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93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我们大日本帝国与段祺瑞总理有密切的关系,我相信只要由我们出面,一定能说服段总理放弃无谓的抵抗,并尽快与南方达成和平协议。”竹本公久做出结论的说道。

  “我明白了,如果贵国能从众翰旋,我将不胜感激。”吴绍霆故意忍了一手,顺着竹本公久的意图说道。

  “当然,我们大日本帝国不仅仅只在此事上能有所帮忙。之前英法俄三国商务参赞认为执政府应该承担北洋政府的所有国际债务,听说执政官阁下对此甚是恼怒。在这件事上,我们大日本帝国同样能够帮上忙。”竹本公久继续说道。

  “哦,是吗?如何帮忙?若是说单纯的出面调和,说服英法俄三国放弃索款,这样的帮忙骗骗满清鞑子也就罢了,我是不会吃这一套的。”吴绍霆向座椅后面靠了靠,拿出一副冷漠的脸色说道。

  竹本公久微笑着摇了摇头,语气严谨的说道:“大执政官阁下,您的担忧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既然我们大日本帝国决心出面帮助中国,理所当然是要尽心尽力。若大执政官阁下仍有怀疑的话,我方愿意签署承诺书。”

  吴绍霆看着眼前这个日本人信誓旦旦的样子,知道对方是有办法解决此事。事实上就算没有日本人的帮忙,他也不会答应英法俄三国转移债务的要求,反正欧洲战事一旦爆发,列强阵地远东利益只会求速处理,早晚会选择妥协,因此这个外交交易完全没有必要。不过他在心里盘算着,打算先给日本制造一个假象,于是一言不发等着竹本公久接下来的话。

  竹本公久停顿了一下,紧接着又说道:“相信执政官阁下应该知道我们大日本帝国与英国、俄国之间的关系,以目前欧洲的局势,战事爆发是迟早的事。做为英俄两国在远东有力的盟友,大日本帝国是有足够的发言权说服他们放弃转嫁债务的打算。必要的时候,为了帮助执政官阁下,我们情愿承担得罪列强的风险,向英俄两国进行外交施压。”

  吴绍霆看了一眼梁启超,梁启超已经露出了感激的脸色,仿佛迫不及待想要与日本达成这次外交x合作。他暗暗叹了一口气,执政府果然缺乏真正的外交人才,日本人付出多少肯定是要从其他方面赚回多少,甚至赚回来的要远远比付出的更多,否则怎么会好心帮你的忙?天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身为五国银行团之一的日本,现在突然不要这笔债务,这本来就是一笔大损失。

  他表面上故意显得很高兴,笑道:“是吗?果然是远亲不如近邻呀。”

  竹本公久呵呵笑道:“正是这个意思,在下甚至可以直言透露,我们帝国内阁在远东最新的政策,正是希望利用欧洲战争之际,列强无暇东顾之时,携手亚洲诸国共同崛起。我们亚洲可不能永远受制于西夷之下。”

  吴绍霆欣然的说道:“此言正合我意呀。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我很欣赏贵国的新政策。”

  竹本公久补充的说道:“除了以上两点,在执政官阁下完成中国南北一统,建立新的中央政府之后,我们大日本帝国还会单方面向贵国政府接待一笔款项,用以中国的善后恢复和发展。我相信这三点足以体现我大日本帝国的诚意了。”

  吴绍霆豪不否认的点头说道:“就目前而言,这份诚意着实让我感动。那么松本先生,贵国又有什么条件和要求呢?”

  松本公久神秘一笑,说道:“今日在下前来,只为表达这份诚意。如果执政官阁下对此有意向的话,不妨定下一个更合适的日期和场所详细的商谈合作之事。”

  吴绍霆原来就打算拖着日本人,既然对方故作聪明要另外安排交谈,自己又何乐而不为?他坦然的笑了笑,说道:“如此也好,正好今日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处理。这样吧,若竹本先生后天下午有时间的话,我们大可接着谈。”

  竹本公久欣然的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么说定了。后天下午在下再次前来拜访执政官阁下。”

  说到这里,吴绍霆和松本公久一起站起身来,说了一些闲絮之言,然后互相握手道别。吴绍霆让两位同文馆的翻译官送松本公久出去,自己则与梁启超在会客室留了一步。

  梁启超有些不明白,连忙上前问道:“震之,为什么要改日再谈?若是日本人能出面帮我们的话,能省去我们不少的麻烦。我认为这件事越快谈妥越好。”

