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风流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凤鸣岐山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10 MB   上传时间:2013-09-21 11:53:48

  啥话么?这地头能觐见的人多了去了,猜个屁啊!李显暗自腹诽了一句,可脸上却依旧满是笑容,耸了下肩头道:“六哥说笑了,小弟又不是神仙,哪能猜得到根底,六哥还是直说了罢。”

  “呵呵,好叫七弟得知,为兄正与父皇谈事时,母后亲自陪贺兰敏之也进了殿,七弟且猜猜这厮得了甚差使?”李贤笑呵呵地挥了下手,说出了贺兰敏之的名字,末了却还是卖了个关子,很显然,李贤此际的心情实是好得紧了些。

  贺兰敏之?嘿,敢情是这小子,唔,想来那婆娘该是打算变着法子补偿此子了!李显可是深知贺兰敏之在武后处受宠的程度,只一听李贤这般说法,便已猜到了个大概,不过么,李显却并不打算说将出来,而是做出一副疑惑万分的样子,看了看李贤,迟疑地问了一句道:“莫非是母后为其请封么?”

  “哪呢,七弟想哪去了,嘿,母后提议由贺兰敏之当监斩官,将二武子弟满门男丁尽斩,所有妇孺皆赏给贺兰敏之为奴,父皇答应了,这会儿诏书只怕都已拟好了。”李贤哈哈大笑着将谜底揭了出来。

  原来如此,哈,那倒也有趣得很,贺兰敏之?有意思,很有意思!一想起前世那会儿贺兰敏之的诸般恶行,李显心中便是一动,已有了些计较,不过却并没有说将出来,而是陪着李贤哈哈大笑了起来……

  第八十五章约法三章(上)

  乾封元年二月初一,二武诸子被尽斩于泰安,妇孺为奴贺兰敏之府,帝并下诏,将武后次兄武元爽流配振州;二月初四,大病初愈的高宗驾临曲阜,祭祀孔子,赠予太师荣衔;二月初九,帝临亳州,祭祀老子,追号太上玄元皇帝,免毫州今岁之钱粮;二月十四日,帝驾自毫州返京,行程月余,三月十八至京,太子李弘率京中百姓于京郊跪迎。

  京师的春天到得晚,三月始是春花烂漫时,绿草疯长、树木抽芽,鲜花处处,可谓是一派的生机勃勃,可对于骆宾王来说,自家后院里的草未免太绿了些,花也未免太红了些,甚至连和煦的阳光也分外地刺眼了些,此无他,只因他又要被罢官了,心情不好之下,自是看什么都不是那么顺眼,倘若他只是孤身一人,那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再回去务农好了,偏生家中老母的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实是无法缺医少药,一想起将要到来的厄运,骆宾王的心便灰沉沉地难受着。

  东台详正学士,这官名叫起来倒是响亮,其实不过就区区八品官而已,算上俸料、禄米、给田,每月也就是三石半米而已,折合铜钱不过就是六贯罢了,真的不多,可就算这么少的俸禄对于此际的骆宾王来说,却是万万少不得的,而今,这俸禄怕是再也拿不到了,骆宾王虽不愿承认,可心里头却难免还是有些微微的后悔,或许不写那首讽谏诗的话,这一切便不会发生,然则一想到一众同僚们上下其手的贪墨行径,骆宾王心中仅有的那一丁点悔意便很快被浓浓的愤概所淹没——夫有不平,当鸣之,岂可坐视而不理!

  “老爷,外头有人送来了份请柬,说是请老爷务必前去一会,请老爷过目。”

  就在骆宾王心情激荡得难以自持之际,家中老仆从外头行了进来,手捧着一封大红请柬,对着端坐在后院石桌前的骆宾王一躬身,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去回了罢,就说老夫身体不适,日后再约好了。”

  骆宾王官位虽卑微,在文坛的名声却颇显,不单一众诗友时常前来邀宴,更不时有不相识之人慕名前来拜访,对此,骆宾王早就习以为常了的,只是今日心情不佳,哪有甚宴饮的心思,看都没去看那份请柬一眼,只是摆了摆手,随口便拒绝了此邀约。

