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85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从战略角度和地理情况来看的话,可以选择在平壤西南三百里的南浦南岸登陆,空投部队则直接空降至沙里院北边,海空部队会合之后直接攻占沙里院,截断平壤与汉城之间的铁路线。沙里院是平原地形,有利于空降着落和快速集合,而且距离南浦不远,海空部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会师。”蔡锷缓缓的说道。

  “沙里院……这是平壤与汉城中间?平壤、汉城这两个地方都是日本集结兵力的重要据点,空投部队和海军陆战队进攻这里,必然会遭到日本大股部队的包围。”吴绍霆一边思索着,一边喃喃的说道。

  “是的,所以说即便是更改作战计划,风险同样很大。”蔡锷语重心长的说道。

  “不过,我们得换一个思路来考虑问题。毕竟是我们掌握进攻的主动权,日本军队的防守不可能面面俱到。既然他们已经获悉了市场花园行动的部分情报,必然会在平壤以北加紧布防,平壤以南的地方未必会考虑的那么周全。要知道,日本在朝鲜的兵力是有限的。”吴绍霆郑重其事的说道。

  “现在的问题不是日军的兵力部署,而是日本人已经有了提防之心。即便他们不知道我们改变了作战地点,但是我们的部队一旦进入敌后,日本完全有能力快速反应。到时候空中骑兵和海军陆战队最终只会成为瓮中之鳖。”蔡锷强调的说道。

  吴绍霆缓步在办公室里踱了两圈,脸色看上去很平静,但是内心中却在进行着非常激烈的思考。他其实与蔡锷的想法一样,市场花园行动前前后后经过了四十多天的准备和策划,到头来却遇到这样的状况,实在是让人不甘心。但是话又说回来,以中国目前优势的军事力量,难道真的不能强行发动这次作战?

  他走到自己的书桌后面落座下来,随后不疾不徐的说道:“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就是为了开辟敌后战场,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让敌人的阵线首尾不能兼顾。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是要让敌人包围的,他们的作战任务就是吸引敌人的火力。”

  蔡锷微微皱了皱眉头,他隐隐约约听明白了吴绍霆的意思,吴绍霆就是要让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当靶子,从而为正面陆军作战提供更多的空间。从战略上来看,这种想法确实没错,可眼下真有这个必要吗?

  不等蔡锷开口说话,吴绍霆紧接着又说道:“市场花园行动的精髓所在,就是利用空投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在敌后牵制敌人。尽管日军方面有可能已经破译了我们的行动方案,因此加强了戒备,可一来他们的兵力原本有限,二来他们没有足够的防空设备和岸防工事,在短时间内除了进行地面常规布防之外,根本没有其他更有效的防备。”

  蔡锷问道:“按照元首的意思,您决定继续执行市场花园行动?”

  吴绍霆深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其事的说道:“战争必须要懂得取舍,空中骑兵和海军陆战队的使命便是如此。再者,我们为了这次行动准备了如此之久,现在放弃的话,那就凭白无故浪费了这么多资源。”

  蔡锷深思了一阵,微微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我会再次召开一次军事会议,尽快研究一套新的作战方案。”

  吴绍霆再次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认真的说道:“我会亲自参加这次军事会议,松坡兄,你赶紧去准备一下,这次作战我们无论如何要打出一个样子来。”

  蔡锷点了点头,说道:“一定不负所托。”

  在第二次军事会议上,由于吴绍霆亲自参加,并给出了一个会议方向,那就是尽可能继续执行市场花园行动,但是整个行动方案理所当然要进行修改,因此会议主题很明确的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参谋官们绞尽脑汁来推演更合适的作战方式。

  在这场头脑风暴当中,吴绍霆都亲自提出了几项建议,那就是利用已经泄露的相关情报来散布一系列新的谣言,制造更多的烟幕来迷惑日军。比如,故意放出消息,称市场花园行动会照常进行,再放出另外一个消息说行动计划会更改时间,如果可能的话还能继续放出更多相关的假消息,加重日本情报单位的分析负担,拖延日军布防的时间。

