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168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马殷的命令一下,各州刺史、水陆兵马统帅,基本没有拖延,坚决执行命令了。这个表现,让簇拥在邵承节身边的文吏们的脸色阴晴不定,暗地里进言,以马殷所部令行禁止,颇为团结为由,诛杀马殷满门,以除后患。

  邵承节对此很不屑,直接拒绝了。

  男子汉大丈夫,尽玩些阴私勾当,像什么话?他们要敢反,讨平就是了,反正他是不可能拉下面子做这种事的。

  “楚兵挑拣一番,听候将令,随时准备南下。”邵承节一甩马鞭,不打算继续看了,吩咐道。

  “且慢。”王府长史萧顷拉住了缰绳,问道:“殿下可是打算南下五管?”

  邵承节看着他,不说话。

  萧顷也睁大眼睛对视着,毫不相让。

  最终邵承节败下阵来,道:“罢了,我就留在长沙,这总可以了吧?”

  “殿下英明。”萧顷喜道。

  不过,他没打算轻易放过秦王,继续说道:“殿下身负天下之重,征湖南之战,屡战屡胜,已有大功。圣人看在眼里,心必嘉悦,又何苦前往五管瘴疠之地呢?”

  别说五管了,长沙以南他都觉得很危险,不该去。

  “大仗都是符存审打的,关我甚事?”邵承节说道。

  “符存审为行营副使,乃殿下帐中副元帅,他的功劳,便是殿下的功劳。”萧顷说道:“这个道理,无论在哪都是天经地义的。”

  看萧顷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邵承节也无奈,只能说道:“怕了你了,你说怎样便怎样吧。”

  当然,他不是不知道好歹,只是习惯以这种语气说话罢了。

  事实上他从小接受了完整的、高质量的教育,知道萧顷这种会劝谏的人,总比马屁精要好。况且他会办事、能办事,在王府诸僚中名声不错,本身又是前唐进士,才学足够,未来是要大用的。

  另外,他确实也没必要南下了。

  三弟勉仁为牂州刺史时,听闻干得不错,又是镇压蛮獠,又是给新来的河北百姓分地,还经常翻山越岭,至各个村寨巡视,政声不错。

  结果上了战场,直接就现了原形,被邵州刺史姚彦章偷袭,大大羞辱了一番。

  这个表现,对他构不成威胁,确实没必要太着急。

  与萧顷别过后,邵承节又带着从马直军士,在各营防区外巡视。

  他早就听到风声,晋人、燕人有些不稳。考虑到战事数月内不太可能结束,已派人去各县乡里派捐,弄一批财货回来,打算犒赏全军。

  第一个巡视到的是位于城东的保宁军。

  该部在河东投降之时,尚有一万八千众,两下江西之后,还剩一万五千,今只剩一万一千余,已在造反的边缘。

  四位主要军官李存贤、李嗣肱、李承约、袁建丰自然是心向朝廷的,这些时日也一直在努力稳住部队,做了很多工作。但说实话,他们自己也心惊肉跳,因为士兵们的神情明显不对,军中暗流涌动,随时可能作乱。

  这个时候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是发下一笔赏赐,然后将他们撤回河东休整,缓解紧张的情绪。

  其二是纵容他们劫掠,这是可以释放负面情绪的。

  一般而言,军中主将喜欢用第二种,对于恢复士气有奇效。

  讲究点的只允许劫掠,不允许伤人。

  不讲究的就默许你烧杀抢掠,但不能闹得太过分,更不能屠城。

  还有一种完全放任的,什么“三日不封刀”、“五日不封刀”,都是这种放任制度下的产物,经常闹出屠城恶行。

  在各个王朝开国之师中,夏军算是纪律保持得不错的了,邵承节肯定不能选第二种办法。

  “我已遣人至各县派捐,长沙城中也有财货,我会让马殷带头吐一批出来。你一会就向各营宣布,月底之前人赐钱一缗、绢两匹,各军都有。”邵承节拉住了上前行礼的李存贤,说道:“宣布完毕后,谁再有怪话,无需犹豫,直接捕杀。在这个当口,儿郎们不会和赏赐过不去的。”

  “遵命。”李存贤松了一口气。

  部队他娘的太难管了。如果在北方作战,再稍稍纵容一下军纪,根本没这么多事,晋兵其实没那么跋扈。

  但在湖南厮杀,就不一样了,你还不允许劫掠钱财和玩女人,军士们怨气大是肯定的。

  其实李存贤也不是很理解。古来王朝,自汉至唐,承平时军纪可能还维持得不错,但开国乱世之时,哪个军纪有这么严的?烧杀抢掠不是家常便饭么?只要闹得不过分,根本不会上史书,对君主声誉也无伤,何必管得那么死呢?

  再说回本朝,飞龙军军纪好吗?各支禁军也时不时闹出些“扰民”事件,为此捕杀军士,影响士气,有那个必要吗?

  邵承节不会想那些破事。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不在乎。

  士气降低了,我就带人冲一冲,士气一下子又起来了。在过往的军事生涯中,他不止一次玩过这招,身上为此增添了数道伤疤。

  真男人就该直面锋刃,这是很能得到军中好汉佩服的,为此可以让他们暂时忽略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提高容忍度。

  晋兵敢反,他就敢杀,怕个鸟!

