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老夫怎么也没想到,都这把年纪了,居然还能得授大镇节帅。”折宗本看着颇具节日气氛的邠州街道,笑道:“此皆爱婿之功也。”

  “外舅亦有功。”邵树德道:“家中有贤妻,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小郎勇武过人,屡立战功,外舅甚至还亲自上阵,助我破平夏党项。有此数功,某感激不尽。”

  邵树德这话是真心实意的。人什么时候最难?起家的时候最难。

  关中讨黄巢,折嗣裕带着四百多折家子弟来投,让自己有了第一支骑兵部队。现在这些人陆陆续续走上了中层军官的岗位,折嗣裕更是担任铁骑军使。

  北征河套草原,若无折家相助,不可能那么容易。规划行军路线,找水源,找部族游牧地,都需要折家提供帮助。更何况人家还直接出兵了,突袭地斤泽那晚,至少一半的骑兵是人家拉来的。

  自家正妻也很贤惠,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得以在外征战。

  邵树德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对折家的戒心到底有没有道理?人家给自己的帮助确实大,目前态度也很坚定,一直站在自己这一边。

  但当了政客,涉及到了复杂的利益关系,有些东西就变质了。兄弟之间能为了遗产继承反目,政客军阀之间也能因为利益而操戈相向。希望自己能把握好其中的度,折家也知进退,大家一起共享富贵。

  “都是一家人,何分彼此?”折宗本笑道:“今日打拼,还不都是为了以后安享富贵。从麟州过来的路上,老夫去夏州看了看,吾之外孙煞是可人。爱婿今后若有差遣,直说便是,邵、折两家,本为一体。”

  折宗本说这话还不忘了提一提他的外孙,言外之意,不说自明。

  前往夏州投奔的人越来越多,折家这是有危机感了。

  二人说话间进了府衙。折家子弟自然而然地替换了原本的守卫军士,一些从麟州跟过来的折家仆婢也开始收拾房间,煮茶做饭。

  这是把一半根基都搬过来了啊。

  但想想也很正常,折家从贞观年间便开始努力,一直到上一代人才当上军将,到折宗本这一代才算是大将,而今得授节度使高位,自然喜不自胜,不全家搬过来就算稳重了。

  “贤婿欲攻会州?”两人聊了一会家常后,便谈到了已沦陷吐蕃多年的会州二县。

  “然也。会州交通便利,有水运船渡,亦时有胡商至此,有大利也。”邵树德答道。

  会州辖两县,即会宁县和乌兰县,治会宁,中唐便沦陷吐蕃。本来当地也不过就两万上下的汉民,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也不知道还剩下几个。或者即便有,是不是也已被吐蕃同化了呢?

  会宁县城在今天甘肃白银市平川区的陡城堡一带,位于黄河东岸。往西北走驿路180里、直路140里可达会宁关,这是一个渡口,在黄河南岸。原名乌兰津,国朝初年时置航运船队,河对面有乌兰关,两座关城隔河相望。

  这个渡口,主要是为当年河西、陇右两节度辖下的十几万兵马服务的。可惜安史之乱后,劲兵东调,这里为吐蕃侵占,关渡都废弃了。吐蕃人一度在会宁关附近的黄河河面上修建了浮桥,以方便进攻灵州,现在也已不见踪影。

  百年时间匆匆而过,世易时移,而今,邵某人想收复会州,并将其打造为西进、南下的基地。

  “贤婿可知会州如今是个什么情形?”折宗本问道。

  “之前在灵州了解过一些,当时刚破灵州,敌情不明,粮草不足,未敢轻动。今又找邠宁军中熟悉会州事的军将了解了一下,大概有数了。”邵树德回道。

  “会州是不难打。然贤婿有没有了解,吐蕃那边如今是个什么情形?万一占下会州,会不会有敌援军过来?”

