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武夫当国_分节阅读_第62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14-05-14 22:54:26

  吃罢午饭,袁肃请这几位营长来到小会堂具体商讨巡防营编制的问题,不过再会议开始之前,他倒是先表示只要编制的事情商议落定,众人今天便可以返回各自本营去了。潜台词就是如果这件事商议不定,几位就还得在司令处大营待上一些时日。

  对于赵继时、李劲夫等人来说,不仅袁肃对巡防营没有什么安全感,他们同样对袁肃没有安全感,这几天住在司令处大营的预备宿舍里,每晚能看到窗外有荷枪实弹的人影晃动,生怕突然有一天袁肃会翻脸不认人。

  可谓是日夜忧心忡忡、提心吊胆,恨不得吃饭前都要找人先尝一尝。

  更苦恼的是,碍于目前巡防营的局势,他们也不敢主动询问袁肃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今天总算听到袁肃亲口表态,于是四人都在心里盘算着,只要不是整编的太不像话,索性就由着袁肃去了。让这件事尽快告一段落,也好回到本营里睡一个安稳觉。

  第40章,新的编制

  按照袁肃规划出来的整编方案,他首先决定要改变的就是巡防营番号,滦州治安团和巡防营必须合二为一,合编之后的番号不再是治安团或巡防营,而是按照地方师或旅来组成全新的建制。在各级单位的编制上,他将采取“三三制”的方式,每一个单位下辖三个次级单位,彻底摒弃旧军混杂、无规律的单位分序,精简各级单位,提高军队执行效率。

  根据目前初步统计,巡防营一共有七个常规营单位,加上司令处与各营配备的杂役、听差等后勤人员,总计为三千七百余人。而在这七个常规营里,每个营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有的营有四、五百人,有的营则不足三百人。

  袁肃没有打算把这七个营整编的人数平均,人数多的营完成三三制改编后,多余的人数则抽调到其他营。至于人数少的营同样要完成三三制的整改,不过缺额则在今后进行扩军的时候再陆续填补上来。

  巡防营七个营加上滦州治安团两个营,正好是九个营。

  袁肃打算将这九个营合编为三个团,其中一个团自然是他的嫡系,另外两个团可以由巡防营的营管带升任代理团长,不过在团部建设时自己会安排一些亲信编入团部。

  他曾考虑在三个团的基础上直接成立一个师,如此可以从上面获得更多的物资补贴,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不过这一切还得看大总统的意思,倘若做的太过招摇,只怕会弄巧成拙。团的上级单位暂时搁置,他会在上报到省府和北京时请求中央来安排番号。

  各团完成建制后,就该分配今后的防区。

  袁肃不会细微到连每个营的防区都仔细交代下去,他只会把命令下达到团部,再由团部来分配麾下各营的驻地。他计划一个团驻防滦州,一个团驻防昌黎,另外一个团负责唐海和乐亭两县,唐海和乐亭都是小县,虽然地头不小,但一个团仍然足以照应两地。

  各团的编排方面,他同样有了一个轮廓方案,在这次讨论上试探性的说了出来。

  第一团的三个营分别是滦州治安团两个地,与孙德盛的德字营,营序为一营、二营、三营。第二团为巡防营中路营、魁字营、后路营,营序为四营、五营、六营。第三团就是剩下的右路营、左营营、前路营,营序为七营、八营、九营。

  这样的编排自然是有另外一层涵义,之前孙德盛把巡防营的情况都详细做了说明,全军属赵继时的中路营以及李劲夫的右路营兵员最多、装备最好,其次前路营和后路营兵力也不算少都有四百来人。除此之外,赵继时和李劲夫二人平日的关系不算很好,偶尔还会因为在王怀庆面前争宠而闹得不欢不快。

  正是因为孙德盛的这番提点,袁肃才故意将中路营和右路营分开,又把前路营和后路营分开,一则是可以降低团内的摩擦,二则可以让二团和三团形成对立的状态,三则两个团之间旗鼓相当,也省了其他人感到不公平。

  听完袁肃一番长篇大论的介绍,几位营管带都觉得很公平,一时没有任何异议。就算因为执行“三三制”的原因,要抽调出多余的士兵到别的营,但料想也多不出几个名额来,到时候只需把一些老弱病残的兵送出去就得了。

