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202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第025章 红利(二)

  穿过长长的走廊。两侧到处是持槊肃立的天柱军军士,周易言仔细观察着这些人的神色与姿态,再将他们与删丹的部族军相比,最后得出结论:这多半是灵武郡王的亲卫,不然何以如此精锐。

  一名身材高大的武将立在宫前,见周易言走了过来,立刻问道:“可是周易言?”

  “罪将周易言,见过将军。”

  武将示意了一下,几名军士上前,里里外外仔细搜索了两遍,确保没有私藏器械之后,才将周易言一人领了进去,随从则被挡外边。

  宫室里边传来了欢快的笑声。

  周易言偷偷瞄了一眼,只见一名身穿大红色戎服的将帅坐在可汗之位上,数名将佐围在身侧,谈笑风生。

  “摩尼法师,汝既名摩尼,为何不入摩尼教?”众星捧月的那名大将问道。

  如果不出意外,他便是灵武郡王邵树德了。周易言多看了一眼,同时也注意到了坐在一旁的摩尼法师。这和尚,倒是挺会钻营!

  “回灵武郡王,佛法精深,故愿理佛。”摩尼和尚温和道。

  “既愿精研佛法,为何常伴李仁美身侧,为其出谋划策?”邵树德又问道。

  周易言一惊,这话可不好回答。严格说起来,有那么点兴师问罪的意味。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摩尼法师答道。

  邵树德笑而不语。

  回鹘贵人多信奉摩尼教,但中下层的信仰以佛教为主。摩尼法师能到可汗身边行走,对释门而言,意义重大。如果好生经营,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取代摩尼教的地位。

  当然这其实很有难度。回鹘的文明几乎就是摩尼教僧人带来的,最初他们使用突厥卢尼文,就是摩尼教僧人大力传播。后来改用粟特文抄写包括经书在内的各种官方、私人文件,摩尼僧人依然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甚至还用叙利亚福音体对粟特语进行了改编,完成了波斯语的拼写。在那个时候,回鹘汗国先后使用的突厥文、粟特文、叙利亚文、波斯文、汉文,每种都有摩尼教僧人的身影。甚至就连创制出回鹘文字,都是摩尼教僧侣的功劳。

  释家,若没有奇遇,凭什么和人家比?

  “大帅,周易言来了。”陆铭禀报道。

  邵树德收敛了笑容,转过头来,问道:“周将军所来何事?”

  “昨日有不少人回来降顺,已按灵武郡王之命,暂押于城外营房之内。”周易言答道:“营中粮草短缺,只够数日所需,尚请灵武郡王拨发部分粮草,以济军需。”

  “降顺之人,已有多少?”邵树德问道。

  “骑卒七千余,步卒近六千。”

  邵树德沉吟了一下。

  进抵删丹之前,已收得回鹘降兵千余,目前都羁押在凉州。删丹之战后,降卒就更多了,人数过万,以回鹘居多,也有些其他部族军士。

  “挑选五千精卒,别置一军,吾将发下赏赐。”邵树德说道。

  周易言似早有所觉,立刻问道:“敢问大帅,如何个挑选法?”

  “箭术、骑术上佳者,可得库藏锦缎两匹、粮一斛,连同其家人,一起迁往灵州。”

  周易言神色复杂。

  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从此如飘萍一般,没有归属,提头卖命,真的好吗?

  他知道,日后灵武郡王肯定要征伐中原,那么多藩镇,一个个打过去,五千回鹘兵,够消耗多久?

  死完一批,再到甘州招一批。日日打,夜夜攻,甘州精壮都死在了中原,成就了灵武郡王的霸业与野心。

  留在甘州多好啊!这里有很多部落种地,每年收得大量白麦、青稞、回鹘豆(鹰嘴豆)以及很多中原没有、从西域传过来的果蔬;同时,经营畜牧的部落更多,马匹、骆驼、牦牛、羊的数量庞大,日子过得还是很舒服的。

  邵树德只是瞄了一眼,就清楚周易言心里想些什么。

  游牧民族的好时光啊!安史之乱以前,整个河西、陇右、朔方三镇辖地,大概生活了超过二百五十万游牧人口。这还不包括种地的吐蕃、党项及西域诸族在内,如果算上,人口更多。

  安史之乱以后,人口缓慢下降。吐蕃帝国崩溃后,加速下滑。不过底子还在,气候也未有明显的变化。有些富饶的绿洲,甚至主要以定居式的农畜生产为主,比如河西走廊——纯游牧,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的。

  “怎么,可是甘州诸部觉得有难处?”邵树德问道。

  围在他身边将佐闻言,一齐把目光转了过来。

  周易言背生汗津,立刻答道:“灵武郡王既有赏赐发下,想必各部勇士也没什么话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有什么好说的?

  给乌姆主可汗当兵,还没诸般赏赐,只能指望着战后劫掠一番,能得个仨瓜俩枣。看灵武郡王这意思,应该是募人当衙军了,这倒是个好去处。

  但各部头人应该相当抵触,尤其是还要带军士的家人离开。这若是去灵夏住个十年八年,还与回鹘有何关系?回鹘人的长相,与汉人、党项人、吐蕃人无甚差异,过个两代,谁还记得自己祖宗八代?

