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朝]科学发展观_分节阅读_第165节
小说作者:青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21 KB   上传时间:2018-05-28 19:23:31

  哪怕如此,作为百年来唯一一个从正门踏入金銮殿的女人,无数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可是紧接着,排名第二的那个人,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

  虞璁正喝着茶,差点被呛着。

  ——怎么,怎么是个豆丁般的小正太?

  就这身高,怕是一米五都没有吧?!

  他才多大啊?!

  虞鹤伺候在旁边,悄咪咪地开口道:“十一岁了哦。”

第103章

  虞璁的时间暂停了三秒钟。

  ——十一岁?

  他的眼睛不由自主的越过了沈如婉, 看向那个已经站定的小不点。

  这也太矮了吧……有自己的腰高吗?

  不对,古人似乎都营养一般般, 这小家伙回头得多喝点牛奶才好。

  皇帝揉了揉脸, 开始在心里算时间。

  张居正这时候估计才七八岁, 那难道说——

  “徐渭?”他扭过头小声道:“是徐渭吗?”

  虞鹤愣了下,好奇道:“陛下也看了名册?”

  怎么会!

  虞璁这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听杨慎作开场白, 颇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

  自己这是蝴蝶了多少历史进程啊。

  徐渭都来了,张居正还会远吗?!

  等等, 万一徐渭张居正都进宫了,那戚继光过个三四年也得来啊。

  三个人这一进宫,国子监里头都成春田花花幼儿园了啊。

  明代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和徐渭。

  解缙是永乐那代的, 现在尸骨都凉透了。

  但是杨慎正值盛年, 徐渭还入了宫!

  这历史上的徐文长,上能辅助胡宗宪平海退倭,下能著述画画外加写剧本, 就是第三代的全才啊。

  按照原应走的时间线,这孩子生来命苦,满百日的时候生父就过世了, 十岁的时候生母又被家里的妾给赶了出去,如今也不知道归依何处。

  等等——难道这也是因为自己的政策吗?

  虞璁一算时间, 终于感觉出来哪里不对劲。

  难道说,因为嘉靖中兴和农耕税收的调整,这徐渭的家境有所改变?

  他的父亲是四川夑州府的同知, 也是被政策惠及的那一批人。

  之前为了征服河套和蒙古,他让科举之事延后了一年,如今是嘉靖十一年,那这孩子就应该是八岁多的时候考了秀才,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就去考了省试?

  那他如今……还是孤儿吗?

  由于角度的问题,徐渭在进殿之后一直背对着皇上,让他无法看见脸上的神情。

  但是光从衣着来说,还算光鲜洁净,明显是被照拂过的。

  接下来的时间,是五官的答对问策。

  无非跟面试一样,丢几个麻烦的问题,看这些贡元的临场反应。

  虽然那些问题都很有建设性,放在古代也是绝对的新颖出彩,可是皇帝他就是听不进去。

  他满脑子都在想徐渭从前的一辈子,过得有多惨。

  古代有句话叫文章憎命达,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文人能善始善终的,根本没几个。

  王守仁和杨慎在原版历史里都算不得好死,在穷苦偏远的地方仓促又潦倒的过完了这一生。

  吴承恩科举屡屡考不上就算了,徐渭更惨……

  他虽然才思双绝,在历史中都算是神级的人物,可是一辈子都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

  虽然有胡宗宪的重用,二人度过了颇为恣意又骄傲的青中年岁月,可伴随着胡宗宪下狱,徐渭自杀了九次,七十三岁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这样一个本应纵横天下的人物,最终只能把个人的能力全都寄托在山水诗画上,虽说是中国艺术的幸运,却也是他个人的不幸。

  虞璁看那个观音童子般白净的小男孩,一时间感慨无数。

  曾经穷困潦倒的杨慎,如今做了教部尚书,还是三大监国之一。

  在战乱中急病猝死的王守仁,现在成为了大明第一首辅,宾客门人如云,现在也著述无数。

  那……徐渭,你也值得更好的人生。

  我不会再让你去经历那些苦痛。

  想到这里,虞璁忽然有个奇异的念头。

  这次殿试一共六十个坐席,十五个高层官员的前排,二十个中层官员的中排,还有二十五个观摩席。

  他凭着记忆扭头找了找,还真看见了胡宗宪。

  胡宗宪终于到了及冠之年,已经快满二十了吧。

  在角落中一个清秀又温和的青年正看着那小正太,嘴角噙着浅浅笑意。

  轮到李承勋提问了,老头对这小孩子也颇为慈祥,怕是想到了家里的小孙子。

  徐渭说话的时候声音带着些许的软糯,但声音透亮清晰,思路逻辑都极为有条理。

  胡宗宪正颇为玩味的看着那小男孩,殊不知自己正被暗中观察的皇上看在了眼里。

  按照道理,徐渭原世受挫无数,科举都屡考屡不中,也没见着寻死觅活的。

  怎么胡宗宪入狱之后……他就不顾无数好友的阻拦,屡屡想同归而去?

