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媚君_分节阅读_第88节
小说作者:桑狸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76 KB   上传时间:2020-11-02 18:26:25

  沈昭将自己的难处说了,瑟瑟沉眉思索良久,试探道:“我有一个主意,只是有些冒险。”

  “你且说一说吧。”沈昭叹道。

  瑟瑟道:“既然钟毓不肯放弃追查贪官,你又怕贸然召他回来使雍州人心不稳。那不如给他下一道秘旨,让他对外称病,让他自己上表请求回京养病。他就算再固执,总不会抗旨不遵吧。”

  沈昭拧眉沉思。

  照目前这个情形,能令沈襄如此警惕,忙着在雍州城内大加布防,甚至放弃对沈旸的刺杀,说明钟毓在雍州内的活动已经打草惊了蛇,如今的平静不过是暂时的,弹压不好,随时都有可能会乱起来。

  钟毓确实不能继续留在雍州了。

  可他是监粮正使,是赈灾的官吏之首,如果他走了,得有熟知赈灾事务且又能挑大梁的人立刻顶上。

  沈昭默了片刻,抬头看向瑟瑟,道:“你觉得玄宁能当起大任吗?”

  瑟瑟犹豫少顷,给了他肯定答复。

  “但是,你得给小襄下旨,让他保护玄宁的安危,要像保护你的钟毓一样尽力。”

  沈昭点了点头,猛地反应过来:“什么我的钟毓,你这话说得怎么这么奇怪?”

  瑟瑟朝他眨了眨眼,细忖了忖,倾心叹服道:“虽然说这位钟大人过于稚嫩,但确实有值得人倾佩的地方。这么多年了,我从未见过有官员敢拂逆我的母亲。她大权在握,手段狠厉,凡官员见她,不是邀宠谄媚,就是跪地求饶,从未有过像钟毓这样硬气的。就冲他这份胆识和正气,必非等闲之人,而是一块待琢璞玉,只要精心雕琢,假以时日,一定会成大气的。”

  沈昭自顾自研墨让自己静心,半天才道:“你这是在安慰我吗?”

  毕竟人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当初信心多足,如今就有多挫败。

  谁知瑟瑟半点面子都不给他留,竟直接承认了:“对啊,就是在安慰你。但话说回来,这事若要论过失,评谁的疏漏更大,钟毓至多只能排第二,疏漏最大的那个人是你。”

  “你也不想想,前世的钟毓从一个毫无根基的寒门仕子爬到天子近臣的位置,又得了你的信任和赞许,这中间要经历多少打磨艰难。而今生,你就因为你们前世的君臣情谊,直接把这中间他需要经的打磨考验给省了,把一个为官不到一年的年轻人放到那么重要的位置上,他能做到这地步,不犯大错,已经是难得了。”

  沈昭一眨不眨地怔怔看着她,蓦地低下头,颓然道:“我失算了。”

  瑟瑟一见这样谦虚认错的沈昭,好像原本张牙舞爪的小狼顷刻间收起利爪,变成了软绵绵的小羊,立马母性大发,上前去揉了揉他的头顶,温声宽慰道:“没事啊,你又不是神仙,还能事事都算得准啊。你已经很厉害了,不要自责了啊,乖……”

  沈昭抬起眼皮,静静瞥了她一眼,把那在自己头顶乱扑通的爪子拿开……

  瑟瑟一见他这样,还赌上一口气,非要摸他的的头顶,被拿开,放上,又被拿开,再放上……两个幼稚鬼正闹着,魏如海急匆匆地进来,道:“庆王世子密报。”

第96章 96章

  还在打闹的两个人立即收手, 沈昭忙让魏如海把密报呈上。

  如今雍州那小小一座城池,可是牵动了太多的人心。

  沈昭将锦封的密报展开,飞快地掠了一眼,所幸没有看到‘叛乱’或是‘内斗’的字样, 刚要舒口气, 蓦地定住了。

  瑟瑟忙循着他的视线看过去, 这一看, 脸色也沉下来。

  “沈旸跑了。”

