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风流_分节阅读_第48节
小说作者:凤鸣岐山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10 MB   上传时间:2013-09-21 11:53:48

  “殿下明鉴,火实是灭了的,只是烟一时未散尽罢了,下官等已着人去勘探现场,起火之因想来很快便会有结论的。”袁公瑜虽不怎么怕李贤,可值其发火之际,他也不愿去触那个霉头,这便索性闭紧了嘴,玩起了沉默,气得李贤当场便要发作,好在侯善业及时从旁站了出来,打岔般地解围道。

  派人?我勒个去的,敢情派去的竟是咱的人,嘿,好样的,这一手推拿还真是耍到家了!李显虽始终默默无语,可实际上早将场中诸人的神色变幻看在了眼里,先前进门时没见着宋献与狄仁杰,李显便已有所怀疑,此际听得侯善业如此说法,哪还会不清楚这混球打的是甚主意,心中不由地便冷笑了起来,可也懒得揭破,只是一闪身,站前了一步,对着将将就要发飙的李贤比了个“请”的手势道:“六哥,多争无益,我等还是去看看现场再议好了。”

  “哼!”

  李贤怒视了袁、侯二人一眼,冷哼了一声,也不开口,大袖子一甩,人已向后堂行了去。

  “诸公,都一道去看看罢。”

  李显的演技可不是李贤能比的,尽管心里头也是火大得很,可脸上的笑容却依旧真诚得很,对着一众大理寺官员们行了个团团揖,温和地说了一句道。

  “殿下,请!”

  一众大理寺官员们之所以聚集在前院,无非是想着逃避责任罢了,自是谁都不想往后院行一步,然则面对着李显那灿烂里藏着刀锋的笑容,却硬是无人敢说一个“不”字的,全都将视线投到了袁、侯二人身上,好一阵子死寂之后,曾领教过李显厉害的侯善业最先沉不住气了,挤出一个难看的笑脸,对着李显一躬身,比了个“请”的手势道。

  “诸公,都请罢。”

  李显微微一笑,也没再多说些甚子,当先向后堂行了去,一众大理寺官员们彼此看了看之后,也只能是万般无奈地跟在了后头。

  大理寺后院里一片混乱,左边一片厢房全成了废墟,满地尽是黑灰、残纸,再被水一浇,便成了一地的狼籍,数十名大理寺小吏以及京兆府的兵丁衙役们正在狄仁杰与宋献两名官员的指挥下,忙忙碌碌地抢运着烧毁的厢房里的物事,整个现场乱得不成样子,直看得李显眉头狂皱不已。

  “下官狄仁杰(宋献)见过潞王殿下,见过周王殿下。”

  一见到李贤兄弟俩领着一大拨官员们走进了后院,狄、宋二人忙大步行了过来,各自给李贤兄弟俩见礼不迭。

  “免了,这火是怎么回事,为何竟烧成这般模样?”

  李贤自是知晓狄、宋二人乃是李显的手下,故此,哪怕他此际的心情极端的不爽,可还是尽自温和了下来,沉吟地追问道。

  “回殿下的话,下官今日当值,本正在前院大堂断案,突闻后院火起,进来一看,这火已是大得无从救起了,幸得众人齐心加之京兆府来援及时,火势方得以控制,只是历年卷宗大多毁了,只抢救出了不到三成。”狄仁杰官位虽稍高,不过他先前上朝去了,此际也是刚赶回来没多久,并不清楚整个过程,李贤的问话自然只能由宋献来作答了的。

  “唔,如此说来,这火起时尔并不在场喽,孤没听错罢?”李贤点了点头,若有所指地问了一句道。

  “殿下明鉴,确实如此,下官实不敢有虚言。”

  宋献能被李显看中,自然不是傻子,哪会听不出李贤这话是有意要为其脱开关系,立马便顺着杆子爬了上去。

  “嗯。”李贤没再多问,转过了身去,冷冷地扫视了一下神色各异的一众大理寺官员们,沉着声道:“火起之际,人在后院者都有何人,自己站出来罢。”

