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朝]科学发展观_分节阅读_第194节
小说作者:青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21 KB   上传时间:2018-05-28 19:23:31

  皇帝大步流星的回了正厅,直接吩咐黄公公把那鼾声如雷的知府拍醒。

  “在——在!”知府被拍的呛到,连咳了几声,见到皇上才如梦初醒道:“臣一把老骨头了,确实有点熬不住。”

  “我只问你一个问题,就可以去休息了。”虞璁皱眉看着他道:“南京附近的藩王,是谁?”

  “这……”钱知府想了半天,诚恳道:“南京附近,因为位置紧要,向来是不封地,也不让藩王靠近的。”

  虞璁愣了下,心道是自己疏忽了。

  “那,江浙一带呢?”

  “江浙一带?”钱知府这回反应颇快,解释道:“臣听说,这藩王主要都镇守西北中部一带,江浙这边,只有一位周王族系的藩王,被封在浙江钱塘府处。”

  “你先不要走。”虞璁忍着困意道:“朕知道了。”

  这个地方,可一点都不友好。

  浙商徽商势力复杂,如果跟这藩王扯上什么关系——

  那整个东南,都会不再安宁。

  商人本身有钱无权,哪怕上了位也名不正言不顺。

  可是眼下,自己这帝位是从表兄那里接手来的,血缘上已不算中心系的正统。

  这周王若是有心要反,当真是如意算盘打的颇响。

  自己带着皇嗣前来,一旦这么折掉了,他要么率军扑了那北京,要么在南京重新开张,怎么着都是划算的。

  “钱知府。”那个青年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明日卯时,你随朕率军南下,去杭州。”

  “微臣也要去吗?”老头儿愣了半天,却还是嗫喏着答应了。

  虽然不知皇帝在操心什么,可违逆毕竟是要掉脑袋的事儿啊。

  沈如婉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

  她几乎成日泡在发改委的衙门里,连洗漱也是在自己专用的房舍中匆匆解决了,再去大厅里跟着各路大小官员开会议事。

  她不仅要考虑人口的扩张速度,还要去算附近农耕用地的侵占,京师其他朝廷待建建筑的用地,以及城墙和防御堡垒的设置。

  兵部工部礼部的人来了又走,几乎每天都要说到嗓子冒烟。

  王守仁本身年纪大了,也知道自己要多活几年,不能透支体力,还是会按时回府休息。

  但是他还是明着暗着,让沈如婉在端午节前后,回家休息两天。

  老这么心力交瘁的过日子,也太为难她了。

  沈如婉在家里昏昏沉沉的睡了八个时辰,吓得侍女们都以为她病了。

  待起床以后喝了点稀粥,她揉了揉眼睛,决定叫上虞鹤安排的那些暗卫,再去城西看看情况。

  纱帽轻便而方便掩饰面容,长袍不露身段,骑着马的时候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主意。

  待离目标地点近了,她下了马,穿过那叫卖蔬果的小商贩们,想要去找之前见到的一处暗巷。

  一对夫妇正抱着一只鸡,低声交谈着与她擦肩而过。

  在那一瞬间,沈如婉怔怔的站定,半晌没有说话。

  她脊背僵直,却不敢回头再看一眼。

  那一对已经变老的夫妇,是她的爹娘啊。

  女儿在这里啊。

  自打出宫之后,沈如婉就不曾主动的回去找过她的父母,只托人继续给他们寄不多不少的银子,让他们日子过得平淡而简单。

  她太聪明了,以至于清楚自己如今的身份,是父母无法承载的。

  如果她以如今道师和高官的身份回归这个家,只会造成无穷的麻烦。

  从前在宫里例奉提高的时候,她都不敢多往家里寄太多的银子。

  有时候清福这种东西,一旦破坏,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沈如婉在后宫中人缘极好,却也看透了人心和贪欲。