  “老爷,那人放下请柬便走了,走时说若是老爷见了请柬上的落款,必不会拒绝邀约,您看这……”一见骆宾王脸色不好看,老仆人很明显地迟疑了一下,可还是没有就此离去,而是谨慎地出言解释了一番。

  “哦?”骆宾王尽自心情颇烦,可还是被老仆人这番话吊起了好奇心,没再出言拒绝,而是吭了一声,伸手接过了老仆人手中的请柬,翻将开来,飞快地浏览了一下,待得目光落在落款上时,脸色不由地便是一僵——王三郎,那请柬上的落款赫然竟是当初骆宾王最落魄时曾伸出援手的那名少年,尽管只是去岁一见之交罢了,可骆宾王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这一年来,骆宾王可没少向京师友人探寻此人,为的便是还了这个人情,奈何却无人知晓此人之来历,这令骆宾王心里头总有种欠了债无处还之感,可却万万没想到此人居然在这等时分自己冒了出来,竟令骆宾王一时间真不知是该激动还是该烦心了的。

  “莫伯,家中还有多少钱在?”骆宾王沉吟了片刻之后,抬起了头来,面色复杂地看了老仆人一眼,犹豫地问了一句道。

  “回老爷的话,昨日刚给老夫人买了药,如今还有一贯半罢,不知老爷这是要做甚用场?”老仆人莫伯管着骆府的帐,对家中的钱粮倒是清楚得很,这一听骆宾王话里似乎有要用钱的意味,自是不敢怠慢,赶忙解释了一番。

  “不必多问,你且都包起来,一会随老夫一到去赴宴好了。”一听家中仅剩下这么点钱财,骆宾王的面色瞬间便是一黯,可并却没有太多的犹豫,沉着声吩咐了一句道。

  “这……,老爷,上月的禄米已将尽,若不留些钱买米,那……”老仆人一听要将所有余钱都打包,登时便急了,赶忙分说道。

  “也罢,那就带一贯好了。”骆宾王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丢下句话,起身便向卧房行了去,老仆人见状,自不敢再劝,苦着脸自去包裹那一贯铜钱不提。

  一年多过去了,鸿运客栈依旧还是那副古旧的摸样,便是店小二也没换,依旧在大堂里忙活个不停,可再次来到此地的骆宾王却比当初更多了几分的寂寥心情——当初虽窘困,可好歹还有科举那么个盼头,日子终归还是过得下去,可此番呢,即将被免官的命运已几无可更改,盼头自燃是没有了,多出来的便是烦恼与忧郁。

  “哟,这不是骆先生么?贵客啊,今早喜鹊叫个不停,我说要有好事嘛,敢情是应在骆先生到来上啊,快,快,您老请进,有甚需要的尽管吩咐,小的自当伺候好您老……”那名嘴碎的店小二眼神好得紧,就在骆宾王站在门口发感慨的当口,便已将骆宾王认了出来,急冲冲地便跑了出来,热情无比地招呼着骆宾王这么个大名人。

  “年余不见了,小二哥还是如此壮实,生意还兴隆罢?”

  骆宾王是个知感恩之人,当初这店小二可没少帮他的忙,骆宾王始终记在心里头,故此,此际尽管心情不佳,可骆宾王还是笑着跟其寒暄了一番。

  “好,好着呢,呵呵,不瞒骆先生,小店刚换了东家,这生意啊,比起从前来,还要红火上几分,啧啧,咱东家可是说了,来年要大建一番,这客栈少说也要扩大两倍,生意啊,绝对比现在还要好,小的也能沾上些光,日子终归得有个盼头不是?哎呀,小的嘴碎,一见到骆先生,就光顾着唠嗑,险些忘了东家的交代,赶紧,您老请跟小的来,东家早在后院等着您呢。”店小二扯了一大通之后,突然记起了新掌柜的交代,登时便有些乱了手脚,紧赶着便要请骆宾王进后院。

