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187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至于所需的人口,当以关西移民为主,河北、河南移民为辅,另外可以从邻近的润州、扬州等地抽调部分人口,成为第一批南京百姓。

  这样的好处是朝廷占有了大量资源,既可以卖钱,也可以慢慢赏赐给有功之臣,精打细算的话,可以用很久了。

  “平卢军还剩多少人?”邵树德走进田间,弯下腰来,仔细看着地里的牧草,随口问道。

  “还剩一万四千余。”李忠答道。

  “主要伤亡在何处?”

  “攻濠州折损了数千人马,副使高思纶中流矢负伤,恐不太行了。都游奕使李存孝染病,不良于行。”李忠说道:“目前该部转攻盱眙。秦王令其担任警戒,督促淮南降兵及河南道土团乡夫主攻。”

  “二郎倒是知机。”邵树德笑道。

  其实,最开始他没教过儿子如何判断一支军队的士气状态,是他通过自己长期的观察以及与武夫的接触琢磨出来的。

  自己悟出来的东西记得最牢靠,诚如是焉。

  昨天刚下过一场雨,地面略微有些潮湿。邵树德看着长势喜人的麦苗,颇为满意。

  泾阳、高陵这两个县,是他战斗过的地方。

  神皋驿之战,直接把巢军大将孟楷给打河里去了。而既然经历过巢军荼毒,这两个县当然没剩多少人口了,因此是三茬轮作制执行得比较彻底的地方。

  邵树德在工部奏疏上看过,高陵县曾经制造过一种十分巨大的犁铧,即使用八头耕牛的联畜犁,不过并未大规模普及,只在少许乡村使用。

  农牧业经济形态下,牲畜是不缺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人口密度不能太高。

  邵树德穿过田野,随手摘了田埂上的一荚豌豆,剥开后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不错。

  地里有一个小小的牲畜栏,圈着不少牛。春播时卖过力气的耕牛站在里边,百无聊赖地嚼着牧草,现在是他们养膘的时候。待养得差不多了,还可能被带走去拉磨。

  司农寺在去年培养出了新的耕牛,或者说正式“定型”,名曰“沙牛”——可以适应西北的风沙气候而不发脾气、烦躁不安,故得名。

  沙牛无论是挽力、耐力还是速度,都要比传统耕牛强10-20%不等。看起来效果不明显,其实是非常巨大的进步了。

  正如在同等训练水平下,有的人天生就跳得高、跑得快、力气大一样,一头牛的各项指标高出20%,并且还能把这些优秀基因固定下来,一代代遗传下去,这完全是可以得到“夏王赏”的突破。

  一点点积累,一点点突破,正如他的国家,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回宫吧。”邵树德站在了田埂上,最后看了眼充满希望的田野,道:“四月十五大朝会后,巡视关北道,朕要回家看看。”

  

第017章 劝说

  大朝会结束后,邵树德并没有及时北上,因为洛阳传来消息:中书侍郎宋乐薨。

  太常卿丁会立刻带着凶器、车马、班剑等一应事务前往洛阳,主持葬仪。不过听闻丁会现在的身体状况也大大下降,不知道他还能撑多久。别送来送去,最后把自己送走了。

  但——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在恩荫了宋乐的一干子孙后,邵树德休息到了四月二十,结果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什么原因,淑妃封绚突然就病倒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弥留之际。

  年纪一过六十,就真的朝不保夕了。

  邵树德沉默地坐在榻前,昭仪小封几乎哭成了个泪人。

  大封流着眼泪,已口不能言,左手吃力地举起,被邵树德轻轻握住。

  她的嘴唇微微翕动着。邵树德凑了过去,只有很微弱的声音,听不太清楚。

  但他知道意思,道:“月奴、鹊儿也是我的孩儿,他们会一世富贵,他们的儿孙,也会有富贵。”

  大封微微摇了摇头。

  邵树德又把头凑过去,这次终于听明白了。大封的意思是她陪不了自己了,但他们的一儿一女会继续陪着他。

  这句话直接击中了他的心灵。

  很多年没体会过流眼泪的感觉了,或许是这辈子第一次吧。

  在义兄灵前,他半真半假,但此刻是真的难过了。从心口到喉咙,仿佛被层层叠叠的东西堵着,让人难受无比。

  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他将小封搂入怀中,左手紧紧握着大封的手,直到温热的躯体慢慢变凉。