  吴绍霆深意的笑道:“既然松本不想继续谈下去,我们何必要强人所难。他刚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次会见仅仅是试水,日方也需要考量我们的态度才能决定合作的程度。卓如先生,你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小心处理的。”

  梁启超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对了,内务部已经联系上海和北京了,唐少川答应南下出任外交部部长,目前正在上海准备启程,理应在月内会到。顾维钧也回了电报,他也应邀南下了。有了这两位外交人才加盟,相信执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会更加得心应手。”

  吴绍霆问道:“这真是好消息?他们什么时候回的电报?”

  梁启超说道:“唐少川是昨天下午刚回的,顾维钧是三天前回的信函,相信他已经快到广州了。我这边会与云公合计一下迎接的工作。”

  吴绍霆点了点头,又问道:“那秩庸公呢?”

  “伍先生年事已高,目前正寓居在天津,上个月我们就已经派人联系了。伍先生说等南北一统之后,他直接到中央政府应聘,省得现在南下了到时候还要再北上。所以眼下我们只能尽快收拾国内的局势,等南北大局可定时才有机会请来伍先生。”

  “我明白了。也好,有唐少川出面足矣应付目前的局面了。”吴绍霆深远的说道。

  ——————————

  南京事变很快给南北局势蒙上了一层阴影,无论是北洋还是南方执政府,无论是割据军阀还是市井小民,所有人都认为议和是绝对必要的,这一场战争继续打下去只会伤及无辜,并且也无法挽回北洋的败局。

  然而段祺瑞在拘禁冯国璋之后,很快调动京城的中央师施行全城戒严,将之前与冯国璋有联系的北洋旧臣全部监视起来。同时还大张旗鼓的宣布张勋为江苏正式督军,江苏全省军队皆归于其麾下指挥。又致电安徽督军倪嗣冲,派兵进入南京,加强对江苏的控制。

  倪嗣冲早已觊觎江苏已久,虽然前线的局势不乐观,可好歹安徽的地理位置还算靠后,南军就算要行动也没那么快打上来。不仅如此,就算南军要行动,也会由江苏省取道,自己事先派兵加强江苏的军防,反而更利于保障安徽。于是他让之前的浙江督军卢永祥,以及自己的弟弟倪毓棻率领两个混成旅由合肥直入南京,又加强马鞍山、宣城、黄山三地的防务。

  一时间江淮地区局势骤然紧张。好不容易恢复江浙经济之处,江浙一带商人都不希望发生战争;农民们也叫苦不迭,很快就是秋收之际,在这个时候打仗只会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吴绍霆也对段祺瑞冥顽不顾甚是深恶痛绝,他一边敦促第六师团做好出战准备,一边出枪出资扶持曹锟和吴佩孚在苏州、镇江、南通上位。同时还吩咐特勤局开始谋划刺杀段祺瑞的行动,虽然他很不想这么做,毕竟段祺瑞是继袁世凯之后的北洋元老,一旦行刺的行动泄露一定会引起北洋的公仇,不过做为万般无奈的后备计划还是可行的。

  执政府方面按照吴绍霆的吩咐,利用军事威胁向北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段祺瑞五天之内必须释放冯国璋,否则执政府将不再与北洋做任何议和谈判。同时向之前归附执政府的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发去命令,河南为南军北上开始筹备后勤供应,山西必须阻止驻扎西北的三个中央师返回北京,陕西则出兵牵制甘肃。

  豫晋陕三省接到命令,除了陕西立刻开始着手行动之外,另外两省军政府焦虑不已。他们原本认为南北会议和所以才提前归附执政府,哪里知道段祺瑞又闹出这一出?省内的士绅官僚没日没夜的问候段祺瑞仙人,非要把国家搅和的不得安宁!然而骂归骂,该准备的事情总要准备,他们只能祈祷河北、安徽不会趁机发难。

