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又逢君_分节阅读_第308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2-12-06 20:15:32

  袁皇后连邱明城的面都没见过,哪里知道邱明城到底体不体贴,闻言叹了口气,也就将此事放下了。

  冯少君一直暗中安排人手盯着邱家。邱家内宅的动静消息,很快传入冯少君耳中。

  邱柔出嫁三日回门,江氏没有露面。邱柔哭诉哀求,邱明城狠下心肠,不为所动。邱杰依旧待在军营里,没能回府,自然也见不到亲娘。

  江氏的“病情”越来越重,时常在院子里胡言乱语。邱明城特意请了京城名医去给江氏看诊。这位名医看诊过后,连连摇头,言说自己没能耐救治邱夫人。

  邱明城只得再请别的名医。没曾想,接连请了几位京城名医,都对江氏的病症束手无策,只能开些温补调理的药,慢慢将养。

  看来,江氏以后不会在人前露面了。

  冯少君暗暗舒出一口气。

  她在沈祐面前提起了江氏的事。沈祐听闻江氏“病重”,连眉头都没动一下,只嗯了一声。

  冯少君看沈祐一眼,低声道:“我让人送些补品去吧!”

  权当是做做样子给外人看了。

  沈祐略一点头。沉默了片刻,忽地低声道:“少君,我是不是天生的冷血。她是我亲娘,可我半点都不想见她。我只愿她永远别再出现在我面前。”

  沈祐的脸上满是厌弃。不知是因为江氏,还是因为自己。

  冯少君握住沈祐的手,轻声道:“她在你三岁的时候,就已抛下了你。这么多年,她从未尽过一天身为亲娘的责任。她不要你,你也不必认她,彼此不相干就是。”

  “沈祐,你没有错。换了我,我会更狠辣无情。”

  沈祐紧紧搂住冯少君,目中水光一闪而过。

第四百四十二章 硝烟

  转眼间,又是新的一年。

  庆安二年,注定是不太平的一年。新年初三这一天,边关就送来急报。关外鞑靼四万骑兵进犯边关,连破三座边城,掳走数万百姓,抢走金银粮食骡马无数。

  战报传至宫中,顿时朝野震惊!

  谁也没想到,鞑靼人会趁着天寒地冻的时候大举进兵。更没想到,将边关守得固若金汤的边军会吃这样的大败仗!

  庆安帝震怒不已,立刻召六部尚书两位阁老以及一众武将进太和殿,商议对策!

  袁大将军也进了太和殿。年过七旬发须皆白的袁大将军身体一直不错,今日陡然苍老了许多,进殿后一言不发,就跪了下来。

  众臣皆惊。

  庆安帝立刻起身上前,亲手扶起老岳父:“袁大将军快起身。”

  袁大将军满脸悲戚自责:“边军打了大败仗,死伤惨重,还失了三座边城。老臣实在无颜见皇上!”

  袁家世代镇守边关。袁大将军在数年前致仕后,长子袁清做了边军主将。另有二十几个袁家子侄儿郎都在军中,官职高低不同,大大小小都是武将。说边军是袁家军也不为过。

  现在边军打了大败仗,袁家难辞其咎。袁大将军进宫请罪,也是理所当然。

  庆安帝强行按捺下心里的怒火,安慰袁大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鞑靼人从未在腊月寒冬时出动过,边军防备不够森严,骤然交兵吃了败仗,也在所难免。眼下不是追究谁责任的时候。最要紧的是稳住战局,击溃鞑靼骑兵。”

  袁大将军这才含泪拱手,谢过天恩。

  庆安帝冲太子使了个眼色,太子忙上前,扶稳了袁大将军。

  沈祐身为天子亲卫统领,随时在天子左右,也在太和殿内。不过,这等场合,他没有说话的资格。

  就是太子朱昀,也只有旁听的份。

  “皇上!”徐阁老沉声道:“边关平稳数年,此次鞑靼忽然大举进犯,掠走大齐百姓,我们绝不能姑息忍让。”

