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851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贫瘠干旱的冷地方,能种粮食不错了。”宋乐这个老实人评价道:“张全义是有才干的。”

  得,被宰相看重,张全义这是要升官的节奏。

  “参州那个地方,过往可没多少人种粮食。而今多稼如云,已称大稔。张全义合该当父母官,不该去做武夫。”陈诚笑道:“不过,张全义却把功劳全让给了太傅,这人,哈哈。”

  若再早个十来年,陈诚怕不是要揶揄张全义几句。他的“贡献”,又岂止为官?

  全义妻储氏,在太傅后宅之内极其受宠,乾宁三年(896)九月诞下一女,乾宁五年(898)正月又生一女,乾宁六年(899)正月,生下太傅第九子行本。去年腊月,诞下第十一子知古。

  六年之内,生下四个儿女,追上了王妃——乾宁六年(899)五月,折氏诞下一子,取名知远,至此已育有三子一女。

  “太傅之功,北越阴山,南逾瘴海,东至碣石,西暨流沙。便如张全义所言,若无太傅力推,参州也不会种植黑麦。我等虽为唐臣,但为天下苍生计……”萧蘧突然说道:“宜劝唐皇逊位,太傅进位。”

  宋乐听了沉默不语。他是邵树德心腹,百分百同意他开国称制,但大家生在唐朝,做过唐朝官吏,有些事情,面皮上终究抹不开,所以他不想挑头,没必要去追逐所谓的劝进之功。

  “数载之间,两见彗星,是土德将终,金行兆应也。”裴枢叹道。

  其实彗星这事,确实在民间多有议论。至于有没有人在其间推波助澜,那就见仁见智了。反正圣人对此如临大敌,将其称为“妖星”,禁止谈论。

  但这种稀奇事,你怎么可能堵得住?吃瓜群众议论纷纷。历史上到唐哀帝期间还要再见一次“妖星”。

  十年之内,彗星三见,金德势必要取代土德,这是很多人的认知。

  你可以说他们愚昧,说他们无知,但这些人的地位往往还不低,不是世家大族,就是官员将帅。若在太平盛世,可能还会往别的地方猜,可如今这情况,绝大多数人已经往大唐灭亡这事上思考了。

  也就是说,对于改朝换代,已经没太多人反对了。彗星的出现早早开始了一波舆论造势,改变了部分人的思想。

  “我等也是为天下苍生请命。”裴贽说道:“卢相,禅让册文可已完成?”

  “方才听诸位所言,或还可以润色删改一下,今日可完此稿。”同平章事、秘书监卢嗣业说道。

  以秘书监的身份出任宰相,这是绝无仅有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太傅塞进政事堂的人,代表的是太傅的意志。

  卢嗣业知道自己资历、履历都有些问题,因此在政事堂内谨小慎微,做好太傅交办的事情即可,并不与人相争,一如他在邵树德身边当了二十年秘书那样勤恳低调。

  禅让典礼册文是他主笔,然后呈递给圣人过目。其实也不一定需要,传国玉玺被皇后带走了,全程甚至可以绕开圣人。事实达成之后,圣人还怎么反对?

  况且他也未必有那个胆子。跟在太傅身边东征西讨二十年,卢嗣业深知帝王的伟力在于“集众”,而不是真的能“一剑曾当百万师”。

  当军队支持你的时候,你已经达到了伟力的门槛。

  当军队、官员支持你的时候,那就已经游刃有余。

  当军队、官员、百姓全都支持你的时候,这伟力已经无人可挡,真的可以摧破“百万师”。

  彗星数见,金行兆应,甚至就连上天都给出了明示。

  ※※※※※※

  又是一日的朝会。

  事情不多,正当准备散朝之时,兵部侍郎王溥突然站了出来,道:“臣有事奏。”

  “王卿奏来。”皇后尽量平静地说道。

  今日朝会时间不长,但她还是有些累。

  宽大华丽的礼衣之下,皇后修长白嫩的双腿紧紧夹着,不敢松开分毫。毫无疑问,保持这个姿势是很耗费体力的。

  “臣观上古之书,以尧舜为始者,盖以禅让之典,垂于无穷。故封泰山,禅梁父,略可道者七十二君,则知天下至公,非一姓独有……”王溥不紧不慢地说道。

  皇后瞪了他一眼,然后又用目光搜寻邵树德,见他没有来,心中更气。

  “自懿皇之后,嬖幸乱朝,祸起有阶,政渐无象。天纲幅裂,海水横流,四纪于兹,群生无庇。”说到这里,王溥摇头叹息,眼中有悲恸之色。

  皇后耐心听着。

  群臣以目示意,大概知道王溥要说什么了。他们中有的人不想反对,有的人不敢反对,皆静静听着。

  “惟夏王明圣在躬,体于上哲。奋扬神武,戡定区夏,大功二十,光著册书。北越阴山,南逾瘴海,东至碣石,西暨流沙,怀生之伦,罔不悦附。”王溥继续说道:“况数载之间,彗星两见,布新除旧,厥有明徵。今则上察天文,下观人愿,是土德终极之际,乃金行兆应之辰。”

  这意思已经很明了了。上天给出了提示,群臣百姓之愿也在夏王身上,这不禅位都不好收场了。

  果然,王溥最后说道:“臣请圣人敬逊于位,由夏王继之。”