  她清楚,无论是她的父母,还是自己,都是普通的俗人。

  一旦被利用,都极有可能做无可挽回之事。

  还不如把某些东西,全都扼杀在萌芽前。

  即便如此,在与父母擦肩而过的那一刻,她还是只感觉如晴空霹雳一般,眼泪控制不住的就流了下来。

  近十年没有相见,你们还记得女儿吗。

  她只停在那里了半晌,便继续脚步,往西行去。

  不曾回头。

  有关京城规划改革的事情,还都在酝酿和筹备之中,要等通案全部撰写完成了,才能联合内阁和六部正式召开会议。

  在此之前,更令人关注的事情,是两大干线的开通。

  从京城到西北、东北的两条大路,已经进入试运行的阶段。

  赵璜他们带着专门的工匠,不仅改良了前后十六挂的马车,还用之前的飞信局通了信号,吩咐沿途的官府参与修路和驿站的设置。

  为期半年的交通线铺设阶段,车夫、驿站伙夫、官差等种种人员,都会进入不断熟悉的过程里,在试运行的同时监察道路的修缮和维护。

  虽然是休沐日,但官员和百姓们也都簇拥在城外,看着那高大宽阔的客车缓缓驶来,几十匹马昂首长嘶。

  李承勋和杨慎领头说了几句话,紧接着是赵璜跟百姓们展示江山图和线路图,清晰而透彻的讲解这件大事对整个大明国的意义。

  伴随着爆竹响起,准备好的车队一西一东,在欢呼声中各自远去。

  赵璜心中还惦记着飞信局的完善,决定等会儿拉着虞鹤给皇上写封信看看。

  这一次的客车运输之事,虽然是他独自全权设计和发展的,但毕竟被皇上教导了这么多年,赵璜也摸索着开了窍。

  这专车目前是仅供官僚和少数皇族出行使用的,战备和政治意义更重。

  但是在调整路线的时候,他还是尽可能的串通了商贾繁茂的城市,因为迟早百姓们会坐上这样的车,更加自由的往来。

  只是那个时候,整个国家会蜕变成怎样的样子,自己都无法想象。

  如今的北京城,都已经如朝霞一般,欣欣向荣而令人眷恋了。

  虞鹤带着四个小孩看完发车仪式以后,和严世藩一起带着他们去竹茂集吃了顿徽菜,然后跟赶鸭子似的把他们一个个抱上车,带回了皇宫。

  四皇子和二公主近日感情是越发好了,没事就凑在一起嘀嘀咕咕,恐怕在商量什么事情。

  虞鹤本身从他们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给小家伙们缝布老虎小兔子,对这几个孩子也亲近的没半分架子。

  陆炳和他在外都是面若寒霜的锦衣卫,可一进这宫里,就从里到外都软了下来。

  “又琢磨什么呢?”他随手塞了颗桃花糖给三皇子吃,笑眯眯的捏了捏朱载圳的小脸:“说给我听听?”

  朱载圳昂起头来,看着他慢慢开了口:“虞哥哥。”

  “我跟媛儿觉得,沈姐姐恐怕要有大麻烦了。”

  虞鹤愣了下,狐疑道:“你们又不没跟着我们开会商议,怎么会知道沈姐姐的事情?”

  “我和媛媛这几天,都在悄悄听公公们的墙角,”朱载圳一本正经的说:“你最好提前探听下口风,免得以后出问题。”

  她恐怕,动了什么不该碰的东西。

  虞鹤神情一凝,只看了眼严世藩,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

第128章

  五月二十一日, 急信一式四份从苏州送到了北京。

  飞信局两份,疾书局两份, 字迹玉印全部一致, 没有任何缺漏。

  当初在建立朝廷专用的通信网络的时候, 算是托前几任皇帝的福,无论是飞鸽传书还是快马人力送信, 都已经有基础准备了。

  虞璁那时候之所以突发奇想的要建立这个,还是因为一筷子的鲥鱼。

  这种鱼哪怕在现代, 也精贵的很。

  因为它虽然繁殖于长江下游,但是对水温要求极高,基本上捞出来出水就死。

  虞璁还在现代的时候,去江苏旅游过几次, 这时候在北京城里吃到这鱼, 可以说是相当新鲜了。

  刚好黄公公在旁边伺候着,皇帝随口一问,就把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了。

  这鱼口味极鲜, 前几任皇帝也颇为喜爱。

  所以基本上在捞出来的那一刻,这鱼就会立即被放入泼了猪油的冰块中,日夜兼程的往皇城送。

  南京那边有专用的冰窖, 三十里立一站,白天悬旗晚上挂灯, 三千里路三日及到,那可比所谓的八百里加急还要来的强悍。

  虞璁掰着手指头一算,这一箱鱼从南京那边送到北京, 只要三天——这也跟顺丰速递差不多了啊。

  如今送鱼的能耐用到送信上,更是做到了极致。

  虞璁那边苏州遇了麻烦,第四天凌晨信就递到了宫中的虞鹤手上,只写了六个字。

  来杭护驾回京。

  皇上遇到什么事了?

  虞鹤只愣了一下,直接拿着信冲出宫外,找那李承勋领兵。

  那头李老头还在闲闲喝茶,一瞥见那小年轻心急火燎的样子,也没好意思跟他墨迹,只把信看了眼,唤他等半个时辰,自己拟了文书去禁军三大营那边调了精兵五千,把旗牌递给了他。

  虞鹤匆匆道了声谢,直接带上了老将毛伯温快马出京,往杭州那边赶。

  而另一边,虞璁带着钱太守直接往杭州走,路上两侧均有官兵相护,车行在最中间。

  陆炳已经能自由活动了,只是因为失血的缘故,脸色略有些发白。

  这可不是儿戏。

  皇帝坐在车厢中,心里盘算着回京的日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9页  当前第1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4/2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朝]科学发展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