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风流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凤鸣岐山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10 MB   上传时间:2013-09-21 11:53:48

  大家伙都是演技派高手,那一头李弘忙着扮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这一头李显立马便演起了惊惶失措的小弟,很是及时地凑了上去,配合得可谓是天衣无缝,放之后世,就凭小哥俩的这套演技,拿个小金人之类的演艺大奖绝对跟玩儿似地轻松。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七弟,为兄心里苦啊,七弟,可愿助为兄一臂之力?”

  李弘单薄的身板哆嗦着,一双泪眼饱含热切地看着李显,似哀求又似命令一般地哭着问了一句道。

  “太子哥哥,臣弟,这个,这个……”

  既然是演戏,李显自然也就跟着演了全套,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支支吾吾地不肯正面作答,一双眼却瞄向了木然站在一旁的陈大用,那意思似乎在说——有外人在,机密事不可言。

  “退下,尔等全都退下!”

  李弘一见李显如此做派,立马配合地脸色一变,对着陈大用等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一迭声地下着令。

  “是,老奴告退。”

  陈大用木着脸,躬身应答了一声,一派无所谓状地领着书房里的一众小宦官们退出了书房,只是在转身的那一霎那,其眼神里那隐隐的讥讽之意却是掩饰不住地冒了出来,立马便被始终在注意着其一举一动的李显看得个正着。

  果然如此,嘿,都在用计,那就看谁的算路更狠了!只一看见陈大用眼神里那丝一闪而过的异色,李显便已可断明自己的预判该是无误,心中暗自冷笑了一声,却并没有多说些甚子,躬身而立,一派静候太子发话之恭谦。

  “七弟,事情你该是都知道了,孤不想再多说,此等大辱非只是为兄脸上无光,但凡我天家之人怕也难逃他人诟病,孤若是不反击,岂不让天下人耻笑了去,七弟可愿助为兄报此血仇否?”陈大用等人退下之后,李弘猛地一拍几子,霍然而起,怒目圆睁地叱问道。

  瞧这话说的,反击,反击,您老这是反击么?摆明了往人设好的圈套里钻罢了,嫌自个儿命太长了不是?李显已然猜到了李弘的反击是个啥东东,心里头自是大不以为然,不过么,这等时分李显却是不能当面泼李弘冷水的,别的不说,他自个儿也是天家的一份子,这脸面丢了,总的找回来才是。

  “太子哥哥放心,臣弟自亦是天家子弟,此等仇隙岂能不报,只是不知太子哥哥打算如何行事,还请示下,臣弟也好斟酌着配合上一回。”李显先是毫不含糊地表了态,而后话锋一转,毫无顾忌地便探起了李弘的底来了。

  “好,这才是孤的好七弟!”

  李弘此番决意要断武后一臂,自是有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只是心里头却不是太有谱,毕竟光靠他这一方的力量,就算能在朝争上占到上风,也未见得便能取得高宗的绝对支持,唯有二王通力配合,方可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以此来迫使高宗当庭下个定夺,不给武后以腾挪的空间和时间,而今,箭已上了弦,又得了李显的承诺,李弘自是有理由高兴上一回的,这不,李显话音刚落,李弘立马便重重地一击掌,狠夸了李显一句。

  “太子哥哥的事便是臣弟的事,臣弟自责无旁贷,只是兹体事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太子哥哥究竟如何打算还请明言,臣弟听着便是了。”李显乃是有备而来,自是不会在意李弘那些个无甚实际意义的夸奖,再次表了态之后,毫不客气地接着追问起详情来。

  “七弟,来,坐下说。”

  李弘并没有急着将全盘计划道将出来,而是微笑地指了下几子的对面,示意李显入坐。

  “臣弟谢太子哥哥赐坐。”