  这正是利用了《孙子兵法》最基础的障眼法,让日军在有限的兵力之下,无法做到最大化的提前防备,也就是间接浪费日军的各方面资源。

  没过多久,参谋官收到情报部门送来的最新参考数据,数据表示日本在平壤、汉城的兵力以及相关武装设备,都处于非常匮乏的状态。大部分重火力、弹药储备、防御工事几乎都集中在鸭绿江第一线,以及正在抢修的第二道防线。

  也就是说,空投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开始敌后行动之后,就算日军能抽调一个师团外加三个不完整的师团参与围堵、阻截,但战斗力完全不能跟前线相比。后方的日军没有足够的武器,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修筑防御,只要中国空军陆战队和海军陆战队能完成会师,开辟敌后战场并且持续作战下去的可能性非常大。

  很快,会议的气氛好转了起来,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事情有转机。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他们手里依然掌握着一些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日军截获市场花园行动的电报时间不久,到目前为止朝鲜境内都没有新的军事调动迹象,可见日军还没有制订出相应的对策。

  一个小时后,吴绍霆正式宣布决定继续执行市场花园行动,但是空投作战和抢滩登陆作战的地点改为备用方案,也就是在南浦登陆和沙里院北边着陆。经过参谋官论证最合适的执行时间,整个行动最好还是按照原计划的时间来执行,也就是三天之后开始。

  所有情报部门要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几个像样的谎言,包括取消市场花园行动、无限制延期行动,以及另外几个不算离谱的假进攻地点。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88章,弥彰西北

  就在市场花园行动进行紧急调整的同时,在北京和奉天发生的军官大调整风波依然没有平息,随着北京大本营和北方军事管理局对北京、天津一带大整顿后,超过两百名官员在“作风调查”中落马。

  这两百名官员当中仅仅只有十多人是因为北大门暴动事件,其余则全部是经过军情局、政治监察部快速调查后,因为“收受贿赂”、“欺压称霸”、“贪赃枉法”甚至“文化水平不合格”等等罪名受到惩处。

  所有官员全部是按照从速从严的办理原则,轻者革职查办,查抄没收家产,送入监狱有期徒刑,重者也不乏没有判处死刑。比如一名县镇长官长期鱼肉百姓,强抢民女,甚至还包庇杀人犯的亲属等等,直接被押入法场就地处决。

  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全部聚焦在这件事上,按照吴绍霆大动作手笔的吩咐,这次整顿风波就是要大张旗鼓,让所有官僚阶级都受到一个严重的警告。

  一时间舆论四起,议论纷纷,老百姓对这件事的看法自然是拍手叫好,经历了几十年被作威作福的官僚欺负,今日总算让元首好好整治了一番。不得不说,元首是在为这个国家做实事、做好事,是真真正正在为老百姓着想。

  十月二日这天早上,邓铿在北京大本营召开关于风纪整顿行动的新闻发布会,在会上重新强调之前有人在北京大本营内胡作非为的事情,不仅扰乱军事重地的秩序,更是伤害了当时在场的许多学生、新兵、民众的尊严。他告诉到场的所有记者,这次在北京的大整顿正是给国民们一个交代,中央政府是不会允许所谓官僚特权的存在。

  在发布会结束之前,邓铿同样公布了关于中央级别的一些官员的整顿情况,包括牵扯到北大门暴动事件中的国防部后勤总长倪映典,国防部参谋作战会议李鸿祥等多人,因为袒护违反乱纪的官僚作风,全部革职查办,其中有人已经被判有期徒刑。

  这次新闻发布会很快让全国上下为之震动,对于元首直接下令在北京进行风纪整顿的工作,许多人都感到太突然了一些。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连倪映典这位从革命时期经历执政时期再到共和时期的元老,都未能得以幸免,可见元首是绝对动真格的。

  然而,正因为倪映典的落马,让其他位高权重的中央元老们不由自主的感到担忧,连倪映典都能因为稍微袒护了一下外甥而遭殃,那日后谁还敢落下任何把柄?自己辛辛苦苦奋斗到今时今日,不能过一把官威瘾,甚至还不能给亲戚朋友一些照顾,这是多窝囊的事情!

  不仅追随吴绍霆的元老们感到忧心忡忡,那些北方诸省的旧派人物,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宿老们,同样对北京事件拿捏不准。虽然表面上看去这次是事出有因,像张汉举那样在北京大本营放肆的人的的确确应该严惩不贷,可谁能辨别的清楚这是不是吴绍霆另有心机呢?

