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烽烟尽处_分节阅读_第357节
小说作者:酒徒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4 MB   上传时间:2014-06-30 11:59:22

  “小的,小的”鲍礼华左顾右盼,仿佛心里头非常为难一般。然而想到这些年来陶克陶始终对自己待若上宾,又不能看着他继续朝着绝路上狂奔,咬了咬牙,毅然说道:“小的还记得七年前,日军进攻承德那会儿。只是一个骑兵中队,就把守卫承德的两个师中国军人打得落荒而逃!”

  “嗯!”陶克陶点点头,脸上立刻涌起了几分感慨,“那一仗就是个笑话,万福麟的两个师,几乎一枪没放,就撒丫子了!嗨!现在想起来,我还替他们感到丢人!”

  “是啊,虽然那一仗不关怎么爷们的事儿!”鲍礼华低声感慨,然后又继续低声说道:“三年前小的陪您去太原那边慰问日本太君,当时傅作义的两个旅,在日本太君的一个联队面前,都没能坚持够一整天!太阳刚一落山就偷偷放弃阵地,连战死者的尸体都没顾上收敛!”

  “嗯!”陶克陶继续点头。承认自家心腹死士鲍礼华说的全是实话。太原战役中,傅作义部是少有的能在日军攻击下保持完整建制撤走的军队之一,但也只是能从容撤退而已,根本没力气还手。至于其他各支晋绥军,简直是兵败如山倒,甚至连装备了德械的卫立煌的部军,也一样被日本人打得溃不成军。

  “唉!这才几年啊,傅作义居然敢主动向日本人叫板了,并且他居然还能打得赢!唉,真想不到!”鲍礼华又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声音很低,却像闷雷一般,打得陶克陶身体晃了晃,脸色一片煞白!

  注1:伪蒙疆自治政府里边,一直存在几个不同派系,互相之间倾轧非常严重。其中,以陶克陶为首媚日派和吴鹤龄为首的德王派之间争斗最剧烈,起初媚日派得势,但后来随着伪德王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德王派彻底占据了上风。媚日派白忙活十几年,最后却没成功讨到主子欢心,树倒猢狲散!

  注2:五原战役,分为包头大捷,绥西防御战和五原大捷三个部分,共历时四个半月。虽然歼灭的主要是汉奸王英的伪绥西军和蒙奸德王麾下的伪蒙古骑兵,击毙的日寇只有两三千上下。但此战却是傅作义部主动出击,以大胜开头,又以大胜收宫的翻身仗,开了抗日战场师以上规模的中国军队主动求战的先河。对整个抗战历程影响很大。有人甚至认为,此战是抗日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国民革命军开始有了勇气进行局部反攻,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只有在防守反击中才能偶尔取得一两次胜迹。

  第三章 风云 (八 下)

  凡是出卖自己国家民族的人,十有七八都是政治投机份子,他们之所以背叛自己的文明,一方面是为了换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的祖国过于孱弱,几乎看不到浴火重生的可能。

  陶克陶便是如此,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他自打记事时候起,就经常目睹日本士兵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意横行,而当时的东北地方政府非但不敢管,甚至连抗议都不敢抗议,反倒经常主动出手打压那些自发的反抗者,以免他们得罪了日本人,给地方上带來灭顶之灾。

  随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更令陶克陶深刻地感受到了侵略者的强大,当时驻扎在东北三省的全部日军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两万余人,而当时光是留在关外的东北军,规模就有十六、七万之巨,并且拥有完整的兵工制造体系,库存枪支数十万计,各类火炮数千,各类飞机两百余架,然而,在中国作战,兵力占绝对劣势的的日军却只花了一夜时间,就占领沈阳全城,一周后征服辽宁、吉林两省境内全部城市,一个月后攻陷黑龙江大部,全东北军上下,除了马占山将军指挥其嫡系的三个旅共一万六千余人进行了抵抗之外,其余或者主动卖身投靠,或者丢下武器撤进关内,从始至终连挣扎一下的勇气都沒有。

  十万大军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整个东北军从少帅张学良算起,居然找不到几个带把的來,作为一名自幼就接受日语教育,倾慕日本生活的富二代,陶克陶更不会选择舍身以赴国难,相反,他从东北军的溃败中,断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继忽必烈南下,皇太极入关之后,第三次大改朝换代的机会到了,只要把搭上这个顺风车,他陶克陶即便做不成张弘范、宁完我那样的“一代名臣”,做个贺仁杰、洪承畴之类二等名臣还是绰绰有余的,并且这事儿风险极小,只需他替日本人跑跑腿,动动嘴皮子,基本上就足够了,根本用不到他亲自冲锋陷阵,(注1)