  “此五千人,以回鹘为主,号银枪都。”邵树德让人给周易言上茶,同时说道。

  “银枪都?”周易言一怔。

  使用长枪厮杀,可不是回鹘人擅长的啊。中原藩帅去草原募兵,向来是看重他们的骑射本事。用长枪,还不如去关中募兵,要多少有多少。

  邵树德笑了笑,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懒得做出解释。

  银枪都五千骑,使用的武器是轻便的长矛,矛杆直径比马槊细,重量轻很多,矛头也只有十几厘米长,与马槊槊刃动辄六十多厘米且双面开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算上槊套,马槊的整个铁质前端长达一米。

  这样轻便的长矛,是可以挂在马鞍一侧的,不用像马槊一样非得手持着。解放出来的双手,当然可以射箭,并不会荒废了回鹘人的技能。

  银枪都、豹骑都将合为一军,邵大帅想了很久,打算命名为飞熊军。不过他有点心虚,还没敢当众宣布这个名字,打算过两天让镇内的文化人查一查,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支部队。如果没有,或者压根不像《三国演义》里那么出名,那么就放心大胆地满足自己的恶趣味。

  而养了银枪都五千骑,组建其他部队的想法就要慎重一点了。马的食量是人的三倍以上,灵夏、河西草原众多,平时养得起这几千匹马,但战时后勤压力就大了。相当于要多送至少一万五千步兵的粮食,即便是豆子、秕谷、麦麸之类的物事,也是不小的成本。

  基本上,邵大帅只想新建一支部队了,那就是驻扎凉、甘一带的赤水军。

  要防守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极大占用了兵力,使得他空有二十余州两百余万百姓,但机动兵力少得可怜,日后还如何征战天下?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周将军这几日要辛苦一些,多多招募亡散之人,令其回删丹左近,垦荒种地,放牧牛羊。乌姆主已败,某也不是嗜杀之人,甘州诸部,皆无罪也,可放心大胆回来。”邵树德又说道。

  征讨河西获得的红利之二,便是人口了。

  凉州嗢末尚有四万余众,接回了部分被俘的丁口后,还有八万人。其余诸小部族,这会还剩六万余人。六谷吐蕃,损失不轻,总计还剩四万多,全部被强制迁移到胜州。

  也就是说,算上汉人,此时整个凉州大概还有十五万人上下,人口锐减,但也还算凑合吧——邵树德最近在打算将三千多嗢末俘虏及其家人也迁移到胜州,如果成行,又是一万五六千人没了。

  甘州,本有十五万人左右,在此次战争中损失不大,不过要被强制迁走两万五千人左右,大概还能剩十二万不到点的样子。

  迁移走的人口也是红利。总体算来,攻占凉、甘二州后,大概获得了三十一二万人口。战利品,邵树德最关心的是牛和马匹,其中牛有十二万余头、马九万余匹、骆驼五万余,羊超过百万。

  这基本上还是收敛了后的战利品数量。比起契丹人在凉州的收获还是少了一些,人家西夏已经坚壁清野,而且当时西凉府(凉州)人口也不及唐末,但仍然被搞走了二十万骆驼、百万只羊,邵大帅割肉的刀还是不够狠啊。

  真细算一下,其实光甘州回鹘自己,七万多的人口体量,牲畜就有两百万头以上。安史之乱前,整个朔方、河西、陇右三镇的二百五十万游牧部族,牲畜总量当在八千万左右,其中牛等大牲畜一千万头以上。再加上种地产出的粮食,差不多刚好可以养活这些人。

  不过不急,以后河西走廊地区,就是邵大帅的宝库,持续提供兵员、马匹以及丝路商业利益。

  尤其是马,从北魏年间开始,历朝历代都喜欢在河西走廊养马,不是没有原因的。为什么河套、河东、燕山一带的养马业始终发展不起来,以至于河西走廊提供的战马数量占了全国八成以上?

  除了安全因素外,这里的环境也是独一无二的。凉、甘二州,以后就是养马基地了,邵大帅目前控制的银川、永清、西使三大牧场与之相比,完全可以扔掉。

  唔,似乎还有肃州?