  历朝历代开国领袖最忌讳的就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功臣,几乎没有任何朝代不为这件事而经历过大动作。以吴绍霆这种年轻又富有野心的统治者,自然不会容忍官僚集团对其统治地位的威胁,北京事件很有可能只是一次小试牛刀。

  北方诸省的军政长官们多多少少都有顾虑,一边派人到处打听消息,一边积极联合省内省外的盟友势力,无论如何都要保全自己的地方势力。

  而在这些人心惶惶的省中,反而要数西北甘肃最为担心。掌控西北军事力量的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马家军,尽管之前蔡锷、韦汝骢在兰州整顿北方第二集团军军务,将马家军的五个师整编为两个师,编入北方第二集团军序列之中,可这并不代表中央政府真能完全掌握马家军的统辖权。

  尤其是青海马家军,地方土皇帝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要不是迫于北洋政府衰弱、北方诸省纷纷倒戈,他们是绝不会轻易向南京中央政府低头。

  西北四马虽然分为两个派系,但可谓是渊源同处,青海马家和宁夏马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看上去貌合神离、各自为政,不过却尽量保持着双方利益均衡,并且互不侵犯。

  两地马家军之所以对这次北京事件敏感异常,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情况与东三省的情况竟有惊人般的相似之处。马家军与奉系军阀几乎都是草莽出身,中央政府在东北设置了北方第一集团军,在西北设置了北方第二集团军。

  发生在四月份的东北三省“兵谏事件”,这正是西北马家军所有人的心里写照,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同样会采取这样的行动,甚至会比奉系军阀做的很狠。

  可是东北三省的“兵谏事件”最终失败,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整个奉系军阀被瓦解,许兰洲、冯德麟等人全部遭到架空,整个东北三省的军队全面受到中央政府的监管。

  此事当时就已经对西北马家造成极其沉重的影响,他们忍不住猜测中央政府下一步会不会就是来对付自己?这个可能并不小,从北方第二集团军的军务整顿就能看出这一点,一旦中日战争偃旗息鼓之后,元首吴绍霆只要再次下令调整北方第二集团军的军务,完全可以像对付奉系军阀一样,如法炮制的对付西北马家。

  而这次发生在北京的整顿事件,更是让西北马家感到忧心忡忡,吴绍霆连自己的亲信倪映典都能下手,并且单单通过一次小小的官僚子弟作风问题,把整个北京、天津都闹得鸡犬不宁,故意打压的痕迹实在太明显了。

  对于西北马家来说,他们不仅是出于保护个人利益才反对中央政府,而是因为在他们身后还有许多国外势力暗中扶持,正是有了这股底气,马家军才敢硬起腰板来跟中央政府叫板。

  之前迫于全国舆论和北方大局形势,再加上中央政府好歹有过承诺,所以他们才委屈求全,暂时向中央政府俯首称臣。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中央政府对地方势力的压制,已经让他们这股委屈求全的心理开始动摇。

  而在这个时候,沙俄、英国甚至日本的游说者们频繁的在耳边开出“空头支票”。

  外国势力的鼓动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早在庆元会议时英国人已经成功说服青海马家和宁夏马家,以及新疆、内蒙古部分军阀势力,一旦协约国决定武力制裁中国,这些地方军阀便会一跃而起反对南京中央政府。

  只可惜庆元会议动作太大,还没等协约国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吴绍霆打压下去。

  如今,面对吴绍霆独裁专政的统治,西北马家日益感到威胁的逼近。尽管宁夏马家的态度要稍微委婉一些,但始终是绷紧了神经,时时刻刻观察着国内局势的变动。而青海马家则在九月底秘密接受了英国和日本两方面的资助,总共价值一百万英镑物资和现款。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89章,西北马家军

  十月初的一天,北方的天气已经渐渐转凉,安徽六安县郊区的小镇上最近兴建了一批小洋楼,都是有钱的政客、商人或者大地主们为自己安享晚年准备的乡间别业。而就在这些既崭新又阔气的小洋楼后面,有一栋陈色稍旧却带着单独林园的古朴公馆。

  这座古朴公馆之前有过好几个名字,人们记得最早的名字叫“振威府”,后来又改为“虎园”,而现在所有悬挂在门口的牌匾都被拆掉,门檐上只剩下光秃秃的一片。尽管如此,当地人还是在私底下把这座园林古宅叫作“段公馆”。

