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65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岑春渲在接到消息之后,略微感到有些诧异。他在前面数天时间里,一直等待机会跟袁世凯正式谈判,可惜等到的消息并不理想,甚至还传出了英国人介入广东战争的风声。他一把岁数了,耐心自然是有的,要不是广东发来电报,吴绍霆决定答应进步党人的条件,他也不会急急忙忙跟熊希龄等人会谈,毕竟进步党人的条件太想当然,而且也未必能促成停战。

  吴绍霆在电报里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但是却有一些暗示,显然广东军政府已经做好的应对税政问题的办法,索性就直接跟熊希龄谈了起来。

  毕竟进步党是这次南北议和的牵头者,对岑春渲来说,面子上总是要卖账的。可是今天袁世凯突如其来要跟自己谈判,显然是要绕过进步党人这一环节,难免不会有所得罪进步党人。但岑春渲也颇为无奈,自己总不能放着这个机会不谈,偏偏要跟没有决策权的进步党人耗在一起吧?相信进步党人也应该知道这个道理,这个人情大不了先欠下,日后再还。

  卷三:南北对决 第382章,萧耀南的公开信

  《广州民报》刊发的萧耀南公开信很快被其他省各大报纸转发,虽然在民间的反应不甚激烈,可是却在北洋军内部造成了一次震动。

  正月十日时,曹锟在听说萧耀南被俘之后,即刻从湖南赶往乐昌稳住军心。而在这天早上,当一份来自湖南的报纸和一份广东本地报纸送到案头时,曹锟当时就震惊了起来。他仅仅只是看到新闻稿的题目,在心中禁不住暗叫不妙,萧耀南被俘造成南征军士气俱损的情况已经够让自己心烦意乱,而今萧耀南竟然公开指责北洋政府无能、丧权辱国,这不是摆明要拉自己一起万劫不复吗?

  曹锟拍案而起,在房间内来来回回的踱步,眉宇间笼罩着的阴暗之色愈发明显,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情一笔一划全部刻写在脑门上。可是这些都没有用,他现在找不到任何人为自己分担难处,整个司令部早已是一片乱糟糟,南征军几乎让自己颜面扫地,湖南都督的地位越来越遥不可及。

  他妈的……别说湖南都督了,老子的长江上游警备司令只怕都保不住!萧耀南啊萧耀南,老子就不该信任你这个王x八蛋!他在心里愤怒不已的念叨着。

  曹锟知道,萧耀南从一开始就不太服自己。在第一镇时,他是第一步兵协协统,萧耀南是副协统,论资历论辈份大家都相差无几,就算是军衔也仅仅差了半截而已。可是自第一协下到湖南之后,曹锟从第一镇独立出来,堂而皇之成了长江上游警备司令,甚至还念念不忘的觊觎湖南都督的位置,相比之下原本只有一级之隔的萧耀南,竟然只能为其打下手。

  可即便如此,曹锟万万没料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萧耀南会做出这么大逆不道的选择。失手被俘也就算了,毕竟是吴绍霆打了一手让人意想不到的突袭行动,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好歹还是有解释的余地。可现在萧耀南在被俘之时做出这样荒唐的背叛行为,谁都知道南征军总司令是他曹锟委任的,这让自己颜面何存?

  “不行,不行,这件事我可背不起,必须早做打算。”曹锟在踱了几圈之后,冷静的分析了起来,他可不想因为这件事让自己万劫不复。

  想到这里时,他忽然又有几分怀疑,就算萧耀南不服自己,也没必要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卑鄙手段害自己,自己可从没有为难过萧耀南,一直以来南征军要什么自己就给什么,对前线作战的支持向来是尽心竭力。这其中会不会另有隐情?

  寻思许久,萧耀南这半吊子心里在想什么他暂时还捉摸不透,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自己绝不能惹祸上身。

  他抓起两份报纸比对了一下日期,广东本地的报纸是正月十六日,湖南的报纸则是今天正月十八日刚出来的新报纸。他暗忖:看样子这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看来还是有机会的……

  经过短暂的酝酿,他决定做出断腕自保的抉择,马上亲自撰写了一篇辞职通电,反复琢磨了电文内容,将辞职原因全部归纳在战事失利上,半点都不提及萧耀南公开信的事情。虽然辞职与被贬的结果一样,可好歹保留了一个名节,对自己日后东山再起还存有希望。

  “来人,把这份电报发出去。另外,把刘泽庆给我找来。”

  片刻之后,参谋副官刘泽庆闻讯赶来,他在进们之前听到电报员提及曹锟辞职的事情,心头正在纳闷不已。来到司令室,他甚至没来得及敬礼就仓促的直问道:“大人,您为什么要辞职?”