  封氏姐妹是他掳回来的,但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关心和快乐。那个时候女人少,每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么……

  人这一生,在什么时候相遇,其实很重要。

  四月二十一日,邵树德下旨,淑妃葬仪完毕后,归葬陆浑山后寝,并着太常博士定谥号,呈交礼部。

  这大概是皇陵修建后,第一个入葬的后妃。

  经历此事后,邵树德的精神有些不太好。在宫里漫无目的地坐了好久,也懒得处理政务,直到五月初,才到西苑骑马奔走了几圈,心情渐复。

  “往日骑马,没这么累,岁月不饶人啊。”邵树德下马之后,又试了试弓。

  一石八斗弓,已经拉不到最满了。披甲步射,这可是他年轻时的绝技。

  “陛下……”新任中书侍郎赵光逢、门下侍郎萧蘧互相看了看,赵光逢上前道:“臣请陛下坐镇长安,遴选大将西征即可。”

  邵树德看了他一眼,道:“朕的身体,朕自己有数。而今比起壮年之时,只是稍有不如罢了。银鞍直都是大好儿郎,若比起驰射工夫,朕这般岁数,自信也能超过一半以上。”

  他知道赵光逢为何提起西征的事情。

  因为就在方才,淮南来报,昇州被团团包围,日夜攻打,双方都伤亡惨重。许是知道他们是全国最后一处还在顽抗的地方,不可能有人呼应救援了,残存淮军出城野战,杀得围城各部连连溃败,站不住脚。但他们终究实力有限,勉强提起的那股哀兵气势也很快消耗殆尽,最终全军覆没,昇州为王师克复。

  而在此前两天,盱眙在被围攻数月后,城墙破损,箭矢用尽,被各路大军杀了进去,死者万余人。

  建极十二年五月初六,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在正式称帝建国后,邵树德花了十年又十个月的时间,彻底扫平各路割据势力,一统九州。

  这个速度,其实不慢了。如果就此收手,大夏也绝对可以称得上大一统王朝,即便没有西域,毕竟秦朝、明朝就没有。更别说开国之初就有这些地方的王朝了,更少。

  另者,他也攻取了辽东。

  他的这个辽东,只在字面上与其他王朝的辽东一样,内涵则大不一样。

  传统的辽东,其实主体是辽宁东半部分。在清末时被称为“南满”,大夏如今不仅包括“南满”,还控制了“北满”,甚至包括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大部。

  这个区域,历史上部分实控或全部实控的,只有辽朝、金朝、清朝,连元朝都差了点意思——流官、驻军、收税,是实控的标志。

  总体而言,夏朝的辽东,地域范围是相当大的,在历代中原王朝中,并没有与之类似的存在。这是历史的机遇,谁让这个年代有一个叫渤海的国家,且正好处于腐朽的王朝末期呢?

  唯一不如两汉时的地方,大概就是朝鲜半岛那块了。辽东道乐州只包含浿水以北那一块,乐州理所平壤县对岸,就是弓氏建立的摩震国了。

  讨平淮南之后,其实以赵光逢、萧蘧为代表的文官们基本都满足了。

  在他们看来,何必再征西域呢?打下来了又如何?能给朝廷提供多少赋税?

  最大的可能是不但提供不了赋税,还得往里头贴钱。譬如辽东道,现在每隔两年就往派遣一批禁军过去轮戍,搞得好像前唐那会年年征调各藩镇兵马,发往西北、东南防秋、防冬一样。

  这样的地方,要来何用?

