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239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月理朵精通回鹘文字和语言,其实给过他讲话的草稿,但玩了点小心机,比如开头一段就写了“可汗、可敦一起接受封号”。

  那么问题来了,可汗有了,可敦是谁?

  玩弄小心机,就要接受惩罚,而且是非常惨痛的惩罚:月理朵的肚子里又将孕育一个生命,让这女人生孩子生到死吧!

  邵树德走进会场后,场中立刻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摒气凝神。

  “我——天生、英明、睿智、神武的君王,即将在圣峰之下接受可汗封号。”一开口就是草原通用语,让很多人惊讶不已,而他话中当仁不让的气势更是让人叹服。

  “我将在此建立独属于我的城市。我命令把我永恒的诏谕记录下来,铭刻在沉重的石碑上,宣示四方……”

  “上有上天的护佑,下有大地的养育,我将在此建立我的国家……”

  “前边日出的东方人民,后边月落的西方人民,欢呼、赞美我的统治。”

  “八条河流(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图拉河等)之间,是我的牛羊与土地。四方人民给了我力量,我征服了误入歧途的契丹人,抓获了精疲力竭的鞑靼人……我的敌人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人民和他心爱的女人……”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你们——天生英明的无上可汗的追随者们,三十姓鞑靼、十七部党项、阴山内外的贵人、我的姻亲、大鲜卑岭的七部室韦首领、七位我的儿子的领地的将军、遥远的黑水女真的首领——都将得到我的任命。”

  “你们是天生的可汗统治下的天生的官员,你们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东到大海,西到阿尔泰山西端,都将由你们来保卫……”

  “当年,阴山鞑靼阿布思冒犯我的威严,我召集了我的军队,说‘去吧!’”

  “我们光明正大的战胜了他们,夺取了他们的土地和牛羊,阿布思心爱的女人日夜在我身下哭泣。”

  “当年,契丹可汗统治下的人民日益衰弱、逃亡,我召集了我的军队,说‘抓住他们!’”

  “我的骑兵轻易击败了契丹可汗,抓获了他精疲力竭的人民。他的可敦成了我的战利品,为我生儿育女。”

  “当年,高昌回鹘盗窃我的骏马,我派人责问,他们冒犯我、辱骂我,不承认我的威严。俗语说‘有福者能治理百姓,无福者的力量好比流水’,现在我说‘去吧!’征服他们的人民,享用他们的女人……”

  说到这里,邵树德高举右手,用力斩下,道:“去吧!”

  “抓住他们!”近处听到的酋豪们高声相和。

  “去吧!”邵树德再度高举右手。

  “抓住他们!”这次连远处的酋豪也大呼起来。

  “去吧!”

  “抓住他们!”嗢昆水南岸亦响起了稀稀落落的声音。

  “去吧!”

  “抓住他们!”欢呼声震耳欲聋,连山上鸟兽都纷纷走避。

  “现在——”欢呼声告一段落,大萨满乌鲁克走上前来,大声道:“我们宣布邵树德是东到大海,西到阿尔泰山,八条河流之间的永恒的真主,天生的、英明的、高贵的无上可汗。”

  欢呼声再次响起,直冲云霄。

  邵树德静静接受着众人的膜拜。

  至此,他庄严地接受了草原可汗的身份,是自李世民以来第二位“天可汗”。

  或许,比唐太宗走得还更远,因为他亲自到草原上进行了会盟,更加名正言顺。

  下面就一个敌人了。

  “去吧,抓住他们!”他转头望向西边,哈哈大笑。

  

第076章 路线:直取北庭!