  曹锟没好气的说道:“这件事以后再向你说明,叫你来是让你做事,不是让你问东问西。”

  刘泽庆只好叹了一口气,又问道:“大人有什么吩咐?”

  曹锟说道:“马上通知长沙、岳阳两地,叫咱们的人赶紧收拾好所有东西,案后雇一艘大船在岳阳等候。另外,再发一封密电到南京冯宣武上将军处,告知我欲东赴投奔上将军,望上将军收容。”

  刘泽庆惊愕不已,忍不住说道:“司令,咱们手里好歹还有两万多兵力,哪怕自立门户都比寄人篱下要强。哪怕司令您是因为萧司令的公开信担心北方雷霆大怒,可是只要您手里有兵有枪,大总统多多少少还是会仰仗您,何苦把这苦心积累的基业都抛弃了?”

  曹锟冷冷的哼了一声,他说道:“你懂个屁,如果汤乡茗这不自量力的臭小子现在滚蛋了,这两万人就是我曹锟的。可惜汤乡茗绝不会让老子安心坐稳湖南大权,再加上这次萧耀南搞出的糊涂事,大总统肯定不会再信任我,湖南都督必然是让给汤乡茗。到时候汤乡茗把咱们的粮饷给截了,就算老子砸锅卖铁、落草为寇也养不活这两万人。”

  刘泽庆脸色为难,心中依然有所不甘。

  曹锟又道:“你别太失望,如果冯老将军有能力助我,说不定我还能把以前第一协的兄弟们都带走,好歹是保全了一份实力。汤乡茗这小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湖南兵根本不认识他,迟早会出乱子,更何况眼看广东战争要结束了,这收尾的烂摊子全部丢给他,老子倒要看看他怎么收拾。”

  刘泽庆叹了一口气,说道:“司令,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办。”

  曹锟的辞职通电要比萧耀南的公开信更早一步传到北京,不过袁世凯不是傻子,他在听说萧耀南的消息之后,马上就猜出曹锟这是明哲自保。他没有追究曹锟的责任,既然曹锟要去投靠冯国璋索性就由着他,这也算是一种惩罚,自己现在必须保证北洋集团的整体团结。

  但是对于萧耀南,袁世凯可没有这么大方,萧耀南的这份公开信给自己的打击简直太大了,这简直是北洋军的奇耻大辱。他一心一意都希望能够牢牢掌控北洋各派各系的团结,说起来北洋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集团,可是内部的情况着实让人堪忧,尤其是在二次革命之后,各个在外带兵的将领都已经露出了私心,在这个时候萧耀南的公开信,无疑是刺到自己心头之上,绝不可以忍。

  不过话又说回来,萧耀南现在是吴绍霆的俘虏,既然想要教训这个叛徒也无能为力。再者萧耀南竟然写出这样的公开信,十之八九已经是投靠吴绍霆了,真正是让人咬牙切齿。

  让袁世凯感到不痛快的不仅仅如此,这段时日他已经与岑春渲正式开始谈判,原本准备的一系列勒索似的条件,可惜突然出现这一幕,着实让北洋政府在谈判桌上矮了一截。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每一次调整对应的都是利益损失,如何不叫自己愤愤不平。

  卷三:南北对决 第383章,停战协约

  远在韶关的萧耀南一直被蒙在鼓里,最近一段时间警卫不再派送报纸,他对外界的消息一直局限于道听途说,当然邓铿早已交代过守卫侧院的士兵,绝不能透露有关新闻稿的事情半个字。吴绍霆最近也少有去见萧耀南,一方面尽量避免走漏风声,另外一方面还是自己忙于与北方保持联络。

  岑春渲与袁世凯正式开始谈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南方,各方势力对这次谈判的态度大相径庭,有人认为是吴绍霆坚持不住,腆颜向北方屈膝求和;有人认为是吴绍霆打的实在太顽强,让北洋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更改策略;当然,也有一些有远见的人,一眼看出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南北双方能坐下来谈判,势必是因为双方都有迫切希望停战的意思。