  “短短三天时间,袁大人滴水不漏的制订整编方案,实在让我等万分佩服。”

  “是啊是啊,袁大人的方案合情合理、毫无缺漏,我等必当全力执行。”

  “对,说的对,袁大人吩咐,我们必然照办就是。”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皆表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态度来。

  “有诸位的配合,我自然能够安心了,那么就先向诸位道一声谢。”袁肃客气的说道,不等这些人来跟自己客气,他紧接着又说道,“另外,关于三个团团长的任命,我也有了一份人选名单,趁着诸位都在这里,索性提一提。”

  一听到这里,这些人立刻竖直了耳朵,双眼冒着精光盯着袁肃。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的营官,现在总算有往上升一级的机会,怎能不感到激动?

  “我打算任命赵复甄为一团团长,赵管带则代理二团团长,三团则由李大人暂且管理。”袁肃不动声色的说道。

  一团团长的人选自然碍不着巡防营什么事,由赵继时和李劲夫二人分别担任二团、三团的代理团长,虽然让另外二人感到有些失望,可又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在巡防营里,谁都知道赵继时和李劲夫二人最有实力,无论是资历还是在王怀庆眼中的地位,他们都是领头的不二人选。即便感到失望也不能怎么样,若是当着赵继时和李劲夫的面反对,非但会得罪了袁肃,还会得罪这此二人。

  “赵大人、李大人众望所归,的的确确是当之无愧。”

  “是啊是啊,还是袁大人慧眼识人,安排的周到,安排的十分周到啊。”

  赵继时和李劲夫二人听了这番话,连忙开口客气的推辞了一番,不过在场的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两个只不过是虚礼客套罢了,只怕早在心里乐得不行。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稍后我会发一封电报到滦州,确认魁字营和左营两位营官带的意思,只要他们二人都表示赞同,那这份人选任命就先这样定下来。”袁肃补充的说道。

  “一切听凭袁大人安排。”

  “是,是,料想李铭魁和老张是不会有异议的。”

  众人又跟着附和了一阵话。

  “既如此,那此次整编就按照计划行事,我给诸位五天的时间,先把各营打点清楚,然后再由赵团长和李团长自行决定团部的组织。如何?”袁肃接着又说道。

  “袁大人放心,五天之内必然给您一个结果。”赵继时抢着信誓旦旦的做出承诺。

  “卑职绝不让袁大人失望。”李劲夫也跟着应诺下来。

  “如此甚好,这几天诸位留住司令处着实是辛苦了,今晚吃过晚饭便各自返回本营开始着手整编的工作。稍后我把具体的通知印成文件,派人送到各营去。”袁肃语气舒缓的说道。

  众人再次连声客气的回了一阵话,每个人的脸上总算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第41章,税收分配

  到了四月十二日,巡防营各营遵照袁肃的命令基本上完成整编。

  之前被监押在滦州的魁字营和左营,也在这两天陆续返回到昌黎县报道。两个营的归来,总算让二团和三团的编制变得齐全了,对后期整编起到一定的方便作用。

  这次整编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营还是那些营,队还是那些队,无非是上面多了一个团部。虽然其他几个营长表面上对赵继时、李劲夫恭喜贺喜,可是在背地里少不了不甘心和埋怨,之前大家平起平坐,现如今突然要甘为人下,实在叫人心里无法舒坦。

  不过不甘心归不甘心,埋怨归埋怨,团部发来的命令照样还得遵从。如今既然走上了这一步,再有任何委屈也无可奈何。

  下午的时候,袁肃再次请各营营长及三位团长来到司令处大营,正式公布今后三个团的防区辖地。一团主要镇守滦州,同时兼顾滦州通往昌黎县官道的治安;二团负责驻守唐海和乐亭两县,限期三天之内开拔进驻防区;三团则以昌黎县为防区。

  对于开赴唐海和乐亭两县的赵继时来说,他并没什么愿意,唐海和乐亭两县本来就是通永镇的旧防区,早些年巡防营是有在这两地屯驻过。只不过后来因为昌黎县油水肥厚,所以才被王怀庆全部集中到昌黎县来。

  如今开赴唐海县和乐亭县,只不过是又回到从前的状态罢了。

  再者袁肃之前曾经订下规矩,今后各团各营的部分物资补给由当地政府承担,纵然唐海县和乐亭县并不赋予,可以两个县的财政来补贴一个团的单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李劲夫自然更没有怨言,省去了劳神费力的搬迁,部队继续驻扎在昌黎县,可以说一切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自己升官了。