  李弘不急着说,李显也懒得再多费唇舌去喋喋不休地追问下去,这便逊谢了一声,老实不客气地坐在了李弘的对面。

  “七弟,贺兰小贼辱我太甚,此血仇也,若是不报,孤誓不为人!然,究其根本,此人不过一蟊贼耳,孤乃半君之尊,其安敢如此辱孤?概因母后纵容无度,方令此贼横行无忌,而今,竟又升其为兰台太史令,欺我实太甚也,岂有母亲如此待儿者乎?孤若不反击,朝纲何振?七弟素有大才,若肯助孤,此番定能底定乾坤!”李弘慷慨激昂地扯了一大通,满脸子的愤概之色,可说来说去,就是不曾说到点子上,似乎对李显尚有着不放心之处。

  “太子哥哥所言甚是,臣弟亦作如此想,今太子哥哥既要回击,自当打蛇打七寸,一击便得见功,若不然,打蛇不死必遭蛇咬,其后患恐无穷也!”李弘不说,李显也懒得去问,只是点醒了一句道。

  “嗯,孤亦是这般看法,前番七弟曾言大理寺藏污纳垢,亟需清理,孤每思及此,皆深以为然,今时今日,是到了该付诸行动之时了,七弟以为如何?”一番对话下来,李弘已判断出李显确实有意要配合自己行事,心中大定,这便试探着抛出了正题。

  “太子哥哥此言大善,臣弟自无异议,只是该如何行去怕尚有待斟酌,太子哥哥既言及此,想必已有良策,臣弟当洗耳恭听。”李显早就猜到了李弘的行动目标,自是丝毫不以为奇,这便不动声色地追问了一句道。

  “七弟该是知晓的,如今大理寺卿段宝玄年事已高,久不理事,朝亦甚少上,似此餐位素食者,何以能窃据大位,概因有人需要段宝玄为掩护,以暗中行不轨之事罢了,而今,袁公瑜、侯善业此二贼任大理寺少卿已有年矣,资历一足,上位正卿理所当然,不日或将便有旨意下焉,倘若不及时扫清此二贼,则朝纲大坏便在眼前,孤断不能容此发生,誓要灭此二獠,天幸大理寺中尚有正人在,已将二贼诸般枉法之恶行密报于孤,一旦公诸朝堂,二贼必亡无地也,能取此二贼,自可断母后干政之臂膀,假以时日,吐故纳新之下,朝纲清明亦非难事,今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所缺者,不外七弟之支持耳,为兄恳请七弟援手了。”李弘畅畅而谈地分析了一大通,末了,对着李显一抱拳,满是恳切之意地请求道。

  正人?哪个正人来着?李显并没有因李弘的话而振奋不已,反倒是隐隐觉得事情怕不似李弘所想的那么简单,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李显可是往大理寺塞了两个人了的,宋献这个出身周王府的官员就不必说了,虽说如今官位不高,不过就是大理寺丞而已,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可此人一向擅长交际,奉了李显的密令,到了大理寺之后,四下活络,尤其是对那些不入流的小官小吏大加接纳,广撒钱财,很是拉拢了一大帮大理寺底层之辈,对大理寺的一些阴暗勾当自是了解了不少,也没少报到李显处,然则李显却从不曾发现能将整个大理寺连根拔起的大案子,至于狄仁杰么,虽尚刚到任,可毕竟身居高位,算是大理寺中的高层,颇能接触到一些机密案宗的,却也一样尚未发现能一击制胜的材料,更不曾听说过这大理寺中有啥对武后极端不满的“正人”在,这会儿见李弘说得如此自信,李显不起疑心才怪了的。

  “太子哥哥,此事关系实是重大,须轻忽不得,请恕臣弟冒昧问一句,那正人是谁?又提供了甚机密?”李显在心中将自己所知的大理寺情况过了一番之后,心中已有了定见,但并没有急着说个分明,而是沉着地追问道。

  “这个……”

  李弘早就知晓李显对武后极为提防,但凡能狙击武后的事,李显一准不会有异议,他原本以为自己一番话下来,李显该是举双手赞成了的,却没想到李显似乎有着不同的看法,此时见李显追问起密报的线人,李弘不禁有些子犹豫了起来,毕竟此事太过重大,万一走漏了风声,武后那头一旦有了准备,事情怕是要必败无疑了的。

  “七弟既欲知详情,孤也不隐瞒,那人便是大理寺丞丘神福,去岁方故之天水襄公丘行恭之三子,其人久在大理寺,却因不愿依附小人,遂郁郁不得志,常思扫清奸邪,略知孤有意为此,便携机密以报,此消息事关成败,还望七弟善加保密才是。”李弘犹豫了良久,见李显始终目光炯然地盯着自己,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不得不狠狠心将实情道了出来,却不料他这话一出,李显原本平静的脸色瞬间便就此垮了下来……

  第一百二十七章太子的反击(四)

  “七弟,怎地?个中有何不妥么?”