  “新东家?小二哥,您说的新东家可是王三郎么?”骆宾王原本正笑吟吟地听着店小二瞎扯,突地一听新东家要见自个儿,再一想起王三郎的请柬上注明了在鸿运客栈见面,却没有写明房号,登时便警觉了起来,忙不迭地追问了一句道。

  “王三郎?哪个王三郎来着,骆先生怕是误会了罢,小店新东家姓邓,单一个字诚,往日不常来,呵呵,如今这店啊,就小的在管了,说来也怪,今日东家可可里跑了来,说是要在此会客,请的还是骆先生您,这可把小的都给弄糊涂了……”店小二早就不记得曾到过客栈的王三郎了,此时一听骆宾王如此问法,登时便是一愣,挠了挠头,先是疑惑地看了看骆宾王,而后才笑着解说了一大通。

  “邓诚?莫非便是他的真名么?”骆宾王没有去理会店小二滔滔不绝的废话,每头微微一皱,疑惑地叨咕了一声。

  “啥?啥真名假名的,骆先生,您这是在说甚,小的怎越听越糊涂了。”店小二正说得开心,冷不丁听到了骆宾王的叨咕,不由地便将废话停了下来,疑惑万分地追问道。

  “没,没什么,小二哥,有劳您带个路罢。”骆宾王心急着要去确定一下王三郎的身份,自是不太情愿跟店小二缠杂不清,这便笑着拱了拱手,直接提出了要求。

  “好勒,您老里面请。”店小二虽饶舌,却也不敢耽误了东家的事情,此际见骆宾王如此说了,自也就只能强压下满腹的话语,笑呵呵地比了个“请”的手势,引着骆宾王主仆便向后院行了去,一路穿过几重院落,直抵后院,只是方才一到后院门口,便有数名便衣大汉从旁闪了出来,拦住了店小二,只请骆宾王单独入内。

  这群便衣大汉的行为着实有些不符待客之道,可一心要辨明王三郎身份的骆宾王却也懒得多计较,对着老仆人交代了几句之后,伸手接过老仆人手中的小包裹,便昂然行进了后院之中,由一名大汉引领着到了院子里的一间主房门口,待得那名大汉闪开道路,骆宾王便即一脸平静地走进了房中,入眼便见一身着亲王服饰的少年正面带微笑地站在房中,骆宾王登时便愣住了。

  “三郎?啊,不,您是,您是周王殿下?”

  骆宾王记性不错,虽说已隔了年余,可还是一眼便认出了那少年的脸不就是那神秘的王三郎么,只是再一看其身上的亲王服饰,骆宾王可就有些子不敢确定了——骆宾王虽说也在朝为官,可毕竟只是低级官吏,别说没有上朝的资格,便是进宫的资格都没有,自是不可能识得诸位皇子,然则对于诸皇子的年岁却还是知道的,这一见李显那身形明显尚未发育,立马反应了过来,认定面前的少年乃是周王李显,只是并不敢完全肯定罢了。

  “小王正是李显,骆先生,一别年余了,您都还好么?”李显此番来寻骆宾王乃是有要事,自是不会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便笑着点了点头,温和地打了个招呼,却不料他这么一说之下,骆宾王不单没有抢着上前见礼,反倒是脸露不愉之色地退后了两步……

  第八十六章约法三章(中)

  “下官见过周王殿下。”

  骆宾王的脸色着实不好相看,显然是对李显颇有不满,只不过骆宾王不满的并非是李显隐瞒身份一事,而是猜出了李显约见自己的用意所在,无外乎是延揽罢了,而这却是骆宾王百般不愿行之事,否则当年他也不会毅然决然地离开道王李元庆——在骆宾王心目中,唯有朝堂方是正道,亲王私下招揽人才实非朝廷之福,哪怕他骆宾王如今落魄至极,他也不愿与皇子们有甚不必要的牵扯的,当然了,不喜归不喜,必要的礼仪骆宾王却是不会有失,这便恭敬却又不失本分地行了个参见之礼,只是语气上全无半分的热度可言。

  “骆先生客气了,免礼罢,请坐。”