  交代罢了,袁肃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赵继时这几天辛苦一些,尽快让二团搬迁过去,至于唐海和乐亭两县的命令,自己明日一早便拟去一份命令。赵继时摆着胸脯应诺,保证在时限之内完成转移的任务。

  刚刚送走几位营长,杜预紧接着跑进袁肃的押房,报告道:“大人,何县长又来找您了。”

  袁肃还没走回到案桌后面坐下,笑着说道:“是吗?今日何县长又打算向我引见何人?”

  杜预摇了摇头,有板有眼的说道:“这次只是何县长一个人。”

  袁肃微微的点了点头,直接说道:“请他进来吧。”这几日何克平每天至少都会来司令处一趟,有时候勤快了还会走上三、四趟之多。每次见面要么是引见昌黎县士绅名流,要么是谈及宴请的事。回想起来,他已经婉拒何克平的宴请很多次了,确实有些不太近人情。

  杜预转身离去,没过多久便带着何克平走进了营房。

  何克平依旧是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站在门外先向袁肃行了一礼,这才迈步走进屋内。

  袁肃客气的站起身来,请何克平落座,然后问道:“何县长这几日真是辛苦了,来来往往这么多趟来介绍县里的情况,袁某实在感激不尽。”

  何克平连忙推笑着说道:“哪里的话,哪里的话,这是身为一县之长的本份之事嘛。”

  落座下来,袁肃问道:“说来,正好我也打算亲去县府拜会何大人一番,与何大人详细议一议昌黎县的政务工作。不瞒何大人说,这几日为了整顿巡防营着实忙的不可开交,好在今日大多的军务皆已办妥,总算抽出一些空闲来。”

  何克平脸色微有变化,事实上他这几日频繁宴请袁肃,正是想借宴会的机会试探袁肃对昌黎县政治上的态度。也许“政治上”的说法过于堂皇,说白的就是今后县政府与军队该怎么分配税收。他打心底里希望袁肃跟王怀庆不同,千万不要狮子大开口似的照单全收。

  “袁大人勤于政事,实在是难能可贵,也是我等县府官吏仿效学习之典范。”

  “这几日我也曾向巡防营的几位大人打听过,之前何大人与王怀庆是定有一番规矩,然而纵观这些规矩,大多有不成文或者不成法的地方。国有国法,理应循规蹈矩才是,因而我才打算与何大人好好会商,把一些不合理的条文全都修正过来。”袁肃不慌不忙的说道。

  “那是,那是。当初王大人多有徇私舞弊,无奈我等位卑言轻,无论怎么规劝都无济于事。如今袁大人大公无私,当真是解了我等心中大忧啊。”何克平赞叹的说道,然而他在心里却暗暗捏了一把汉,就怕这袁肃会真的循规蹈矩来办事。

  “何大人没有异议那是最好不过了。其实也毋须过多麻烦,毕竟何大人才是一县之长,县里的规矩条文自然应当由何大人来斟酌拟定,之前但凡是王怀庆制订的规文从现在开始一律废除,如此而已。”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

  “还是袁大人明鉴啊,在下一定照办。所有法规今后都由谘议局议定,在下批实之后再呈递于袁大人过目。”何克平欣喜的说道,看来这位袁大人还真是一个看得开的人,自己总算可以名正言顺行使一把县长的权力了。

  “甚好。另外,我还听说王怀庆与何县长订下由县里负担部分军费的条例,可有此事?”袁肃话锋一转,继而又询问道。

  “袁大人果然消息灵通,确有此事,不过前后也才订下来没几个月罢了。”何克平不敢隐瞒的说道,既然袁肃能开得开,自己理应也要看得开,这个问题迟早是要重新再议,没有什么好支支吾吾的。

  “具体说说,县里是如何负担这部分军费的?”袁肃继续问道。

  “按照王怀庆的意思,县府每季度的税收取六成用作军费,余下四成则充入官库。”何克平如实的说道,他是想过对袁肃撒一个谎,把熟六熟四的分配颠倒过来,如此一来自己便有多余的讨价还价的空间。不过考虑到袁肃很有可能打听到税金分配的实情,若是在这个时候撒谎只怕会搬石头砸脚。

