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又逢君_分节阅读_第284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2-12-06 20:15:32

  沈祐才二十岁!

  大齐朝还从未有过二十岁的天子亲卫统领!

  江氏震惊之余,心里涌起一丝异样。

  太子对沈祐这般器重提携,是因为当年一事对沈荣心存愧疚吗?

  还是……

  江氏心猛烈地跳动。

  不!不可能!

  沈祐出生的那一夜,杨公公来过沈府,取走了一滴血。如果沈祐是太子的血脉,太子不可能不认。

  世间或许有专情的男人,只爱一个女人。可绝没有不认儿子的父亲!

  一定是因为太子觉得亏欠了沈荣,所以才会加倍厚待沈荣的儿子。一定是这样!

  “娘,你怎么了?”邱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江氏深呼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没什么。我就是骤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讶罢了。”顿了顿又道:“沈祐认不认我,我都是他亲娘,你都是他的妹妹。有这么一个兄长,你日后也能嫁一门好亲事。”

第四百零三章 庆安

  时间一晃,进了二月。

  准备了几个月的天子登基大典,在金銮殿里举行。

  太子脱去孝衣,换上了明黄色的龙袍,面孔威严肃穆。从这一日,大齐有了新天子,国号庆安。

  文武百官跪在金銮殿里,向新帝叩首,高呼万岁。

  声音整齐洪亮,震得耳膜嗡嗡作响。

  庆安帝有刹那的恍惚。

  从二皇子,到燕王,到太子,再到今日登基为帝王,历时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为这一天谋划,殚精竭虑,如履薄冰。

  此时,终于心愿得偿。

  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痛的。

  手足反目,兄弟相残。数千精兵死于皇陵之乱和宫中动乱。秦王死了,曹太后死了,曹贵妃也咽了气。还有汉王,亲眼目睹曹贵妃的死,刺激过度,已经精神恍惚错乱,说话颠三倒四……

  父皇在九泉之下知道这些,一定会对他很失望吧!他终究还是辜负了父皇的期望,没有对兄弟们手下留情……

  当然,从表面来看,是秦王汉王先动的手。他这个太子为了自保,不得不奋力反击,占足了身份大义和道德制高点。

  他是最后的胜利者,坐在了龙椅上。从今以后,再无人能拦在他的面前。他可以一展胸襟抱负,做一个英明君主,为大齐开创盛世。

  庆安帝很快冷静下来,沉声道:“众卿平身。”

  百官们齐呼:“谢万岁!”

  隆安朝过去了,庆安朝来临。

  冗长繁琐的登基大典,大半日才结束。还在国孝期间,宫宴上不宜饮酒。百官们个个满面喜色,以杯中茶水敬天子。庆安帝以茶代酒,喝了三杯。

  庆安帝素来不喜丝竹乐舞,什么歌姬舞姬之类,统统没有。宫宴不过一个时辰就结束了。然后,庆安帝在亲卫的簇拥下,迈步去了椒房殿。

  已经晋升为大齐皇后的妻子袁湘,笑盈盈地站在椒房殿外,冲新帝敛衽行礼:“今日登基礼成,臣妾恭贺皇上。”

  庆安帝心潮澎湃,大步上前,搂住了袁皇后。

  娇娘,我终于做了大齐皇帝。

  至于新上任的太子朱昀,照例被亲爹亲娘忽略在一旁。充分验证了“爹娘是真爱孩子是意外”这句话。

  刚出月子的太子妃袁敏,抿唇轻笑,领着一双儿女上前来行礼。

  袁敏生这一胎,遭了不少罪。月子里一直卧榻静养。按着太医嘱咐,少说也得再养一个月。

  不过,今日是天子登基的大喜事。后宫亦有盛大宫宴。她这个太子妃总不能避不露面。

  朱昀忧心地打量她一眼,低声道:“我们回东宫去。你身子还虚弱得很,得好生歇着。”

  反正,父皇和母后也不会惦记他,还是早点走吧!

  袁敏听出朱昀的话中之意,又是一笑,轻轻点了点头。夫妻两个,领着一双孩子离去。

  庆安帝紧紧挽住袁皇后的手,低头笑道:“娇娘,我们也回寝宫。”

  袁皇后笑着应了。夫妻两个挽着手进了椒房殿。

  自先皇后离世,隆安帝一直未曾立后。这座椒房殿,空置多年,难免有些冷肃空荡。这几个月里,内务府暗中修缮归置,椒房殿布置一新。宫中库房里的好东西,几乎都搬来了。如今的椒房殿,富丽堂皇中不失精致,一派中宫风范。

  进了寝宫后,宫人内侍皆退了出去,帝后相视一笑。

  庆安帝露出了人前没有的轻松愉悦,眉眼间满是笑意:“娇娘,你看我现在如何?”