  李显对于骆宾王的性子极为了解,只一看其脸色便已才出了其内心之所想,自是不会在意骆宾王的冷淡态度,微微一笑,客气地拱手还了半礼,而后一摆手,笑着让座道。

  “殿下当前,请恕下官不敢放肆。”骆宾王本心里便不愿跟皇子们有甚瓜葛,这便硬声硬气地回了一句,可又一想到前番曾受了李显的援手之恩,心中颇觉踌躇,略一停顿之后,将手中的包裹往几子上一放,放缓了些语气道:“殿下当年援手之恩,下官铭记在心,然,下官只一愚人耳,实不敢与殿下并坐,唔,下官所欠殿下之钱物,且容下官慢慢还了去,此处仅有一贯,算是利钱罢,殿下公务繁忙,下官不敢叨唠,请容下官就此告辞罢。”

  啧,这厮还是这么个臭脾气,嘿,除了太宗外,怕也就只有咱能受得住了。李显被骆宾王这一手弄得又好气又好笑,可也不是太介怀,只是笑着道:“骆先生此言差矣,今日小王请骆先生来此,正是有公务要谈,还请先生先入了座为好。”

  “这……”

  骆宾王一听此言,不由地便皱起了眉头,不说他如今罢官在即,便是没罢官那档事,就凭着他区区东台详正学士的卑微之职,又怎可能在公事上与李显这等显赫亲王有交集,在其看来,李显这话说得着实离谱得很,问题是李显如此笑脸相迎,骆宾王总不好就此拂袖而去罢,毕竟不想跟皇子们有瓜葛,并不代表着骆宾王愿意无端端地得罪一位皇子,迟疑了片刻之后,骆宾王也就没有再坚持,只是拱手告了声罪,便端坐了下来,只是嘴却紧紧地闭了起来,一派不准备与李显深谈之状。

  什么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采?这就是了!对于骆宾王的傲骨,李显不单没有生气,反倒是极为的佩服,要知道李显三世为人,见过的所谓名士着实是太多了,可却从无一人能似骆宾王这么讲原则的,尤其是在已到了山穷水尽的窘迫境地,还能坚持原则,那就更属不易——这一年以来,李显虽不曾与骆宾王打过交道,可私底下却安排了人手暗中关注着骆宾王的境遇,自是知晓骆宾王眼下遇到了大麻烦,本来么,李显还想着趁其落难之际,以援手之恩将其拢入麾下,可此时一见骆宾王的表现,李显便已改变了原先的计划,也不急着开口,只是笑吟吟地亲自动手煮起了茶来。

  “骆先生,此乃江南刚送来的雨前龙井,请先生品之。”

  李显不紧不慢地煮好了茶,将茶冲入玉碗中,很是客气地递到了骆宾王的面前,笑着比了个“请”的手势道。

  “多谢殿下抬爱。”

  骆宾王素喜饮茶,虽官职卑微,用不起太好的茶叶,可因着诗名在外之故,自是时常赴诗友们的邀约,宴饮上倒是曾用过不少的名茶,对于雨前龙井也不算陌生,曾在前任礼部尚书刘祥道府上用过一次,知晓此物乃是贡品,非寻常人可以用之,此时见李显一出手便是以这等极品好茶待客,倒也颇为受用,这便客气了一句,双手捧起了茶碗,细细地品味了几小口,瞬间便被茶香所迷醉,情不自禁地赞了一声道:“好茶!”

  茶自然是好的,这等极品货可是李显从皇宫里顺出来的,平日里他自己都不怎么舍得用,这会儿若非是知晓骆宾王嗜茶,李显还真舍不得拿出来待客呢,此时一见骆宾王果然被此茶所打动,李显心中一乐,笑着道:“先生喜欢便好,小王处尚有些存货,若是先生不嫌弃,那便多用些好了。”

  “好茶宜品,多则不宜,殿下好意,下官心领了。”骆宾王虽喜茶,却不想被茶所役,在不明李显用心的情况下,自是不肯接受李显的好意,这便平静地回了一句之后,将茶碗搁在了几子上,正襟危坐地等着李显转入正题。

  李显以好茶想待,仅仅只是为了融洽气氛罢了,并没指望着能靠些许好茶来收买骆宾王之心,此时见骆宾王出言婉拒,自也不放在心上,这便呵呵一笑,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卷纸,双手捧着递到骆宾王的面前,很是恭谦地开口道:“骆先生,小王近日偶得一诗,不知好坏,还请先生点评一二。”

  “哦?”

