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又逢君_分节阅读_第363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2-12-06 20:15:32

  冯少君笑而不语。

  忙里偷闲歇息几日是很好。让她一直这么闲着是不可能的。她到边城数日,已经安顿下来,也该做点正事了。

  ……

  吃了早饭后,郑妈妈带着旭哥儿玩耍,冯少君领着吉祥出了家门。

  主仆两个坐着马车,到了边城最热闹的一条街。

  “红妆阁!”吉祥有些惊讶,又有些雀跃:“小姐快看,这里竟也有红妆阁的分店呢!”

  在陌生的地方看到熟悉的招牌,有种故人重逢的喜悦。

  冯少君轻笑一声,随口吩咐道:“我要进去买些胭脂水粉,你也一起来。”

  吉祥喜滋滋地点点头,和主子一同下马车进了红妆阁。红妆阁是大齐最闻名的胭脂水粉铺,分店有一百多家,开遍大齐南北。

  这一座红妆阁,虽不及京城的红妆阁宽敞气派,也是三间开阔的门脸。里面陈设雅致,还设了几个雅间,专门招待官宦女眷。

  冯少君一露面,立刻有女子迎过来,将她引进了雅间。吉祥守在雅间门外。

  冯少君对着那女子,比了几个手势。那女子一惊,立刻退下。过了片刻,一个四旬左右的妇人进来了。

  这个四旬妇人,是罗家出了五服的族人,出嫁几年死了丈夫,回娘家守寡。然后就来了边城,开了这一间红妆阁。

  这是罗氏明面上的身份,暗地里则是杨公公的下属。

  罗氏早接到了杨公公的来信,一见冯少君,立刻跪了下来:“民妇见过沈夫人!”

  冯少君目光一掠,淡淡道:“罗掌柜起身说话。”

  罗氏平日里不大不小,在边城这片地方也算有些名气的人物。此时对着冯少君,却是毕恭毕敬:“多谢沈夫人。”

  不等冯少君张口,罗氏便低声道:“杨公公半个月前来了信,令民妇以后听夫人差遣。夫人来边城第一日,民妇就收到消息了。只是不敢擅自登门,还请夫人见谅。”

  先不说冯少君明面上的身份是朝廷册封的诰命夫人,只看杨公公信中内容,就足以令罗氏生出敬畏。

  杨公公将边城所有的暗卫密探,都给了冯少君。也就是说,以后罗氏等人,都成了冯少君的下属,要听令行事。

  暗卫里奉行的规矩,上峰对下属有生杀之权。能得杨公公这般信任器重,可见冯少君绝非等闲。所以,罗氏半点不敢小觑了眼前相貌柔婉美丽笑意盈盈的冯少君。

  冯少君没有啰嗦废话,张口吩咐:“传我的号令下去,所有人各司其责,一切照常。有什么事,立刻送信去沈府。”

  “还有,我要见一见边军里的那几个暗卫。”

  罗氏恭声应道:“他们几个都在军营里,等每个月末的两天,才能出军营。算一算时间,还得等上四天。”

  冯少君略一点头:“好,四天后我再来。”

  ……

  一个时辰后,吉祥捧着三盒胭脂上了马车。

  冯少君没有回去的意思,又去一家绸缎铺子里转了转,在一家茶楼里坐了半个时辰,去了一家牙行。最后,还去了一趟慈幼堂。

  这慈幼堂,各地都有。专门收容被无父无母的孤儿,或是父母病故,或是身患残疾被父母遗弃。边城时有战事,这样的孤儿就更多了。

  这样的慈幼堂,边城里有五个之多。平日都靠衙门供养,偶尔也有富商捐些米粮。

  冯少君进了慈幼堂后,表明身份,并言明以后每个月都会送米粮来。那慈幼堂里的管事,一脸感激,连连谢恩。

  冯少君目光在这些神情怯懦近乎麻木的瘦弱孤童的脸上转了一圈。饶是她心肠冷硬,此时也觉恻然。

  人世疾苦,莫过于此。

  比起这些孤童,沈祐又算很幸运了。自小“无父无母”,却有疼爱他视他如亲子的二叔婶娘,有亲如手足的兄弟。

  冯少君来慈幼堂,当然不止是为了做善事。

  她转了一圈,暗暗留意了几个看着伶俐的孩童,叫来管事,低声说了几句。那管事忙笑道:“能蒙夫人看中,是他们的福气。”

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事(二)

  月末,是边军大营放假的日子。随着军汉们纷纷涌入,边城迅疾热闹起来。

  有媳妇孩子的,拿着这个月的军饷直奔回家。没有媳妇的,揣着银子就去了青楼酒楼赌坊。

  红妆阁的后院里,悄然来了四个人。

  这四个人皆是密探暗卫,互相不知对方身份,平日也极少露面。今日被召来红妆阁,被分别领进了四个屋子里,彼此没打照面。

  密探的作用,就在一个密字。一旦身份曝露,这颗暗棋也就成了废棋。

  冯少君自不会以本来面目相见。今日,她易容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模样,相貌平庸,在人堆里丝毫不起眼。

  她先见的是官职最低的一个密探。这个密探身在中军大营,是中军精兵之一。

  这个密探,见了新上司是一个平庸妇人,丝毫不敢有小觑怠慢之心。密探里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越是这样看着平平无奇的,越是厉害。

  冯少君询问中军军营里的情形,密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说了一桩有用的消息:“……几日前,赵王世子一行人在中军大营里住了一晚。当日晚上,有三个人悄悄进了世子的军帐。小的觉得不对劲,悄悄隐在暗中。那三个人里,小的只认识一个赵参将。他现在就在骑兵营里。”

