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94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欧景心继续说道:“日本在台湾的两个师团已经全部抽调到朝鲜,这次越南联合军团的组建,他们可能会从本土抽调一个师团的兵力,当然,这是我们做出的最大估算。以日本目前的财政和战争消耗,他们很难维持两个大型战场的开销。更何况越南和西南中国根本不是日本的利益范围。”

  何福光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日本人只会怂恿英法两国在越南发起行动,他们真要加入联合军团只怕不会那么容易。照此推算,法国人应该不会有太多做为了。”

  欧景心说道:“是的,法国本土的战况越来越艰难,德国在一个半个月之前发动了凡尔登战役,这可是一场高消耗的大型会战,单单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双方几乎损失了数万兵力。不过法国在印度支那联邦有一个大约三千人的常备兵团,海军方面还有一支南洋巡逻舰队,大部分是一千吨位以下的内河舰艇,只有一艘图尔维尔号装甲巡洋舰。”

  何福光一边思考着一边问道:“法国人应该还有一些可以控制的地方军队。”

  欧景心回答说道:“是这样的,越南军队,暹罗军队,都是一些殖民地本土军队。不过这些法国人同样担心这些军队,毕竟他们在南亚的统治不像英国人对印度的统治,为了更容易掌握这些国家政权,西方人不会给本地军队装备精良的武器。”

  这时,吴绍霆不动声色的说道:“我记得张盛霆涉外公司有一套不同程度的应急方案,包括收买当地军队。情报部门对此有没有做过相关评估,一旦战事爆发,我们能通过收买当当地军队来瓦解敌人的势力可行性是多少?”

  欧景心不能确定的说道:“诚实的说,这方面目前还无法说的准。但根据我们的预测分析,完全不需要多此一举,只要击败了越南联合军团,整个南亚的被殖民国家都会引起政治大地震,很有可能促成一批民族独立运动家的出现,来推翻遭受奴役的傀儡政权,这其中不排除有地方军阀参与的可能性。”

  吴绍霆微微点了点头,近代亚洲的殖民统治造成的民族X矛盾,这一点是自己发动南亚战争最好的契机。他郑重其事的说道:“情报部门要做好相关的工作,要像朝鲜那样尽快找到可以利用的代理人,好好利用这一点,我们才能占据优势。”

  邓铿应道:“这一点我会亲自跟进。”

  吴绍霆接着又说道:“南方两个集团军准备的怎么样了?”

  陈炯光坐直了身子,一丝不苟的说道:“请元首放心,广州和昆明从年中开始就已经蓄势待发,如今早已进入最高等级的备战状态,随时可以发动进攻。不仅如此,我们集团军的情报机构业已疏通所有渠道,香港、西藏安排好了接应工作。”

  吴绍霆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我决定策划一系列‘斩首行动’。你们都是跟我一起经历过广东战争的,当时为了扭转战争局面,同样制订了一套‘斩首行动’的计划。”

  何福光立刻问道:“元首的意思是指,派出特种部队执行针对敌人首领的计划?”

  吴绍霆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没错,就是这样,香港、西藏的战事我不希望拖的太久,如果可能的话,在越南甚至南亚的战争我也不希望拖延的太久。”

  何福光进一步问道:“那元首,您打算如何安排斩首行动?直接杀死总督和高级将领?”

  吴绍霆略略沉思,说道:“如果可能最好能抓活的,一则是要注意我们的名声,二则有这些人质在手里,以后总会有用处的。当然,未必一定要抓活的,毕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如何以战争大局为重,只要能赢的战争,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

  何福光说道:“我明白了,我会亲自给集团军司令部下达指示。”

  吴绍霆补充的说道:“具体计划由下面来负责安排,不过不必急着开始行动,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走好舆论这一步。这是我们整体行动的开端信号,只要国内的情绪沸腾了,接下来一切就能顺水推舟。”

  随后,会议上又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陈炯光把南方两个集团军的战略计划草案做了汇报,邓铿也把与德国人的联络进展交代了一下。既然中德盟约正式曝光,中国以同盟国身份加入世界大战阵营,做为亚洲重要的战略核心部分,中国自然要拿这个幌子来向同盟国的老大哥讨要一笔经费。

  在中德外交的事宜上,吴绍霆做了一些交代,他让邓铿回头给外交部去一封电报,派伍廷芳亲自到德国公使馆会见德国公使辛慈,并且质问中德盟约曝光是否由德国故意泄露。先把气势打出去,然后再开口要钱,无论能要多少都比没有得要强。

