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又逢君_分节阅读_第352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2-12-06 20:15:32

  他对不住的,何止沈祐。还有潜在暗处立功无数的冯少君。

  庆安帝猛地扔了奏折。

  奏折摔在玉石地面,发出一声脆响。

  一旁伺候的杨公公,默默走上前,捡起地上的奏折,恭敬地再次呈到御案上。

  庆安帝:“……”

  庆安帝满腔难以出口无法排解的郁火和自责,在胸中来回激荡,情绪激烈起伏。他紧紧盯着杨公公,声音沙哑:“杨景和,你说,朕是不是做错了?”

  杨公公心情也没好到哪儿去。

  冯少君叫了他六年多义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几年的朝夕相伴,他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冯少君当成了女儿一般疼爱。

  今日冯少君一怒而去,父女情谊被斩断,他心里像被巨石堵着,难受得很哪!

  “皇上没有错。”杨公公闷闷地答道:“这是不得已之下最好的选择。也能将伤害和恶劣的影响降至最低。”

  不过,伤了的心,再难恢复如初就是了。

  庆安帝何尝不知这个道理,颓然长叹一声。

第五百一十六章 警告

  杨公公打起精神,安慰庆安帝:“皇上,事已至此,懊悔毫无益处。还是想一想,怎么了结此事吧!”

  是啊,这件事还没完。

  潜在暗中的小人,将信送至宗人府和袁家,逼着他打发沈祐离开京城。岂会没有后续的手段?

  庆安帝用力闭上龙目,片刻后,再次睁开,已恢复了平日的冷静果决。

  “放心,朕不会饶了他。”

  这个他说的是谁,杨公公心知肚明。

  除了那个面善心黑的赵王,再无旁人。赵王被牢牢盯着,还能做出这么多的“小动作”,也可见能耐了。庆安帝之前视而不见隐忍不发,是顾忌自己登基时日还短。

  秦王汉王都没好下场,好歹得留着赵王做一做样子。

  如果赵王不作死,一辈子尊荣富贵是少不了的。

  偏偏赵王不肯安分,龙有逆鳞,赵王非要碰一碰。庆安帝一怒,赵王父子就等着承受天子之怒吧!

  庆安帝目中闪过冷芒,低声下了几道命令,杨公公打起精神应了。转头习惯性地叫了一声:“三儿过来。”

  没有回应。

  杨公公这才想起,“冯三儿”已经离宫远去,以后再也没有“冯三儿”了。

  杨公公心里那份空荡荡的滋味哟,就别提了。

  庆安帝心里也不是滋味,顿了片刻,低声道:“过两日,你出宫一趟,代朕传口谕给她。将边城里所有的暗哨都给她,每年再暗中拨二十万两银子,就说朕允她自己暗中招纳人手。”

  杨公公有些吃惊,更多的是为冯少君高兴,忙笑道:“老奴代三儿谢过皇上。”

  以冯少君的个性,到了边关也不会完全安于内宅,总要找些事做。庆安帝这是将边城密探的差事给了她,给人又给银子。

  庆安帝自嘲地笑了笑:“朕能给的,也只有这些了。估摸着你去了,总要听些冷言冷语。看在朕的颜面上,你就忍一忍。”

  杨公公恭声应是,然后劝道:“夜深了,皇上劳累一日,早点歇了吧!明天是大朝会哪!”

  庆安帝点点头。

  却是一夜难眠,转辗反侧,直至四更天才勉强睡下。到了五更,就起身了。

  穿上龙袍的庆安帝,面色端肃,坐在龙椅上不怒自威。丝毫看不出昨夜的脆弱和自责。

  福亲王站在宗亲勋贵之首,不动声色打量天子一眼。

  一切都被赵王料中了。庆安帝没有让沈祐认祖归宗的意思,还将沈祐派出了京城。去边关千里之遥,一路上,指不定发生什么意外,呵呵!

  袁海站在文官前列,能清晰地看到庆安帝的脸。

  昨日的震惊隐忍愤怒矛盾犹豫通通不见了踪影,现在所见的天子,一如往常,冷素坚毅,天威赫赫。

  庆安帝将沈祐打发离京,可见一颗心完全向着皇后太子。就是去边军这一点,让袁海有些不满。虽说边军里都是袁家人,沈祐翻不出风浪来。不过,沈祐这一去,立刻接手骑兵营,兵力多达两万……时间长了,袁家军就要变成沈家军了。

  不过,这是袁大将军主动提议天子也首肯的事,轮不到他发表意见。

  散朝后,天子宣赵王福亲王进太和殿。

  赵王像什么也不知道似地,乐呵呵地笑道:“皇上忽然宣臣弟来,不知是为了何事?”

  福亲王由着赵王打头阵,不动声色地看着庆安帝。

  庆安帝神色淡淡,看不出喜怒:“朕让你们来,确实是有一桩要紧事。”

  “朕封了沈祐威武将军,去边军任职。过两日兵部就会下公文,十日之内就要启程。”

  赵王装模作样地露出些惊讶之色:“皇上竟要让沈指挥使去边军?这个沈祐,可是皇上的心腹忠臣,皇上怎么舍得让他离开京城去那么远的地方。”

  过了过了,这戏有点过了。

  福亲王轻轻咳嗽一声,提醒赵王注意分寸拿捏。

  赵王这才惊觉自己幸灾乐祸看热闹的嘴脸太明显,忙收敛一二,又说道:“调兵遣将这等事,臣弟不懂。皇上既已下了决心,臣弟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庆安帝瞥了赵王一眼,然后看向福亲王:“朕打算,让赵王世子和王叔的嫡孙朱旸外孙丁琅,一同启程去边军。”

  福亲王和赵王都是一惊。

  赵王抢先一步问出了口:“皇上这是何用意?”