  赵王世子想做什么,不问可知。

  冯少君目中闪过冷意,淡淡道:“你继续盯着中军大营,尤其是那个赵参将,有什么异动,立刻想法子送信出军营。”

  密探敛容应是。

  第二个是前锋营里的小旗。第三个密探,竟是袁氏的旁支族人,令人不得不叹服杨公公的手段。如此一来,袁家人在边军里的举动,皆瞒不过天子耳目。

  最后一个密探,官职最高,有资格去孟将军的军帐里参加高等级的军事会议。这个密探能查探到的事,也比前三个更隐秘更快捷。

  “近来军中最大的一件事,是新来的沈将军要另建一处军营,将骑兵都调入新军营里,自成一军,日日操练。”

  “孟将军已经上奏折,将此事奏报兵部。等兵部下了公文,就要开始着手建新军了。”

  冯少君不动声色,略一点头:“继续盯着此事,有消息了,立刻传至红妆阁。”

  ……

  从红妆阁出来后,冯少君顶着这张脸去了私宅。

  几日内,冯少君将五个慈幼堂都走了一遍,一共挑选了三十个孩童。

  这些孩童,被暗中送到了一处三进的大宅子里。这宅子,离冯少君的住处隔了三条街,步行两柱香的时间就能到。这是冯少君自己买的私宅。专门留着日后训练这些孩童之用。

  当日,庆安帝允诺,每年拨二十万两银子。有这么一大笔银子,足够冯少君做很多事了。

  这三十个孩童,最小的八岁左右,最大的也只十一二岁。正如一张张白纸,只要严加训练,几年后便能派上用场。

  当年杨公公一开始为燕王招纳暗卫,从无到有。最忠心最得用的一批人,就是这么训练出来的。

  除此之外,她还要暗中招纳人手,最好是精通鞑子语言的行商,以后可以派出关外刺探鞑子的行踪消息等等。

  这些事,都急不得,得慢慢来。

  这些孩童,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平日在慈幼堂吃不饱穿不暖。忽然被“贵人”挑中,住进了这处大宅子里。每顿饭都能吃饱,还有肉吃,穿着崭新的棉衣,晚上睡觉时有厚实的被褥盖,有人教导他们读书识字骑马射箭练拳习武……

  这样的生活,于他们而言,简直是从泥沼爬到了天上。

  能过这样的生活,“贵人”让他们做什么,他们绝不会犹豫,一定会听令行事。

  冯少君进了宅子后,三个管事立刻上前来。

  负责孩童们衣食住行的是一个三十岁的妇人,教导孩童们读书习字的,也是女子。训练孩童们练武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这个男子曾是行走江湖的高手,年岁渐长,如今江湖走不动了,被杨公公搜罗在麾下。每年三千两银子,足够令他们卖命。

  他们三个,同样不知冯少君真面目。他们第一次见上司,冯少君就是眼前这副模样。

  冯少君张口说话,声线俨然是四十多岁的妇人模样,谁也听不出破绽来:“这几日,孩童们表现得怎么样?”

  第一个管事答道:“都很听话,就是饭量都不小。”

  教导孩童们读书的女子,低声说道:“他们之前都不识字,现在从头教起,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进度不一。有一个叫三儿的,倒是格外聪明,过目不忘,举一反三。”

  这个熟悉的名字,令冯少君有刹那的恍惚。

  三儿,义父时常这么亲昵地叫她。

  冯少君定定心神,吩咐道:“谁学得快学得好,每顿都有肉吃。学得慢的,饭食减半。”

  女子敛容应是。

  最后,教导习武的男子禀报道:“这三十个孩童里,有两个自小就练过武,有些底子。身手最灵活的,是一个小姑娘,叫小桃。她的亲爹曾是走镖的镖师,后来走镖时被匪徒杀了,亲娘重病身亡,就剩她一个,被送进慈幼堂。”

  冯少君淡淡道:“既然如此,就对她格外留心。还有,学武快的,同样要提高衣食待遇。”

  差别待遇,才能激起孩童们你追我赶的斗志。

  除了读书习武之外,以后还要教导他们潜藏踪迹易容装扮刺探消息之类的本事。

  到了傍晚,冯少君才从私宅出来。上了马车后,她用药水洗净脸上的妆容,换了原来的衣裙,这才回家。

  一进家门,就听到旭哥儿哟呼的喊声,还有沈祐耐心的低语声。

  冯少君心尖一软,目中闪过笑意,快步走了进去。

  “娘!”旭哥儿冲了过来。

  冯少君笑吟吟地抱起儿子。

  沈祐快步走了过来,也不问冯少君这一日在外做了什么,只笑道:“今晚方鹏做东,我们别客气,去了多吃些。”

第五百三十六章 掌兵

  夫妻两个带着旭哥儿,一同去方家吃晚饭。

  方家厨子也是一手好厨艺,买了两条羊腿,腌制后以松木熏烤,烤熟后香飘十里。孩子们都吃了许多,就是冯少君,也吃了不少。

  吃过烤羊腿,再来一碗甜甜的梨子糖水,别提多滋润了。

  雷小雪随口笑问:“四弟妹,你这几日都忙什么去了。我连着两次去找你,你都不在。”

  住得这么近,来往便利,亲如一家,也有许多不便之处。譬如冯少君时常出门的事,就遮掩不住了。

  而且,也不便再让吉祥扮做她的模样。毕竟,吉祥也老大不小了,过了年就二十二岁,得寻一门合适的亲事。

  所以,冯少君从一开始就想好了理由:“整日闲着,实在气闷。我想着去买一间铺子,随便做些营生,赚些脂粉银子,也能消遣时间。”

  雷小雪和李氏倒没起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4页  当前第3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3/3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又逢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