  十二月注定不是一个寒冷的冬季,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中国国内各大报纸报道了关于“中德盟约”的消息,南京总统府在沉默了数日之后,正式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承认中德盟约的存在,但没有表示中国将会以同盟国身份介入欧洲战事。

  然而没过多久,十二月一日那天吴绍霆于奉天召开紧急会议的内容也不胫而走。这自然是吴绍霆故意安排的风声,他让一些元首行营的官员私下把消息散播出去,包括自己在会议上郑重其事的讲话。

  很快,这股旋风就席卷了整个大江南北,甚至还刊登到了欧洲诸国的主流报纸上。

  南京总统府新闻部配合这些消息,开始鼓吹中国与德国结盟的原因,不管其内幕究竟是什么,对外而言一律是遭受列强的压迫,为了保卫中华民国的国权利益,只能借助同盟国阵营的援助来对抗外来威胁。

  “这一点毋须多疑,从青岛战争我们就不难看出,协约国迟早会进一步瓜分我们中国,日本迟早会进一步吞并中国领土。”

  “日本所谓的大陆政策,这已经是忍无可忍的威胁!”

  “没有德国提供超过两亿帝国马克的资助,南北铁路不可能在一年之内竣工,青岛战争更不可能三天大获全胜。”

  “英国人在策划西藏分离,沙俄人一直鼓吹蒙古X独立,东洋小鬼子更是厚颜无耻的制订所谓的大陆政策。这就是协约国的嘴脸,这就是协约国的阴谋,现在不反抗待在何时?”

  “朝鲜战场上我们已经胜利在望,这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好时候,中华民族不应该再惧怕那些纸老虎!”

  无论是在北京、南京、广州、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又或者是在其他小县小镇,市面上到处流传着诸如此类的言论。时评专家,著名学者,政府官员,纷纷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声援南京中央政府向协约国开战,收回协约国在华所有特权,维护完整的国家主权利益。

  在这样强烈的舆论氛围熏陶之下,知识分子们热血冲动,老百姓们情绪激烈,在他们眼里不必关心更深层次的东西,只知道谁在欺负中国,谁又在保护中国。“好”和“坏”就这么简单。元首吴绍霆给国内带来了和平,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改革税政、肃清吏政,解决了许多就业问题,改善农业、发展工业,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大实事。

  更重要的是,元首吴绍霆唤醒了中华人民的民族性,将一个贫弱、受人欺凌的弱小民族,一跃而起转变为与列强争雄的大国风范。

  这些年来,吴绍霆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恢复中国“亚洲大国”的身份地位。

  在新闻部和各情报单位的舆论监控之下,国内的气氛很快狂热起来。

  经过几天时间的分析和调查,新闻部很快发现国内对中德盟约事件,更多表现在寄托着强国强民的愿望上面。随即在紧接着的宣传煽动过程中,新闻部更多的在民族主义上投入手笔,大肆鼓吹中华民族的优越高等。

  配合硬性的舆论宣传,大学里举办学术讲座,社区开办公益路演,用工单位张贴大字报,村镇则召开集体大会。这些活动全部是为宣扬民族主义做铺垫,把中国五千年优越文化全部掏箱底的拿出来,什么汉唐时期先进文化、什么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什么天朝上国,但凡是值得称赞或者值得意淫的物事,经过包装之后全部拿出来做典范。

  归根结底一句话,那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是全世界领先的国家,如今中华民国不仅要恢复这些过往的殊荣,还要把这份殊荣提升到更高的档次。

  一股狂热的民族主义旋风很快形成,由上而下的席卷了全中国。

  国民们彻底沸腾了,就连家庭主妇、深闺绣女们都认为中国应该更加富强,而要证明中国富强的方式那就是与世界列强争雄。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1010章,收网

  十二月十二日,吴绍霆从奉天返回南京,刚下轿车未及休息和见一见阔别半年的家人,直接在东朝房大礼堂召开国府紧急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吴绍霆公布了“猎獾计划”的详细跟进报告,包括情报部门搜集到的许多监听录音,将协约国间谍在中国策动地方军阀叛变的阴谋一一揭露出来,甚至还旧事重提的强调今年四月份东三省“兵谏”事件。

  消息一经公布,到场的中央政府大员们尽皆哗然,他们原本以为在中央政府严厉的调控之下,地方势力早已经彻底妥协,没想到狼子野心者比比皆是,军阀势力依旧在暗流涌动。

  就在全场震惊之下,吴绍霆严肃的宣布即将展开全国范围内的搜捕工作,彻底瓦解所有里通外敌的阴谋分子和顽固势力。按照他的话来说,“我们打赢了青岛战争,现在好不容易又在朝鲜奠定优势局面,岂能容忍一些自私自利的宵小之徒背地里兴风作浪?这不仅是对我们中央政府的威胁,更是违背全体国民的意愿,是彻底的叛国叛民的大罪!是不赦之罪!”