  李弘一向重视李显的意见,于述说中,自是很注意观察李显的神色变幻,这一见李显面色阴冷无比,立马便警醒了起来,紧赶着便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不妥?岂止是不妥,简直就是糟透了!幸好今日走了一趟,若不然,还真不知“死”字是咋写的,险,好险!一想起武后的阴险手腕,李显便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一阵后怕袭来,后背瞬间便被狂涌而出的汗水浸润得全湿了——丘神福是何许人旁人或许会不了解,可李显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这家伙与其兄丘神勣是一路货色,一丘之貉说的就是这两个混球,只因这两家伙都是武后一党,只不过埋藏得极深,旁人不得而知罢了,可有过前世经历的李显却是心中有数得紧,只是庆幸之余,自不免因武后的阴险与狡诈暗自心惊不已。

  “太子哥哥明鉴,若真是丘神福密报之事,请恕臣弟不敢参预其事也,太子哥哥海涵则个。”李显轻轻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决无比地回答道。

  “嗯?这是为何?”

  李弘一听李显如此说法,登时便是一愣,狐疑地看了看李显,见李显不像是在说笑的样子,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些甚子,只是并不敢肯定,这便迟疑地张口问道。

  为何?不想自寻死路罢了,有甚可言的,只是事涉前世的隐秘,真要解释起来,却也没那么简单,概因此时的丘家兄弟都还沉在水底,并没有丝毫的迹象表明二人已投入了武后的麾下,李显总不能将前世的经历说将出来罢,可要是不说,却又难以取信于太子,毕竟太子行事一向小心谨慎,此番敢谋划反戈一击,事先必然私下作了不少的准备工作,极有可能已暗中调查过丘神福,甚至连丘神福所言的事情怕也有所调查,李显若是不能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太子又怎可能会轻易相信。

  “太子哥哥您是知道的,臣弟手下一个叫宋献的小官儿如今就在大理寺,当了个大理寺丞,此人谈不上有甚大才,可却有一宗旁人不及的本事,无论遇到何等样人,这厮一柱香内便能跟人混得烂熟,自打到了大理寺,正事没见其干过一桩,吃喝嫖赌倒是样样玩得顺溜,每回没了钱,都来臣弟府上打秋风,实是令臣弟哭笑不得,不过呢,这厮也有一桩好,包打听的能耐不小,臣弟倒是从其口中得知了些大理寺的情形,说来也巧,前几日,宋献便曾跟臣弟提起过丘神福其人,臣弟原也没往心里去,只是哥哥先前提到了,臣弟这才想起了此人的根底,唔,这么说罢,此人与其兄丘神勣往来甚密,而其兄又是许敬宗府上的常客,这里头究竟有甚瓜葛,那可就不好说了,臣弟胆子小,实不敢冒无名之险,还请太子哥哥见谅则个。”李显沉吟了好一阵子,实在是想不出太好的理由来加以解释,无奈之下,也只好将宋献搬出来扯了一大通,理由着实显得勉强了些,可李显不肯参与其事的意思却是表达得坚决无比。

  “唔,七弟所言似是有理,只是神福其人与其兄并非浑然一体,为兄曾私下查过几桩案子,神福所言似乎无虚,七弟过虑了罢?”李弘耐心地听完了李显的长篇大论,在心里头细细地琢磨了好一阵子之后,始终觉得李显所说的这个理由着实太过牵强了些,自是不免有些子恼火,可一想到此番朝堂恶斗须得李显这头加以配合,否则难尽全功,自是不好发作,只能是耐着性子出言解说了一番。

  “臣弟愚鲁,实不敢妄为。”