  第42章,分配防区

  “昌黎县每季税收大约多少?”袁肃一边思索着,一边又问道。

  “这可不好说准,县里的情况每年都不一样,有时一季能有三、五万X税收,有时一年能上二、三十万。袁大人您应该是晓得的,这种事都得以当季各行业经营的情节来看。”何克平粗略的说道。

  “了然。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与何大人你重新规定军费的用度,以后昌黎县出的军费只需占税收的四成即可。”袁肃不动声色的说道。

  他自然不会像王怀庆那样铺纸无度,就算昌黎县每年只有十万X税收,取四万的费用也足以维持一个团在非战时一年里的开销。更何况一旦他能获得上面委派的番号,今后还能有额外的军饷、物资方面的补贴。

  “哎呀呀,袁大人,这……这让在下如何说话呢?在下自是关心地方防务,若是县里出了什么闪失,也是在下这个县长的失职。如今袁大人刚刚收编了巡防营,兵力倍增,这四成的比例就怕应付不过来呀。”何克平客气的说道,然而他的心里却十分激动,没想到自己希望的“四六分配颠倒过来”居然还真在袁肃身上实现了。

  这番话当然只是他的客套话,此时此刻他在心里面求着、盼着袁肃就能这么决定下来。

  “军中开销的事我比你更清楚,四成足以。”袁肃确定的说道。

  何克平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正打算奉承几句“大公无私”、“清正廉明”之类的话,然而袁肃却又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何大人,之前你既与王大人订下四六分的规矩,也就是说县里取四成税金足以应付相应的公务,我之所以决定让出两成的税金,是希望何县长多多少少能履行自己县长的职责。”

  他先是称“何大人”,后又改为“何县长”,语气也跟着称呼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何克平愣了一愣,继而恭恭敬敬的请问道:“还望袁大人指教。”

  袁肃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的要求很简单,我让出的这两成税收,何县长你必须用在县里的发展上面,每个季都必须做出一项成绩来,兴实业也好,办教育也好,哪怕是用在打扫维护官道上也可。总之,钱花在哪里,我要看到实际的样子。”

  何克平暗暗吸了一口气,他千算万算也没料到袁肃会有这样的要求,一时脸色变化的飞快,也不知道该应诺还是该为难。

  顿了顿之后,袁肃进一步说道:“何县长你应该是聪明人,十成的税金你我各取四成,我的四成用在维护军务,你的四成用在何处大家心照不宣。我不是一个刻板迂腐的人,各种不成文的惯例我都懂,但倘若你连区区两成的税金都不愿意用在政事上,那我只能认定何县长不是一个合格的县长。我能换掉王怀庆,自然也能换掉辖区内的大小官吏,何大人,你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何克平心头一震,袁肃最后的一句话分明就是在警告。他当然知道袁肃有这个能力,在七十九标时能赶走标统,现在又赶走按察使王怀庆,这些大人物都不放在眼里,自己一个小县长又能如何?

  细细思索起来,他身为一县之长确实应当做一些实事,虽然会花一些钱,但这些钱本来就不属于自己,更何况只要办的好还能在平添几分政绩。有了政绩自然就有升迁的机会,纵然不能升迁也能在本县留几分美名,总而言之这都不算是吃亏的事情。

  理清楚这一点之后,他转念又对袁肃这年轻人多了几分佩服,以前听说袁肃的事迹只以为这年轻人是一个不安分的狠角色,从没想过对方宁可少拿一笔军费,也要把这些钱用在地方事业的发展上面。他不能说这种人是少见,因为自己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人!

  “袁大人都这么说了,在下岂敢不从?袁大人有这等关心民间发展的心怀,实在让在下佩服不已。在下必当全力以赴,绝不敢有违袁大人的交托,如若不见成绩,在下甘当责罚。”何克平语气有几分浮夸,然而却也透露着几分由衷之意。

  “很好,希望何大人能说到做到。”袁肃点着头说道。

  “哦,说来,既然袁大人这几日难得有了空闲,在下今日又特意订下一桌酒席,还望袁大人能赏脸赴宴。我等也好有机会一尽地主之谊,为袁大人走马上任接风洗尘。”何克平见正事谈完,忙不迭的再次堆上笑脸请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武夫当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