  与会众人心里都很清楚,既然如今他们坐在中央政府的官位上,自然容不得地方势力犯上作乱。再者作什么乱不好,偏偏却在这个风头浪尖上勾结洋人,犯下卖国求荣的恶极大罪,这正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离经叛道之事。

  就算有人想要袒护地方势力,可到头来也要顾虑如今国内的风头,与全国上下为敌那绝对是不理智的选择。

  会议结束之后,吴绍霆命令外交部和新闻部召开联合的新闻发布会,这次联合新闻发布会分两个形式,其一是邀请各国外交人员或留守代表的新闻通报会议,其二是面向全国的发布会。不过会上的内容基本一致,正是将“猎獾计划”的证据详详细细公布出来,并且强烈声明必将此事追究到底。

  这场新闻发布会顿时引起了全亚洲的政治大地震,上海、香港、德里、东京等重要城市一时间成为风波的发源地。结合之前发生的“中德盟约曝光”,这次南京政府公布外国势力策划兵变的证据简直就是一颗大炸弹,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人都很清楚,这颗炸弹即将燃爆整个亚洲的大爆炸。

  就在同一天晚上,吴绍霆正式授权中情局开始执行“收网计划”,早已埋伏在各地方的特别行动队立刻进入作战状态,趁夜闯进与洋人勾结的地方官员、军阀、中间人甚至外籍商人的家中,不等这些人反应过来马上套上黑头罩带走。

  整个逮捕计划并非从始至终都很顺利,在针对一些军阀的行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发生了驳火。毕竟这件事早已是风声鹤唳,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之下,做贼心虚的军阀自然不可能没有任何准备。

  然而所有的这些准备都在情报局的监控之下,在采取强行进攻的手段之前,特别行动队会联络当地宪兵部队或暗通收买的地方部队,直接集合大量兵力向军阀官邸发起猛攻,甚至不惜使用重机枪和迫击炮。

  一旦遇到殊死抵抗的局面,特别行动队不会考虑伤亡后果,哪怕把整座官邸夷为平地都在所不惜。毕竟做贼心虚提前防备,已经是昭然若揭里通外敌的罪过,像这种毫无悔改之意,妄图拼死一搏的人,根本毋须逮捕回去接受审判,就地执行死刑即可。至于军阀的家人同样属于咎由自取,既然斩草要除根,一切当然要做的绝情到底。

  “收网计划”从这一夜开始,连续数日都未曾停息。

  正如吴绍霆所说的,这是一次从上到下的全国范围打击,目的就是彻底根除“所有”地方官僚势力,只要有地方军队不属于中央治辖,那这支军队就会被定义为“军阀”。不仅是西北马家军、四川刘存厚这些有证据与洋人勾结的人,更重要的是把旧北洋系的地方军阀正式从中华民国军政上抹掉。

  其实西北马家军在联络段祺瑞无果之后,一直在犹豫不决,这段时间也并没有干出什么大动作,只是在等待国内是否有新的变动发生。

  而四川的刘存厚更是含冤其中,他最多只是接受了洋人的贿赂,但从心里根本没有打算起兵造反,因为比起东三省军阀或者西北军阀而言,他更有自知之明。要不是熊克武和南京中央政府设下一场阴谋,他最多就在重庆当一个小霸主。

  他甚至做梦都没想到,特别行动队在进攻自己的司令部时,连一直视为亲信的王陵基都率兵参与包围行动。这一刻他当真是看出吴绍霆的用心,只要任何不利于中央政府的蛛丝马迹,哪怕仅仅是一时的歪心思,吴绍霆都是不会放过的。

  连马家军、刘存厚都未曾投入实际的造反行动,更遑论北洋旧派军阀。即便北洋旧派军阀多多少少与协约国间谍有所来往,但考虑到冯国璋、徐世昌这些北洋元老在中央的权重,再考虑到中央政府的强势,他们都不可能贸然冒险。

  不过吴绍霆早在国民大会召开期间就认识到北洋旧派官僚集团的影响,尤其是江西、河南、河北、安徽四省,这四省不仅有大量的军队,更是有深厚的政治背景。而这四省的行政、军事长官又都是之前北洋政府的中坚力量,其中还不乏在南北战争上打过交手。