  后來的局势发展也的确如同陶克陶的预料,日本人打下了东北三省,南京政府抗议抗议再抗议,就是不敢宣战,随后长城争夺战以及热河等地的自治运动大体也是如此,虽然中间出了二十九军这么一个另类,但整体上,国民革命军依旧如纸糊的一般,一戳就漏,他陶克陶也因为配合日方的各种阴谋诡计比较积极,从关东军参议、德王秘书到伪蒙古军政府外交署长,一级级向上平步青云。

  接下來的“七七事变”,国民革命军依旧沒什么起色,特别是在太原会战中,整个第二战区除了孙连仲部和八路军的一二九师之外,其余各支部队的表现都是一塌糊涂,日本军队像赶鸭子一般,将数倍于己的国民革命军从晋北赶到晋南,再从晋南赶到河南、江苏,要不是蒋介石下狠心掘了黄河,陶克陶估计中华民国早就成为历史名词了。

  在每一次会战中,陶克陶都把自己当成了日本国民,大声地为侵略者的“勇悍”欢呼,他看见自己眼前的金光大道笔直铺向天空,平坦得连个坑洼都沒有,然而就在他于飞黄腾达的白日梦中沉醉不醒的时候,一个巴掌却打得他眼前金星乱冒。

  傅作义主动向日军发起了进攻,仗一打就是四个多月,居然最后打赢了,,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在国民革命军序列中,傅作义只能算是个附庸于晋军的二等势力,在他之上,还有蒋、李、阎三大巨头,以及一个游离于这个体系外的第十八集团军,如果傅作义都有能力向日本军队发起挑战,并能战而胜之的话,那手中握着比傅部更强大力量的阎锡山呢,掌握着整个新桂系的李宗仁呢,还有已经接收了二十个师苏联军火并且还得到了美国人以民间方式暗中扶植的蒋介石呢,如同他们三位巨头也突然猛醒,日本人还有机会征服整个中国么,。

  沒希望,至少从目前这种发展势头上看,希望非常渺茫,鲍礼华说的得好,这才几年啊,从七七事变到现在,满打满算不过两年零九个月时间,再往前推到九一八,也不过是九年出头,十年不到的光景而已,十年时间,中国军队从不战而溃,到局部誓死抵抗,再到局部主动发起反击,而当初横扫东北三省日本关东军,却从一个大队追着中国方面一个师打,到一个联队跟中国方面一个师互有胜负,再到要出动一个混成联队,才能有把握消灭中国方面一个主力甲种团,实力的消长,在不知不觉间,居然已经是天翻地覆。

  如果日本最后被中国击败了,该怎么办,在今天之前,陶克陶绝对不会想类似的问題,他坚信,只要早晨的太阳还从东边正常升起,就根本沒这种可能,然而,当他给酒井隆提了暗中联络中国军方将领,赎买自家被俘人员的建议,而酒井隆居然满口答应下來那一刻起,这个支撑了他近十年的信念,瞬间就发生了动摇,日本人沒把握从傅作义手里再把场子找回來了,所以他们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事之外的手段,陶克陶当时因为大脑中的反射弧太长,感觉到的只有震惊和沮丧,此刻被自家心腹鲍礼华一提醒,却猛然发现,自己正在绝路上狂奔,随即便是冷汗淋漓。

  要求一个政治投机份子选择绝对忠诚于某一方势力,其难度绝对强于要求一个九世妓女守身如玉,见风向不对,立刻勾搭下家,几乎是他们与生俱來的本能,哪怕这个下家曾经被他弃若蔽履,坐在办公桌前发了大半个小时的呆之后,陶克陶伸出袖子抹干净脸上的汗水,再度断然做出的决定,“你尽管去组织人手,准备出发,其他事情我自有主张,对了,顺便再去准备几套晋绥军的军装,以备不时之需。”

  “军装,。”鲍礼华愣了愣,诧异地询问,印象中,他从沒记得归绥城内哪个店铺里卖过晋绥军的军装,哪怕是当作旧衣服卖都不可能,让日本特务机关看到,肯定是抄家灭族的罪名。

  “外交署的库房里边就有,你尽管去敲门要,就说是我让你去的,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们不敢难为你。”陶克陶笑了笑,又淡淡地补充,德王被软禁在他的临时府邸了,整个蒙疆自治政府中,现在被日本人弄得鸡飞狗跳,凡是德王一系的官员,都人人自危,这个节骨眼儿上,他这个很有可能要东山再起的亲日系首领,当然谁也不敢轻易得罪,并且表现得越为强势,越有人找上门來投靠。

  鲍礼华对这种勾心斗角的东西不太在行,索性不去想其中原委,直接表示服从,“那我就去了,老爷,你先休息一会儿,赶夜路的话,需要事先积蓄体力。”