  李显去岁整出的“弃文从武”一事可是闹得极为轰动,骆宾王虽不够格参与朝议,可对此事还是听说过不少的,此时一听李显自言有新诗,不由地便是一愣,接着很快便想起了初次见面时,李显化名“王三郎”所献出的那首不错的七绝诗,也就释怀了,倒也没多说些旁的,伸手接过了卷纸,摊将开来,轻声咏读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唔,这诗韵味一般,直白了些,可气魄却大,算是尚过得去,只是……”

  此诗乃是后世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己亥杂诗》,这会儿被李显原封不动地剽了来,就改了个诗名——《求才》,从诗本身而言,确实没啥太过高明之处,可内里的意思却绝不简单,以骆宾王的智商,自是看出了内里潜藏着的变革现有人才选拔制度之意,只是他并不清楚李显具体打算如何变革,加之此事非同小可,骆宾王自是不敢随意点评,话说到半截,突觉不妥,便即停了下来,眉头微皱地看着李显,似乎在等着李显自己对此诗做出个合理的解释。

  “骆先生对当今之科举可有何看法么?”

  李显弄出此诗的目的不过是个开场白罢了,这一见到骆宾王的反应与神情之变化,便知其已猜到了自个儿所要说的内容,自也就懒得再在诗上做文章,这便面色一肃,开门见山地问了一句道。

  “嘶……”

  李显此言一出,骆宾王不由地便倒吸了口凉气,面色瞬间为之一白——科举自然是篇大文章,骆宾王在科举上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自是清楚如今的科举制度其实极为的不合理,亟需变革,问题是此事关碍众多,牵扯面极广,可不是说着好玩的,别说他骆宾王仅仅只是个即将被免职的东台详正学士,便是当朝那几位宰相也不敢在这等事上轻易发表看法,在骆宾王看来,纵使李显贵为亲王,却也不可能担得起这副重担,真要是没个周详的准备胡乱出手的话,只怕到最后,李显自个儿都得赔了进去,骆宾王虽耿直,却还是知道轻重的,他自己倒是不惧怕这等风险,却不能不为李显的冒失忧心不已。

  “殿下,此事关碍过巨,宜缓不宜急,下官位卑言轻,不足以谋此事,还请殿下海涵则个。”骆宾王虽也很想改变如今的人才选拔机制,可却知晓自身没那个实力去行之,实不愿表露出自个儿的真实想法,本不待多言,可一想到李显曾有恩于己,这便婉言地劝说了一句道。

  “无妨,左右是闲聊耳,出先生之口,入小王之耳,断不致有甚关碍的,先生有何见教且请直言。”李显此番可是有备而来的,自不肯就这么算了,这便笑呵呵地一摆手,不以为意地说了一句道。

  李显先前说是有公务,这会儿居然又成了闲聊,这等前后矛盾的话听在骆宾王的耳朵里,着实令其很有种哭笑不得之感,若非自觉欠了李显的情,只怕骆宾王早就拂袖而去了的,不过么,话又说回来了,科举改革这个议题骆宾王本人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倘若他有能力这么做的话,骆宾王自是会全力以赴去张罗,问题是他没有,在他看来,既然没有那个能力,那光不痛不痒地说说又能顶甚用场,他并不打算去干这么件远远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如此一来,沉默便成了骆宾王的最后选择。

  “骆先生想来也是同意现有之科举亟需变革的罢,也罢,小王便先抛砖引玉好了。”骆宾王不开口,李显却并不打算就此揭过,这便微微一笑,先用言语给骆宾王定了个性,而后才不紧不慢地再次从衣袖中取出了一本已蒙好了黄绢的奏本,双手捧着,递到了骆宾王的面前。