  八月十五日下午,吴绍霆再次与竹本公久见面,不过这次是吴绍霆在办公室内单独见面。竹本公久直接向吴绍霆摊牌,将一份装订起来的条约书放在执政官办公桌上,表示只要吴绍霆签署并保密这份协议,日本将会遵守之前的三项协议,并且最快一个月之内处理完毕。至于日本向中国的单方面贷款,总额可达到一千五百万日元的贷款,分三年之内六期交付,利息按照国际惯例五厘核定,以中华民国海关和盐税做抵押,限期十五年之内偿还。

  卷六:大国战 第721章,泄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吴绍霆仔细翻看了竹本公久送上的协议书,与第一次见面上自己所设想的相差无几,日本怎么可能会做亏本的买卖?这本协议书简直就是《二十一条》的精简版,除了关于山东问题由于中德战争还没有开始,所以表达的十分含糊,以及侵犯中国主权的第五号内容相对有所调整,没有历史上那么露骨,其余的条款几乎并无差别。

  显然日本是对执政府进行了全新的评估,不可能太明显的侵犯中国的主权,所以在第五号内容中日本侨民在中国的司法仲裁权,延租旅顺、大连的期限也由九十九年缩短为六十六年,以及湖北、江西、江苏等地的铁路承办权减少了几个站点。

  对于吴绍霆来说,这完全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效果,同样都是丧权辱国的协约,哪怕再怎么精简依然避免不了实质影响。他心中冷笑,别说第五号内容欺人太甚,单单第三号内容提到的盛业重工和张盛霆公司改为中日合办自己就没办法接受。

  然而在看完这份协议之后,吴绍霆并没有把自己的心意表露出来,只是淡然的笑了笑,把文件放在了桌子上,说道:“我看过了,不过竹本先生只是日置义先生的代表,我相信这份协议之中的一些条款是需要与公使先生当面磋商。”

  松本脸色微微变化,他一时猜不透吴绍霆的用意,对方究竟是不信任自己,还是故意耍花招拖延时间呢?他不是傻子,这份文件与之前段祺瑞签署的文件大致相同,仅仅做了程度上的修改,连段祺瑞都会感到屈辱,然而眼前这位标榜爱国主义的吴执政怎么像一脸无所事事的态度呢?

  “执政官阁下,不知道您对这份协议可有什么意见,即便是要与公使阁下当面会晤,或许也应该先说出您的看法,这样在下能如实转达给公使阁下,为中日双方的合作进程节省更多的宝贵时间,岂不是更好?”他试探的问道。

  “竹本先生,我做事的习惯向来希望简单明了,很明显这份协议当中还有许多需要磋商的地方,与其你和我坐在这里像市井小贩那样讨价还价,还不如让我当面与贵国公使面谈,这样才能节省更多宝贵的时间!”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说道。

  “原来是这样,那好吧,在下会尽快联系公使馆。不过在此之前,希望执政官阁下一定要加强此次协议的保密。”竹本公久恍然的点了点头。不过他心里仍然有几分介怀,总觉得吴绍霆的态度十分古怪。

  “协议既然说日方是帮助中国战后重建,又有什么不能正大光明呢?”吴绍霆又问道。

  “执政官阁下,与其说是大日本帝国帮助中国战后重建,还不如说是大日本帝国帮助吴执政官一人稳固统治地位。如果执政官阁下能够与我方达成这次合作,我方一定全力保证执政官阁下在中国的地位永不动摇!”松本公久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说道。

  “是吗?那我真要好好感谢贵国的支持了。”吴绍霆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送走竹本公久之后,吴绍霆立刻派人请来梁启超单独一见,他把日本人提出的协议书交给梁启超阅读。梁启超快速的看了一遍,脸色从一开始的期待逐渐变成凝重,到最后甚至更是惊怒交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简直太明显了,这简直比之前所有不平等条约加起来更让人不能接受。

  “卓如先生,你现在知道跟日本人打交道不是那么简单了吧。”吴绍霆严肃的说道。

  “简直太可恶了,他们给我们三项帮忙,却要我们回报二十多项的条款,天底下哪里有这样不公平的事。”梁启超愤怒的说道。

  “竹本公久之前说的所谓日本帝国最新的亚洲政策,全部都是谎言,只不过是他们日本单方面企图趁着欧洲战争爆发之际在亚洲侵食更多利益罢了。这份协议书口口声声说是帮助中国促成战后发展,说的直白一些,这是日本企图奴役中国,一步一步将中国变成第二个朝鲜而已。”吴绍霆厉声说道。