  嗢昆水两岸成了巨大的工地。

  从中原来的工匠们就地取材,在各族奴隶的协助下,夯土版筑城墙。

  新城的位置在老城东侧,相邻而建。

  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这座被命名为“无上可汗”城的草原新城规模不会太大,城周大概只有七八里的样子,相当于河南一个县城大小。

  但在草原之上,这仍然是标准很高的雄城。

  乌德鞬山脚下,石碑被埋了下去。

  准确地说,这应该是石柱了,因为四面都刻有文字:汉语、回鹘语、突厥语,昭示着无上可汗对这片土地无可争辩的统治。

  “北衙、理蕃院体系要进行重构,现有的体制已无法有效统治这么大的地盘。”黑城子老城之内,邵树德喊来了理蕃院主事杨爚、北衙枢密院的两位枢密副使赵匡凝、徐浩议事。

  杨爚是继野利经臣、李延龄之后,理蕃院的第三任主官,从北衙枢密使的位上调任,已一年有余。

  “陛下想怎么改?”杨爚问道。

  “地方、中枢体制都要改。”邵树德说道:“理蕃院是中枢,现有架构太粗疏,官员太少,至少要仿中书六部堆一个体制出来,收税、赈灾、刑罚等等,因为是事实上的分封制,因此无需像中书那么细,但基础的架构要有。”

  “官职的名字可以汉地、草原相结合,便于他们理解。政事堂有七位宰相,理蕃院也可以多设几位主官,尚书也好,于越也罢,都无所谓。草原部族首领中有威望,有能力的,可以调入理蕃院、北衙枢密院当于越、当尚书、当枢密使,不要歧视他们,尽可能将他们纳入体制。”

  “至于地方上,朕昨日按册分封了不少夷离堇(突厥、回鹘时代部族长的官职)出去。你们再想想,需不需要设一个方面总管?”

  邵树德一方面仔细回忆后世满清时的制度,又对应现在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其本地化。毕竟情况不同,满清时的盟旗制度是无法照抄的,还是得修修改改。

  清朝时的漠北,在多伦诺尔会盟后,清廷封了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汗,统领各部。

  这是合乎实际的,因为草原广阔,又处于分封自治状态,若分得太细,没有一个领头人,很容易被外敌席卷而溃,一举吞并。

  后突厥时代,地盘远不如前代,还分左右厢。

  回鹘时代,设叶护(相当于总督)管理各处。

  蒙古时代,也有类似的官职。

  这种方面大员的职务不得不设,却又要设得十分谨慎,盖因邵树德对草原的统治还十分脆弱。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匈奴、突厥、回鹘对草原的统治也不咋地,这个地方天然容易分裂,正宗草原大汗都没做到的事,你就别想太多了。

  还不如好好关心各部的诉求,让他们遵守政治伦理——政治伦理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君主保护封臣,封臣向君主效忠,这就是一种政治伦理。

  只要是人类,且有了一定的文明法度,都存在政治伦理这种事情。

  中原一度提倡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就是政治伦理的缺失。

  南北朝时期,世家门阀与君主共治天下,其实也是一种政治伦理。

  贯穿大半个历史的儒家,其中相当部分也是讲的政治伦理。

  草原有草原的政治伦理,南蛮有南蛮的政治伦理,中原有中原的政治伦理,都是根植于其文化和传统的,要深入去了解它们,不能一概而论。

  “臣会与同僚商议此事。”杨爚应道。

  “也不用着急。”邵树德说道:“制度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的。更何况像咱们如此深入地统治草原还是第1回,一切都要摸索。慢慢来,制度有问题,以后还可以改。有朕在,还弹压得住。”

  “陛下一身实乃天下所系。”杨爚叹道。

  “这话就不用多说了。再为天下所系,你躲在宫中,也是屁用没有。”邵树德摆了摆手,道:“正如这些草原群豪,朕如果不亲自来一趟,是不可能真正统治他们的。撑死了只能像前唐那样,羁縻统治。”

  但羁縻统治,其实也分三六九等。要想控制得深,就别想偷懒。

  李世民是在长安,被各部联合上尊号“天可汗”,他没有去过草原,靠的是军事威慑。对草原各部,也就是封个官,但控制力度比其他王朝强,可以征兵打仗。

  但邵树德的野心更大一些,他想在草原上建立体制,将其视为本国国土,在前唐的程度上进一步加深控制。

  形象点说,他昨天册封了一堆夷离堇,这就相当于一个个藩镇。

  朝廷与藩镇的关系,对大夏官员来说一点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太熟悉了,这是很多大一统王朝官员缺乏的“体验”。

  这其中有很多经验、手段,都是可以琢磨琢磨再用起来的。

  比如,唐宪宗时期,一度让天下各个藩镇都老实了,达成了所谓的“元和中兴”。

  老实的标志是什么?