  李显自是知晓自己所言的理由很难令李弘信服,可一时半会也难找到更好的理由了,无奈之下,索性不再解释了,硬着头皮地固执己见。

  “七弟不是看好那个狄仁杰么,此事若成,为兄保其为大理寺少卿好了,七弟以为如何?”这一见李显死活不肯松口,李弘的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可又不好朝李显发火,只能是耐着性子许了个大愿。

  大理寺少卿?呵,好家伙,这饼可是画得不小哦,可惜啊,也得有那个命去吃才成啊!李显既已看穿了丘神福的真面目,又怎可能会因李弘的重利而更改初衷,可眼瞅着如此这般地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李显眉头一扬,斟酌着开口道;“太子哥哥好意臣弟心领了,然,臣弟以为事不可为而强为之实智者所不取也,倘若那丘神福真有蹊跷,太子哥哥可有甚应变之良策么?”

  “嗯,这……”

  李弘谋划着要拔除大理寺已非一日,功课自然是做了不少,可基本上都是在暗中查实丘神福所言是否真实上,还真不曾想过丘神福的身份问题,此时被李显这么一提点,顺着这个思路往下一想,李弘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冷汗“唰”地便狂涌了出来,瞪圆了眼,满脸骇然之色地看着李显,半晌都回不过神来。

  “七弟多虑了罢,丘神福当不致此罢?”李弘发了一阵子呆之后,猛甩了下头,迟疑地开了口,只是说出来的话怕是连他自己都不怎么相信,也就是存这个万一的侥幸心理罢了。

  “太子哥哥,小弟是无所谓,大不了输了的话,去就藩好了,可哥哥若是赌输了,那……”李显见李弘已然有所警惕,自是不会放过这等火上浇油的机会,这便微笑着耸了下肩头,一派无所谓的样子说了半截子的话。

  “呼……”

  李显说的话虽不甚好听,可却是实话,这等朝堂争斗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旦输了,要想翻盘可就难了,李显不过就是个敲边鼓的,输了也没啥,最多被赶出京师去当一个藩王罢了,可李弘要是输了,太子当不成不说,连命都别想保住,这等严重的后果可不是李弘能承受的起的,一念及此,李弘黯然地甩了下头,长出了口大气,苦恼地伸手揉了揉肿胀的太阳穴,不甘地开口道:“难不成孤便得生吞了这口恶气么?”

  “不然,依臣弟看来,此事还得着落在大理寺上,岂能轻易便算了。”这一见李弘丧气如此,李显不由地便笑了起来,语气轻松地回答道。

  “哦?计将安出?”李弘本已打算放弃了,可这一听李显似乎另有妙计,不由地便来了精神,紧赶着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将计就计耳,实无甚奇妙之处,臣弟此处有本折子,还请太子哥哥过目。”李显伸手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一本折子,双手捧着,递到了李弘的面前。

  “将计就计?好,好一个将计就计,孤意已决,就搏上此一回了!”李弘伸手接过折子,细细地过了一番之后,猛地一拍大腿,一迭声地叫起了好来,兴奋得简直难以自持——李显拿出来的这份折子可不简单,内里不单有宋献报来的各种消息,更有不少是李显前世所知的隐秘,之所以一直没动用,只不过是因时机不成熟罢了,此番拿将出来,自然有着无穷的妙用在,自由不得李弘不拍手称快的。

  “太子哥哥觉得好便好,事不宜迟,臣弟这就去安排手尾,务求一战而捷,只是事关重大,还请太子哥哥莫要走漏了消息才好。”这一见李弘已然有了决断,李显自是不想再多逗留,这便站起了身来,出言请辞道。

  “那好,七弟慢走,为兄便不送了,后日朝堂上还请七弟多多帮衬,为兄先行谢过了。”李弘也有心就攻讦大理寺之事做出相应的调整,自是不会多留李显,这便也站起了身来,朝李显拱了拱手,甚是客气地嘱咐了一句道。