  “震之,这份协议绝不能签。哪怕答应五国银行团偿还外债,哪怕跟北洋政府继续打下去,也决不能签这份协议。”梁启超言辞激烈的说道。

  “你放心吧,我还没有傻到这种地步。甚至五国银行团的外债我也不会承认。”吴绍霆冷笑了一声,胸有成竹的说道。

  “震之,那你打算怎么办?”梁启超迫切的追问道。

  “此事我会处理的。我反倒是要感谢日本人。”吴绍霆忽然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

  “感谢日本人?震之,你究竟在说什么?”梁启超疑惑不解的说道。

  “感谢他们让段祺瑞彻底完蛋。咱们不必跟北洋再打下去了,用不了多久段祺瑞必定会众叛亲离。”吴绍霆深意的说道。

  傍晚,吴绍霆乘车来到国防部,召集特勤局的核心成员开会。他询问了第三特战大队的进度,王云告知在接到命令的当天特战大队即乘船北上了,天津情报站负责接应,最快需要七天的时间抵达目的地。吴绍霆要求特勤局放弃之前交代搜集段祺瑞与日本签署协议的任务,转而向第三特战大队下达正式行动指令,要求第三特战大队营救冯国璋。

  在讨论了行动细节要求之后,吴绍霆又交代了第二项任务,要求特勤局联络全国各地所有的情报站,将松本公久提出的《二十一条》协议内容通过各种舆论渠道散布出去,并且谣言这是段祺瑞总理府为了筹集经费与执政府对抗,与日本人订下的卖国协约。不管老百姓是否能意识到这份协议的严重性,但在散播的时候一定要加以煽风点火,强调亡国受奴、丧权辱国的氛围。

  当然吴绍霆并不肯定这份协议与段祺瑞所签署的协议完全相同,所以在散布谣言的时候不会流出全部原文,只会把部分原文泄露出去,其他的则以大概内容做交代。

  一旦这份协议曝光,原本就狂躁不安渴望和平的民间舆论一定会爆发出来,不仅如此,吴绍霆还会安排新闻部、特勤局、战略情报局暗中策划一系列活动,为这股爆发出来的民间力量推波助澜。

  或许在此之前,北洋内部的顽固势力还会站在段祺瑞这边,支持段祺瑞做最后的殊死一搏,甚至期望划地而治。可是与日本秘密协议,出卖国家主权、利益甚至领土的行为,将会彻底消灭段祺瑞的最后一丝民族大义,从此以后就只剩下一副卖国贼的身份。所有仍然支持段祺瑞的势力都会被拉下水,不仅遭到舆论的谴责、失去全部民心,更是成为中国的公敌,即便能守住寸土防线,也不会得到各界人民的承认和支持。

  开完会之后,吴绍霆又找到了何福光,交代尽量避免第六师团介入江苏,对付张勋的军队还是由曹锟、吴佩孚来负责为妙。国防部和第六师团只为曹、吴二人提供必要的物资援助和声援即可。一方面是避免南军主动开战引起江淮各界的不满,另外一方面江苏是冯国璋的地盘,即便是帮助应付张勋叛乱,其中也会牵扯到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以目前的局势自然是能省即省。

  卷六:大国战 第722章,最后的北洋

  从八月十六日至八月二十日,短短几天之内全国风传而起段祺瑞与日本签订卖国协议的消息,各省各市的重要报纸连续几日的头版新闻不约而同的都是有关此事的报道。谁也不知道消息从何而来,更不清楚为什么全国各省几乎是同时知晓此事。

  但老百姓们关心的并非消息来源,而是这个消息的本身。日本人要承包整个华中与江淮沿海的铁路,这让已经拿到开版权的中国商人们大感愤怒。山东省原本还是支持北洋政府的地区,结果发现北洋政府早已经把青岛、胶州湾许给了日本,顿时有一股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惊怒。

  至于其他各项条款的内容,几乎都是有史以来与列强提交不平等条约之中最恶劣的条约。五年前爱国人士完成了反对封建帝制的革命,如今正满怀期待建立一个富强独立的新国家,矛头早已经对准侵犯中国主权的列强,今时今日居然还有人变本加厉的丧权辱国,岂能容得下这口恶气?