  死寂,回答李贤的只有一派死寂,大家伙都不傻,自是谁都不肯站出来让李贤当靶子打,再说了,此案子该由何人来审还得看圣意如何裁定,未必便一准落到李贤的手中,众人虽不想跟李贤闹翻脸,可也不可能在这等大事上迁就李贤,毫无疑问,沉默自然便成了众官员们的一致选择。

  啧,这厮又正义感大爆发了,我勒个去的,头疼啊!眼瞅着李贤在那儿充当着正义之士,李显便是好一阵的头大,本来么,这桩纵火案便蹊跷得紧,责任也重大得很,没有圣旨在手,哪管你是亲王,也断不可能叫这帮老狐狸低头的,要知道这帮家伙平日里便是审案的高手,全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儿,又岂是李贤这么番不痛不痒的几声怒叱能撼动得了的。

  “六哥,此事既已报到父皇处,还是等父皇有了旨意再做定夺好了。”眼瞅着李贤因下不来台而有了发飙的迹象,李显不得不站出来圆场道。

  “哼!”李贤虽怒火中烧,可却不好拂了李显的好意,这便冷哼了一声,不再去追问那帮子装傻的大理寺官员们,看了李显一眼,脸皮子抽搐了几下之后,沉吟着开口道:“七弟,此事重大,旁人为兄信不过,还是七弟亲自去一趟,向父皇要个旨意好了。”

  “也好,小弟去去就来,此地乌烟瘴气地,六哥还是与诸位大人都先到前院歇息一下好了。”

  这桩火灾明显是毁尸灭迹的纵火案,百分百是出自武后的手笔,很显然,就武后的缜密心思,要想破获此案不说绝对无望,至少也是希望渺茫得紧,李显实是不愿去插这个手的——没错,李贤是领受了彻查大理寺的圣旨,可眼下这副烂摊子一出,要想彻查已是完全不可能之事了,原先设想的将大理寺的后党们一网打尽已是实现无望,最多只能凭借着李显提供的有限证据拿下几个倒霉的替罪羊而已,在李显看来,李贤接手这桩火灾的案子纯属自讨苦吃,问题是一来李贤明显在气头上,李显劝阻的话实是不好出口,二来么,在这等场合下,李显也不能显示出与李贤有所分歧,无奈之余,也好略一沉吟,答应了李贤的要求。

  “不必费事了,不过就一些烟而已,为兄自不介意,七弟但去无妨。”

  李显的提议本是一片好意,可李贤却并不领情,满不在乎地一挥手,煞是豪气地回了一句道。

  哎,这厮还真是有够固执的,罢了,左右又不是老子受罪,管那么许多作甚。眼瞅着李贤要表现豪气,李显自也懒得再多啰嗦,笑着点了点头,也没去管那帮子大理寺官员的脸色有多难看,自顾自地便穿过人群,大步向前院行了去。

  “殿下。”

  高邈先前被李显暗中指派去联络林虎,此时刚回转到大理寺前,正与一众王府侍卫们呆在京兆府的警戒线之外,这一见李显行了出来,忙不迭地便抢上前去,招呼了一声,同时也没忘悄悄地朝李显打了个暗号。

  “去承天门!”李显会意地颔了下首,而后不动声色地吩咐了一声,低着头走到了马车旁,一哈腰转进了车厢,须臾,大队人马便浩浩荡荡地直奔承天门而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强取圣旨