  

第026章 红利(三)

  “摩尼法师,翻译大食书籍之事,便交给你了。”邵树德要与周易言谈正事,于是便开口让摩尼法师先走。

  这种优秀的外语人才,还是值得他高看一眼的。

  不知道为什么,高级僧侣们精通外语的比例很高,可能和传教需要有关。

  回鹘人所使用的语言,其实还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这个摩尼法师就精通回鹘语、突厥卢尼语、汉语、粟特语和吐蕃语,不会大食语言。不过没关系,有其他和尚懂波斯语、大食语、梵语,一起参详、翻译就是了。

  摩尼教的僧侣们同样精通多种语言,邵树德也准备接见他们。一方面是让这些宗教人士出面安抚人心,尽快恢复甘州的秩序,一方面也可以翻译书籍。

  另外,摩尼教的有些价值观挺有意思的。比如他们主张善恶二元论,将农耕和素食视为善行,将游牧社会的习俗视为黑暗。

  宗教,对文明水平低下的部族而言,意义重大。盖因大部族之中,还有小部族,人口来源、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未必全都一样。而宗教成为全部族甚至整个汗国的信仰后,有利于规范各部落的习俗,使得他们在文化上趋近统一。

  统治者看得到这种现实的好处,因此往往会顺水推舟,帮助宗教的发展。

  摩尼教、佛教乃至某教,其实都不太赞成游牧,光这一点,就足以让邵大帅借重他们的力量。

  不过也要盯着他们,不要让歪嘴的和尚念歪了经。最好,自己也懂一点外语,能亲自和当地人交流,更有利于统治。

  邵树德其实也挺有语言天赋的。

  他的党项语已经有相当火候,甚至就连方言都略懂一些。去年又开始学习藏文,目前只能说刚刚入门吧,还谈不上什么火候。但他这种积极学习的态度,确实让很多闲下来就不知道干什么好的武夫汗颜——有的武夫,拿刀子一片一片刮仆人的肉,精神空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摩尼法师很快告退。

  此行,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灵武郡王并不怪罪之前他在乌姆主身边参赞谋划,反而准备拨下诸多赏赐,组织人手翻译他国书籍。

  先把这件事办好,让灵武郡王满意,以后就有了进身之阶,可以与摩尼教那帮人好好争夺一番凉、甘、肃三州的传法。

  “周将军,还有一件事,某长话短说。此番率军反正,功劳不小,某欲委你为河西观察幕府判官,兼甘州都部落使。”目送摩尼和尚离开后,邵树德又看着周易言,道:“乌姆主奔张掖,州城内乱火拼,又北奔沙碛。如今诸部人心惶惶,一些胆小的,还迁居他处。周将军在甘州为将多年,威望素著,可前往招抚。这些个部族,没人比你更清楚了。另外,州中僧侣多年来行走各部落,结下诸多善缘,亦会遣人相助。好好做这事吧,完事后,另有赏赐。”

  “谢大帅恩典。”周易言松了一口气。以前在乌姆主手下,官做得再大也做不得数,如今得个观察判官兼都部落使的新职,虽然不实际掌兵权了,但总算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肃州亦有回鹘族帐,与甘州可有联系?”

  “回大帅,肃州回鹘诸部,人数不下两万,与甘州牙帐素有来往。”

  “可遣人招抚,不必令其举族迁往甘州,留在肃州即可。你这个都部落使,要在散居肃州、瓜州、沙州以及河西沙碛的回鹘部落身上多下点功夫。”

  “遵命。”

  “先下去吧,银枪都募兵之事,最为紧要,先把这事办起来。”

  送走摩尼、周易言二人后,邵树德看了看坐在身边的陈诚、杨悦、折嗣裕、李唐宾等将,道:“甘州之事已毕,如今剩下的只有一个肃州了。某决定,待银枪都招募组建完毕,便西行肃州。”

  “大帅,西行肃州,欲战耶?”

  “能抚则抚,能不战便不战。”邵树德说道:“道路遥远,民情复杂,能得甘州,已是侥天之事。之前攻凉州,若李仁美不来招惹我,这甘州的处置手段,便与肃州一般无二,以招抚为主。李仁美自可在删丹做他的可汗,表面恭顺即可。鄯州吐蕃诸部,就比他识时务多了,那个吐蕃窝子,我至今仍对他们优容有加。去岁镇内买了两千对牦牛角,给的价钱也稍贵一些。这李仁美,就是野心太大,以至落得个今日之下场。”

  鄯州吐蕃,人多势众,邵树德暂时仍不想对他们来硬的。表面羁縻,再来一些商业方面的联系,不给陇右镇添乱就行了。

  当然这也有前提,那就是不能出现在各部中都很有号召力的强人。一旦出现,哪怕花费再多,道路再远,邵树德也准备起大军征讨,毫不容情。

  四月二十五日,周易言来报,银枪都五千骑已招募完毕,邵树德立刻前往查看。

  删丹城外的草地上,五千青衣骑士牵着战马,列队等待着。

  银枪都的器械,暂时仍然沿用他们的老装备,都是战前乌姆主给他们配发的,包括战马亦是。

  目前删丹城内的数千工匠已在甄别,精于筑城的发往灵州怀远县参与筑城,精于木工、冶铁及皮具处理的发往陇右,作为即将成立的渭州都作院下辖之陇西、襄武两作院的工匠,打制军械。

  渭州都作院,就是为陇右八州的驻军打制器械的。

  一万五六千衙军、六七千州兵,日常训练都有消耗。将来如果对洮州、鄯州、廓州、叠州、宕州等地用兵,也需要这里提供器械。甚至在对关中、蜀中用兵时,渭州都作院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2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2/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