  邵树德沉吟道:“吐蕃应是不行了,可试着打一下。”

  他当然知道吐蕃不行了,但究竟不行到什么程度呢?会不会因为当地游牧的部落被定难军打了,而招致更大规模的军队前来报复呢?没人敢回答这个问题。

  但会州的位置又真的非常重要,不打不行。

  如今,就只能尝试一下了,实在不行的话,就撤走,以后再找机会。

  老实说,这是一个有点冒险的军事决策,不太符合邵大帅的用兵原则。究其原因,还是国朝这边对吐蕃的了解太少了,以后得想办法改变。

  

第027章 会州(一)

  “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僧人刺杀,国中大乱。大将论恐热崛起,自称宰相,率军二十万击不尊号令的鄯州德论(相当于节度使)尚婢婢部四万众,全军覆没。次年再攻,又败,其势日衰。”前往宁州的马车上,定难军随军要籍赵光逢正在给邵树德讲解河陇往事。

  “赵随使,朗达玛遇刺后,吐蕃是否与国朝一样藩镇林立?”邵树德问道。

  “正是。”赵光逢答道:“吐蕃本部为‘茹—东岱’制,以部族为基,设置千户,曰‘东岱’,族长为千户长;十千户为一翼,曰‘茹’,置翼长。吐蕃本部共五翼,即五万户,以军治民,军政一体。各翼翼长,与节帅无异,视赞普为共主,然自主极强。”

  “那德论是什么?”邵树德又问道。

  “天宝末年,中原多事,河西、陇右、安西精兵东调平叛,留守者甚少,且多为老弱,遂被吐蕃一一侵占。”赵光逢答道:“吐蕃既占汉地,自然不能再以‘茹—东岱’制统治,遂加以改变。如在河西诸州,设德论会议,长官曰‘德论’。德论可看做本朝的道,德论下有军镇,掌兵,军镇下有州,长官曰‘节儿’,相当于刺史。州下设万户、千户、将,皆军政一体。”

  邵树德稍稍有些明白了。

  以河东道为例,“德论”相当于掌管全河东的大军头。“军镇”就相当于河东道的大同、河东、河中、昭义等藩镇,各管一个或数个不等的州。州下面还有万户、千户、将三级小军头,全部是军政一体的制度,管军又管民,男丁农忙时生产,农闲时训练,打仗时上阵。

  吐蕃人挺懂因地制宜的嘛,将自己那套奴隶制的军民一体杂糅进了国朝的道、州、县、乡、里体制,与现在的国朝体制尤其相像。道、藩镇、州、县、乡、里,一一对应上了,几乎还是大唐这套。

  “论恐热与尚婢婢攻杀数年,愈发不支。兼且其人残暴,大掠鄯、廓、瓜、肃等州,所过捕戮,杀人盈野,内外皆怨,部属多叛,故于大中三年(849年)归降我朝,扬言请唐兵五十万助其平乱,并册其为赞普。归朝后,请为河渭节度使,帝不许。于是又趋落门川,收集残部,将欲寇边,会逢连日阴雨,粮饷无继,恐热部众皆散去,只剩三百人,于是还奔廓州。”赵光逢道。

  “恐热归朝后,朝廷得知吐蕃虚实,于是进兵河陇旧地。凤翔军收复清水、秦州;泾原军收复原州诸县及石门关、驿藏关、木峡关、制胜关、六盘关、石峡关六地,俘获人畜数万;朔方军收复安乐州,诏为威州;邠宁军收复萧关。彼时夏绥军、振武军亦派兵助战,京西北八镇及长安神策军几乎都参与了,此谓大中年间所复之三州七关。”

  “后来为什么不继续进兵?”

  “吐蕃诱党项作乱,朝廷不得不征讨。”赵光逢答道。

  “讨完之后呢?”

  “耗费巨大,财用不足,故诏令各地‘息民解甲’,‘量力收复’。有内附吐蕃部落则收取,无则修筑城寨,派兵戍守,保境安民。缘边藩帅还是有一番作为的,后来又陆续收复成、维、扶三州,但无朝廷钱粮器械支援,也只能就此止步。”

  邵树德长叹一声。彼时归义军驱逐吐蕃镇将,占据瓜、沙二州,遣使绕路天德军奉表归朝,缘边诸镇又收复六州七关,如此大好局面,竟然因为连年征讨党项,耗费巨大,“颇厌用兵”,就此收手了。

  其实他也知道,那会宣宗皇帝刚刚登基,需要耀眼的功绩稳固帝位。归义军归朝、收复六州七关,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继续收复陷蕃失地,万一失败了呢?明显不值得继续冒险。

  而且征讨党项也确实花了太多钱,动员了京西北八镇及河东诸路兵马,朝廷财用估计是有些不足了。

  “论恐热结局如何?”