  李显的马车在宫外大道上慢悠悠地走着,那不急不慢的样子,咋看咋像是在郊游闲逛,浑然没半点报急者应有的匆忙,至于李显本人么,则更是微闭着双目,一派闲散状地斜靠在锦垫子上,似乎在悠哉游哉地闭目养神一般,然则那不时抖动着的睫毛却暴露了李显心里头的波澜其实汹涌得紧,只不过李显的心思却并不是放在眼前这桩纵火案上——此案虽棘手,可也不是一点办法全无,就算不能实现一网打尽的预订战略目标,可刮下后党几层皮还是没问题的,这一点李显有着绝对的自信,真正令李显烦心的是武后已然正式走到了台前,或许过不了多久,那块用来遮羞的珠帘就将不复存在,“二圣临朝”之局面怕是已是难有更易的了,若如此,接下来的路可就更是险峻难行了。

  自古以来能成帝王大业者,无不是将厚黑学玩到了家的人物,可论及精湛之程度,只怕无人能跟武后相提并论,至少在李显看来是如此,饶是李显有着三世的记忆在,却也一样不敢说能稳压武后一头,哪怕这一向以来的交锋中,李显始终不落后手,甚至还能时不时地占些上风,可李显自己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过是占了“熟知历史走向”的便宜罢了,当然了,武后不曾真正重视过也是其中一个根由,而今,历史既然已出现了不少的转折,蝴蝶的翅膀扇动之下,将来的变化只会越来越大,李显所能拥有的优势也将越来越小,光靠着“熟知历史”已不足为凭了,再加上在如此多番坏了武后好事的情形下,李显怀疑自己或许将会成为武后的首要打击目标,若是一个不小心之下着了道,那后果只怕是不堪至极。

  逃避?笑话罢了,别说李显没这等想法,即便是有,又能有何处可逃的,难不成逃到大漠里当马贼去?那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再说了,就武后那等权力欲薰心之人,纵使李显再如何退缩,都免不了被打压的下场,莫非真要前世那等悲惨到了极点的命运再次重演么?当然不!好不容易重生了一回,李显可不想再当一次受气包的了,奋起抗争自是毋庸置疑之事,可一想到武后的心黑手辣,李显忍不住便有些子心悸与烦躁。

  后世之人皆以为朱元璋是特务政治的祖鼻,可在李显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儿,特务政治真正的祖鼻该是武后才对,只不过武后行事不似朱元璋那么公然罢了,实际上,前世那会儿武则天登基前后之所以能大规模地清洗政敌靠的就是两手——一是酷吏政治,二么,就是一个严密的监视体系,当然了,其中还有着干脏活的黑手在,而这便是特务政治的雏形,个中厉害李显前世可是没少领教过——无论是李显前世第一人王妃还是长子、女儿的死,都是拜这个监视体系之所赐,很显然,要跟武后决战,不光是朝堂上的较量,暗底实力的比拼也是其中极其关键的一环,而今,李显暗底势力的布局倒是已经布了下去,可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远不足以应付武后那头的强大压力,偏生此等事情又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得了的,一念及此,李显原本就烦的心不由地便更烦了几分。

  不行,不能让老贼婆如此从容地玩将下去,必须设法遏制住“二圣临朝”的局面,至不济也得将这等局面再往后延上一段时间,若不然,只怕神仙来了都别想挡得住那老贼婆胡作非为的勾当!只是该如何行了去却是棘手了,唔,有了!李显正迷茫间,一个想法突然在脑海里冒了出来,登时便令李显一个激灵之下,猛然站了起来,浑然忘了此时他正在马车厢里,这一用力过猛之下,脑袋立马便撞上了车顶,但听“咚”的一声,李显的头顶上就此多了个小角,直疼得李显呲牙咧嘴地呼疼不已,好在马车行走之际的声响不小,这才没让外头的侍卫们看了笑话去。

  我勒个去的,疼死老子了,娘的,都说乐极生悲,还真是不假!李显气恼地伸手揉了揉脑门上的鼓包,暗骂了一声,而后,也顾不得疼不疼的了,顺着先前的思路便细细地想了下去,越想越是觉得可行,嘴角边不由地便拉出了丝得意的微笑。

  “殿下,承天门到了。”

  就在李显得意地笑着之际,马车已到在了承天门外的小广场,心急的高邈等不得车停稳,便急吼吼地凑到车帘边,语气急促地提醒了一句道。

  “嗯,知道了。”

