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738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遵命。”赵光逢应道。

  有了这句话,他就是事实上的相卫留守,权力大着呢。地方官员的任命、财税田籍的整理等等,河阳幕府都要和他商量着来。这也是最容易培植亲信、积攒政治人情的时候,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

  青州境内的夏军频频调动,动作很大,但齐军却仿佛死了一般,没有任何应对。

  王师范瘫坐在胡床之上,不住地唉声叹气。

  师悦、师克、师诲、师鲁兄弟四个都过来了,陪着他一起发愁。

  “朱全忠拍胸脯保证,平海、团结二军能战,可一旦动起手来,就这么个结果,还没咱们的老部队能打。”王师悦非常恼火,不住地发牢骚。

  他曾经十分信任朱全忠,认为他败于邵树德非战之罪,实在是河南那个四战之地太难守了,无关他本身的能力。但幕府花费许多钱粮组建的新军,整整两万四千步骑,还没发挥什么大用,就稀里哗啦地败了。

  别说支援青州战场了,连守住登莱后方都没做到,朱全忠到底有什么用?

  “兄长,实在不行就降了吧?刘鄩投降,登莱沦陷的消息传回后,众军士气大跌,没法再打了。”王师克刚刚从临朐返回,手上还裹着布,显然受了伤。

  “军中传闻,梁军降兵并未被整体遣散,他们降了之后,也能继续当兵,抵触心思没以前那么大了。”王师克又道:“都不想打了。”

  “以前一听给邵贼当兵,个个唾骂不已,扬言死战到底,这才打了一年,又都乐意了?”王师鲁讥讽道:“都是一群贱胚。”

  王师范看了一眼三弟,怀疑他在说自己,证据十分充分。

  “够了啊!”王师范坐直身子,道:“也不怪儿郎们,实在是……唉!”

  “昔年大人病逝,张蟾、卢弘欺我年少,欲夺青州基业。诛除此二人后,儿郎们还是认我王氏的。”王师范继续说道。

  王敬武死后,年仅十六岁的王师范继位,但棣州刺史张蟾不服,上表朝廷请另派节度使。王师范派都将卢弘领兵征讨,这时候发生了微型版“陈桥兵变”——卢弘通过都虞候司获得兵权后,率军出征,然后没走多远,便调头回青州,欲攻伐王师范。

  王师范用计谋杀死了卢弘,然后大阅诸军,发下赏赐,军士们最终决定拥戴王师范当节度使,朝廷派来的崔安潜灰溜溜返回了长安。

  青州兵,关键时刻还是认了王氏,站稳了立场。

  “我也同意降了。”一直以来负责与夏军接触的王师诲说道:“我多方查证,邵树德还是很讲信用的。他既许兄长入朝,想必不会变卦,也不会翻旧账。即便心中再不喜欢兄长,也不会公然毁诺。如今这个天下,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管邵树德能不能成功,他必然要和各路军头打得火星四溅。咱们青州本小力弱,夹在中间实是为难。一个不好,破家亡族都是等闲。长安还算太平,去避一避也没什么不好。”

  王师范一开始还频频点头,待听到“成功”二字时,眉头一皱,最后又长叹一声。他已无力匡扶天下,奈何奈何。

  “二兄若愿降,我无意见。若不愿降,我也死战到底。咱们兄弟几个,自当同进同退,莫要让外人欺负了。”王师鲁也说话了,只听他说道:“四兄也说了,夏王还算宽厚,心胸也算宽广。入朝当然可以,不过,为何不直接为夏王做事呢?这世道,当个富家翁可不一定能安稳下去啊。便是夏王不追究,难保底下有小人要整咱们,不可不防。”

  王师范默默点了点头,又转向大哥王师悦,问道:“大兄何意?”

  “还能怎样?我打不过李唐宾。”王师悦说道:“另者,二弟可知军中情形?”