  外人的看法,对吴绍霆的影响不大,毕竟有些人只会评头论足,根本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他已经连续进行了两场战争,如今进入公历三月份,比自己起初预期的日期有所延误,好在从除夕过后敌我双方的交战进入冷冻期,也算是无关紧要。相比之下北洋政府要比广东方面更不好过,从农历新年拖到公历二月底,又从公历二月底拖到公历三月初,别说士兵们越来越失望,就连将官们都感到疲乏和心烦意乱。

  不过在广东内部的声音,吴绍霆不得不多留几分心思,起初这些声音只是一些无可奈何的抱怨和失望,自然是来自那些真心实意的革命主义者,但归根结底停战的呼声是大势所趋,广东在战火上煎熬的实在太久,大部分人都不想再打下去了。然而没过多久,当岑春渲从北方转发来袁世凯的停战条件之后,来自广东内部的躁动更加激烈了起来。

  这一天傍晚,韶关师部简报室内,吴绍霆与韦汝聰等人静坐在椅子上,邓铿则站在最前面,手里捧着一份电报念道:

  “大总统提出以下五项要求,其一,广东在正月二十三日之前取消独立,其二,在取消独立之后的两个月内,整顿革命粤军,取消革命粤军番号,省内一应军队编制听候中央陆军部下达之最终命令,其三,粤军司令吴绍霆主动通电承认归附中央政府任命,并自去都督之衔,等候中央政府裁决;其四,广东海军归属中央海军部直辖,广东军政府无权指挥任何海军舰艇,另原计划编入长江舰队之炮舰‘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以及鱼雷艇‘湖鹏’、‘湖鹗’、‘湖鹰’、‘湖隼’等舰艇,一应遵照中央海军部指示,限期三个月之内开赴镇江等候编谴;其五,韶关以北五处县城划归国军驻防之地,乐昌由新任湖南都督汤乡茗代理,其余四县由江西都督李纯代理,另,韶关改为中央直辖市,境内省方与中央政府皆不得驻兵。”

  邓铿念完电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脸色十分沉重,却没有再多说任何话。

  听完这些条件之后,吴绍霆眉宇紧锁,一脸沉思之态。一旁的韦汝聰则出手狠狠的砸了一下桌子,但并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只是在场第一师师部的其他军官们则一个个坐不住,皆是一副愤愤不平的态度,大声叫嚣着这些条件无疑是不战而自亡省内,与其接受这样不公平的条件,还不如接着跟北洋军打到底。

  “北洋政府欺人太甚,这一仗我们根本还没输,他们竟把我们当求和一样讹诈我们,我不服,这条件绝对不能答应。”

  “还要让我们交出海军舰艇,楚泰等舰是最新式刚从日本接收回来不久的炮舰,这些可都是咱们广东海军的主力舰,一下子全部交出去了,咱们广东的防卫力量大大缩水呀。”

  “这绝对不公平,对咱们来说太不公平了。袁世凯那老贼以为我们好欺负,索性咱们就拼到底,看看袁世凯还能不能得意下去。”

  “就是,决不能就这么便宜了北洋政府。”

  一时间,众说纷纭,除了沉默的人,大部分意见都是一致的。面对这样的霸王条款,很明显是要让原本统一的广东再度陷入四分五裂,什么湖南代理,什么江西代理,什么直辖市,这一步步都是在削弱广东的实力。虽然这些条件没有之前进步党人提出来的那么夸张,可是毫无疑问,其在性质上几乎没有差别,都是要将广东压迫在北洋政府之下,永无翻身的机会。

  众人的目光逐渐落在了吴绍霆身上,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期待着吴绍霆拿出决定。

  韦汝聰长叹一声,首先发问道:“都督,你有什么看法?”

  吴绍霆不动声色,说道:“这些只是北方单方面的条件,既然是谈判,我们自然也要掌握主动权,如果袁世凯铁定要我们接纳这些要求,那我们也可以做出相对这些要求回应的条件。总之,要尽可能的保证我方利益。”

  韦汝聰皱着眉头,沉声说道:“袁世凯都勒索到这种地步,咱们再怎么争取和保证,以后粤北还有韶关都是别人的。现在连海军也要分拨出去,指不定袁世凯在大选之后还会有所阴谋动作,若到时候北洋军依据粤北再度发难我广东,我们门户大开,再无防线可守!!”

