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_分节阅读_第205节
小说作者:云绕半山腰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68 MB   上传时间:2022-12-24 19:39:12

她近来遍搜族中,还是没有发现什么可堪大用的人才。

南荣姝是万万没想到,自己这偌大的哀牢族,人才竟然还真不如杨玉环这一家之姓的多,这让她到哪里说理去?

看着二人的神色,边流韵忽然觉得有些异样。

民间流传后宫争斗,总是些阴谋诡计,相互算计。但这云国后宫之中,似乎是有些不对劲。妃嫔之间,相互攀比着为国家举荐人才的数量,这怎么看怎么怪异啊!

所以,我要不要也……

边流韵此时,忽然陷入沉思之中。

有时候,内卷就是这么开始的!

-----------

中庆城外的官道之上,千余精锐士卒列作军阵,缓缓前行。军阵之中,树立着“陶”字大旗,以及象征着当朝太尉权势的符节。

眼前这队人马,却是从石城郡归来的老太尉陶艾。

老太尉年事已高,所以在此前夏、黎两国入侵之时,萧承并未准许其亲上战场。

但这并非是说,老太尉在这次战争之中没有出力。

老太尉军中小卒出身,一步一步沙场搏杀,而至卫将军高位。又因老太尉性格,所以在军中威望甚高。

正是有其坐镇石城郡,防止边军叛乱的同时,调度一切,稳定军心。便是有他,这才撑到萧承亲自到来,收服边军,解除云国危机。

而今三国和谈,边军归心。老太尉毕竟不再年轻,老胳膊老腿的容易出毛病,萧承便趁着这个时候,调其回京荣养。

此时城门之处,老远便见一众礼曹、兵曹官吏,正恭候在城门之处等待。最前方,还有宫中侍者,架着一辆由八匹高大精壮的黑色战马,拉着的造型华丽,格外显眼的金车。

见到老太尉的旗帜,众人当即上前,列队出迎对着军阵最前方,满头白发,身形挺立战马之上的陶艾躬身行礼,齐声喝道:

“奉陛下圣旨,恭迎陶老太尉归京!”

虽谈不上百官相迎,但如今这阵仗,亦是不小,足见萧承对陶艾这位忠直老臣的敬重。

从军之人,本就极为看重荣耀。陶艾如今贵为太尉,官位已至最高,再无追求。而如今看到城门处奉旨迎接的众多官员,他心中却还是为之激荡,面色动容。

一旁的宫中侍者,当即上前手捧圣旨上前,朗声道:

“顺天应时,受兹明命,大云皇帝诏曰:太尉陶艾,花甲之年仍自领兵亲往前线,坐镇军中稳定军心,其忠贞之心可表天地。特赐兵车戎辂,玄牡二驷,以示其功!”

兵车戎辂,是指金车大辂。玄牡二驷,便是赐下了八匹黑马。

这东西,听起来好像就是送了一辆车,似乎不是很贵重。

但实际上,这待遇,是九锡之中的“车马”。

九锡这玩意,是九种礼器仪仗,合起来是篡位的前置套餐。前太尉汪晓,身上就有这八种,要不是萧承翻盘,说不定流程都已经走完了。

不过这东西,单一拿出来,那就是给臣子的赏赐礼遇,算不上太过惊人。

陶艾忙不迭自马上翻滚下来,跪倒在地听旨,然后语带激动,毕恭毕敬地道:

“臣陶艾,谢陛下厚爱!”

宫中侍者可不敢让这老太尉跪在地上多久,连忙上前将他搀扶起来,恭敬道:

“陛下说过了,老太尉不需跪拜接旨。一路行军辛劳,陛下准太尉先回家休养,再入宫觐见。”

陶艾闻言,当即摇头,道:

“岂敢让陛下等候?我这便进宫谢恩!”

宫中侍者见陶艾坚持入宫觐见,也不好阻止,只得道:

“那便请太尉跟奴婢一起吧!”

陶艾当即嘱咐身边副将,带领军队入驻早就备好的军营之中,自己则在宫中侍者的带领之下,朝宫中而去。

而就在陶艾带回来的大军之中,数十名没有身穿铠甲,但举止进退之间,尽显军伍之气的兵家弟子,正簇拥着一名中年人。

中年人抬头望向皇宫之中,感受着手中兵主印传来的悸动,心中激动不已。

“兵主印有反应了!我兵家崛起,果然便印在云国之中!”

一众兵家弟子,当即齐声喝道:

“恭贺兵主!”

第八十九章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萧承走出养心殿中,亲自将入宫的老太尉陶艾迎了进去。

老太尉见到萧承亲迎,本欲俯身就跪,却被萧承一把拦住。

“老太尉功高劳苦,今后不论何时,皆不需大礼参拜!”萧承看着面前这位头发花白,脸上遍布沟的老太尉,略带动容道。

此前虽然赞他宝刀未老,那也是因为他荣养家中,未曾治军劳心竭力,所以显得精神抖擞。

但真说起来,老太尉陶艾,乃是萧承祖父德宗皇帝,自军中擢拔。到了如今,老太尉已是古稀之年,是货真价实的老人家了。

之前老太尉先是强拖着老迈之躯,领兵急行,这才赶在佛门之人鼓动邕州大营动乱之前,亲自赶至石城郡坐镇边疆,这才阻止局势继续恶化。

然后他又坐镇石城郡,以自身威望稳定军心,守卫边疆,这才使得萧承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夏国国境之内肆意施为。