  沈昭将密报合上,尽量平缓心绪, 道:“依照沈旸的精明劲儿,应当早就察觉出雍州城内暗流涌动, 而小襄忙着安定城内局面, 避免生出内乱, 没顾上他。他的身边又有文相派来的心腹干将, 若精心筹谋, 确实有逃脱的机会……”

  “那下面该怎么办?”虽然今生的一切都与前世不同, 可是瑟瑟一想到前世钰康和玄宁都是被此人害死,而他现在又不见了踪影,失去了控制,并且随时都可能再出现在他们面前, 她就忐忑难安。

  沈昭将双手合叠, 托着腮沉吟了许久, 吩咐魏如海:“传旨, 晋王在雍州城内失踪, 疑为流寇所掳, 命各州郡府衙严密排查, 一旦发现晋王踪迹立即密奏上京, 凡找到晋王者,官升三级,赏银千两。”

  这听上去是兄长对失踪弟弟的一片关切之心,实际上,就是一道通缉令,在山河间布下天罗地网,让他插翅难逃。

  魏如海刚要走,沈昭又叫住他:“召王效和苏合来见朕。”

  殿中一片沉寂,两人各怀心事,沉默许久,瑟瑟突然开口问:“能找到他吗?”

  沈昭先摇头,又点头:“即便我们找不到他,他也会来找我们的,不过早晚的事。他有那份野心,又那般阴损,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瑟瑟有些庆幸把沈昭安插进来的人留下了,起码现在的尚阳殿犹如金丝密罩,射不进任何暗箭毒矢。

  沈昭看着她的神情变化,似是猜到了她心中所想,握住她的手,温声道:“你放心,如今的他没这个本事来害康儿。”

  前世之所以让沈旸做了那么些孽,全因沈昭和兰陵斗得太狠,而他又隐藏得深,未对他设防,使他有可乘之隙去下毒手。而如今,沈昭防他防得如此严密,又对内宫多番清洗,就算他不甘心,想兴风作浪,这风浪也吹不到后宫。

  瑟瑟也想到了这些,勉强提了提唇角,冲沈昭笑了笑。

  两人又商量了些要紧事,回了内殿去看钰康。见他躺在摇篓里,早呼哈呼哈睡了过去,伸着胳膊瞪着腿,摆成了个‘大’字,一双绵软若笋的小脚丫从绒毯下露了出来,指尖随着呼吸一耸一耸的。

  沈昭看得只想笑,大约是这殿里熏笼烧得足够,太暖和了,这小兔崽子不怕冷,才睡得这么酣实。饶是这样,他还是小心翼翼地拉过绒毯,把宝贝儿子的两只小脚盖住。

  比起沈旸失踪,沈昭更担心的是雍州城内的光景。本就是贫困之地,连年灾荒,又遇昏官,百姓吃了太多苦,他做为帝王,实在不忍看见自己的子民再受战乱之苦。

  只有忍痛让自己的心腹爱臣钟毓称病回京,擢令温玄宁为监粮正使,继续主理赈灾一事。

  沈昭早就说过,赈灾是个大工程,没有一年半载成不了事。一直到绥和三年的夏末,雍州各督办属寮才正式呈表,河堤加固,钱粮分发得当,农田丰收在望,灾情已除。

  沈昭下旨对赈灾各级官员大加褒奖,着令他们即时回朝。

  这近一年的时间,温玄宁从钟毓手里接过一个半烂的摊子,独挑大梁,既要安抚各级官员的心,又要安抚灾民的心,还得防着流寇趁乱生事,可谓千头万绪,愣是没出一点岔子,干得漂亮极了。