  骆宾王显然没想到李显居然连本章都备好了,心头不由地便是一个抽紧,再一看李显竟将奏本送到了自个儿的面前,一时间竟有些不知该接还是不接了的……

  第八十七章约法三章(下)

  接还是不接,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至少对于骆宾王来说是如此——从本心来说,骆宾王实在不想跟皇子们有甚瓜葛的,这一接过李显手中的折子,就算是他不发表言论,也是参与了其事,纵使此处再无旁人,可却骗不过自己的心,骆宾王不想做这等亏于暗室之事,可要是不接么,说实在的,骆宾王对于科举改革还真是有着很大的兴趣,也真的想看看李显在此事上究竟能拿出甚惊天动地的办法来,就这么着,矛盾心理自也就凸显出来了,硬是令骆宾王左右为难了好一阵子,到了末了,想干些实事的心到底还是占了上风,骆宾王略显僵硬的手终于伸了出来,接过了李显手中的折子,谨慎地翻开封面,细细地研读了起来。

  折子很厚,算起来有十数页,写得满满当当的皆是小楷,从开篇的引论一直到具体的实施办法无不详尽至极,足可称得上万言书,然则骆宾王却并不因此而厌烦,细细地研读着,脸上的神色也因此而变幻个不停,时而是皱眉苦思,时而是会心一笑,时而又是面色凝重,表情不一而足,显然看得极为的投入。

  “殿下,请恕下官直言,此策乃大利社稷之策也,只是要想行之,恐非易事,本章若上,攻讦必大起矣,于殿下未必有利。”骆宾王看了足足有半个时辰的时间,这才缓缓地抬起了头来,长出了一口气,谨慎地给出了个结论。

  “先生既言大利社稷,小王自当拼力而上之,纵使有危难,又有何惧哉,岂不闻圣人有云:苟利社稷,生死与之乎?先生可愿助小王一臂之力?”李显温和地一笑,颇为昂然地反问道。

  “这……”骆宾王很明显地被李显的话给噎了一下,面皮好一阵子的抽搐,良久之后,方才稍见平缓,紧接着,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黯然,苦笑着叹息道:“非不愿,实不能耳,且不说下官位卑言轻,纵使欲帮,亦无从帮起,更惶论下官去职在即,实有心而无力也。”

  “先生的意思是若是先生有能力,定肯助小王一臂之力,可是如此么?”李显没有去理会骆宾王所言的理由,而是笑着追问道。

  “就此事而论,确然如此,若能为朝廷广开取才之道,骆某纵死何惧哉!”骆宾王极重然诺,出言自是谨慎得很,只肯就事论事,并不愿让李显有丝毫钻空子的可能。

  这老爷子还真是的,防范之心浓得很么,有意思!李显先前的话语里确实埋了个小套子,当然了,李显并没指望光靠言语上的陷阱便能将骆宾王拢在手中,不过么,早在骆宾王接过奏本的那一刻,他便已经在李显的算计之中了,却也不怕其能逃到哪去。

  “好,就是这话,骆先生慷慨好义,小王向来是钦佩得紧,此事还真是需要先生之援手!”李显向来就是个顺竿爬的高手,这一听骆宾王表了态,立马便是一叠高帽子甩了过去。

  “且慢,骆某即将离职,实无丝毫之能力,何得能帮得了殿下?”骆宾王并没有被李显的赞扬所迷惑,一摆手,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道。

  “离职么?先生说的不过就是刘闵行、王忠达这两蠢货以不敬上司之名弹劾先生么?无妨,此二人不过蠢驴之辈耳,先生何须跟这等庸才一般见识,依小王看来,这个东台详正学士不当也罢,以先生之大才,当高居朝堂以为社稷之栋梁也!”李显自是清楚骆宾王被小人构陷的详情,之所以没有让手下人出面帮忙开脱,自然是有着另外的安排,此际一听骆宾王如此说法,立马便笑了起来。

  李显此言一出,骆宾王的脸色立马便凝重了起来,看向李显的目光瞬间便复杂了不老少——刘闵行、王忠达这二人乃是东台学士之首,官不过六品,在朝中芸芸权贵中实在不过是小人物罢了,似这等人物自然不可能入得了李显的法眼,而今,李显居然一口便叫出了这两个小官的名字,甚至连他们构陷所使的罪名都一清二楚,很显然,在骆宾王看来,这只有一个解释,那便是李显早就在观察着自己,这令骆宾王一时间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怒了的——能被李显瞩目,足可说明自己在李显心目中的分量不轻,知遇之情自是令人感动,可又有谁乐意自个儿的一举一动皆在旁人的监视之中呢?