  “前后与尚婢婢攻杀二十四年。咸通七年,尚婢婢部将拓跋怀光斩其于廓州,献首级于朝。”赵光逢说道。

  听完后,邵树德只觉胸中一阵发闷,于是直接下了马车,骑上战马,这才感觉舒服了些。

  河陇地区的吐蕃,还是有点实力的。四十年前还能出动二十万大军,但那应是最后的余晖了。三十年前还能动员十万以内规模的军队,但现在么,河陇之地的吐蕃自相残杀多年,本部国内又经历了农奴起义,连论恐热这种大将都难以归国,势力是越来越弱了。

  邵树德怀疑他们现在还能不能出动三万规模的大军。他记得历史上十多年后,朔方节度使韩逊率军西出,吐蕃就派了七千骑,这会撑死了能出动一两万人,甚至还不到。毕竟两万人,至少要有两个万户,以如今他们这个一盘散沙的模样,很难联合起来。

  刚才他也问了赵光逢会州吐蕃是什么情形,得知是一个万户领,他很是吃惊。再一问,原来万户手下并不一定有一万兵,三五千人都有可能,这才稍稍放下了心。

  国朝对吐蕃的情报工作,做得太差了啊!论恐热若不投降,居然都不知道人家内部乱成了那个样子,一点都不关心邻居嘛!

  不过河陇地区的人口是真的多。天宝年间有二十余万户,百余万人,此多为汉人,在安史之乱前是大唐有名的富庶地区。安史之乱后,河陇地区失陷,户口统计自然无从谈起。但亦可从一些侧面了解,比如吐蕃治下的敦煌,与玄宗朝时人口相比,居然暴增七成。当时吐蕃非常稳定地统治着这一地区,没有战乱导致的人口迁移,这样的人口变化有些匪夷所思,只能说是大量吐蕃人及其附属部落过来了。

  或许这仅仅是孤例,毕竟人口从百余万增长到接近二百万太夸张了。但邵树德怀疑,即便经历了四十年的战乱,那边可能仍有百万人,因为不断有回鹘、党项人迁移过去,补充人口。

  就是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蕃人,又有多少汉人了。

  “赵随使,河陇诸州,除归义军外,可还有汉家儿郎?”邵树德兜马回转,向赵光逢问道。

  “禀大帅。”赵光逢下了马车,答道:“长庆二年(822年),刘元鼎入吐蕃会盟,逾成纪、武川,抵河广武梁,故时城廓未堕,兰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户皆唐人,见使者麾盖,夹道现。”

  “兰州何年失陷?”

  “广德元年(763年)。”

  “广德元年到长庆二年,六十年过去了,当地百姓还记得大唐?”

  “刘元鼎至兰州,当地耆老千余人拜且泣曰:‘顷从军没于此,今子孙未忍忘唐服’。”说到这里,赵光逢也有些感伤。

  “如今又六十年过去了……”邵树德喃喃道。

  “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归国,瓜、沙诸州,人物风华,一同内地。前些年,张淮深上表,言其在诸州收拢蕃人,训以华风,轨俗一变。”说到这里,赵光逢迟疑了一下,但还是说道:“若去得早,或还来得及。天宝遗民百多万,定然有心向大唐者。”

  “先收复会州。”邵树德一甩马鞭,说道:“百余万汉民陷蕃,朝廷不管,某要管。沦陷吐蕃六十年,大唐使者一去,百姓仍然夹道欢迎,朝廷何忍弃之不顾!”

  “大帅若收复河陇诸州,必令天下侧目。”赵光逢肃容道:“关东诸州,藩镇相攻,你杀我,我杀你,有何意义?若收复故土,复我华夏旧俗,天下英雄闻之,定耻为之效力,纷纷来投大帅矣。”

  邵树德突然想起了被自己雪藏到现在的杨悦。他愿意在关键时刻投自己,不就是因为一个攻取河西的承诺么?