  “嗯,我知道,你赶紧去吧。”陶克陶不耐烦地挥挥手,将对方赶走,然后再度从怀里掏出“关东军驻蒙疆最高顾问”酒井隆给安华亭的亲笔信,对着灯光重新检视,信他一定会去送的,日本人即便最终会战败,也不是最近这一两年的事情,而在伪蒙疆自治政府的位置越高,将來改换门庭时,他讨价还价的余地就越大,现在他需要做的,是在替日本人奔走的时候,顺便跟国民政府那边建立属于自己的联系通道,以备将來之需,相信国民政府那边,也欢迎草原上除了德王和李守信之外,还有第二方势力暗中向自己靠拢。

  打定了狡兔三窟的主意之后,他又努力振作精神,筹备起一些此行中可能用得上的资料,有些属于蒙疆自治政府的内部机要文件,有些则属于日军的绝密,凡是他曾经接触到的,都仔细挑选了一些放进了随身的手提箱中,反正这次是奉了酒井隆的命令,日本特务机关不会检查他的行李,而在此人心惶惶的时刻,所谓的蒙疆政府警察部门,也绝对不敢把注意力放在一个替日本人奔走了近十年的高级干部身上。

  事实证明,他的预料一点儿都沒错,得到了酒井隆的授意,归绥城内的日本特务们非但沒有对陶克陶等人做任何搜查,并且还主动替他们叫开了城门,在当值伪军迷惑不解的目光中,将他们送了出去,一路护送到了昆都伦河渡口,才忐忑不安地挥手告别。

  过了昆都伦河,就正式进入了交战区,陶克陶和他的心腹们打起精神,小心翼翼,以每天六十里左右的速度,缓缓向傅作义部的控制范围靠近,尽管心里头早就做好了准备,然而当看到日本军队仓惶后撤的景象,依旧震惊得瞠目结舌。

  曾经以军容严整而著称的日本武士们,一个个都成了丧家之犬,非但行军的队伍走得沥沥拉拉,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是满脸颓废,满身泥浆。

  打阻击的中国军队掘开了乌拉壕大堤,这是陶克陶出示了酒井隆给自己的手令之后,才在几名试图凑过來“征用”战马的日本低级军官嘴里,打听到的消息,刚刚化了冻河水夹着冰块,将第隶属二十六师团的全部火炮和运送给养的汽车,都给一口吞了下去,士兵们仗着反应足够快,才侥幸沒被淹死,可再想去增援五原城,是绝对不可能了,在这种乍暖还寒的天气里,沒有干衣服穿,沒有足够的食物果腹,继续向前赶路的话,就等于自己找死,五原城周围的中国军队甚至不用开枪,就能过來直接俘虏一群发了高烧的病号,并且保证不会受到任何有效抵抗。

  “那,那五原城里的人呢,我是说,我是说桑原机关长,还有,还有水川次长他们。”一边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拿出來给几名低级军官充饥,陶克陶一边试探着打听。

  “玉,玉碎了,肯定全部玉碎了。”几名日本军官被干粮噎得直翻白眼儿,断断续续地回应,“五原城前天,前天下午就陷落了,派过去接人的飞机根本,根本无法能降落,里边的人,估计,估计一个都沒逃出來。”

  注1:贺仁杰,忽必烈的宠臣,以擅于拍马屁而闻名,在众多汉人文官当中,最受忽必烈器重,高寿,子孙俱享富贵。

  第三章 风云 (九 上)

  “玉碎了,,这么快,!”陶克陶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瞪圆了眼睛,大声追问,他从接到五原城遭受攻击的当天夜里就出发了,到现在不过才走了两个半白天加一个半晚上,而五原城居然已经陷落了整整两天,换句话说,驻守在城内的一个联队日军和数千伪军只坚持了二十几个小时左右,就被傅作义部给全歼了,其崩溃速度之快,恐怕是再一次开创了自卢沟桥事变以來日军方面的先河。

  “你沒见到傅作义的兵有多疯狂。”大抵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一名鬼子中尉军官红着脸替自己的同行们开脱,“都是些被赤色份子洗了脑的疯子,打仗时根本不管自己死活,我们旅团进攻乌加河大桥的时候,事先用飞机和大炮将河对岸炸成了一片火海,结果坦克车刚走到桥中间,照样有几名全身冒着烟的中国人从火海里头跳出來,用炸药包将大桥给炸成了两截。”

  “啊。”陶张大嘴巴,愣愣地用日语追问,“那,那坦克车呢,及时退回來了么,炸桥的中国人呢,他们最后也跑掉了么。”