  这四省一直是吴绍霆的一块心头祛病,比起陕西、山西、甘肃来说,只要能解决这四省的隐患,整个北洋旧派军阀势力自此彻底瓦解。

  在这次“收网计划”中,西北、西南各省的小军阀只不过是陪衬,吴绍霆真正要开刀的正是这四省的官僚势力。

  安徽省省长倪嗣冲在十二日当晚即被特别行动队秘密潜入官邸逮捕,至于共和国卫队安徽省司令部也在第二天早上遭到军统局查封,前后拘禁了三十多名校级以上军官。为了警惕行动遭到暴力反抗,中央第二集团军和北方军事管理局出动了两艘飞艇进行空中支援,并在城外集合了一个宪兵团随时应付突发事件。

  尽管倪嗣冲对北京事件有所预感,但毕竟认为自己这些年无功无过,南京中央政府即便要下手也应该去对付那些跟洋人勾结的小军阀,因此并没有过多提防。没想到正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倒头来却在睡梦中被劫持,真正是后悔莫及。

  河南、河北两省是两天之后陆续展开行动,只是这个时候两省大大小小的官僚们早已听说倪嗣冲被捕的消息,一时间又是惶恐又是惊怒。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决心来一场玉石俱焚的对抗,毕竟就算自己豁出性命也未必能得到什么结果,有先见之明的官员马上递交辞呈,并主动带领家人前往南京寓居。

  在河南、河北的行动要比逮捕倪嗣冲困难许多,不仅仅是负隅顽抗者多了许多,一些中情局“天网”黑名单上的官员也突然失踪。特别行动队一边要弹压兵变,一边又要追捕那些逃跑的官员,着实花了不少功夫。

  不过好在行动之前准备充分,哪怕多消耗一些人力物力,最终还是确保任务完成。

  除了在军事进攻中击毙的叛乱分子之外,河南、河北两省包括省长和军务总督在内,一共拘捕了一百二十二名涉案人员,将近四个团的军队被强行解除武装并执行营内禁闭。为了看押具有高风险的军队,北京、南京、武汉三地紧急调动了六个宪兵团介入其中。

  至于江西的情况,因为考虑到北洋公党和冯国璋直系的原因,并没有像对付倪嗣冲、赵倜等人那样采取强行行动。吴绍霆亲自与江西省长李纯电联,要求由李纯来下令拘捕一直盘踞在江西省内的卢永祥、傅良佐、唐天喜等人。

  尽管卢永祥、傅良佐这些人已经被授予国防部军职,可实际上这些人一直未曾到南京国防部任职,只不过是摇领了虚职。严格的说,卢永祥早已失去了军权,自从杭州会战结束后,他带领残部逃入安徽,随后被倪嗣冲强行收编了残部,为此还发生了口角冲突,最终转道来到江西与昔日皖系的部分势力会合。

  而傅良佐、唐天喜二人自广东战争失利,所属部队一直退避在江西省内。全国整编完成之后,他们的部队被编入共和国卫队江西司令部,但事实上还是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那时李纯忙于应付省内省外的大局变动,根本无暇顾及傅良佐、唐天喜等人,只能熟视无睹。

  只是话说回来,对于这次吴绍霆突然发来的电报,李纯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处之。

  最近国内的大变动他心知肚明,这很明显是一场中央政府精心策划的清扫行动,不管是真正的隐患还是潜在的威胁,中央政府为了能集中心思应付欧洲大战,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否则祸起萧墙之时必是一场颠覆国家的大灾难。

  可一想到吴绍霆让他亲自下令逮捕傅良佐、卢永祥等一干人,他总觉得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再者他帮中央政府处理了这批人,倒头来中央政府会不会更容易处理自己,这才是最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最要命的一个问题。

  虽然江西省府内有不少亲信劝慰,说中央有冯国璋坐镇,李纯是冯国璋的心腹干将,吴绍霆再怎么样也不至于不给冯国璋面子。

  但李纯可不是傻子,他看得出来只要吴绍霆认准的事情,一千个一万个冯国璋都拦不住。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1011章,风卷残云

  江西的事情一直拖延到十二月中旬,就连唐天喜、傅良佐等人都听闻了风声,可是李纯迟迟没有任何动作,只是一味的犹豫不决,任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这几日卢永祥、唐天喜和傅良佐匆匆忙忙的碰了几次照面,商讨到底该如何应对。

  对于他们而言,与其说是商讨对策,还不如说是满腹牢骚。好歹这些年他们安安分分恪守规范,大事不敢做,小事不插手,偏偏仍然逃不掉成为元首的眼中钉,这简直就是不给人活路。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也无可奈何,如今该整顿的都整顿了,放眼全国上下都是中央的势力,还能如何谋求生路?