  “这个自然,臣弟断不敢误了朝堂大事,太子哥哥留步,臣弟告辞了。”李显诚恳万分地应了诺,一旋身,大步便行出了书房,自行转回潞王府不提。

  懿德殿的寝室中,一身翠绿罗裙的武后斜躺在榻上,靠着厚厚的锦垫子,手托着腮帮,眼睛半睁半闭地凝视着天花板,一派不为外物所动的沉思之状,然则严德胜方才从屏风后冒出个头来,武后的眼神便已如刀一般地扫了过去。

  “娘娘,有消息了,周王殿下已离开了东宫,正往潞王府行去,奴婢已安排人手跟了上去。”一接触到武后的眼神,严德胜不自觉地便哆嗦了一下,赶忙低下了头,疾步走到榻前,躬着身子,小声地禀报道。

  “嗯。”武后看了眼严德胜,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旋即便闭上了眼,似乎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

  “娘娘,一切都在您的预料之中,那计划是否照旧?”严德胜等了好一阵子,见武后始终没有表态,不得不谨慎地出言探问了一句道。

  “通知下去,开始罢。”

  武后沉默了片刻之后,无可无不可地挥了下手,平淡无比地吩咐了一声。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武后既已下了令,严德胜自是不敢怠慢,紧赶着便应答了一声,匆匆退出了房去,自是没瞧见身后的武后豁然睁开了眼,一道满是杀气的精芒暴起间,寝室里的气氛陡然便压抑了起来……

  第一百二十八章太子的反击(五)

  “殿下,狄公已在书房等候多时了。”

  李显从东宫出来,又转回了潞王府上,将与太子的交涉情况毫无保留地告知了李贤,又就具体行事步骤及方案商议了一番,直到天都快黑了,这才从潞王府出来,乘车直奔自家府上,方一下马车,便见高邈凑到了近前,低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嗯,知道了,去,准备一下酒宴,孤要与狄公好生饮上一回。”

  事情办得顺利,李显的心情本就不错,这一听狄仁杰依约而来,心情自是更好了几分,这便笑着吩咐了一句,而后抬脚便行上了府门前的台阶,大步向后院书房赶了去。

  书房中,一身便衣的狄仁杰背着手,站在一幅挂在正中墙面上的山水写意画前,默默地鉴赏着,似乎颇为其中的意境所动,甚至不曾听到李显走进书房的脚步声。

  “狄公,小王有事耽搁了一下,来迟了,海涵,海涵。”

  李显从书房门口的屏风后头转了出来,见狄仁杰正对着画看得入神,立马得意地一笑,旋即,假咳了一声,引得狄仁杰扭头看将过来,这才笑着打了声招呼道。

  “不敢,殿下事忙,下官等着也是该当的。”狄仁杰本心里是不怎么愿意投入李显麾下的,奈何行差踏错了一步,要想下船已难,此时见李显到来,却也没啥好声色,只是中规中矩地回了个礼,平淡已极低答了一句,言语间颇有些淡淡的怨气在。

  “狄公也喜欢画么?呵呵,此幅画本是小王随手涂鸦之作,倒叫狄公见笑了。”李显并不在意狄仁杰的冷淡,缓步走上前去,指点着墙上的画作,笑着说了一句道。

  “哦/?此画是殿下所为,那诗又是何人之作?”

  狄仁杰素喜丹青,自是懂画之人,在其看来,李显的这副画技艺倒是一般,只能说过得去,可意境却颇为深远,尤其是画上所题的诗更是了不得,原先尚在猜测此画的来历,这一听居然是李显的作品,还真是被狠狠地震了一下。

  “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江边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名《江雪》,正是小王之涂鸦,遗笑方家了。”李显脸皮厚实无比,大言不惭地便将剽窃自柳宗元的《江雪》占为了己有。

  “好诗,狄某生平仅见也,个中意境高远,自有清幽之心胸,实非寻常可比,狄某正好奇此诗之眼生,却不料竟是殿下之大作,某不及也。”狄仁杰一听连诗都是李显作的,不由地便感慨了起来,可话音一落,却又迷惑了起来,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显道:“殿下,请恕下官冒昧,依此诗之才情,殿下当可为当今之大家也,为何……”

  “狄公可是要问孤为何要弃文习武么?”