  这一听承天门已到,李显立马轻甩了下头,将心中的思绪收敛了起来,轻吭了一声,一哈要,钻出了车厢,由高邈扶持着下了地,稳步走到宫门处,递上了请见的腰牌,不数刻,宫里便传来了旨意,着李显到两仪殿觐见。

  “儿臣见过父皇,见过母后。”

  李显刚行进两仪殿,入眼便见高宗与武后正并排高坐上首,许敬宗、戴至德等几名宰相正随侍两旁,一众人等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似乎先前刚有过一场激烈争辩,只是李显并不清楚众人争执的议题究竟为何,可这当口上却也不是详究的时辰,李显顾不得多想,忙不迭地大步抢到御驾前,大礼参见道。

  “显儿来得正好,朕听闻你与贤儿都去了大理寺,说说看,那儿都出了甚狗屁事?”高宗的心情显然糟到了极点,这一开口之下,火药味十足不说,连脏话都冒了出来,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当然了,这也不奇怪,毕竟高宗刚才当庭下旨要彻查大理寺,这一头圣旨都尚未正式下达呢,那一头大理寺居然离奇失火了,这不明摆着是要下高宗的面子么,即便是高宗再懦弱,也无法生吞下这么口恶气来着。

  “父皇明鉴,儿臣确与六哥一道去了大理寺,原也就是想先去落实一下彻查之事宜,却不曾想到了地头,才发现大理寺竟起了火,据闻,被烧的正是案宗库房所在地,具体损失如何尚在统计中,儿臣急着来请父皇旨意,实来不及过问。”这一听高宗火气不小,李显心中不由地便是一动,隐隐猜到了先前众人争执的焦点所在,可脸上却装出一派的惶急之色,紧赶着应答道。

  “一群混帐,朕要这么些庸官何用!好端端地竟会失了火,朕却是不信,查,一定要查!”高宗心里头邪火狂涌之下,不管不顾地便嘶吼了起来。

  “陛下息怒,此事合该好好查查,只是兹体事大,实是轻忽不得,依臣妾看来,京兆府崔景既已接了手,那便由其接着查好了,若中途换手,恐于查案不利。”高宗话音一落,武后便柔声地附和了一句,顺带将京兆府崔景推了出来。

  让崔景去查?嘿,这话亏您老说得出口,就崔景那等本事,能查出个啥玩意儿来,再说了,有陈仁浩那么个卧底在,黑的只怕都能变成白了去了,您老还真有够无耻的!李显心里头暗骂一声,可口中却不慢,不待高宗发话,便即从旁打岔道:“父皇明鉴,崔府尹固然是查案的好手,然则先前父皇已下了旨意,由六哥彻查大理寺,而今中途更易怕是不妥,所谓一事不烦二主,六哥既已到了大理寺,依儿臣看来,此案还是由六哥负责到底为宜。”

  “陛下,老臣以为周王殿下此言怕是不妥罢,失火一案按律当由京兆府详查,潞王殿下已接手彻查一事,身兼两案恐难两全,老臣恳请陛下圣裁。”李显话音刚落,许敬宗已从旁站了出来,针锋相对地进谏道。

  “不然,老臣以为这火来得蹊跷,两案恐有关联,当并案处理才是。”乐彦玮乃太子的亲信,自不愿看到武后一党得逃此劫,也不管武后脸色有多难看,大步便站了出来,高声反驳许敬宗的提议。

  “乐相何出此言?而今案情兀自未明,岂可妄自入人以罪,请恕许某不敢苟同!”

  许敬宗向来就不是个好惹的主,加之自恃辈分乃至排位都在乐彦玮之上,这一开口,便是毫不客气的驳斥之言。

  “够了,吵,吵,吵,尔等吵个甚,当朕是不在么,嗯?”