  吴绍霆正色的说道:“韦师长,你太把北洋军当一回事了。我敢打赌,经此一战,北洋军的消耗和损失是我们的三倍,一年之内中央政府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再发动一场同样规模的战争。丢掉粤北不可怕,丢掉海军也不可怕,丢掉信仰和信心才是最可怕。”

  韦汝聰曾经做过一些分析,广东战争是以粤军为防守方,北洋军为进攻方,理所当然进攻一方的消耗要大得多。他相信袁世凯之所以愿意坐下来谈判,前线消耗过大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可是他没有太大的把握,毕竟袁世凯代表的是法统政府,有外国列强的援助,也能发动举国之力,万一袁世凯不肯死心,故意调走广东海军主力舰,又在粤北屯兵,一有不测,广东将凭何而守?

  这时,吴绍霆又说道:“总之,兄弟们打了两场战争都累了,是该好好休整了。虽然这一仗下来咱们吃了亏,但在国内的影响可不小。你想想,咱们我们之前有谁敢正面应对北洋军?湖南谭廷闿吓得背井离乡,四川熊克武一直不敢出兵,浙江朱瑞更是直接投靠了北洋政府,福建孙道仁为了明哲自保,弄得丢兵弃将。咱们这一仗的意义就是迎着北洋军的脸面,狠狠的抽了他们一耳光。”

  卷三:南北对决 第384章,吴绍霆的条件

  韦汝聰叹息道:“可是说到底,咱们的番号丢了,都督的职衔也无法保证,甚至还要割让省境,这样的结果跟打输了又有什么区别?外人哪里会用胜利的眼光看待我们?”

  吴绍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外人的看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北洋军的看法。我敢说,这一仗北洋军算是认识到咱们粤军的厉害。萧耀南连败两场又遭俘虏,曹锟被迫辞职,唐天喜和傅良佐狠狠吃了大亏,再以后北洋军见了咱们粤军都会未战先寒三分。”

  “可是外人只会以为咱们……”

  “由得他们去,正好还能掩盖咱们粤军的锋芒,多多少少可以当作是保密军事实力。就让全天下的人都以为咱们粤军一蹶不振,现在有北洋军驻守粤北,量其他军阀也不敢动我广东。咱们就安心发展,慢慢积蓄更强的实力,等到下一次机会时足以震撼全天下。”

  “原来如此……”韦汝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不得不佩服吴绍霆的思维方式十分超前,竟可以置个人荣辱于不顾,精心掌握更实力的利益。他暗暗叹道,难怪我这个当老师的要为学生打下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呀!

  之后,吴绍霆又好言安抚了师部的军官,让大家稍安勿躁,先将情绪克制下去。

  可是就在当天下午,又有几份电报和电话来到师部,各个阵地的将官们都要求拒绝这样的条件,哪怕血战到底也比割地求和要光荣许多。这些请愿的军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希望能够停战,但绝不是像这样不公平、不公正的停战,这简直比战败更可耻。

  面对这样激烈的请愿,吴绍霆并没有生气,反倒感到十分欣慰。在他看来,黄埔军校培养忠心于自己的军事人才,这一目的已经很完美的达成。这些有热血、有激情、有信仰的青年军官们,在所有人都巴不得停战休息的时候,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正是应对了他们独特的信仰和价值观。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他没有言辞命令,只是拿出国家大义来诉说情理,二次革命的意义已经不再重要,真正摆在国家面前的是外蒙古与西藏事件,绝不能因为一时之怒而放弃更为实际的主权利益。他强调之所以宁可接受这样屈辱的条件,亦要尽快达成停战,并不是因为自己畏惧北洋,一是体惜粤军将士大半年奋战,二是希望借此表示广东军政府对中央政府出兵蒙古和西藏的支持。

  “在这个时刻,中国人应该一致对外,为了内战而不顾国家领土完整,这是十分愚蠢的事。我吴绍霆不是什么圣人伟人,远在南疆也无力率部北上平叛,能做的就是尽快结束这场残酷的战争,让中央政府能够全心全意应对分裂事件。希望诸君能够理解,绍霆愧而谢之。”