  自从南北议和之后,段祺瑞远离政场,返回家乡故里过起寓公的生活,不仅如此,就连那些愿意追随身边的副官、部将一律辞退。整个“段公馆”里除了之前一直服侍左右的老仆、丫鬟之外,再无任何军政人物。

  每日养花植树,闲情雅致时钓钓鱼、喝喝茶,再也不必操心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更不必为国事政事忧心疾首。经过这些时日以来的修身养性,段祺瑞整个人的身心早已返璞归真,连歪鼻子的毛病几乎已经完全根除。

  然而就在这天一大早,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人从县城里来到乡间,一番打听之后找到了段祺瑞的公馆。这些骑马的人穿着便装,但一个个精神抖擞、肤色黝黑,手臂、腿脚显得非常利落,好些人的腰间还别着手枪套,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来到段公馆大院们前面,领头一人先行跳马下来,跟随其后的众人也陆续翻身落马。

  “是这里吗?”领头一人回头问了一声,他身材瘦高,但给人的感觉非常结实,说话时带着浓厚的西北口音。

  “大哥,没得错,就是这里,没挂牌子的就是。”一名年轻人牵着马走上前,点着头对领头人回答道。

  “上去问一下,等等,还是我亲自上去。”领头人说完,把马绳交给年轻人,然后大步流星的走到大院门口,小心翼翼的在门上扣了两下。

  过了一会儿之后,大院门内传来不疾不徐的脚步声,随即是一个苍老的声音问道:“门外何人?”按理说只要有人敲门,门房无论如何都会先开一条门缝询问,好见见门外究竟是什么人,但显然段祺瑞这些年闭门谢客,几乎很少打开大门,因此门房也省的浪费力气,若是昔日旧部来拜访,隔着门推辞过去就是了。

  门外领头者恭恭敬敬的问道:“请问此处是段国公府邸吗?”

  门房对“国公”的称谓感到奇怪,国公是爵位名,尽管段祺瑞昔日位高权重,可平日里根本没人用这样的敬称,当即颇显得有几分唐突,复问道:“你是何人?”

  领头者说道:“在下青海马步芳,今日特意前来拜访段国公,有劳通报一声。”

  门房对马步芳这个名字一点都不熟悉,不过既然是来拜访段祺瑞的,自然按照管理的谢绝道:“我家老爷已经闭门一年之久,实在抱歉,还请这位马大人回了吧。”

  马步芳怔了怔,沉着性子说道:“老人家,我们从青海到这里没有一万里路也有八千里路,您这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发了,未免有些草率吧。无论如何,还请老人家代为通报一声,就说马步芳有要事拜见段国公。”

  门房叹了一口气,从青海到这里确实是不远万里的脚程,哪怕老爷不见客,好歹也应该赏一杯茶水解解渴。当即他打开了房门,请众人来到前厅先行小坐,吩咐仆从预备茶水果点简单招待一番,然后自己前往后院去通报段祺瑞。

  此时,段祺瑞正在后院小池塘养鱼,将早已准备好的鱼料抛洒在池塘里,看着各式各样的小鱼踊跃争抢,平静的脸上起了一阵惬意的波澜。

  门房健步来到段祺瑞身后,微微躬身的说道:“老爷,门外来了一些客人,其中一人自称是青海马步芳,说有要事拜会老爷。”

  段祺瑞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喃喃自语似的问道:“马步芳?此人我并不认识。”

  如今西北马家军的声明并没有成就多大的气候,虽然马家是军戎世家,可马家军几经折腾大起大落,自庚子国难之后渐渐中落,民国初期还是依靠北洋政府的招抚才从草莽转入军队,到头来只不过是中国大大小小军阀的其中之一而已。

  当年段祺瑞掌权时,的确与马步芳的父辈有打过交道,但仅仅只是泛泛之交而已,他并没有多在乎马家军,故而今日年轻一辈的马步芳前来拜访,一时半会想不起其人是谁。

  门房连忙又请示道:“那我这就请他们走?”

  段祺瑞思索了一会儿,说道:“青海马步芳?西军马阁臣的儿子?”