  “请皇上下旨,令边军全力守住边关,击溃鞑靼骑兵。”

  郑阁老则拱手道:“老臣以为,朝廷应该派遣兵马增援边关。”

  边军大败,死伤不少,且士气低落。要守住边关,得立刻增兵。

  庆安帝略一点头,面色沉凝:“众爱卿不妨议一议,该派多少士兵,以谁为将。”

  做了兵部侍郎的袁海,张口举荐何将军。

  何将军正值盛年,擅于领兵,又是袁家军出身。朝廷派兵将增援边军,何将军是一个极佳的人选。

  庆安帝思忖片刻,便点头恩准。紧接着,就是商议增援多少士兵何时启程之类。粮草辎重兵器战马的筹备,也得立刻进行。要让大军在最短的时间里出发。

  沈祐也曾数次领兵出京,听到众臣商榷军事,心头热血涌动。

  以庆安帝的习惯,派遣何将军增援的同时,还会设几名副将。以前,他就曾随何将军打过两回仗。

  这一回,他是不是又有了出征的机会?

  ……

  冯少君守在殿外,听着殿内不时传出的激动声音,冯少君眉头微微拧了起来。

  鞑靼骑兵进犯边关,边军打了败仗?

  前世这一场大仗,是在两年后。这一世,提前了两年。而且,战势显然不太美妙。朝廷要派兵增援,如果何将军做了主将,庆安帝会让谁做副将?

  会让沈祐去吗?

  一想及此,冯少君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直至正午,小朝会也没散。庆安帝令人去御膳房传膳,众臣留在太和殿里吃了午饭,继续商榷战事对策。

  大半日过后,众臣才出了太和殿,一个个面色凝重。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脚下走得飞快。一打仗,最忙的就是兵部和户部。兵部要点兵,准备兵器战马。户部要筹备粮饷。接下来一段日子,兵部和户部的日子都不好过。

  庆安帝只留下了袁大将军和袁海父子两个,好生宽慰了一番,又吩咐太子朱昀送他们出宫。

  此时正是用兵之际,不能寒了边军将士的心。对袁家也得尽力安抚。

  朱昀也明白此中道理,送外祖父和岳父到宫门处,低声道:“外祖父,岳父,你们只管放宽心。战事一时失利,父皇不会因此降罪。”

  袁大将军苦笑一声,看着嫡亲的外孙兼孙女婿,长叹道:“这些年,边关还算太平,没打过大仗。你大舅舅,守城有余,魄力不足。吃了大败仗,只怕心中惶惑,接下来战事更不顺利。”

  知子莫若父。长子袁清在军中二十几年,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不少。不过,袁清手段不够凌厉,性情也略有些软。平日里看不出来,到了吃败仗的要紧关头,只怕袁清顶不住。

  袁大将军心急如焚,恨不得亲自骑马去边关。奈何岁月不饶人,他已经年过七旬,已经无力穿盔甲骑马再战了。

  袁海也清楚自己兄长的脾气,心里暗叹一声,口中却道:“父亲也别太过忧虑。边军战力雄厚,都是精兵,一定能抵挡得住。”

  至少能撑到朝廷援兵抵达。

  朱昀自小就和外家走动密切,娶了袁敏之后,就更亲近了。此时见外祖父满脸焦虑岳父强颜欢笑,朱昀心里颇不是滋味,很快下了一个决定。

  送走袁大将军父子,朱昀回了太和殿,对庆安帝说道:“父皇,儿臣想随大军一同去边军督战!”

  庆安帝眉头一动,目光骤然锐利,像刀锋一般掠过朱昀的脸:“这是谁的主意?”

  庆安帝能击败其余皇子做上太子顺利登基,少不了袁家的鼎力支持。庆安帝不是过河拆桥的人,登基之后,对岳家依然亲近。

  不过,这绝不代表,他会容忍袁家挑唆太子去边军督战。

  朱昀顶着庆安帝凌厉的目光,镇定地应道:“请父皇息怒。这件事,和袁家无关。是儿臣自己的主意。”

  “边军失利,吃了败仗,士气低落。朝廷派兵增援,也得派人督战。儿臣是大齐太子,这份重任,儿臣当仁不让!”