  沈昭也不是个小气的,当即把温玄宁的官衔从京兆府里挪了出来,放进了大理寺,正好大理寺卿左迁了,他可以去补缺。

  而钟毓早在年后就已入了凤阁,任凤阁内舍人。

  从六部小吏到凤阁内舍人,再到文渊阁大学士,这是沈昭精心为钟毓谋划的晋升之路,也是一丝不苟地在按照未来丞相的目标培养他。

  至于玄宁,沈昭多有看其造化之意,毕竟……他是兰陵长公主的儿子。

  朝会散后,沈昭领着温玄宁回了尚阳殿,瑟瑟一年多没见着弟弟,早牵肠挂肚得不行,拉着温玄宁一顿嘘寒问暖,直接把沈昭晾在了一边。

  沈昭这一回儿倒乖觉,让他们姐弟尽情叙旧,不去捣乱,只从乳母手里接过钰康,笑眯眯地哄着玩。

  钰康一岁多了,会说几个断续不成章的字,不清晰的奶音:“叠……叠……”

  沈昭一怔,只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忙抱着孩子去拉瑟瑟衣袖:“康儿好像在叫爹。”

  瑟瑟看了一眼玄宁,有些赧然,把衣袖从沈昭手里抽出来,道:“早就会叫了,偏偏你这几日朝政繁忙,不曾来听过。康儿总见不着爹,便对着门叫爹,对着窗叫爹,有时高兴了,还抱着他的小摇鼓叫,叫得可欢了。”

  沈昭低头,见宝贝儿子果然抱着摇鼓,对着那羊皮鼓面,不厌其烦地一声又一声:“叠……叠……”叫得可比对着他时感情充沛多了……

  沈昭:……

  钰康叫‘爹’叫得累了,便早早地睡了过去。眼见天色渐晚,玄宁该出宫了,临走前,他从袖中拿出一方奏折,呈给沈昭,道:“这是臣一年多来秘密搜寻的关于雍州官吏贪没赈灾款项的证据,此等置百姓于水火的奸佞,天理难容,陛下英明,定能替百姓做主。”

  他来了这么一手,把瑟瑟和沈昭都惊住了。

  谁都知道,雍州的那些贪官污吏都是兰陵的人,沈昭当初之所以召回钟毓,留温玄宁在那里,除了迫于无奈,也是考虑到系出同门,那些贪官污吏再无法无天,也不敢对自己主人的亲生儿子下手。

  可没想到,温玄宁竟会大义灭亲。

  其实,就算他不说,沈昭也留不得那些贪官,他早就知会了当地守军,等局面稍安,一一抓捕,将证据整理妥当,即刻正法。

  甚至连接替那些贪官的官吏人选都定好了。

  只是怕惊动兰陵,生出波折,一切都是秘密进行。

  沈昭接过奏折,状若不经意地问:“那你为什么不在朝会上给朕?”

  温玄宁道:“雍州情势复杂,此事不能声张。这些贪官的党羽,包括与流寇勾结,情况尽在奏折中说明。臣以为证据确凿,秘密抓捕即可,不必声张。”

  沈昭捏着那份奏折,似是在看,又似是在想什么,默了许久,冲温玄宁笑了笑,这一笑神情却甚是复杂:“你做得很好……”

  这个‘好’字后,却又不知该说什么了。

  温玄宁也从来没想过要用这奏折换些什么,他这一年看过了灾民横尸乡里,饿殍遍野的人间惨剧,所图不过是为百姓讨个公道,是为了自己的良心。

  他走后,沈昭站在轩窗前凝着他的背影看了许久,直到身影消失在宫阙尽头,才幽幽叹道:“瑟瑟,你总说钟毓缺历练,可玄宁也没怎么历练,他怎么就能这么不让人操心?”