  举国上下顿时陷入震怒,各地纷纷举行各种抗议活动。尤其是在仍由北洋统治之下的北方诸省,学生们罢课、工人们罢工、商人们罢市。省会城市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游行抗议活动,从一开始的小型演说变成小股游行,又从小股游行发展成全城游行。

  各界人士早就期待着南北和平统一,段祺瑞顽抗的战争完全是多此一举,是破坏国家团结的无义之事。或许早先还有人对北洋表示同情,可这份协议曝光之后,再也没有一个人有怜悯之心,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愤怒和耻辱。

  这股民间的抗议情绪很快传染到军队之中,之前接到命令调回北京的五个中央师,陆续传来军官抗议的声音。起初只是中下级军官联名上书,要求总理府澄清此事,到后来士兵们情绪越来越暴躁,再加上长久以来缺粮少饷,抗议很快演变成兵变。

  从甘肃兰州出发的中央第七师刚刚行进至庆阳,陕西督军陈树藩早已在边境布下防线,阻止中央第七师越境行军路线。在前有阻挡,后无援兵,内部又兵乱不止的情况下,中央第七师师长迫于压力,只好宣布拒不奉命。没过几天师部由于粮草匮乏,又发出通电宣布起义,接受执政府的统辖,并请求执政府尽快派出物资军饷接济麾下。

  随着中央第七师起义的先例,驻扎在山西的中央第四师同样拒绝段祺瑞的命令,转而向山西军政府投诚。热河、晋绥等地的驻军也以粮草不济、军饷不全为由,延缓开赴北京的行军进程。到最后真正抵达北京的只剩下中央第二师一部。

  不仅如此,被段祺瑞视为最后希望的山东省督军靳云鹏也在八月二十一日发来电报,宣布山东省独立。靳云鹏是段祺瑞的门生,一直是北洋皖系军阀的中流砥柱人物,只可惜这几日济南省城爆发大规模游行,他甚至抱着大不韪的决心下令警卫队开枪驱散人群,哪里知道竟连警卫队的士兵都同情这些爱国人士,迟迟不肯出手。

  再加上时任山东军务总办的张怀芝在一旁不断怂恿,劝说靳云鹏早点为自己做打算,万万不可陪同段祺瑞一起背上千古骂名。紧随其后又收到徐世昌、黎元洪从北京发来的电报,称要想挽回段祺瑞的心思,全在山东一举身上。最终靳云鹏不得不痛下决心,一边宣布山东自治,一边向北京总理府一封千字长文,恳求段祺瑞以国家民族为重,尽快通电下野。

  段祺瑞在接到靳云鹏的这份电报时,总理府的文官侍从们也辞职了一大半,留下来的都是昔日从家乡带出来的亲信心腹。他坐在空旷又灰暗的办公室总理桌后面,脸色苍白呆滞,握着电报的手不停的颤抖。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寄予希望的日本协议反倒加快葬送了自己,原本抱着必死决心与南方周旋到底的计划,转眼间竟然化为乌有。这种大起大落的心绪,真正的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总理府外的大街上还有人在呐喊抗议,甚至大骂“段氏卖国贼”,游行的人群从五天前就一直没有消停过。段祺瑞很像好好教训一下这些刁民,市井小民岂能懂得国家大事?可是府内的警卫少得可怜,守住各处大门已经极为勉强,一旦开枪射击游行的人立刻会引起更严重的暴乱,到时候总理府根本不足以收拾局面。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段祺瑞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语。“谁,是谁泄密?是谁害我?”

  空荡的办公室没有其他人,他的问话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沉默了下去,片刻过后他又颤抖的开口说道:“大总统……宫保大人,我对不起你……我居然没办法守住咱们北洋最后的血脉啊!您就这么撒手走了……把烂摊子扔给我一个人,丢掉北洋的罪名只有我段祺瑞来顶着了!”