  在他印象中,如果自幼受了武士道熏陶的日本兵自称天下第二不怕死,根本沒人敢称第一,而今天,傅部士兵的勇敢,居然令日本兵提起了也心有余悸,那将是怎样一种疯狂,,傅作义又许下了多重的赏格,居然令这些普通士兵将生死置之度外,,作为这个时代的“聪明人”,陶克陶永远想象不出,也永远体会不到。

  “沒有,他们从抱着炸药包站出來那一刻起,恐怕沒想到再活着撤下去。”带着几分后怕和几分钦佩,鬼子中尉轻轻摇头,“咱们的坦克车也全毁了,这季节,河水里漂的全是冰块,根本无法组织人手打捞,对岸中国军人也不准咱们捞,无论怎么拿飞机轰炸,只要这边有皮划艇下河,他们就立刻从尸体堆中爬起來开火。”

  “太过分了。”陶克陶用流利的日语,言不由衷地点评,“肯定是被赤色份子洗过脑的,傅作义部里边,到处都是赤色份子。”

  “嗯,肯定是。”听他日本话说得如此地道,手里又拿着关东军驻蒙最高顾问酒井隆的手令,鬼子中尉便猜到他在伪蒙疆自治政府的位置非同一般,想了想,压低了声音劝告,“你们也不要再往前走了吧,不光傅作义的兵可恶,周围的老百姓,也都完全赤化了,咱们这边万一有人落了单,就会被他们打冷枪,这几个月,光是为了征集粮食,我们旅团就失踪了一百多名士兵。”

  “啊,。”陶克陶被吓了一个哆嗦,赶紧向对方鞠躬致谢,心里头,却愈发坚定要亲自到安华亭那边走上一遭。

  几名日本基层军官也赶紧以躬身礼相还,经历了一次惨败之后,不知不觉间,中国人的地位,在他们心中就提高了许多,捎带着连陶克陶这个蒙奸,也深受其惠,虽然后者未必感激这种恩泽。

  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氛围内挥手告别,终于混上了一顿饱饭的鬼子军官们带着他们饥肠辘辘的下属继续朝归绥方向撤,陶克陶则在心腹死士的团团保护下,继续朝五原城方向进发,当天夜里宿营的时候,他找了个合适机会,把装在手提箱的准备给傅作义部的投名状重新整理了一番,挑出某些明显不够份量的文件,点火焚毁,然后又拿出钢笔,将自己知道了一些秘密消息,挑选着写了几条,与剩下的文件一道重新锁进手提箱,期待着国民政府方面的人看到手提箱里的东西后,会郑重评估自己的诚意与份量。

  第二天早晨起來继续朝西走,越走,眼睛里看到情况越是凄惨,大队的鬼子和伪军基本上已经撤完了,剩下的都是些被打散了架子,或者被河水冲散了找不到组织的溃兵,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地狱里跑出來的游魂般,在早春的田野里四处晃荡,看到陶克陶等人,立刻远远地逃了开去,仿佛陶克陶等人都穿着傅作义部的军装般,随时端起机关枪送他们回老家。

  也有两伙规模在十余人上下的鬼子兵,试图冲过來抢夺战马,陶克陶先是用日语表明了身份,然后又出示了酒井隆的手令,然而对方根本不肯放弃,居然举起枪來继续发出威胁,被逼无奈,陶克陶也终于大胆了一回,命令鲍礼华带着死士们开枪反击,半分钟不到,就将沒有眼色的鬼子兵们全给打撒了羊,一个个朝着四面八方抱头鼠窜而去,只恨爹娘沒给多生出第四条腿來。

  “原來日本兵吃败仗之后,也是这般德行。”鲍礼华骑着马追杀了几十米,便懒得再理睬这些溃兵,气喘吁吁地拉住坐骑,大声感慨。

  “可不是么,也沒比当年汤玉麟的兵强哪去。”其他死士纷纷附和,他们都是陶克陶花重金从三山五岳招募到的“江湖好汉”,身手和胆气远超过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只是头脑中沒有什么是非观,拿谁的钱,就给谁卖命,根本不会在乎雇主让自己攻击的目标是日本人,还是自家同胞。

  “这个,东家将來回去之后,不会被日本人找麻烦吧。”有几个死士头脑相对机灵,凑到鲍礼华马头前,小声提醒。

  “不会,附近这么乱,那些日本兵怎么知道东家是谁。”鲍礼华偷偷向身后不远处骑在马背上发呆的陶克陶瞅了瞅,然后低声确认,“况且东家这回是奉命了酒井顾问的密令出使傅作义那边,这些小兵蛋子耽误了酒井顾问的事情,原本就该杀,要是他们敢回去后胡乱告状,死得恐怕更快。”

  “那是。”死士们恍然大悟,纷纷低声回应,回过头看自家雇主的目光,却慢慢地变得复杂了许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1页  当前第3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7/43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烽烟尽处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