  庆安帝看着赵王福亲王霍然变色的脸,心里冷笑一声,缓缓说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孟将军屡次上奏折,朕想着,让他们几个代朕去边关瞧一瞧骑兵到底练得怎么样。朕信不过别人,只信得过两个侄儿和丁琅这个外甥。正好沈祐一行人要启程,让他们一同去。路途千里,万一沿途遇到什么匪徒,互相也有个照应。”

  赵王心里掀起阵阵惊涛骇浪,迅速看向福亲王。

  福亲王比赵王多活几十年,心机深沉老练,迅速应道:“皇上信任他们兄弟,委以重任,臣感激不尽。臣回去就将这桩喜事告诉旸儿。”

  庆安帝略一点头。

  赵王也只得笑道:“臣弟代不成器的世子谢过皇上厚爱提携。”

  庆安帝笑了一笑,笑意未及眼底:“他们都老大不小了,也该当差做事了。朕想着好好磨练他们,让他们以后做太子的肱骨之臣。”

  福亲王和赵王感恩戴德,连连谢恩。

  退出太和殿,出了宫门,福亲王和赵王上了同一辆马车后,才各自卸下脸上的假笑。

  “呸!”赵王狠狠呸了一声:“一个奸~生子,也值得这般护着。”

  庆安帝刚才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沈祐一行人出发去边关,赵王世子和朱旸丁琅得一路陪同。他们在半途还怎么动手?

  福亲王阴沉着脸,低声道:“你这次出手,已经激怒皇上了。接下来还是安分些,见好就收,免得皇上一怒之下不顾体面。胳膊拧不过大腿,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你我。”

  赵王一脸懊恼晦气,咬牙低语:“罢了,先饶他一回。日久天长,本王就不信,找不到扳倒他的机会。”

第五百一十七章 厚赐

  两日后。

  杨公公来了崔宅。

  杨公公是来传圣旨的。圣旨中,正式封沈祐为从二品威武将军,封冯少君从二品诰命夫人,并恩荫沈祐之子沈旭为锦衣卫百户出身。

  也就是说,才一岁半的沈旭,每年也有锦衣卫百户的禄米可以领了。

  另外,天子还赏赐了千两黄金,一匹汗血宝马以及一件能挡刀枪的金丝软甲。

  夫妻两人恭敬地叩首谢恩,小小的旭哥儿也跪下了,乖乖磕了三个头,奶声奶气地说道:“皇恩浩荡。”

  杨公公听得哑然失笑,由着沈祐接了圣旨,目光落在旭哥儿俊俏的脸蛋上:“旭哥儿,你还记得咱家吗?”

  旭哥儿这一点大,还不记事,胆子倒是壮得很,摇了摇头。

  旭哥儿承袭了父母的好相貌,白胖俊俏中透着孩童的天真无邪,笑起来的时候露出乳牙,能将人的心都融化了。

  杨公公忍不住伸手抱起了旭哥儿,对着冯少君笑道:“沈夫人生了一个好儿子,真是有福之人。”

  其实吧,杨公公是怕冯少君当众撂脸色不搭理自己,这才借着孩子搭话。

  冯少君心如七窍玲珑,焉能不知?

  看着老谋深算威风凛凛的义父这般小心翼翼陪笑脸的样子,冯少君心里好气又好笑,不动声色地应道:“杨公公说的是。我们夫妻就这么一个独子,视若珍宝。为了他,我们做什么都心甘情愿。所谓舔犊之情,就是如此了。”

  不软不硬地刺了杨公公一下。

  杨公公代主子心虚理亏一回,笑容有些讪讪。

  沈祐目中闪过笑意,伸手抱过旭哥儿,先退了出去。原本侯在一旁的家丁侍卫,也退了个干干净净。很快,正堂里就只剩杨公公和冯少君两人。

  杨公公飞快地从袖中拿出一样东西,塞进冯少君的手中:“少君,皇上令咱家传口谕给你。以后边城密探暗哨的差事,就都交给你了。每年会拨二十万两银子给你。留着你招纳人手。”

  冯少君意外地挑了挑眉,低头看了一眼。

  杨公公塞进她手中的是一个巴掌大的册子。打开册子一看,上面写得密密麻麻,人名后面有年龄身份何时加入暗卫之类的信息。

  粗略一算,这本册子上至少记录了五十多个这样的暗哨。有一些是边军里的将士,甚至还有位居四品的武将。有专门出入边关经商的商人,有茶楼酒馆里的伙计,有青楼里的花娘……

  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单从人数来看不算多。不过想一想,边城离京城千里之遥。年少的燕王势单力孤,是慢慢经营才有了这些安插在各处的暗哨。虽然做不了什么大事,耳目消息却十分灵通。

  有了这些人手为底,再暗中招纳人手,以她的能耐,不出几年,就能将暗卫的规模扩大数倍不止。夫妻两个一明一暗,掌控边军。或者,还可以训练一些密探,潜到关外游牧部落,刺探敌情,挑唆游说……

  总之,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冯少君没有说话,一页一页地翻着册子看。

  杨公公也很熟悉冯少君的脾气,知道她这就是应下差事了,不由得舒出一口气,低声笑道:“你去了边城之后,每过五日传一次消息回京。如果有紧急的事情,来不及回禀,你可以先行处置。”

  冯少君抬了抬眼皮,似笑非笑:“皇上就不怕我心怀怨怼,暗中滋事,搅得边关不得安宁?”

  不用怀疑,冯少君绝对有这样的能耐。

  杨公公老~奸~巨~猾,没被这道送命题难倒,面不改色地笑道:“皇上是一代明君,胸襟宽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值得臣子们追随效忠。这一点,你比谁都清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4页  当前第3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2/3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又逢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