  门房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对这些事情可是一概不知。

  段祺瑞觉得很奇怪,当年北洋政府与西北马家军的关系并没有太多默契,其一是因为地方偏远,其二则是当时的马甲军规模不大,无甚值得注意的地方。怎么偏偏今天马家军青年一辈却突然找到这里?

  尽管这些年他不过问政事,推辞了许多旧部前来拜访的应酬,但偶尔还会关心一些国内国外的新闻时事,聊做消遣之用,不至于整日无所事事。正因为如此,他对西北马家突然出现感到很是好奇,毕竟之前双方交情不大,自己下台后更是瓜葛全无,究竟是哪门子风把这些人吹到自己这里来了?

  等了一会儿之后,门房拿捏不准的问道:“老爷,您是见呢?还是不见呢?”

  段祺瑞微微叹了一口气,不动声色的说道:“人家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若是连一面都不见的话,于情于理都有不合适。”

  门房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安排。”

  过了片刻,一名管家将马步芳等人引到了中庭的客厅,段祺瑞拄着一根手杖慢慢悠悠的从后走廊走进了客厅。马步芳等人见了段祺瑞,连忙起身行礼,一个个都是毕恭毕敬、心怀赤诚的样子,一时间反而让段祺瑞有些不太习惯。

  “诸位进门是客,又远道而来,老夫招待不周,还望海涵。都请坐吧。”段祺瑞很客气的说了这番话,然后招呼马步芳等人坐下来。

  马步芳再次正式的向段祺瑞自报家门,又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段祺瑞只是面带微笑的听罢,随后摇了摇手,不疾不徐的说道:“马少帅言过其实了,我已淡出政界颇多时日,只不过是乡野一愚夫而已,昔日之事留得世间自由纷说,如今大可不必旧事重提。马少帅既是阁民兄的公子,且不知令尊近来可好?”

  马步芳立刻回答道:“承蒙大人惦记,家父一切都好,吃的好,睡的好,时常还在记挂着袁大总统的恩情和段总理的恩情。”

  段祺瑞微微皱了皱眉头,若真是旧事重提的话,他反而不乐意起来,微微叹息的说道:“都好那就最好不过了,只是不把再提旧事了。那么,马少帅此番远道而来,究竟所为何事呢?这青海距此路途不短,真心希望马少帅不会枉此一行。”

  马步芳等到那些仆从端上来茶点陆续离去之后,这才开口说道:“不知国公大人这段时间可知道国内发生的事情吗?”

  段祺瑞好整以暇的说道:“哦?你是指中日开战?”

  马步芳摇了摇头,耐着性子继续说道:“是在北京的事。”

  段祺瑞“哦”了一声,端起茶杯慢慢饮了一口茶水,然后漫不经心的说道:“倒是有所耳闻,无非是元首整顿官场而已。”

  马步芳马上说道:“这可不是整顿官场这么简单。几天前在下已经派人去了一趟北京,在铁狮子胡同与王大人会了一面。”

  段祺瑞眉头微皱,他问道:“王大人?”

  马步芳连忙解释道:“正是王聘卿王大人。”

  段祺瑞当然已经猜出这位王大人是谁,做为昔日的北洋三杰之一,尽管很早以前三杰已经离心离德,但好在还是有少许消息往来。王士珍一直都以前清遗老自居,反对共和、反对民国,为此还不惜与袁世凯闹出矛盾来。

  后来吴绍霆掌握中央政府大权,同样深知王士珍的脾气,索性根本没有启用对方的意思,只是名义上让其负责紫禁城内的一些典仪工作。

  听说定都南京之后,王士珍就深居在之前陆海大元帅办事处旧址的铁狮子互通,还把之前陆海大元帅办事处的府邸改成了私人宅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守墓人”似的。经常出门的活动就是去紫禁城内拜会前清贵族,或是与其他满清遗老斗鸟赏花一番。

  尽管段祺瑞现在无心过问政治,而且当初王士珍还不断跟自己作对,但毕竟从朝鲜开始就有结下交情,突然之间问其此人的情况,多多少少还是有所记怀。他平日本来就没有正经事,再者也了解王士珍同样下野在外,权且当作叙旧罢了。

  “哦,是吗?”他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聘卿老哥近来如何?”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90章,段祺瑞之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5/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