  接连数日讨论对话,可终于还是没有结果,单凭手底下这点人要想闹出什么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更何况就连他们自己心里都没有底,国家正笼罩在一股狂热的民族注意气氛之中,人人都叫嚣着向列强开战,在这个时候手底下的士兵会跟着自己造反?

  十二月二十二日,吴绍霆再次致电南昌,质问李纯为何违令不从?他当然知道李纯心中的顾忌,为此还特意跟冯国璋好好商谈了一番,说服冯国璋站在自己这边。

  冯国璋对吴绍霆整顿全国的做法一开始是默许的,毕竟地方小军阀勾结洋人里通外敌,迟早会惹出大祸来,早该把这些顽固之徒彻底根除才是。不过这小半个月过来,他发现吴绍霆对付的不止是那些勾结洋人的军阀,更多的是在拿北洋公党的旧派人物开刀。

  再怎么说这些地方大员都是北洋公党的人,哪怕之前政治派系不同,但终归都是北洋旧人。吴绍霆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大打出手,究竟还有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又或者究竟是不是故意在打压北洋公党的势力?

  当吴绍霆找到冯国璋时,冯国璋开门见山的直接质问起来。

  “震之,西北的那些人是有凭有据,该杀该剐那是罪有应得。倪丹忱、赵周人他们向来安安分分,要说中央开什么会,他们必然到场,中央有什么政令,他们也必然遵行不韪,如今为何无端端的把他们也抓起来?”

  “甫公,我并没有抓捕他们的意思,只不过是请他们到南京来共商国家大事,无非是手段有些特殊而已。”

  “有什么共商国家大事一定要弄得人心惶惶?震之,老夫虽然年迈,可并不是老眼昏瞎,你也用不着找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敷衍老夫。”

  “不管怎么说,我这么做是为了中央政府着想,就算甫公认为我以公谋私也好,认为我冤枉无辜也罢,但有些事你我心照不宣,该处理的总是要处理的。不过我可以向甫公保证,在处置这些人的安排上面,我必然会拿捏分寸,如果查无实证,大不了就委以中央部员之职,参议院、众议院也多得是席位。”

  听到这里,冯国璋其实已经明白吴绍霆的意思,对方竟能把中央政府的职位、国会两院席位当交易买卖似的任意支配,足以显出其已经将元首的地位凌驾于国家之上。在中华民国只有元首是真正的执权者,什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不过是摆设而已。

  他原本以为自己早已看透这一点,可万万没料到等深刻的事实摆在面前时,自己一时竟无法接受。他曾经设想过将南京中央政府打造成强有力的国家政府,哪怕让一个年轻后生担任国家领袖也无妨,只要能确保中央政府的统治力就好。

  可是自从国民大会结束之后,他发现吴绍霆所设计的政治体系正在不断弱化政府职权,相比之下那就是突出总统或者元首的权力。

  对于已经选择退让的冯国璋来说,岂能让中央政府变成一个傀儡?

  可是话又说回来,即便如此,他现在又能如何?除了争取北洋的延续和保住自己副总统的位置,再做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当初既然选择南北议和,就应该有今时今日的觉悟,北洋实在是已经没有回天的能力了。

  这时,吴绍霆换了一种语气,劝慰似的说道:“世叔,你我是一家人,用不着说两家话。咱们中华民国眼看是要跟洋人们干起来了,岂能容得下半点差池?世叔,您老仔细想想,咱们打拼到今天容易吗?咱们好不容易能跟小鬼子拼上一把,能跟德意志帝国称兄道弟,能跟英吉利、法兰西为敌,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积累起来的事。”

  冯国璋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些,老夫自然是知道的。”

  吴绍霆继续说道:“世叔若是能宽心,权且当我是请这些人到南京来共同为迎战大举出谋划策,若是不宽心,那索性当我是放不下疑心,姑且做一套预防准备罢了。等战争结束之后,只要您一句话,这些人官复原职也可,继续留任中央也可,哪怕解甲归田也单凭世叔的意思。今日我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无论如何都请世叔体谅。”

  冯国璋心里总算有几丝安慰,好在对方还知道把他当自家人。虽然他上了年纪,有诸多顽固的性子,可仔细想想如今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暂时听从吴绍霆的意思,至于日后如何安排也只能顺其自然。

  在说服冯国璋之后,吴绍霆请冯国璋出面给李纯指示,同样是在十二月二十二日这天发到南昌。他在电报里特意向李纯点名了利害关系,李纯若是违令不办,那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中央更加猜忌,若是遵令行事自然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无奈之下,李纯决定先拿下卢永祥、唐天喜、傅良佐等人,然后再考虑如何自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