的大功绩。

  由于历数功绩的时候舌绽春雷,整个巴陵城从第一句开始就沸腾起来,城内各处的人大声欢呼,议论纷纷。

  方运在巴陵城的人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暴涨。

  他人历数功绩,美酒尚温,现在历数方运功绩,宴席所有菜都凉透了。

  初秋的晚风掠过阅军楼,为文会带来秋天的惬意。

  之后,便是履新文会的正常流程,等方运发表就任感言后,众人便开始吃饭喝酒。

  吃了半刻钟,方运开始为各桌敬酒。

  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方运地位高年纪却小,众读书人便立下规矩,不准用才气或文胆等任何力量逼走醉意,然后开始敬酒,实则灌方运。

  由于谁都不准用外力逼走醉意,少数人喝着喝着就醉了,一些官员开始说各种醉话。

  “方……方虚圣……作为一个象州官员,我可能……可能会反对您,但作为读书人,我对您五体投地!您知道五体投地吗?我这就给您来一个!”喝醉的象州官员当场就要跪下大拜,方运和旁边的人急忙拉扯他,好说歹说才让他放弃。

  “唉,方虚圣的诗词太好了!他要是能写一首新诗赠送给我,我马上就当济王门生、总督走狗!”

  “废话!方虚圣一纸诗词都能收买大学士,还收买不了你一个进士?”

  “大学士?你们太……太小瞧方虚圣了,我说他能收买大儒你们信不信?我说收买半圣你们信不信?”

  “还真有可能!”

  大多数官员虽有醉意,但都保持清醒,只是说话比平时随意。

  等众人喝得差不多了,董文丛红着脸舌绽春雷道:“别喝了,停停停!巴陵的小家伙们,快来献诗!我提前跟你们说,方虚圣今日不准备全力以赴作诗,你们若能文压虚圣,此生或许就这一次机会!把握住啊!”

  过了七月便是秋天,所以文会要求有秋意,有秋景,并不限韵。

  过了片刻,象州的年轻读书人陆续上前作诗。

  年轻读书人们都有些紧张,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堂堂虚圣。

  最后,共有三十人上场献诗,但只有一人才气高过一尺,达到出县层次。

  在场的象州官员十分高兴,若是连出县都没有,众人恐怕极为扫兴。

  作出出县诗的人被选为魁首,方运赠送给魁首一件进士文宝,让这位寒门秀才激动得双手发抖。

  在场的官员却见怪不怪,很多人都清楚方运的家底有多丰厚。

  休息片刻,董文丛起身道:“有请总督大人上前作诗词!”

  方运微笑起身,随后全场所有人都站起来,一些喝醉的人还大声欢呼着,十分高兴。

  方运走到众人之前,拿着墨锭轻轻研墨,还未等提笔,突然有人开口。

  “方虚圣,正值争夺四大才子之首的关键时刻,这首诗,很可能关系能是否能成四大才子之首,您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许多人诧异地望向开口之人,正是象州礼司司正聂长举。

  许多景官面色难看。

  本来好好的象州内部文会,临了临了出了幺蛾子。

  聂长举这话无非是在挑拨,不理会就好了,但在文会上故意说出来,纯粹是为了恶心人,让人不痛快。

第1629章 老人的执念

  “看来聂先生在择英院地位崇高,可指点四大才子诗词文章,在下自当多加考虑。”方运微微一笑,对待庆官没有必要留手。

  聂长举的脸上闪过一抹尴尬之色,在场的众多读书人笑眯眯看着他,想害方运自然要付出代价,日后有人谈起聂长举,必然会说就是那个教虚圣写诗、自以为可以决定四大才子排序的翰林,对于一个普通翰林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污点。

  聂长举似是早有准备,突然舌绽春雷道:“在下区区翰林,微不足道,但身为景国臣子,自然不愿看到四大才子之首落于文界人之手!老夫代表象州百姓,恳请方虚圣在阅军楼与翰林张龙象文比,荣登四大才子之首,振我象州民心、扬我大景国威,同时让我象州阅军楼成为天下第一楼,力压黄鹤楼!”

  聂长举说完,突然半跪在地。

  许多官员都懵了,这才明白,之前聂长举说那些话并不重要,方运说什么也不重要,聂长举只需要做个铺垫,然后强行逼方运在阅军楼与张龙象文比。

  “下官代表泰合府百姓,恳请方虚圣力压张龙象,让我景国人成为四大才子之首,让象州阅军楼成天下第一楼!”泰合府知府严悟舌绽春雷完也单膝及地半跪。

  “在下礼司左司正,恳请方虚圣扬我国威、振我民心!”

  “恳请……”

  一道道舌绽春雷在阅军楼上响起,传遍整座巴陵城,巴陵城数百万百姓听得清清楚楚。

  大多数百姓听得热血沸腾,声嘶力竭欢呼,尤其是阅军楼外的数万百姓,呼声震天。

  阅军楼的庆官们不断舌绽春雷,上演了一出近乎以下犯上的大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9页  当前第10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0/20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儒道至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