  但这话不能直说。毕竟武夫当国一百五十余年,文人还是有点怕的——其实,安史之乱前,武夫们就不嚣张跋扈了吗?只是程度轻一些罢了,开元年间朔方节度使的判官就被鼓噪集结起来的军士们揍了,因为“给粮失宜”,那可能是前唐第一次成规模的军乱。

  赵光逢知道圣人的心愿是去西边看一看。因为他早就对近臣们说过,从军事上来说,没有必要亲征,但从个人兴趣来说,他想去看看。

  赵光逢只能通过打消圣人亲征的念头,来迂回劝他放弃这场战争。

  只要是战争,就有失败的可能。征西之战,毫无意义,失败了就是纯粹的损失,甚至会反过来鼓舞贼人,让他们更起劲地劫掠大夏。

  “怎么?怕朕打败仗?”邵树德问道。

  “劳师远征,无人敢言必胜。”赵光逢说道。

  “回鹘人没你想得那么厉害。”邵树德说道:“再者,住在宫里,睹物思人,心情阴郁,还不如在外头走走看看呢。这天下,还没有挡得朕一击的军队。”

  人的认知,或许是随着阅历、年龄、处境不断变化的。

  三十年前,邵树德还在想象,历史上大杀四方的蒙古人有多厉害。

  但武夫生涯中遇到的草原部落兵却给了他很好打的印象,他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或许蒙古人的组织度更高吧。

  三十年后,他已是指挥过数十万大军的开国皇帝,大杀四方,罕逢敌手。

  无论是低组织度的零散部落兵,还是相对高组织度的沙陀骑兵,他都没放在眼里。因为他的禁军正面厮杀时能碾碎他们,他有敢脱了衣甲,肉袒冲向敌人锋刃的勇士,他有能准确阅读战场形势、主观能动性极强的基层军官,他有经验丰富,能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状况的大将……

  蒙古骑兵下马步战,能杀败金军,这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结论只有一个,金军太烂罢了,还不如北上草原,劫掠蒙古龙兴之地的汉军世侯团练,更不如前唐天宝年间组织度严密、装备精良、敢玩命的吐蕃大军。

  高昌回鹘,在他看来就是土鸡瓦狗。若不是想亲眼去西域看看,他确实没兴趣亲征。

  “纵然西征可胜,然天下安危系于陛下一身,请为百姓苍生计,西巡可也,万勿轻身犯险。”赵光逢坚持说道。

  “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急什么?”邵树德不置可否,道:“朕就想走走看看。”

  说完,也不理二人的想法了,翻身上马,接过一张骑弓,奔马而出,驰猎去了。

  赵光逢知道还没打消圣人的念头,与萧蘧对视一眼,叹了口气。

  “赵侍郎……”萧蘧沉默了一会后,突然提起一事:“淑妃薨逝,圣人心情郁结。而今后宫宫人年老色衰,已是多年未曾进人。洛阳两大内的许多宫人,甚至还是前唐年间就有的。不如请圣人下诏采选,多送美人入宫?”

  赵光逢沉吟一番,低声道:“萧侍郎此言甚善。”

  这种幸臣才有的行为,赵光逢以前是不太愿意干的,怕坏了名声。但如果能抓住圣人好色的弱点,把他束缚在宫里,倒也是好的。

  但光有此事还不保险。

  赵光逢轻捋胡须,得再找点圣人感兴趣的事情。

  “渤海商社去年赚了多少?”他问道。

  “比前年还少。”萧蘧苦笑道:“造了一大堆船,但水手匮乏,还在招募,只得四万余缗钱。”

  赵光逢眉头一皱,道:“萧相,或许该让那些弹劾捕鲸的人收着点了,终日聒噪,我也嫌他们烦了。圣人欲开辟直沽至安南航线,到底行不行?如果行的话,该花钱花钱,该募人募人。有成果了,咱们可以请圣人东巡去看看。”

  萧蘧点了点头,然后也提了一事:“大长和国郑仁旻不断遣人联络剑南、黔中蛮獠,似有所图。赵相,你看……”

  赵光逢闻言心中一喜。

  萧蘧提到的大长和国,确实是一个思路。

  “还是先静观其变吧,最好不要主动挑事。”赵光逢说道。

  文官无法指挥军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发挥影响力。黔中、剑南南部局势复杂,很多部落是墙头草,你惩治一个部落首领,都有可能引爆局势。

  当了几十年官,若连这点能耐都没有,赵光逢、萧蘧等人算是白混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1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7/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