  眼瞅着两位宰相又要起争执,高宗的耐性早就被磨完了,气鼓鼓地拍了下龙桌,怒叱了一声。

  “父皇息怒,儿臣以为此事徒争无益,而今事已出,朝野为之震动,当尽速查明真相,以正视听,还望父皇早下决断为宜。”这一见高宗发火,李显自是不会放过这等火上浇油的良机,这便似劝实激地说了一句道。

  “显儿所言甚是,朕意已决,此案便由贤儿负责,显儿从旁协助,给尔等十日之限,务必破此要案,来人,拟旨!”被李显这么一激,高宗很是难得地雄起了一把,竟不去问武后的意思,一挥手,独断乾坤地便下了旨,此言一出,高和胜等一众侍候在侧的宦官们自是不敢怠慢,忙不迭地奉上笔墨纸砚,急就章地草拟起了诏书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二王断案(一)

  “六哥。”

  李显捧着圣旨刚走进大理寺的大堂,入眼便见李贤正铁青着脸在大堂上来回转悠着,至于那帮子大理寺官员们则全然不见了踪影,很显然,那群老滑头们并没买李贤的帐,只怕是全都找了借口开溜了,就李贤那副热锅上的蚂蚁状,一准是被气坏了的,瞧得李显心里头暗自好笑不已,好不容易才强忍了下来,大步行将过去,轻轻地招呼了一声。

  “七弟来得正好,父皇之意如何了?”

  听得响动,李贤立马抬起了头来,这一见是李显到了,登时便跟打了鸡血一般地来了精神,一个大步便窜到了李显的身旁,急吼吼地问道。

  “小弟幸不辱使命,父皇旨意在此,由六哥主持彻查,小弟为辅,时限十日,务求查明真相。”

  李显微微一笑,将手中捧着的圣旨高高举过了头顶,语气里略带一丝兴奋地回答道。

  “好,好,七弟立大功了。”李贤先前受了大理寺官员们一肚子的气,正自盘算着该如何好生收拾一下那帮不识抬举的家伙,这一听高宗下了如此的旨意,登时大喜过望,笑着捶了李显一拳,夸奖了一句,而后,面色一肃,躬身接过了李显手中的圣旨,小心翼翼地摊将开来,飞快地过了一边,眉头突地一皱,疑惑地看着李显,似有欲言状。

  “六哥,父皇可是说了,这案子就你我兄弟担待着,倘若办不下来,那乐子怕是不小。”

  李显多精明的个人,哪怕李贤不曾开口,李显也知晓其想问的是甚子,左右不过就是要问原先武后举荐的刘祎之以及太子推荐的刘伯英是怎个安排法罢了,这问题李显自然是早就已思索过了,答案么,很简单,并不是高宗忘了这茬事儿,而是故意忽略了过去,除了是真心想要查明大理寺的实际情形之外,其实也不乏栽培李贤哥俩个之用心,这里头的弯弯绕说起来复杂,自不可能在这等人多嘴杂的地儿详细解说的,李显也只能是用随意的口吻,隐晦地提点了一句道。

  “嗯,七弟言之有理,此事宜早不宜迟,既然父皇圣旨已到,那便开始好了。”

  李贤性子是刚直了些,可人却是极其聪慧的,只略一思索,便已明了了李显话里的未尽之言,脸上立马飞快地掠过一丝狞笑,毫不含糊地便下了决断。

  “六哥只管办去,小弟自当效命骥尾。”

  事已至此,自然是越早开始越好,也省得夜长梦多,李显自是不会反对李贤的决断,这便后撤了小半步,抱拳应答了一句道。

  “好,来人!”