  “殿下过誉了,骆某担当不起。”骆宾王沉默了片刻之后,没有再追问李显将如何上科举本章的事情,只是语气冷淡地逊谢了一声,很明显有着拒人千里之外的意味。

  “先生无须自谦如此,小王所言皆出自肺腑,并非虚言,今小王欲上科举奏本,确需先生大才相助。”对于骆宾王的冷淡,李显一点都不在意,在他看来,但凡大才皆有傲骨,于择主上定是慎而又慎,非轻易可以降服者,反之,若是骆宾王一听有高官可当,便即表忠的话,李显倒要好生疑虑上一番了的,正因为此,李显自不会在意骆宾王的冷淡态度,笑着解说道。

  “下官愚鲁,实不明其然,还请殿下明言好了,若是能帮者,骆某不敢自弃。”骆宾王本心确实是想让科举之门大开的,只是在不清楚李显究竟打算如何运作之前,他并不敢轻易承诺,这便谨慎地说了一句道。

  哈,就等您老这句话了!上了咱的船,您老就别想再下去了!一听骆宾王如此说法,李显心中不由地便是暗自一乐,脸现感激之色地答道:“先生高义,小王先谢过了,所需者只有一条,那便是先生的笔!”

  “嗯?此话怎讲?”骆宾王本意是想听听李显打算如何运作这份折子的,可一听李显要借助自个儿的文名,立马便警觉了起来,眉头微微一皱,沉默了片刻之后,这才谨慎地出言问道。

  “先生无须紧张,此事说来也不难,朝议乃至父皇那头自有小王出面打理,所缺者不外乎舆论耳,若能得先生鼎力相助,文以载道,当可掀起民间之呼声,此事必可成矣,若能成事,父皇处必不会忘了先生之功。”科举折子的运作需要诸般手腕,还需璐王那头的漕运折子相配合,更牵涉到朝中显贵乃至大内中的角逐,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得清楚的,再说了,此事关系重大,别说骆宾王如今尚不是李显麾下之人,即便是,李显也不会将这里头的种种阴暗勾当说将出来,这便笼统无比地一带而过,只言要求骆宾王以文章相配合。

  “唔,若是仅为文耳,下官倒是可以勉力为之。”骆宾王自不相信事情能像李显说的那般轻松成事,可一见李显不想细说,他自也不好多问,诚然,就本心而论,骆宾王还是很愿意看到科举改革能成事的,这便肯定地回答了一句道。

  “多谢先生成全。”李显本身也安排了不少的“枪手”,准备发起一场舆论攻势,所缺的就是一个领军人物罢了,以骆宾王在文坛的名声而论,无疑是最佳人选,此时听得骆宾王慨然应承了下来,李显自是欣喜不已,紧赶着便是一拱手,打算就此将事情一锤子定了音。

  “且慢,文下官可以写,可殿下须依下官三条。”李显感谢的话尚未落地,骆宾王已一抬手,提出了个条件来。

  哈,约法三章么?有意思!李显要的便是骆宾王肯站在自己一边,自是不介意其开初甚条件的,这便笑着比了个“请”的手势道:“先生有何吩咐,但讲无妨,只消是小王能办得到的,断无不应之理。”

  “文,下官可以写,然,只能按下官的本心来写,殿下不可强将观点加诸于骆某,此为其一,殿下能应否?”李显说得慷慨无比,可骆宾王却并不为所动,竖起了一根手指,平静地出言问道。

  “这个自然,先生之文只要能有利科举改革之举措即可,可有一条,先生文写好后,须得等小王的消息方可发出。”李显深知骆宾王的刚直个性,倒是不会去强求其按照自己的思路写文,自无不应之理。