  袁皇后认真仔细地打量一番,笑着赞道:“你穿着龙袍,威风神气,不怒自威,好看极了。”

  庆安帝无声一笑,重新将袁皇后搂进怀中,低声道:“过几日,就是你的皇后册封大典。你就可以穿上凤服了。一定十分好看。”

  袁皇后眉眼弯弯,笑容明媚。

  ……

  新帝登基后,照例大赦天下。

  不过,按着朝中规矩惯例,犯了谋逆重罪的,不在赦免之列。

  没人提及谋逆作乱的汉王,倒是有官员上奏折,请新帝令赵王就藩。

  上奏折的人,是当朝的首辅徐阁老:“皇上,老臣有事启奏。”

  庆安帝略一点头:“准!”

  徐阁老一把年纪了,中气倒是足实,声音响亮:“先帝立过遗旨。新帝登基后,便令诸王就藩。”

  “请皇上下旨,命赵王殿下就藩。”

  郑阁老紧接着上前一步,拱手道:“老臣也请皇上下旨,令赵王离京。”

  庆安帝目光一闪,叹了一声:“当日,父皇确实留过遗旨,朕也在床榻边立过誓,一定会善待兄弟手足。”

  “皇陵之乱,令朕痛彻心扉。朕的兄长,在动乱中殒命。朕的四弟,如今神智不清,精神错乱。便是太医也治不好他。”

  “如今朕只剩一个三弟了,实在不舍三弟离去。所以,朕打算,将三弟多留几年。”

  什么?

  要将赵王留在京城?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连先帝的遗旨都不愿遵从了不成?

  徐阁老郑阁老一惊,迅速对视一眼。

  刚升为吏部侍郎的王章,迈步出列,拱手启奏:“皇上重情重义,不舍赵王殿下离京。这份手足情谊,令人动容。想来先帝在九泉之下,也会体谅皇上的一片拳拳之心。”

  紧接着,袁海也出列了:“臣以为,王侍郎言之有理。”

  “想来,赵王殿下也不忍离皇上而去。请皇上下旨,留赵王殿下在京城。”

  王章和袁海都是庆安帝的心腹重臣。他们两个齐声张口,可见早有默契。

  也可能是天子早有授意。

  庆安帝不想让赵王就藩,要将赵王留在京城。可以解释为“兄弟情深”,也可以说是不愿“纵虎归山”,要将赵王府所有人都留下。

  当然了,庆安帝的吃相绝不会这么难看。

  袁海启奏过后,庆安帝说道:“这件事,朕要亲自和赵王说。如果赵王肯留在京城,朕定当重用。”

  天子都这么说了,众臣也没什么可说的。就连徐阁老和郑阁老也识趣地住了嘴。

  散朝后,赵王便被天子宣召进宫。

第四百零四章 留京

  初春时节,还有料峭的春寒。

  肥硕的赵王,走起路来倒是不慢,很快到了太和殿外。守在太和殿外的内侍,冲赵王行了一礼:“请殿下稍候,奴才这就进去通传。”

  赵王呵呵一笑,好脾气地说道:“好,本王在这里等着。”

  片刻后,杨公公出来了。

  原来的天子近侍,都被打发去皇陵为先帝守陵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杨公公才是宫中内侍总管,天子身边红人。

  赵王对杨公公十分客气:“怎么敢劳烦杨公公相迎。”

  杨公公忙笑道:“殿下这么说,可真是折煞奴才了。皇上早就等候多时,请殿下随奴才进殿。”

  赵王忙迈步进了太和殿。

  这处宫殿,是隆安帝处理政事日常起居之处。这几十年来,赵王不知进过多少回太和殿。对这里的陈设再熟悉不过。

  此时再进太和殿,却有了一丝陌生的感觉。

  这里,已经是新帝的天下了。眼前是一张张陌生的内侍脸孔,一个个目光精悍锐利的天子亲卫。还有,高坐在龙椅上的庆安帝。

  这一刻,赵王心情之复杂,无以言喻。

  所有的复杂心思,都被隐藏在厚重的面具下。

  “臣弟见过皇上。”赵王快步上前,端端正正地跪下,磕了三个头。

  庆安帝从龙椅上起身,迈步走了过来,亲自扶起了赵王:“三弟快请起。你我是亲兄弟,不必行此大礼。”

  真不用行礼,你早点来扶啊!跪都跪了,头也磕了,现在才来扶。

  赵王心里吐槽,面上露出感激涕零之色:“多谢皇上。”

  兄弟两个近在咫尺,四目相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4页  当前第2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4/3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又逢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