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758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今日与经略军照面,又丢下了三百余具尸体。如果再算上基本死伤殆尽的匡霸、飞腾、银胡簶三军一万一千余人,整体损失不可谓不大。

  “不光我等来了,卢都头亲率武威军跟在后面,离此只有两天路程。赤水军、效节军及蒲州乡勇业已至慈州,待大军齐至,定要贼人好看。”关开闰很是兴奋,一路追击,他们经略军都是先锋,慈州等城都是他们收复的,如果再当先锋击败晋军一部,挫敌士气,这首功妥妥跑不掉了。

  “都头可带粮草而来?”夏三木关心地问道。

  遣人至河西传讯后,延长县紧急凑了四千余斛粮豆,渡河送至马斗关,再走蒲水河谷送来。彼时晋军尚未绕道切断这条粮食运输线,故这批粮食及时送到了大宁。

  不过延州方向送来的粮食就没那么好运了。晋军分兵攻占了马斗关渡口,粮食运输中断。

  所以,现在的大宁城内外,存粮不过两千余斛,肉脯也被大量消耗,支撑不起两三万大军的消耗。

  “自然有了。”关开闰笑道:“效节军便押运大批粮草走在后面,不下四万斛,足支一月所需。”

  “那便好。”夏三木松了口气,旋即又咬牙道:“这次定要出一口恶气。”

  劣势兵力之下,被动挨打这么久,是人都有火气,当然想要报复回来了。

  ※※※※※※

  隰州城内的康君立已经收到了前方的军报。

  军报很多,每隔一会就有一份,看得他脸色阴沉,大皱眉头。

  匡霸、飞腾、银胡簶三军万余人应该是全军覆没了,就算能跑回来一些,又能有几个?几百?一千?杯水车薪罢了。

  万胜军三千余人,打得只剩五百,安元信、史敬镕二人知道前面打得不好,亲自带队冲杀,勇猛无匹,双双负伤而还。对此,康君立也不好太过责怪,他们其实没犯什么错。

  帐前、神威、神捷、神勇四军各有数百损失。

  前后没了一万六千人了,损失相当巨大,让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上报——至于慈隰乡勇,反正不算自己人,也不用上报损失,无视就行了。

  毫无疑问,他吃了一场大败仗。

  这个消息隐瞒不住,即便现在被他压下了,过几日夏军也会大肆宣扬,军士们早晚会知晓。

  李承嗣这个蠢货!

  康君立想了想,这锅还是甩给生死不知的李承嗣比较好。如果他死了,那正好,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如果没死,跑回来了,那就执行军法,同样没法说话。

  “传令,突阵、突骑二军收拢回撤,摧锋军放弃马斗关,回撤至隰州。撼阵军退守上平关,守好我后路。”

  “万胜、神勇二军押隰州乡勇回撤,帐前、神捷二军断后。神威军伏于横城、大宁之间山塬、密林中,贼军若追击,给予迎头痛击。”

  “一应辎重、粮草、财货,着随军夫子押往岚、石。”

  “给岚、石二州刺史传令,辖境内城关、堡寨多加修缮,派遣州县兵戍守。土团乡夫,进行第二批动员,以厚实兵力。”

  “另,遣使报予晋王。今后是何方略,请他定夺。”

  幕僚们面面相觑,这竟是不敢打了。

  不过好像也没招。匡霸、飞腾、银胡簶甚至包括万胜军在内这一万多人,基本已经不存在了。损失如此惨重,士气定然受到影响。

  反观夏人,他们围歼了李承嗣这个蠢蛋,士气正盛,一路北上,追袭而来。

  此消彼长之下,确实不宜决战。只能用坚城硬寨消磨夏人士气,再看看能不能反击得手。

  横城镇在大宁、隰州之间,上平关在石楼、平夷之间,都是上好的消磨敌军锐气的地方。况且慈隰二州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百姓手中多半没什么余粮了,夏军数百里深入,走的还是山路,现在后勤难题交到他们那一边了。

  山间小路纵横,出奇兵偷袭粮道也不是不可以,这可以进一步分散夏军兵力。

  康都头用兵,还是有数的,没有乱来。

  只是——唉,如果一开始就用此策诱夏军北上该多好。搞到现在,贪功冒进的竟然是己方,很是让人无语。

  