  虞璁心想自己怕是想得太多,不着痕迹的轻咳了一声,强行把自己的思路转移。

  这五个考官看见人群中站着个小男孩的时候,都颇有些眼前一亮的感觉。

  待一整套问题下来,才更加觉察哪里不对劲。

  这孩子虽然是绍兴人,与京城从前毫无关联,可是明显把历年寻仙考的试卷都看了一遍,也就是说,对国家特意公布出来的试卷都有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至于如今谈吐国政,都如同京官一般到位妥帖。

  从资料来看,这孩子也是理科出身,如今谈到国家工程这方面的事情,也能切中要害。

  “不才以为,如今应疏浚交通,将北平之繁华通输各地,”他仰头看向台上的那五个考官,神情不卑不亢:“一通运河,二扩道路,三增车辆往来,最好如京中公交一般复刻于各地交通。”

  沈如婉听到这,也忍不住多看他一眼。

  这可不像个十一岁的孩子。

  殿试的时间过得极快,以至于等该问的问完了,几个考官都还意犹未尽。

  皇上可等的略有些着急了。

  他给虞鹤使了个眼色,后者就心领神会的把后面的会议都推了,安排这孩子接下来的会面。

  待用过晚膳之后,徐渭被召进了乾清殿里,单独面见皇上。

  在这一刻,虞璁才看清楚他的面容。

  还真和刚才的感觉一样,眸中自带通透的灵气,肤白发乌就是略瘦了点,再吃圆些就是观音旁边的小童子了。

  “徐渭。”虞璁看着他这模样,心里多了几分亲近:“一个人来京城的?”

  “父亲指派了两个随从陪着,”小男孩扬起头来,不紧不慢道:“刚抵达京城不到半个月。”

  见到皇上也不怵,还真不是一般人。

  听这话里的意思,他早逝的父亲如今也续了命,没让那混账小妾把他赶出门。

  “那,”虞璁想了想道:“跟我讲讲你的故事?”

  原来,这徐渭原本在家里安心读书,还真没考虑过提前参加科举。

  他六岁读书,九岁作文,本身在家里就已经绽露出了少年的天赋。

  八岁那年寻仙考的事情推到了江浙一带,徐父虽然不好功名富贵,在听说不限身份年龄的时候也动了心,想让儿子去试试。

  可是徐渭年纪轻轻的就颇为自负,并不想和那些屠夫脚夫同处一厅,只跟父亲禀告道,要考试可以,那就让儿子去考科举,这种另辟蹊径的法子,他不稀罕去。

  ——这就是你迟到四年的原因吗。

  虞璁听到这,心里默默的给这小洁癖记了一笔。

  才八岁就一股文人的臭脾气,还真是骨子里就透着股傲气。

  “后来九岁考了秀才,十岁过了省试,今日便站在陛下眼前了。”

  明代的神童数不胜数,光是自己前后两朝的,从杨家父子到张居正,那个个都是十到十五岁前后就考了举人。

  这江浙一带的科举恐怕还是有些猫腻,但是理科卷子作不了假,该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在科举改革的时候还一道把制度完善,严查舞弊。

  徐渭也算是福气好,托着这科举改革的第一缕东风,就靠这数学天赋入了京。

  “这京中可有亲戚照拂?”

  “暂时没有。”

  “这样吧,”虞璁想了想道:“朕给你介绍一个义兄,回头让他带着你在朝廷内外熟悉一下。”

  严世藩早就忙不过来了,可是胡宗宪这不还在朝廷里学习历练来着嘛。

  甭管徐渭将来从理从文,起码这两人上辈子惺惺相惜,这回应该也处的不错。

  “虞鹤,把胡宗宪叫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9页  当前第1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2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朝]科学发展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