  莫让英雄等白了头,回去后,当与杨老将军好好聊聊了。

  光启二年正月二十,邵树德带着大军抵达定平县。随后继续向北,经宁州理所定安县(今宁县)折向西北,二十五日抵达庆州理所顺化县(今庆阳北)。

  义从军主力已经向北经盐州前往灵州,只留了横山都、忠勇都三千人在此。经略军屯于庆州西南二十里,铁林军还在庆州东南,邵树德带着铁骑军在庆州城外扎营。

  下一步,就是西进原州了,但在此之前,他还需等待程宗楚的回信。

  

第028章 会州(二)

  “程宗楚那边有回应了吗?愿不愿意与我干大事?”庆州城外,邵树德向封隐问道。

  “程帅还在犹豫,泾原兵少,若一战尽没,他怕数州沦陷,地不复为大唐所有。”封隐答道。

  “就连原州都不想收复了?”

  因为战乱的关系,泾原一路各县的归属十分复杂。

  元和初年的老原州共有四县,分别是平高、平凉、百泉、萧关,后来被吐蕃攻占。

  元和三年,在泾州的临泾县置行原州,“行”可以理解为流亡的意思。

  元和四年,以所收复之原州平凉县置行渭州。

  大中三年,收复萧关,五年置武州,辖萧关一县,筑新城,在葫芦河东岸,位于今宁夏海原县东北。

  此时原州辖平高、百泉、临泾三县,治平高。泾州本有五县,临泾被原州拿走,还有四县。

  广明元年巢乱,泾原军东调,原、武、渭三州之地被吐蕃攻破。

  历史上中和四年收复平凉,节度使张钧上表重置渭州。这个时空,程宗楚没有死在长安,损失也没有历史上那样大,因此在收复长安后就回师泾原,击破吐蕃,收复平凉并上表请置渭州——没有了“行”,算是正式的渭州了,辖平凉一县。

  原州三县,目前还有百泉县及州城平高县未复,州治已移到临泾县。另外武州的萧关县也在吐蕃手里。

  程宗楚号称四州之地,其实也就九个县罢了,如今实际控制着的,也就泾州四县、原州一县、渭州一县,武州一县、原州两县还在吐蕃手里。

  “大帅,程侍中可能是担心尚延心旧部还有实力,敌情不明,不敢出兵。不过有我定难大军相助,他应是有点想法的。”封隐说道。

  “程宗楚这人可真是大忠臣。”邵树德突然之间笑了,道:“镇内还有三县之地在吐蕃手中,居然不急着收复,而是带兵东进长安勤王,就不担心老巢泾州也被端了么?”

  “再催一催他,若他不来,我自入原州,有什么后果,让他担着。”邵树德说道:“尚延心都死了这么多年了,他的旧部还能有多少实力?就对他说,若我替他收复了原、武二州,想要拿回去,可没那么简单,他一定会急的。”

  封隐、赵光逢、陈诚等人闻言都笑。原州西北面就是灵州,拿这话吓一吓他,程宗楚确实有可能着急,说不定就来了。此番讨吐蕃,最好还是诸镇一起上,人多力量大嘛。

  邠宁镇不用多说,折宗本已经同意了,将出兵六千。泾原军的程宗楚如果上道,不需要多,出个三四千人也没问题,重在参与嘛。至于南边的凤翔镇,邵某人不抱希望,虽然派人过去联络了,但朱玫出兵的可能性不大。

  此番作乱的是原吐蕃降将尚延心的部众。

  尚延心者,论恐热部将。大中年间,因论恐热残虐,秦州刺史高骈诱其来降。尚延心及浑末万余帐内附,以河、渭二州之地降唐,拜为武威将军。高骈趁机派兵占领凤林关,尚延心仍居河、渭二州,为都游奕使,相当于大唐治下的一个藩镇。

  尚延心死后,内部权力争斗激烈,互相攻杀,竟没有一个话事人。

  会州其实也一度归朝,然而吐蕃的权力继承非常蛋疼,一不小心就谁也不服谁,互相攻杀,现在会州又自立了,吐蕃万户昑屈控制着二县,但他与攻占河、渭二州的吐蕃人也有矛盾,相互间甚至打过一两仗。

  当然,这些人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吐蕃人。吐蕃本部人不多,控制的奴部是真的多。昑屈部其实是党项人,时而归附论恐热,时而归附尚延心,时而归附大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