  “可以!其二,此事了后,有功殿下自用着,有过就由下官来背也好,但有一条,从此后,下官与殿下当无涉矣,还请殿下莫要再为难骆某。”骆宾王竖起了第二根手指,面无表情地接着说道。

  哈,您老还想走人,嘿嘿,写了文,您老脸上可就盖着咱周王府的印章了,到那时,还由的了您么?李显一听此言,心中暗笑不已,可脸上却依旧是肃然得很,点了点头道:“先生放心,此事但有功,绝无过,至于……”李显话说到这儿,见骆宾王眉头皱了起来,立马改了口道:“就依先生好了。”

  “好,骆某第三个要求便是前番所欠殿下之十五贯,且宽限骆某两月,时到必还。”骆宾王不苟言笑地竖起了第三根手指,提出了最后的要求。

  “这个……”李显显然没想到骆宾王最后一个要求会是这个,登时便是一楞,再一看骆宾王满脸决然状,心中一动,已然有了别的计较,却也不想说破,哈哈一笑道:“成,就依先生。”

  “谢殿下成全,时候不早了,下官告辞了。”骆宾王见事情已谈妥,自是不愿再多逗留,毫不犹疑地站起了身来,对着李显深深一躬,也没管李显表情如何,一旋身,便已向房外行了去。

  这老爷子还真是犟得够呛!李显见骆宾王说走便走,不由地便苦笑了起来,可也不好强留,只能是无奈地摇了摇头,目送着骆宾王出了房门,自个儿却就此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八十八章平地一声惊雷起(上)

  时光荏苒,一转眼间,已是乾封元年四月中旬,内禁突然传出消息,高宗终于要上朝了,这可是自去年二月高宗驾临洛阳以来的头一回大朝,群臣皆为之瞩目,更令诸臣工议论纷纷的是——璐王李贤、周王李显此番也将正式踏入朝堂,其中的意味颇为发人深思——高宗三月十八回京之后,虽不曾上过早朝,可圣旨却是没少下,不但将前番被贬出京师的阎立本、刘祥道全都召回了京师,还都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刘祥道晋吏部尚书、阎立本晋户部尚书、其余亲近太子诸官也各有提升,如原吏部尚书乐彦玮晋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宰相);刑部尚书卢承庆晋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而原本在朝中持中立态度的许圉师、李安期则被罢相致仕,与此同时,高宗还特意下诏,由太子继续监国,算是开了自古以来皇帝尚在朝而太子却能监国之先河,一时间太子李弘之势力大涨,政务几出于太子之手笔,群臣颇有归心之愿景,可就在这等情况下,高宗却突然下诏早朝,并令璐、周二王入朝议政,实难不令诸臣工联想翩翩的。

  蹊跷?能有啥蹊跷可言的,旁人或许会对高宗这一招感到疑惑,可当过皇帝的李显却是心里头倍儿透亮——说穿了一钱不值,这不过就是制衡罢了,没错,高宗是想要扶持太子以压制武后日渐膨胀的野心,可并不想矫枉过正,万一要是太子势力大涨之下,也来个玄武门之变的话,那高宗岂不是连哭都来不及了,很显然,必要的防范自然是少不了的,毫无疑问,将一向与太子不怎么和睦的李贤兄弟俩抬入朝堂便是种最好的防范手段,当然了,这里头一准是少不了武后的推波助澜。

  理由,很简单,就武后那等好耍权的性子,自不可能坐看太子日益势大,真要是太子坐稳了江山,那哪还能有武后表演的舞台,再怎么着,武后也得想方设法给太子造些难题,问题是高宗心里头正因韩国夫人母女俩的惨死而生着怨气,武后自不可能在此时亲自出头,倘若能看到小哥三个在朝堂上斗来斗去无疑就是武后现时的最佳选择,真到了朝局因皇子们内斗而陷入乱局之际,也就到了她武媚娘全面收拢权柄的时候了,这不过就是个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法罢了,真没甚稀奇可言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6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3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风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