军中武功,可不比其余的高深武学那般,能够借助浑厚内力,维持住自身躯体生机,而是最为重视气血。昔日威震天南的猛将,如今也因为气血衰败,一身武力跌落至六阶。

在加上数月来,如此劳心竭力,损耗精神,陶艾整个人乍看上去,虽没有什么变化,但此时的他,行走坐立之间,却再无昔日那般矍铄。给人一种凭白苍老了许多的感觉,周身都透露着一股子迟暮之感。

老太尉便是听到萧承免除了自己的叩拜大礼,也是拗着性子,甩开上前搀扶的宫中侍者,执意要跪倒行礼。

行礼完毕之后,老太尉还是推开旁人的搀扶,执意自己站起身来,然后看着萧承,执拗道:

“臣虽古稀之年,但还是不太服老。陛下如此厚恩,臣只能谢绝不受!”

陶艾话语之中,尽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气。

但在旁人听来,却是觉得莫名心中一酸,颇感复杂。

名将垂暮,由来都是最令人惋惜的。

萧承闻言,却是轻笑一声,点了点头,应和道:

“朕亦是这般认为的!朕如今手中虽有些大将之才,但到底年轻,资历不够,可还需太尉帮忙坐镇看顾呢。免你大礼参拜,不过是太尉功勋甚伟,所以才拿出这惠而不费的礼节恩赏罢了。”

说到这里,萧承用半开玩笑的口吻道:

“莫不是,太尉更喜欢金银珍宝?”

老人都是这样,年纪大了不服老,这个时候顺着他说,倒是更为合适。

陶艾年岁摆在这里,早已不是年轻时那般不懂人情世故了。刚刚自己说的那些话,也知道不过是嘴硬罢了。

这个时候听到萧承这半开玩笑的语气,自然知道不过是在顺着自己说话。

堂堂皇帝之尊,又是这般少年得意的有为天子,却如此注意臣子的感受,陶艾心中顿时为之一热。

他喉咙上下滚动,连忙低下头去,闷声道:

“是臣多想了,请陛下恕罪!”

萧承亲手扶住他的臂膀,笑着道:

“好了,朕之前交代了,让太尉你早日回去歇息的。不过太尉执意要先入宫见朕,你把便尽快述职,好让你早些回去。过两天,朕再亲自设宴酬功!”

“谢陛下!”

陶艾先是躬身一礼,犹豫片刻,继续道:

“陛下,臣此次在石城郡坐镇之际,诸子百家之一的兵家兵主戈商,带领一众弟子前来拜见,欲要请臣举荐他们。”

“兵家兵主戈商?”萧承眉头一动道。

兵家门主,便是自称兵主。

江湖朝堂之上,百家之学盛行。世人根据各家在天下之中的影响力,评判出了九流十家。其中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这十家之中,家收集天下奇闻异事、街谈巷语,编为故事,在天下诸国之间广为流传,所以影响力不小。

但因为家却并无自身学派主张,难以拓展影响力,是以剔除了出去。剩余九家学派,并称九流。

在这其中,却是并无兵家身影。

自古兵戈战事,事关国家社稷存续,按理来说,这兵家不说影响力如何巨大,怎么也应该比杂家、家好上太多吧!

只可惜,天下之间,像是儒、法、阴阳、墨这几家出身的学子,也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不通军略的文人啊。各家之中,也都有专注研究战阵之学的人才。

不说别的,出身阴阳家的前太师汪晓,便是阴阳家之中,并不受重视的阴阳兵家一系。汪晓将阴阳家典籍用于兵法之上,领兵征战多年,却是从无败绩。

儒家征战,仁义为旗帜,宣称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以求大义在手,百姓归心,从而无往不利。

法家严苛军法,训练精锐士卒,兵峰所指之处,士卒视死如归。

墨家以机关秘术,打造战争机器,攻无不克。

纵横家俯瞰天下局势,合纵连横,统合诸方兵力,以绝对实力碾压敌手。

道家虽一向主张出世清修,理念与阴阳家不同,但亦有讲述如何借用水、火、风之力,挫败敌军的兵法典籍。

学子入兵家之中,只能学习征战之法。可拜入其他显学之中,也能够学习这些兵法,而且还可以学习治国之法、安民之策。

内卷如此严重,这兵家影响力,自然不如这几家显学。

萧承点了点头,问道:

“那太尉可曾答应?”

陶艾摇了摇头,当即道:

“陛下设立稷下学宫,创办科举,自有深意,这举荐之事,臣并未直接答应。”

说起来,陶艾也并非当年那个愣头青了。性子较之年轻时虽未改变多少,但却也明白了一些事情。

举荐兵家之人入朝为官,那自然只能安排进入军伍之中效力。可军队之中,由来都是最为紧要之处。军中职务,更是不比其他。

陶艾本就在军中威望甚高,而且自从多了马敏文、曲诚这两个姻亲,他陶家的影响力,就不止跃升了一个层次。

这个时候,再举荐人进入军中,那对他陶家,甚至一众姻亲,可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萧承见状,笑呵呵地看了陶艾一眼,开口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7页  当前第2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5/6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太宗皇帝成长计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