第四百四十三章 请战(一)

  朱昀身材修长,面容俊秀,又喜读书,很得文臣们拥护。这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颇有几分储君模样。

  庆安帝的面色稍稍缓和:“你有这份心是好事。不过,你自小生在王府,长在宫中,喜欢读书更胜过习武。且从未领过兵。你去边关督战,实在不太合适。”

  朱昀立刻道:“正因如此,儿臣才更要去。儿臣是大齐太子,连战场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不懂兵不知战事,日后如何能弹压住一众桀骜武将?”

  庆安帝的眉头又动了一动。

  朱昀说的话,也有道理。

  身为太子,除了学习处理政事,也得通战事,能去战场立些战功,就更好了。他总有老去的一天,日后大齐天下得交到朱昀的手上。富贵窝里养出来的太子,只怕日后不堪大用!

  庆安帝心里思虑了几个来回,并未立刻应允,淡淡说道:“这件事,朕要仔细考虑几日,再做决定。你先退下吧!”

  看来此事有谱了。

  朱昀心中暗喜,拱手告退离去。

  朱昀出了太和殿后,快步回了东宫。

  边军打了大败仗的消息,已经传到宫中。素来冷静端方的太子妃袁敏,这大半日心急如焚,远远地迎了过来:“殿下!战事到底如何了?”

  袁清是袁敏嫡亲的大伯,袁敏的兄长胞弟们几乎都在边军里。边军打仗,袁敏焉能不急?

  朱昀握住妻子的手,低声安慰道:“边军打了几场败仗,死伤了不少。不过,边军整体的战力还有八成多,能守得住边关。而且,父皇已经下令朝廷增派五万援兵。最多五日,大军就要出发。你不必惊慌。”

  袁敏目光泛红,声音哽咽:“我怎么能不慌。已经失了三座边城,数万百姓都被掳走。要是再吃败仗,父皇定会动怒。”

  现在庆安帝要稳住战局,不会降罪。等战事结束了,总是要清算这笔账的。到时候,袁家上下不知会有多少人被治罪!

  朱昀见不得妻子这般惊惶,沉声道:“我已经恳请过父皇,让我一并随军去边关督战。”

  袁敏身子一颤,一脸震惊:“你、你说什么?”

  “父皇虽未当场应下。不过,以我对父皇的了解,父皇定会准我去边关。”朱昀迅速低语道:“敏儿,你别怕,也别慌。我去边关督战,总好过父皇派其他人去。有我在,袁家不会有事的。”

  袁敏眼中水光闪烁:“你从没领过兵打过仗,边关战事不知何等激烈,你去了岂不危险?还是别去了吧!”

  朱昀挑了挑眉,语气中流露出属于大齐储君的自信:“我读过的兵书,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所欠缺的,无非就是实战。你就放心吧!”

  顿了顿,又低声笑道:“我知道你担心我的安危。你放心,我去督军,不会亲自领兵上阵。在中帐里待着,能有什么危险。”

  话说这么说,袁敏心里还是七上八下。她抿紧嘴角,轻声道:“母后今日也十分忧急,之前打发人来过几回了。我们现在去椒房殿。”

  朱昀点了点头。

  夫妻两个一同去了椒房殿。

  袁皇后果然也是一脸焦虑难安,今日正午的午膳都吃不下。一见朱昀,袁皇后躁动难安的心才稍稍安定,急急问道:“昀儿,边军打了大败仗吗?死伤了多少人?朝廷什么时候派援兵?”

  朱昀一一作答。

  袁皇后很快红了眼圈,泪水簌簌而落。

  现在的边军主将袁清,是她嫡亲的大哥。其实,袁清二十岁就去了边军。当时她还是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兄妹两个多年未见,只靠着书信来往。可骨肉同胞,血脉相连,听闻袁清战事失利,袁皇后心如油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4页  当前第3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8/3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又逢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