  在这样的理由之下,这些热血激动的青年军官们只能选择接受,毕竟他们信仰即源自救国振兴的梦想,国家有难,身在南疆无法尽责,也只好用间接的方式完成心愿。

  ——————————

  经过几天时间的商讨,吴绍霆与韦汝聰以及躺在病床上的莫擎宇一起拟定了广东方面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吴绍霆原本应该与军政府以及都督府高层官员一同协商,而不是仅仅是两个师长就决定下来,毕竟这是关乎广东整体利益的谈判条件。

  只是吴绍霆觉得停战的事情不能拖得太久,越快解决对广东才越有利,要是自己回广州跟那些官僚们论证商榷,只怕没个十天半个月是出不了头绪的。他身为广东都督,自己一人就能代表全广东的利益,无所谓向军政府和都督府做出交代。

  吴绍霆所提出的回应条件如下:

  一,首要确保吴绍霆仍旧出任广东都督之职,对广东所辖区域拥有领导权;广东军政府及都督各级人事皆保留不变。

  二,北洋政府不许在既有条件之外,附加其他限制条件;广东军政府不对驻粤北洋军负责,驻粤北洋军只限于军事权益,而粤北五县民政权益仍归广东军政府所辖。

  三,驻粤北洋军若有任何行动,包括带不限于军事、勘察等动态,皆要提前告知广东军政府,否则广东军政府有权干涉。

  四,韶关升为直辖市之后,警政工作仍有广东军政府负责,并北洋政府必须任命原韶关县长陈光壁为市长。韶关除北江漕运税之外,其余税政交付中央政府处置。

  五,北洋政府承认刘谷香、刘震寰以及杨希闵再桂北的合法地位。经吴绍霆保举,北洋政府应委任刘谷香为桂林镇守使,刘震寰为漓江警备司令,杨希闵为桂林镇守府大将军。

  六,福建漳州地区战事应归纳于广东停战协议之内,在协约签署前后,李厚基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协约生效伊始,经吴绍霆保举,北洋政府应委任许崇智为漳州镇守使。

  七,此次停战合约不以战胜或战败论处,应以中央政府处理外蒙古事件与西藏事件为基准。因此,在协约停战之后,中央政府需公开承诺平息蒙古与西藏问题。

  这些条件在拟出之后,吴绍霆即刻让人分别发往广州和北京。

  广州留守的官僚们在看完约条,一个个都疑惑不解,革命粤军在广东火火热热打了这么久,非但没有给自己人讨要官职,反而却为不相干的桂林、福建两地的外人保举,这算是哪门子的道理?

  吴绍霆并没有向广州方面做出解释,这些是他与韦汝聰、莫擎宇一起合计出来的计策,如今粤北五县让北洋军控制了,自己绝不可能就这么困堵在南粤一隅之地。趁机拉拢广西和福建的势力,引以外援,就算这几个人不会死心塌地为广东卖命,可照样可以互援声势,让外人认为他们是同一阵线,不敢轻易来犯。

  岑春渲在北京接到电报是三天之后,当天晚上他便带着文件来到总统府进行最后的谈判。这天已经是正月二十四日,公历三月十二日,这个日子已经大大超过了袁世凯预期的底线。袁世凯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低估了粤军的实力,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当年就不应该想着去除掉吴绍霆,而是利用吴绍霆与南方军阀互相残杀。只可惜事已至此,虽然为时过晚,可好在结果不是太惨烈,而且自己也还有机会挑拨广东与南方诸省的敌对。

  谈判进行了半个小时,袁世凯请岑春渲退避一会儿,他拿着岑春渲的文件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一时就像是吃了苍蝇似的难受。

  陪同一起参与这次谈判的还有段祺瑞、徐树铮、杨士琦和张一鏖。

  段祺瑞下意识看了一眼袁世凯的脸色,趁机说道:“大总统,这吴绍霆还真把自己当一回事,让他继续做都督已经很不错了,这小子竟然还厚颜无耻要保举其他人,真是狂妄至极。”

  徐树铮曾在广州蒙羞,心中还惦记着这个仇,于是也附和恩师段祺瑞的话,连忙说道:“是呀,大总统,您看看这最后一条,‘不以战胜或战败论处’,‘应以中央政府处理外蒙古事件与西藏事件为基准’,他这摆明就是蹬鼻子上脸。”