  一、两税三分,藩镇的赋税要解一部分至中央。鉴于草原穷困,交多少赋税可以再议,但一定要有,这是原则问题。

  二、要派军队帮助朝廷打仗。比如防秋、防冬等全国性的对外军事行动,镇压叛军等等,踊跃出兵的藩镇,唐廷会给予物质奖励。

  三、藩镇内部的官位,朝廷有时候会有任免,要能得到执行。

  四、藩镇官员干得好的,可以入朝为官,保持上下流动。

  五、朝廷有时候会分拆藩镇,比如淄青镇被一分为三。

  六、其他还有诸如科举、刑狱之类的,都是小事了,重要性不如前面几个。

  大夏朝廷与草原各部落的关系,如果能做到元和年间唐廷与藩镇之间的程度,那简直是古往今来开天辟地头一遭了,历史性的突破。

  后世满清与草原的关系,其实也类似于唐廷与藩镇的关系,只不过他们是肃代时期,控制力更强。

  “陛下此番西征,走北线耶?南线耶?”杨爚问道。

  邵树德犹豫了一下,实话实说:“本来朕想走南线,顺道看看河西诸州的。但会盟之后,左思右想,觉得权柄不能授予他人,还是得亲领诸部夷离堇,加强一下威望。杨卿觉得如何?”

  “陛下方上尊号,即位为汗,确实不应该将权柄让予他人。”杨爚说道:“河西诸州,班师时路过看看也无妨。”

  “善!”邵树德高兴地说道:“那就这么定了。”

  ※※※※※※

  建极十四年五月十八,会盟完毕后,新官上任的各部夷离堇拿着簇新的册封诏书、官位告身、旗牌印信和诸般赏赐,匆匆离开黑城子,各回各家。

  西征,并不需要所有部落都出兵,主力还是禁军马队以及阴山、河西、碛北一带的各个部落,人也不需要很多,每个部落出个几百精锐就够了。

  鞑靼三十姓、河西十七部外加阴山、代北、河套的部落,以及一意留下来的女真诸部子弟,总共出兵四万人。

  除此之外,已抵达灵州的辽东道府兵两千人紧急北上,与丰、胜府兵两千人汇合。

  阴山两镇军挑选了两千兵马随驾。

  关北道州兵也挑选了两千人随驾。

  倒不是差他们这万儿八千人,主要是军队长时间不打仗并非好事,西征可以让他们得到锻炼,回来后带动其他人,让部队不至于堕落得那么快。

  最后还有随军辅兵逾万,以侍卫亲军为主。这是为军属骑兵、银鞍直准备的,他们没有辅兵,需要有人提供后勤服务。

  如此一来,北路兵马将达到十一二万人。

  在草原上不算什么大军,毕竟阿保机动不动出动“三十万”、“四十万”大军西征,但如果考虑兵员质量的话,又非常了不得了。

  五月二十,邵树德还在等待各部选送牛羊马驼过来。

  走北线草原西征,自然不可能再长途转运粮食,只能用纯草原人的路数了,边放牧,边进军。

  各部送来的牛羊,朝廷会用粮食折算补给他们。其实有点吃亏,因为牲畜是生产资料,并不是食物,因此还会额外给一些布匹作为赏赐——都这样了,要是还觉得吃亏,那就说不过去了。

  等待期间,他召集诸将研究了一下行军路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2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9/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