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夏文圣_分节阅读_第103节
小说作者:七月未时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13 MB   上传时间:2023-01-05 20:11:34

  “而后由大夏官兵接管赈灾之事,将损失减至最少,至于所有损坏良田,待水灾结束后,朝廷拨款,各地捐赠,重新规划,这样一来虽会影响近两年收成。”

  “可熬过这段苦日子,水灾之祸,将彻底平息。”

  此时此刻,户部尚书何言第一个开口。

  他站在经济的角度来衡量利弊,先镇妖再赈灾,只要人活着,再慢慢收拾即可。

  只是此话一说,一旁的刑部尚书却摇了摇头。

  “不可。”

  “镇妖虽是关键,可应当先赈灾为主。”

  “陛下,江宁郡水坝已毁,想来必定是民不聊生,到时难民扎堆,极其容易影响周边。”

  “到时很有可能会发生民变之事,臣认为,无论如何先赈灾再说,开放各地粮仓,以确保百姓不会集中,周围府县分担压力。”

  “至于水妖之祸,并不急于立刻收拾。”

  刑部尚书徐平出言。

  镇压水妖的确是重要之事,可身为刑部,他更了解民变有多可怕。

  不怕难民多,就怕难民扎堆,想想看几百万的难民聚集在一起,任何一个府县都不敢吭声。

  到时候便是蝗虫过境,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在死亡面前,人性可就彻底暴露。

  朝廷就算是想出各种办法也没用,百姓难民都快饿死了,谁有时间听你指挥?

  此言一出,几位尚书纷纷点了点头。

  可兵部尚书却摇了摇头。

  “徐尚书此言差矣。”

  “陛下,臣认为,镇妖最为主要,否则即便疏散百姓,若是接二连三发生决堤,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兵部尚书赵益阳说出自己的见解。

  几人说的都没有问题。

  然而,永盛大帝的目光却落在了周善身上。

  “周爱卿,你有何想法?”

  他直接询问。

  而后者向前走了一步,紧接着缓缓出声。

  “陛下。”

  “臣认为无论是镇妖亦或者是赈灾,都是重中之重。”

  “只不过,镇妖好说,多派几位大儒和精锐将士,早晚能平定祸乱。”

  “可真正核心,还是在赈灾之上,江宁郡大江环绕,其中光是分流河道便有数百道。”

  “眼下还没有到最恶劣之时,可臣却担心,万一发生更为恶劣之事,将会带来百万难民。”

  “如何尚书所言,倘若难民聚集,只怕任何一府都不敢接收,到时朝廷即便下了令,只怕各地官员都不敢乱来。”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

  “所以臣建议,以江宁郡首府为主,挑选十处府县,将粮草运输至此,当做赈灾之地,陛下再拟道圣旨,将所有官粮运输过去。”

  “并且立刻昭告江宁百姓,提前预警,倘若当真遭遇水灾,直接前往赈灾之地。”

  “保住百姓,一切都好说。”

  周善开口。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他也认可赈灾第一,不过也巧妙的化解赈灾压力,同时还解决了运粮问题。

  不然的话,一口气运到江宁郡首府之地,所耗费的时间很多,倒不如设立十个赈灾点,朝廷颁布圣旨,提前预警,也算是尽可能解决难民集中的问题。

  此话一说,众人纷纷点了点头。

  而永盛大帝却显得平静。

  他稍稍沉思。

  随后缓缓开口道。

  “最坏打算是什么?”

  永盛大帝开口。

  对于出谋划策来说,他不是特别关心。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倘若出现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情况。

  此言一出。

  六人沉默。

  但最终宰相周善开口了。

  “陛下。”

  “倘若按最坏打算去思索。”

  “江宁郡重要通道被毁,增加粮草运输成本时间,难民集中,水妖继续兴风作浪。”

  “到时整个江宁郡恐怕会发生惊天民变,古今往来江宁郡洪灾发生过数次,最严重一次,死者三百万,伤者千万,四十年荒野无人。”

  周善开口。

  这是他根据古书记载的情况描述。

  此话一说,众人神色变得极为沉重。

  但何言的声音响起。

  “陛下,其实无需太过于担心,此事臣也知晓一二,之所以发生如此旷古惨案,完全是因为难民集中,无人管理,缺少粮食,再加上官员贪污,才会酿出惨案。”

  “大夏境内,粮草还是充足,倘若当真河道破损,运粮艰难,依靠各府县地援助,只要能在赈灾粮运输到达之前,不发生大范围民变,基本上不可能发生这般事情。”

  户部尚书何言如此说道。

  分析的也是头头是道。

  众人纷纷点头。

  听到这话,永盛大帝脸色这才缓和一二。

  随后继续开口。

  “既如此,便按照周爱卿所言去做。”

  “不过,由兵部着令,遣夜衣侯领军五万,赶往江宁郡,配合当地兵营官员,抗洪救灾,一切以百姓为主。”

  “再由户部,立刻征调粮草,运输江宁郡,务必要求难民有粮,再拟圣旨,大夏募捐赈灾银,朝中大臣为先。”

  “魏闲,朕内帑还有多少银子?”

  永盛大帝询问道。

  “回陛下,还有大约十万两白银。”

  后者回答。

  “留下三万两,其余全部捐赠。”

  他开口,显得十分豪气。

  但这个行为意思很简单,皇帝主动带头募捐,而且只留下一小部份,满朝文武要是不意思意思,那就等着秋后算账吧。

  “陛下圣明。”

  “陛下万岁。”

  这一刻,六人齐齐开口,无论真心与否,还是第一时间夸赞。

  而与此同时。

  大夏书院门外。

  硕大的门匾之下,此时此刻早已经是车水马龙。

  一辆辆马车聚集此地。

  能入大夏书院的,几乎没有什么寒门。

  至少彻头彻尾的寒门没有。

  再穷的寒门,倘若被选中大夏书院,只怕也是飞黄腾达,都不需要为官,当地的县府也已经将良田银两送到家中。

  只不过,一路前来。

  顾锦年透过窗口,看到了一些读书人步行而来。

  看样子风尘仆仆,估计早两天就出发了。

  而此时。

  门匾之下。

  一道声音洪亮响起。

  “诸位学子,请在此下车。”

  声音洪亮,显得中气十足。

  是一位夫子。

  满头白发,却显得精神奕奕。

  随着夫子声音响起,马车上所有人缓缓出现。

  顾锦年也没有在玉辇当中久坐。

  与众人一般,一同缓缓走了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86页  当前第1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12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夏文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