  言辞及此,他情不自禁的痛哭出声,干瘦的身躯就像是二月的树叶,一阵风吹过就能摧枯拉朽的带走。这一刻,他的脑海里掠过往日的许多影像,从小站练兵到组建新式陆军,从办军校到与洋人翰旋,从太后下诏退位到中华民国成立……一幕幕的画面仿若就在昨天,又冥冥之中恍如隔世。

  沉重的叹了一口气,段祺瑞竭尽全力收敛了情绪,无奈的摇着头说道:“我一心一意为了保全北洋的血脉,如今可好,北洋算是保不住了,我竟也被世人骂作卖国贼。这些星斗小民哪里懂国事,谁会情愿这大好河山让给洋夷?完了,一切都完了。”

  突然之间,他眼前仿佛看见的一个身影,竟是大总统袁世凯。只不过此时的袁世凯并非病入膏盲的样子,而是正值盛年的气势昂然。

  “芝泉,一定要去谈,让华甫去,让华甫……去……”

  段祺瑞隐隐约约听到袁世凯在叮嘱自己,这正是袁世凯临死之前组后一句话。忽然之间,他只感到心头有一股震痛,这才醒悟过来袁世凯临死之前已经交代了后事,可是自己却一意孤行一定要与南方相抗到底,最终才落到现在这副狼狈。

  “大总统,我对不住你,你没有把烂摊子推给我,是我自己糊涂啊……”

  段祺瑞唏嘘不已的说着,终于鼓起勇气拿起桌子上的钢笔,在面前的一篇电文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他留恋的看了一眼身后的落地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中海的一片林荫,沉重的叹了一口气,带着沉重的步伐走向了门外。

  当日晚上,总理府通讯室发布全国通电,段祺瑞卸任北洋政府总理之职,决心返回故里隐居避世,从此不问政治。

  八月二十二日一早,师景云带人将冯国璋从总理府迎了出来,受了几日的窝囊气,冯国璋心情很不好,不过好在事情都已经过去,他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当天,他了解了一下江苏的情况,知道曹锟、吴佩孚正在筹备反攻南京的作战行动,于是发了一份电报到苏州,委任曹锟、吴佩孚二人代理江苏军务,尽快夺回南京。

  下午时,冯国璋又在新华门招待所的会议室,邀请徐世昌、黎元洪、陆宗舆、梁士怡等一批北洋政府的高官,召开了一场善后磋商会议,决心解散北洋政府,由执政府负责组织新的国民政府。

  然而就正在开会之时,杨士琦一路不顾阻挡,突然闯入了会场,抓起最近桌子上的一只茶杯向冯国璋掷了过去。

  “你这老贼,咱们北洋就让你活生生出卖了,大总统在天之灵也绝不会饶恕你。”

  冯国璋一脸阴沉,之前心中本来就郁气,此时又让杨士琦泼了一身茶水,顿时恼怒的不行。好在这时徐世昌等人连忙站出来,将冯国璋劝住,又吩咐侍从警卫把杨士琦拉开。

  “杏城老哥,你这是何必呢?事已至此,冯老将军也是为咱们好。你看看,连段总理都引咎辞职,他的下野电文里写的清清楚楚,愿意南北和平一统。你可是怪错人了。”黎元洪哎声叹息的向杨士琦劝说道。

  “我北洋是中华民国正统,岂有向南方乱贼俯首称臣?段总理好歹是一腔热血,决心拼死一战,你们却一个个只知道见风使舵,耻辱啊耻辱!”杨士琦挣扎着大骂道,上身的衣服都被撕裂了一道口子。

  “杨大人,你就消停消停吧。大总统临行之前我们都在场,他老人家最后的遗言都交代了,让冯老将军去跟南方谈。冯老将军现在正在履行大总统的遗志,大总统岂会怪责冯老将军?”陆建章站出来揶揄的说道。

  杨士琦怔了怔,顿时觉得语塞,可是心头的一股气总是舒不出来。他咬牙切齿的瞪着在场所有人,愤恨不已的说道:“你们一个个说的冠冕堂皇,心里都只是在想着自己,有谁真心实意为了咱们北洋的?”

  冯国璋愤怒的喝道:“杨杏城,你胡闹也要有一个限度。我们在座的哪一个不是为了咱们北洋谋出路?单单只有你人的想法就是出路吗?今日我们没空陪你胡闹,来人,把他拖出去,未经通报不许任何人进来。”

  侍从们架着杨士琦离开了会场,直到走廊上杨士琦依然骂个不停。

  众人各自叹了一口气,随后重新落座,继续刚才中断的会议。

  卷六:大国战 第723章,双方心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3/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