  横野军在城西,邵承节转过来时,只远远看着,没有进营。

  横野军的根底很复杂,一开始是云、蔚等地的晋军降人,后来掺入了部分易定、成德降人,幽州蕃部更是被抽调了大量精壮——这就是马殷口中的“燕人”。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服从程度都要比晋军差,且远戍在外很久了,比保宁军来得还早,原本齐装满员的两万大军,经岳州、潭州多次战斗后,只剩下了一万五千。

  军中甚至有开小差的,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如果说有人造反的话,他们的可能性最大。

  今马殷投降,对他们应该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再辅以军赏,可稍稍稳定住了。但邵承节也不确定如果再驱使他们南下邕州,会不会大规模叛乱。

  只能先让他们暂时驻防长沙左近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容易造反的部队更有统战价值,老实人更吃亏,这个道理即便到了21世纪也是成立的。

  只能等过了这阵子,再慢慢收拾他们了。

  正月底,各支部队陆续进抵长沙。一番甄别、罢遣后,得四万余人。

  邵承节下令以许德勋、姚彦章、欧阳思、杨定真、黄璠等人分统各军,水陆并进,一部留守湖南,一部汇合五管兵马,南下平叛。

  王审知等人连战连败,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了,此番南下平叛,当是他戴罪立功的好机会。

  爵位至今还没定下来呢,如果还丧师失地,继续消耗之前攻广州时攒下的功劳的话,郡公或将不保。

  想必王审知心中也很郁闷。直接交了权入朝为官不好吗?那样价格就卖在了最高点。要知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啊。

  但世事如此,他也没有办法。

  圣人是识货的,他只看你的价值大不大。王审知在湖南这一连串的战斗,让自己的价值大打折扣,没有之前那么表面光鲜了。

  在诸部军马南下的同时,马殷及湖南主要军政官员,也携妻带子,北上洛阳面圣。

  信使则比他们更早把消息传了回去……

  

第093章 难伺候

  与长沙过年死气沉沉相比,洛阳的年味就要浓郁太多了。

  一直到建极十一年(911)的正月底、二月初,大伙才从过年的气氛中慢慢缓过来,开始新的“一年之计”。

  其实也不怪众人耽于享乐。

  从黄巢之乱开始算起,整整三十年时间,绝大部分时候都有战争负担。

  朱全忠时代,哪一年不打仗?

  邵树德时代,不打仗的时候也屈指可数。唯一进步的,大概就是洛阳人几乎不用肉身参战了,但相应的钱粮负担还是少不了的。

  单就这几年来说,河北平定之后,河东又和平易帜,负担慢慢减少,很是缓了一大口气。去年征湖南,因为量出为入的财政政策,赋税有所提高,但就整体算来,这几年是减负的,因此年节气氛是越来越浓,大家都很欢喜。

  元宵节那天,洛阳没有宵禁,帝后二人亲御定鼎楼,观赏灯会,接受全城百姓欢呼。

  一起过盛大的节日,与民同乐,对这个时代的君主而言,是能极大增强正统性的,同时也能增加这个朝廷的凝聚力。

  共识,总是在不经意间慢慢达成并且不断强化。

  风气,也是在这些美好生活的影响下慢慢改变。

  二月二春社节,邵树德率文武百官,在河南县象征性躬耕了一下,然后——请客吃饭。

  略略敬了两杯酒后,他就回到了本枝院瘫痪,顺便听取湖南军报。

  “陈继这种人,死不足惜。”邵树德点评着南方各路群豪,道:“五管降而复叛者,男丁尽数屠戮,妻女没入掖庭,家产没收,分赐有功将士。”

  苏氏将圣人德音一条条记下。待会还要去拟旨,发往中书,诸位宰相们没有异议了,便可形成正式圣旨发出去。

  “五管、福建降兵尚有三万余人,湖南降兵四万余……”邵树德沉吟了一下,道:“挑选精于水战者万人编入平海军,此为禁军。另选熟习水战者两万人编成一军,赐军号‘清海’,屯驻广州。”

  “选一万精壮,编入广捷军,交由赵匡凝统带。”

  “剩余人马,编为两军,赐军号‘静海’、‘宁远’。”

  “各军将官,着枢密院发函任命。”

  三言两语间,已将五管、湖南、福建总计近八万降兵安排得差不多了。

  这些部队,他不是很重视,也不是很在意。今后也主要是在南方地区作战,包括蜀军在内,会进一步压缩员额,直至形成三支不超过六万人的规模,最终择优纳入禁军序列。

  南方不能没有兵,但也不能养太多兵,这是原则。

  当然,这些兵都不是他的嫡系,肯定没那么听话。但他也不可能让这些人都住到北方来,那样的话一代人过后就废掉了,无法再适应南方的环境,没有意义。

  对这些部队,只能加强管理,然后靠北方禁军的强大战斗力震慑之,令其不敢造反。

  说起来有点像历史上的五代王朝。

  洛阳/开封禁军镇压天下,藩镇兵分驻各地,犹如诸侯拱卫周天子。

  当有外敌入侵或藩镇造反时,以禁军为基干,藩镇出兵相从,厉行镇压。

  这套模式基本是不错的,只出了三次事故——李嗣源、郭威和赵匡胤。

  如今大夏面临的情况却要比后唐、后汉、后周好多了。

  北地一统,没有什么强力的造反策源地存在着。

  南方禁军若造反,也不可能所有人都配合他们。地方上还有州兵,坚守待援即可,平灭起来很容易。等几十年过后,南方禁军也就没那么多造反的心气了——南方诸州,本来就比北方州郡要听话,问题不大。

  “另遣使至广陵,招降淮南。”邵树德最后吩咐道。

  其实,策反工作一直在做,只不过进展甚微。如今马楚势力覆灭,杨吴就该好好掂量了。这是真·以一隅抗天下,有没有这个本事,自己心里清楚。

  而说起杨吴,他们最近也不是没有动作。

  钱镠献土归降后,欲入朝为官,邵树德温言抚慰,令其担任杭州行营招讨使,率部进攻淮南各州,牵制敌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1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8/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