  瑟瑟低头想了想,道:“玄宁自小看得多,母亲的手段见识得多。”

  是这样,沈昭希望是这样。

  可他又深知,有些东西是天生的,讲究天赋,这种东西的可怕之处,在于只会随着岁月的推进差距越来越大,而无法用精心教导和努力来填补。

  他看着窗外的夕阳雾影,叹道:“可别是到了最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反倒柳成了荫。”

  只容他抒发这一句感慨,内侍便进来禀,说是南楚来国书了。

  沈昭忙收拾心情,意味深长地一笑:“徐长林安静了这么久,也该有动静了。”他接过国书,一行行看下去,愈加笑不可扼,他抬眼看瑟瑟,笑问:“你猜,徐长林要干什么?”

第97章 97章

  瑟瑟也跟着笑起来:“这么没头没尾的, 让我怎么猜?”

  徐长林是个奇招频出的怪才,不按常理,不循旧法, 谁又能猜到他这一回要掀什么样的风浪。

  沈昭倒也没继续跟她卖关子:“他说想联姻。”

  瑟瑟正从矮几上端起茶瓯刚饮了一口, 听他这样, 被呛得连连咳嗽, 半天没回过气来。

  沈昭将国书搁到一边,去给瑟瑟抚背, 笑说:“他在国书中极尽诚恳, 诉说了对大秦天子的仰慕,十分渴求地想结秦晋之好。”

  瑟瑟没好气道:“听这腔调, 怕不是他自己想来入赘吧?”

  沈昭笑着摇头:“他说楚帝膝下久无子嗣, 近来自楚帝堂兄忠王府过继了一皇子徐潇,不日将立为太子。徐潇年方十六, 一表人才, 尚未婚配,想为他求一大秦宗室女为妻。”

  这位徐潇殿下, 便是南楚日后鼎鼎大名的顺景帝。

  要说起南楚这最近几十年的国运,简而概之,便是‘由隆转衰’这四个字。当年秦楚两国以淮关为界, 各据北南,分庭抗礼,甚至于,占据江南膏腴之地,拥有长江天堑之险的南楚还要隐隐占上风。

  当年楚太|祖挥师二十万攻击大秦, 直打到淮关以北, 大秦倾国之力都难以抵挡, 眼看就要亡国。若不是在途中楚太|祖旧疾发作,草草班师,回朝后不久就驾崩,真难说大秦能不能存至今日。

  但往后百余年间,两国的情势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逆转。

  南楚连出数位昏聩君主,陷于温柔乡中,穷奢极欲,日复一日消耗着本强盛的国力。在江南那飘着靡靡之音疲软而耽于享乐的氛围里,有志之士遭到排挤,阿谀谄媚封官进爵,国运日渐衰微。

  而相反,大秦这些年至多是外戚干政、为争夺皇位兄弟阋墙的内斗,君主虽平庸了些,但不至于荒唐,没有拓疆之才,但有守业之能,彼消此涨,渐渐的,国力远胜南楚。

  其实若能这样一直下去,南楚安稳局于江南之隅,乖乖的等着大秦去灭,倒也正常。但颇为传奇的就是国之将灭时,却出了一个负有惊才奇谋的贤臣而有凌云之志的明君。

  那贤臣自然是徐长林,而那明君就是徐潇,即后来的顺景皇帝。

  前世沈昭在帝位上坐了十年,前半段跟兰陵斗,后半段跟徐长林和徐潇斗。

  若不出意外,没有几年,如今的楚帝徐墘就会驾崩,徐潇顺利登基,他在徐长林的扶持下重整山河,勤练兵马,而这之后,用不了多久秦楚之间就会迎来一场震惊朝野的大战。

  活了前后两辈子,看透了太多事之后,其实沈昭挺佩服徐长林的。

  他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忍辱负重,要韬光养晦,在君昏国弱的情况下向大秦俯首示好,拼命做小伏低,就是为了哄着沈昭跟他们修好,不要打他们。

  可一旦等到他整顿好朝政和军务,有能力跟大秦一战时,会立马翻脸。到时候但凡大秦国内有任何异动,徐长林都会十分精准地抓住时机来落井下石,一副不把沈昭逼死不肯罢休的气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3页  当前第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8/1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媚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