  杨士琦打算说些什么,可是现在看到段祺瑞和徐树铮两人已经把话都说了,自己再说下去只会有趋炎附势之态,索性缄默不语。

  卷三:南北对决 第385章,善后

  一旁的张一鏖也想开口说话,但最终只是叹了一口气。

  袁世凯打量了幕僚们的表情,最后却向张一鏖问了道:“仲仁啊,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张一鏖有点不好意思,不置可否的说道:“大总统,如今广东提出的条件,比起咱们北洋要求的条件,简直是九牛之一毛的事情。这吴绍霆推举了两个镇守使,一个警备司令,一个大将军,细细数来确实数量不少,可这四个人在南方都是成不了气候的小势力,手中拥兵最多的不过是刘震寰和刘谷香二人,合计也才三、四千人罢了。”

  段祺瑞打断了张一鏖的话,他只当张一鏖是一个文职秘书,对军国大事根本不懂皮毛,于是冷笑着道:“仲仁兄,军事可不仅仅是看谁手里的兵多这么简单。陆荣廷兵那么多,不还是一败涂地、割地议和吗?吴绍霆摆明是向拉拢这些细碎的人物牵制驻粤北洋军,日后羽翼复原,指不准还会利用他们来夺回粤北呢。”

  张一鏖没有气馁,他接着说道:“正如段总长所说,吴绍霆摆明了只是想牵制咱们,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吴绍霆对驻粤北洋大军是心存畏惧的,韶关成为了直辖市,南粤腹地门户大开,广州防无可防,换做是谁都坐不踏实。吴绍霆这么做,仅仅是自保罢了。”

  段祺瑞怔了怔,没想到自己的话反倒让一个文职秘书跟借用过去,心中很是不愉快。

  不过不等段祺瑞再次开口辩解,袁世凯已经缓缓点了点头说道:“仲仁的话不无道理。不过我甚是不明白,仲仁你究竟是不是在为吴绍霆说好话呢?”

  张一鏖神色一动,大总统竟然怀疑自己?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大总统,粤北战事业已逾半年之久,劳民伤财、民不安生。从开战以来,我北洋军一直是进攻一方,损失必然要远远超过粤军,要不是大总统以举国之力维持战局,这一仗实在是不好说的。如今既然吴绍霆愿意接受停战的条件,何不趁此机会一展大总统大度之风采,告诉天下大总统不是一个霸道好战之人,同样是有怀柔之面,岂不更好?”

  段祺瑞心中冷笑道:这姓张的竟然敢直戳大总统的痛处,不想活了吧这是!

  在场的人谁都知道大总统最忌讳的就是拿粤军比较北洋军,张一鏖竟然公开说出“要不是大总统以举国之力维持战局”,这摆明就是在说北洋军比不过粤军,甚至还暗示讽刺大总统举国之力还只能打一个平手!这种敏感的话,摆明是不给台阶下楼。

  正当一旁众人等着看张一鏖出丑时,没想到袁世凯忽然大笑了起来:“仲仁,你还真是心系天下的人呀!很好,很好。你说的很对,借此机会一展我北洋政府的胸怀,要战能战,要和能和,这才是霸王之道。吴绍霆既然这么喜欢名头,索性就多给他几个名头好了。”

  段祺瑞有些傻眼,连忙道:“大总统,这……”

  袁世凯伸出手止住了段祺瑞的话,继续说道:“广东之变应是吴绍霆蒙受叛党蛊惑,念在其迷途知返,并心系国家主权大义,中央政府记广州首义之丰功伟绩,特许授予吴绍霆勋一位,一等文虎勋章,领陆军中将军衔,置荣武将军之名。”

  段祺瑞等人惊讶不已,北洋军才刚刚与广东大战一番,纵然是停战议和,大总统也不至于奖励敌人勋章荣誉,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贻笑?

  徐树铮沉不住,急忙问道:“大总统,这合适吗?哪里有给敌人授予战功的?这不是鼓励宵小之徒反抗我中央政府之雄威吗?”

  段祺瑞同样也想说两句,不过他的反应比徐树铮快多了,脑海中灵光一闪,立刻知道大总统这一举动的目的。在大总统的这番话当中,后面一系列的勋章、军衔、荣誉都是虚话,真正的关键是在于第一句话上。也就是说,大总统是希望通过对吴绍霆加官进爵,一边加以笼络和安抚,另外一边正是将吴绍霆从革命阵营中区隔出来,彻底弱化吴绍霆在南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暗暗叹道,大总统的心计果然非同小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