  “大兄是说军心不稳?”王师范问道。

  “然也。”王师悦道:“淄州之事,我已遣人打探清楚。有军士作乱,拥王彦温为都指挥使,劫掠府库,侵扰百姓。刘鄩被逼得无法,投奔夏贼。淄州若此,青州会不会也这样呢?灰心丧气之下,保不齐有人就想拿咱们兄弟几个换取富贵。降了吧,眼下这情形,连出城野战都做不到了,而久守必失,覆灭是早晚的事。还不如趁现在还有点兵,换个举族平安。”

  王师范默然。

  兄弟五人,有三个明确支持投降,五弟虽模棱两口,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是倾向于投降的。

  还有什么可坚持的?王师范跌坐回胡床,接连不住地叹气。

  十六岁那年,在刘鄩的帮助下斩杀卢弘,消弭了一场兵乱。那时的自己,踌躇满志,被人赞誉为英才少年。

  曾经也有过一丝梦想,但镇内的现实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对外扩张是不可能的,武夫们不答应。

  从此就是醉心儒学,浑浑噩噩度日,不知不觉九年多矣。

  九年的时光改变了太多东西。天下局势已然大变,而今竟然连守住家业都做不到了,还有什么可说的?还有什么可坚持?

  罢了,以往的一切都已随风而逝。传承一百四十余年的淄青镇,就此断送。

  十月的最后一天,王师范亲自接见夏军使者李守信,表示愿意入朝为官,王氏举族迁往长安。若夏王保证王氏全族数百口的身家富贵,则青州数万兵马皆降矣。

  李守信大为欣喜,第一时间遣人回去报信。

  濮州行营都指挥使李唐宾也收拢兵马,调整部署,齐兵并未阻拦,显然上上下下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淄青镇,差不多尘埃落定了。

  

第046章 离去

  十一月上旬的青州已经降下了第一场雪。

  通往密州的大道上,车辚辚,马萧萧,一派繁忙的景象。

  赵麓在路旁找了个地方坐下。

  这本来是个酒肆,兵荒马乱之下,店家不敢做生意,闭门歇业。赵麓来了之后,直接把人喊了出来,让他做些拿手小菜,再上两壶酒,给他解解馋。

  忠武军是第一批南下的部队,增援兖州战场。

  大家的士气不是很高,因为出征日久,人人都想回家。但李唐宾不放他们回去,而是让他们去兖州与朱瑾拼杀。

  有那么一瞬间,大伙都想直接反了。但左思右想之下,终究没敢那么做。

  王师范好几万兵马都降了,他们这几千人能做什么?给夏兵塞牙缝都不够。忍忍吧,实在忍不了了再说。

  “胡真在七日前连斩十余人,都是原本坚锐军的将士,理由是违抗军令。”

  “坚锐军没了,张筠、郭绍宾去了关西当刺史,坚锐军余孽可不得被人欺负?”

  “护国军出征时一万人,回去时不到一半,这打得也太惨了。”

  “捧日、天兴二军,活活少掉了一支。齐装满员的一万五千步骑,变成了七千,不比护国军惨?”

  “心疼别人做甚?咱们忠武军不惨?前后死了多少人?陈州都被收走了,镇内还选送了五百精兵至洛阳,屁都不敢放一个,我看比他们还惨。”

  “好多人都说,不是邵氏五军的人,都没好下场,或早或晚而已。”

  “何为邵氏五军?莫不是左右铁林、武威、天雄、义从、突将五军?”

  “然也。这十五万人,是夏王嫡系。飞龙、铁骑等军都比不上,唉,再这么下去是真没意思了,我看还不如挤进这上五军扛枪,至少能当个人。”

  赵麓在那边喝酒吃肉,这边的卫士们在低声交谈着。

  杂牌军的境遇,只要不瞎,都看得到。

  在烈日、暴雨、大雪之下攻城拔寨。

  窝在阴冷潮湿的壕沟里,长期围困敌人。

  拼了命地押运粮草,转运物资,失期就要受到惩罚。

  快速进军之时充当先锋探路。

  等等不一而足。

  这是人过的日子么?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还很大。若不是时机不成熟,早反了,就算战死,也好过受那窝囊气。

  赵麓耳朵尖,虽然军士们说话声音不大,但他还是隐隐约约听到了。感受么?心中憋屈,但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压制,发泄不出来的那种。时间长了,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变得暴虐起来。

  真的太难了!