第071章 追袭

  晋军撤退的动静不小,很快就被夏军斥候发现了。

  关开闰、夏三木当机立断,拣选了三千人马,攻断后的帐前、神捷二军,贼军谨守营寨,进攻以失败告终。

  帐前军目前还有四千步骑,神捷军尚余三千七百兵,并不比大宁城的夏军少多少。

  十七日,之前掉队的一千五百黑矟军聚集了起来,收复马斗关,进占永和县,从侧翼威胁晋军。

  同日,经略军、黑矟军再度发起进攻,敌帐前军已在前一天晚上撤退,独留神捷军三千余人断后。

  激战半日,贼军大溃。

  黑矟军都虞候马嗣勋率部追击,斩首千余。不料乐极生悲,在继续追击的过程中上头了,中伏而还,损失惨重。马嗣勋中了数箭,身负重伤。

  这么一来,大伙也不敢追了。

  十八日,卢怀忠亲率武威军右厢一万二千余人抵达大宁,同时也带来了最新消息:他们吉昌以东的山林间抓获晋将李嗣弼,李承嗣仍然不见踪影。

  老卢在听取汇报后,只点了点头,没发表什么意见。

  有组织的撤退和无组织的溃退,当然不是一回事。

  地形复杂的山区的撤退和无遮无挡平原上的撤退,当然也不是一回事。

  中伏,可以说是不小心,大意了,但难以避免。

  如果处处小心谨慎,有时候就错过了追杀的时机,这就只能靠主将的判断力了。

  “经略、黑矟二军,还有多少人?”卢怀忠问道。

  “还有六千五百余人。”夏三木回道。

  这是算上了之前掉队的那一千五百人,还有在外放牧的数百辅兵。

  “我部还有五千人。”关开闰答道。

  但在大宁的只有三千。还有一千追剿残敌中,五百在从仵城归建的路上,五百骑兵留守龙门。

  “嗯。”卢怀忠又点了点头,仍然惜字如金。

  武威、经略、黑矟三军损失八千七百人左右,俘斩敌军当在两万五千以上,或许更多。

  当然,这个数据与康君立肯定是对不上的。因为人家就没把土团乡夫当人,不把这些有刀枪,能守寨,会攻城的乡勇算在己方军队数字之内。

  李承嗣被围之时,营寨内有晋兵一万二千,构成为匡霸等衙军七千、慈隰乡勇五千。突围之时,还剩六千,最后全军覆没。这一仗,按照晋军统计,他们只损失了七千,按照夏军统计,他们斩首一万二千,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确实面对面消灭了一万二千人,凭什么那五千乡勇不算?人家不会射箭还是不会砍人?

  “横城有多少晋兵?”卢怀忠又问道。

  “有兵万余。”夏三木回道。

  这个数字不保准,因为是拷讯俘虏得知的,也随时可能变化。

  “构成呢?”卢怀忠追问道。

  所谓的“万余晋兵”,到底是万余衙军,还是夹杂了州县兵、蕃兵、乡勇?

  蕃兵有没有军号?有军号就要慎重对待,没军号就是乡勇。

  乡勇到底是河东诸州的乡勇,还是慈隰强征来的土团?

  都是晋兵,但构成不一样,战斗力会天差地别。

  “不知。”夏三木老实说道。

  卢怀忠沉默了一下。

  这不怪他们工作不细,打探不到是正常的,是自己太苛求了。

  不过到现在为止,连康君立带来的“四万晋兵”的构成都不知道,也确实是一件颇为恼人的事情。一个精锐衙兵是“晋兵”,一个临时征来的农民也是“晋兵”,搞不清楚,决策很不好做。

  “杀敌三万,诚为大功。”沉默了一会后,卢怀忠终于张口了,顺便又给将来的战报注了点水分,只听他说道:“多派人手,清剿贼军斥候、伏兵。待赤水、效节及河中乡勇赶至,再行北上。另,在慈隰二州征五千土团。”

  “遵命。”夏三木、关开闰二人一齐应道。

  接下来的三天,主要是武威军出动,他们以千人一股,分散在诸山间小道之中,清理贼人。

  你别说,还真遇到了几股藏身其中打算埋伏的晋人。双方立刻爆发了短促激烈的战斗,晋人不敌退去。

  武威军还额外调了一个步军指挥(2000人)、一个骑兵指挥(500人)绕道马斗关,与黑矟军一千五百人汇合,开往隰州方向。

  二十日,效节军、赤水军及河中乡勇一万八千余人抵达大宁附近。

  卢怀忠下令以效节军右厢为先锋,各军继之,攻往横城镇。

  ※※※※※※

  康君立离开了隰州城。

  战局不利,他对守住隰州已不抱有太大希望。

  横城镇还有五千余人,主力是神捷军。隰州还有六千余,主力是帐前军。突阵军一部千余骑在山间放牧,算是游弋部队。

  其余各部,一路北撤,至石楼、上平关一带。

  整个隰州战局由帐前军军使石绍雍负责。

  他不指望这里能挡住夏军多久,他只想持续消耗他们的锐气,待其师老兵疲,就只能转入防守,届时选择就多了。

  因此,他给石绍雍的命令是能守则守,不能守则撤,但需尽力而为。

  康君立走后,石绍雍也有些慌张,他命令帐前军士卒随时做好撤退的准备,然后亲身前往横城镇,带去了搜刮到的少数猪羊,慰劳军士。

  此时的横城镇外,箭矢横飞,刀光剑影,战事正烈。

  来自河中各县的乡勇硬着头皮,轮番上冲。

  他们是悲哀的,明明心中对夏人很不满,却不得不为他们效力,消耗守军的箭矢和精力。

  当然守城的慈隰乡勇也很悲哀,他们同样对晋人不满,却也不得不为他们守城厮杀。

  炮灰在此碰撞,死伤无数。

  卢怀忠攻城的节奏要比别人良心一些。基本是乡勇攻一波,效节军、赤水军、武威军继之,轮换攻打。

  二十三日一整天攻下来,镇城的土墙就多处破损。

  石绍雍大惊,加上有军士来报,隰州西南出现夏军身影,他匆匆离开了横城镇,趁着夜色返回了隰州。

  突阵军千余骑与马斗关方向杀来的夏军碰面,一阵厮杀之后,武威军的一个骑军指挥败退。

  但石绍雍听闻之后,却没有丝毫的高兴。

  马斗关渡口向东至大宁,东北可至隰州,鬼知道那边有没有夏军继续增援过来。

  他不敢怠慢,令人至隰州西南的常安塬下寨,多布旌旗,以为疑兵,让夏人短时间内摸不清头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7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8/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