  狄仁杰话说到半截子,似乎觉得不妥,便没再往下接着说,可李显却一点都不在意,笑呵呵地接口将话续接到了底。

  “狄某愚昧,请教高明。”

  见李显点破了话题,狄仁杰倒也干脆得很,直承了其事。

  “狄公,小王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此事说来话长,狄公若是不嫌,先用些酒食,小王从头说起好了。”狄仁杰话音一落,李显的脸上立马露出了几分黯然之色,长叹了口气,似有着无穷的无奈状。

  “那就叨劳殿下了。”

  狄仁杰不是个矫情之辈,对李显所言的事既起了兴趣,自也就不会拒绝李显的邀宴,这便客气地拱了拱手,答应了下来。

  “来人,上酒宴!”

  一听狄仁杰如此说法,李显心中大乐,不过也没多说甚子,只是用力击了下掌,吩咐了一声,自有一众下人们紧赶着将各种酒食呈进了书房,摆满了一几子,而后纷纷退出了房去,只留下李、狄二人相对而坐。

  “狄公,您该是都听说了罢,那贺兰敏之此番在宫中胡作非为,却不单没受惩处,反倒连升三级,成了兰台太史令,自古以来,可曾有此等咄咄怪事乎?”李显并没有急着说明自己弃文从武的理由,而是一边为狄仁杰斟着酒,一边感慨万千地说着。

  李显这话说得倒是轻巧,可听在狄仁杰的耳朵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等事涉天家隐私的话题又岂是寻常人敢涉足其中的,一个不小心之下,吃饭的家伙就得搬了家,这点自知之明狄仁杰还是有的,哪怕心中思绪再多,这当口上也绝不敢说将出来,只能是默不作声地装着糊涂,并不去接李显的话茬。

  “这等蹊跷事也就本朝会有,说来也不奇怪,谁让那混球是母后的外甥来着,嘿,有趣罢,外甥竟比儿子都重要,为了个小蟊贼,天家脸面都可以不要了,实是滑天下之大稽,古来未见之奇观,遇到这等母亲,小王不弃文习武又能如何?”狄仁杰不开口,李显却一点都不在意,自顾自地便往下说了去,只是话越说可就越露骨了,直听得狄仁杰眉头狂皱不已,偏生既不好出言反驳,也实在是找不到反驳的理儿,无奈之余,也只能是接着装糊涂了事。

  “狄公可是以为小王藏拙是为了入主青宫么?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小王可对天盟誓,绝无此等用心,君不见而今太子是何等之憋屈么?这尚不算完,母后竟还借着此事挖了个大陷坑等着太子去跳,若非小王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了准信,后日早朝或许便是太子下台之日!”李显将手中的酒樽往几子上重重一顿,愤概无比地抛出了个惊天的消息,登时便震得狄仁杰目瞪口呆不已。

  “殿下,这话从何说起?”

  狄仁杰虽对朝堂局势颇有耳闻,然则毕竟是刚入朝为官,并不是太清楚诸方之动向,此时见李显说得跟真的似地,自是疑心大起。忍不住出口追问了起来。

  哈,总算是开口了,要不咱还以为您老这是准备将糊涂装到底呢!这一听狄仁杰终于开了口,李显心里头可就得意坏了——此番李显请狄仁杰过府,并不是要在此事上借重狄仁杰的能力,而是为了才彻底收服狄仁杰的心,这会儿狄仁杰已上了道,李显自然是可以偷着乐上一回的。

  “狄公明鉴,事情是这样的……”

  李显将与太子交涉的情形一一道来,除了隐藏了些极机密的事情外,大体上没有太多的隐瞒,也不讳言自个儿极力要整垮武后一党的心思,甚至连李贤有心取李弘而代之的事都不曾漏过,一番话下来,足足说了有一柱香的时间,直听得狄仁杰寒毛倒竖,冷汗狂流不止。

  “原来如此,下官、下官……”

  狄仁杰最擅长的便是推理,自然能听得出李显话里的逻辑性极强,前后对应之下,压根儿就找不到一丝破绽,很显然,李显所言句句是实,这令狄仁杰惊讶之余,都不知道该说啥才好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6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3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风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