  驿道上有嘈杂声传来,遣人过去一问,原来是青州降兵的车辆与他们相撞,双方争执起来,这让赵麓更是恼火,下意识拿起旁边的马鞭,又松开了。

  淄州降兵近八千,放掉土团乡夫后,还有四千。

  青州降兵放走乡勇后,还剩两万。

  莱州的平海、团结二军收拢了万余降兵,且数字还在进一步增加中。

  三四万降人,总共分两种处理方式。

  淄州、青州降兵拣选了精壮勇武者万人,发往洛阳整训。

  剩下一万四千人单独成军,赐军号“龙武”。该军有步兵一万二千、骑兵两千,军使刘鄩、副使王彦温、游奕使刘重霸——他原本是朱全忠辖下的龙虎军使,守八角镇,醋沟大战结束之后,率六千余人主动投降。

  平海、团结二军分批发往郓州。都教练使衙门新成立郓州院,这一万多成军不满一年的齐镇军士整体纳入郓州院的管理体系,继续未完成的训练,同时成了续备军的一员。

  至此,都教练使衙门共有三大新兵培训基地,即灵州院、陕州院、郓州院。其中,灵州院规模最大,目前有近四万名新兵在训;陕州院次之,接近两万;郓州院首批估计能有一万三千人上下。

  续备军的待遇和州军差不多,可能还要略差一些,对平海、团结二军的武夫们来说落差是不小。但连番大败之下,他们已经接受了现实,不会再闹腾了。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成军时间还不满一年,还没成为那种桀骜不驯的老武夫。再加上朱全忠这人对服从、军纪抓得很严,和邵树德有些类似,他俩训练出来的部队,和一般藩镇兵还是有差别的。

  老朱,真的贡献不小,是邵树德的知音。

  龙武军一万四千步骑归隶李唐宾帐下,参与对兖镇的围攻。

  龙骧、龙虎、广胜、神捷、捧日、龙武、忠武七军,约五万杂牌军,将担纲攻灭兖镇的主力。如果有必要的话,朱珍的捧圣军也可能南下,这就是六万杂兵。

  越打降兵越多,杂牌军越多,已经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赵麓心情郁闷之下,多喝了一壶酒。吃完之后已经有些微醺,他又看了一眼城门大开的青州,心情阴郁,头也不回地南下,往密州而去。

  ※※※※※※

  青州城内,王师范一家正在整理细软,收拾行装。

  财货实在太多了,装了整整三百车,还都是高价值的铜钱、绢帛、金银器、字画等。

  府中存粮都有数百斛,根本带不走,王师范遣人散给了青州百姓。

  宅子内留了几个老仆,看看门,定期洒扫。

  城内有不少商铺,城外农庄还有大片土地,王师范经人提醒,将商铺、庄子、碾硙、水车及数十顷农田全部献给了益都县,不要了。

  失陷在莱州的两个姬妾也派人去接了。听闻其中一个已经怀孕,应该是朱全忠的种。无所谓了,接回来养大,府中还多个家生奴婢。以后到了长安少不得应酬,这两位小妾还可以拿来继续招待宾客。

  朱瑄、拓跋仁福、李仁欲的家人都在青州,王师范第一时间将其押往夏军大营,移交给李唐宾。

  按照宪宗、武宗那会的规矩,男丁处死,女人没入宫中。皇帝哪天想了,便可以享用一番叛镇节度使的妻女,没兴趣了,就在掖庭局干活到死。

  从接到夏王回复到下令投降,再到收拾完各类财货,变卖资产,一共花了十余日。而此时已经是十一月十五日了,王师范一家三百余口踏上了西去的驿道。

  为免出什么幺蛾子,李唐宾下令铁林军派出两个骑兵指挥一千人沿途护送,直到洛阳为止。这不是小题大做,实在是地方不靖,乱得很。武夫贪起钱财来,什么都不会管的,他们连回鹘使团都劫掠过,何况一个失势下野的节度使。

  当年王铎从滑州离任,去河北当义昌军节度使,带了一堆美女姬妾,数百车财货上路,结局如何?

  王师范死不得,就这么简单。

  “二兄,走吧。”王师克披上了甲胄,手持长马槊,立于战马之旁,催促道。

  王师范将信件收好,叹了口气,也翻身上马了。

  信件是莱州旧部写给他的,信中提到了朱全忠被困胶水县,汇集至城外的夏兵越来越多,眼看是没法走脱了。

  而且据打探到的消息,城内守军士气低落,每夜都有缒城而下投降者,朱全忠连斩十余人,不能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7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8/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