  这一见李显同意了自个儿的决定,李贤的精神立时为之一振,这便高声断喝了一嗓子。

  “奴婢在。”

  张彻早就在堂口边候着了,这一听到李贤发了话,自不敢稍有耽搁,领着几名潞王府侍卫将领疾步便冲进了大堂,紧赶着躬身应答道。

  “张彻,去,传大理寺所有七品以上官员即刻到大堂接旨,李琦诚,孤令尔即刻调集王府所有亲卫接手大理寺之防御,无孤或是七弟手谕,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李贤行事素来果决,一旦决心下定,下起命令来,自是毫不含糊。

  “奴婢遵令。”

  张彻跟随李贤日久,自是知晓李贤眼中向来容不得沙子,也不问缘由,紧赶着应答了一声,领着人便冲进了后堂。

  “殿下,这……”

  潞王府典军李琦诚是刚从右羽林军调任的,尚算不得李贤的亲信,此际一听李贤这道命令有着违制的嫌疑,自不敢轻易接令,可又不敢当场反驳李贤的命令,只能是苦着脸,吭叽了几声,一派的犹豫之状。

  “圣旨在此,李典军欲抗旨么?”

  王府典军的任命一向归兵部调遣,纵使贵为亲王,也很难插手其间,李贤对这个新上任的李琦诚其实并不感冒,只是将就用着罢了,此时见其对自个儿所下的命令有疑问,自是更不喜了几分,这便脸一板,将手中的圣旨一举,寒着声喝问道。

  “末将不敢,末将接令!”

  李琦诚一见李贤面色不愉,哪敢再强项,忙躬身应了诺,急匆匆地便冲出了大堂,自去忙着调兵遣将不提。

  “六哥,外头京兆府的人马尚在,万一要是起了冲突怕是不好,还是小弟去走上一趟好了。”

  李显对李琦诚其人并不熟悉,前世那会儿也就仅有过几面之交罢了,只知晓此人乃是已故右武卫大将军李大亮之次子,前世那会儿也曾当过一段时间的潞王府典军,可很快便调回了军中,后在薛仁贵西征天山一役中阵亡,其事迹、名声皆不显,此时见其领命得极为勉强,李显自是不怎么放心得下,这便从旁建议了一句道。

  “也好,此处之事要紧,七弟快去快回罢。”李贤本人对李琦诚也一样不是太放心,这一听李显自告奋勇要去安排防卫,自无不准之理。

  “六哥放心,小弟去去便回。”

  李显点头应答了一声,便即大步行出了大堂,也没去管李琦诚如何排兵布阵,径直便往不远处的京兆府警戒线行了过去。

  “下官等见过殿下。”

  崔景不愧是老官宦,机警得很,自打二王出现之后,他便停在了大理寺的外头,死活不肯往衙门里凑上一步,可也不敢就此离开,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呆在警戒线处,此际一见李显行了过来,立马率着刘陕、陈仁浩两位副手紧巴巴地迎了上去,很是恭敬地给李显见了礼。

  “崔府尹不必客气,父皇已下了旨意,大理寺诸般事宜皆由潞王做主,京兆府的兵丁就不必再呆在此处了,撤了罢。”李显对崔景这等老滑头的官僚实在谈不上有太多的好感,可也不致生厌,毕竟这等人物在官场中实在是太普遍了些,压根儿不值得去叫真,故此,李显也就只是平淡无比地吩咐了一句,并没有太多旁的表示。

  “啊,那好,那好,下官这就去下令,这就去下令。”

  眼前这塘水实在是太深了些,崔景自是巴不得赶紧避而远之的好,这一听李显如此吩咐,心中立马大松了口气,紧赶着便一口应承了下来,一转身便要走人。

  “且慢,京兆府的兵丁可以撤,可仵作却得从速派来,莫要误了大事。”

  眼瞅着崔景那等迫不及待要溜之大吉的样子,李显实在是被搞得又好气又好笑,不得不紧赶着追加了一句道。

  “殿下放心,此易事耳,下官这就去唤了人来。”

  崔景被李显那声“且慢”吓了一大跳,胖乎乎的身子很明显地哆嗦了一下,转回身的动作也因此僵硬了许多,可一听李显不过是要几名仵作,悬着的心立马便落了地,赶忙陪着笑脸地应答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6页  当前第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3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风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