  “皇后,臣亦请夏王进位为帝。天之历数,不可违逆。”王溥话音方落,新任兵部尚书杜让能出列附议。

  “诸位师长?”皇后把目光投向宰相们。

  “圣人龙体抱恙,已不可理政。江山宜归于有德之人。”宰相们还没发话,太师封彦卿先起身,说道。

  “臣附议。”中书侍郎陈诚紧接着起身,说道。

  “臣附议。”中书侍郎宋乐亦起身。

  “臣等附议。”萧蘧、赵光逢、卢嗣业及一众官员,纷纷附和。

  “我国家化隋为唐,二百余年矣。至先帝之时,关畿不守,宗庙乏飨。天子播迁,中外震惊。”皇后叹了一口气,道:“江山实应归有德之人。树德提戈奋勇,运策摧凶,弯弓百战于阵前,夺槊横飞于马上,终成逐雀之功,显就回銮之计。匡辅王室,休庇生灵,献可替否,救灾恤患。这一桩桩功劳,实已为天下人所望。卿等可速速遣使持节,至夏王府上,贲皇帝宝绶,劝其进位为帝,以肃膺天命。”

  “臣遵旨。”百官齐齐应道。

  ※※※※※※

  邵树德正在府上接见山南西道的人。

  “若不是看在先司徒的份上,今日我见都不会见你们一面。”邵树德安坐于中堂之内,怒气满溢。

  诸葛仲方之子诸葛昶一脸惭愧,道:“伯父教训得是。家父思起天下已是久罹兵革,亟待休养生息,甚为惭愧。又思起家祖临终遗言,以兄事伯父,不觉潸然泪下。”

  邵树德脸色稍霁,也想起了当年见诸葛爽最后一面的情形,叹了口气,道:“不成器的玩意。汝父若能坚据兴元,阻我大军,我还能高看他一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以高官厚禄,甚至结为姻好。如今么,能给个新朝末爵不错了。”

  诸葛昶暗暗松了一口气。

  兴元兵连吃两场败仗,损失了五六千人。围城之际,两次趁夜出战,也大败而回,几次折腾下来,损失已近万。如今却是想打也打不下去了,不降更待何时?

  其实兴元兵本不至于如此不济事的。奈何夏军副帅高仁厚用兵老辣,无隙可钻,主帅邵承节也是个愣头青,屡屡策马驰于阵前,鼓舞士气,故夏军勇不可当,山南西道一败再败,终至不可收拾。

  现在好了,被人团团围困。诸州援军也冲不破封锁,反倒损兵折将。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了,不如趁着对南边的集、壁、巴等州还有点掌控力,献土归降,换取一家富贵。至于那些铁了心要抵抗的军将,就送他们入土好了,开战之前信誓旦旦,打起来后却一败涂地,事情都坏在他们身上。

  “下去吧。”邵树德说道:“朝廷明日就会发下《许诸葛仲方自新诏》。你和天使一起回南郑,将情形具说给仲方。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勿谓言之不预也。”

  “谢伯父宽宥。”诸葛昶感激地说道。

  他离去之时,宰相陈诚、萧蘧二人也已携册文登门。

  

第087章 演戏

  “昔大唐烈祖,乘乾坤之涤荡,扫隋季之荒屯,体元御极,作人父母,则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左右经纶,参翊缔构。臣用兵二十年,诛除群丑,为天下苍生请命耳,岂惟他故?臣不奉诏。”香案之前,陈诚、萧蘧二人宣读完了册文,邵树德直接说道。

  随后,三人同时面露微笑,然后进了中堂,喝茶谈天。

  天使来一次就接受,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整个禅让过程,先是舆论造势,挑破窗户纸,这个早就有了。

  然后是群臣劝进,比如朝会时王溥挑头,宰相们跟进。如果此时有谶纬之说跟进,那就更完美了——这一步也达成了,“妖星”、“彗星”之言便是了。

  再后面就是三辞三让的过程了。

  第一封禅让册文抵达后,肯定是直接拒绝的,然后群臣纷纷上书,继续劝邵树德。

  于是,过一阵子,第二封册文就会抵达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演戏。

  当然,也有皇帝心中不爽,不配合演的。

  晋恭帝司马德文在发出禅位诏书后,不想配合演戏,直接离了皇宫,住进了琅琊王府。这么不按套路出牌,让刘裕有点尴尬,只能和群臣们继续演,整个过程不如汉献帝禅位给曹丕那么完美。

  邵树德如今面临的情形可比刘裕好多了。

  朝野内外没有那些势力惊人的世家门阀存在,掌控力超强,他想怎么演,剧本就一定会这么演,不会出任何意外。甚至于,他能直接暗示群臣哪天给他送来禅位册文,这都不是事。

  “龙剑战事,已经十分明朗了。”陈诚说道:“茂州去岁就为西川所克。上月剑州告破,阆州亦降,如今赵俭被围在龙州,形势愈发艰难。诸葛仲方降顺,此乃好事。若迁延时日,一些野心家冒出头来,或许就要投靠李茂贞了,反而不美。”

  山南西道这个藩镇,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以大巴山为界,北边是汉中盆地,以兴元府为主,较为发达;南边是巴南诸州,多蛮獠,地形也比较崎岖,素来不服管教。

  拿下兴元府之后,要尽力筹措粮草物资,然后迅速南下,抢占巴南诸州,不要给李茂贞机会。

  “我已调飞熊军一部至岐州,横山野利、没藏二部,亦选丁壮万余人南下,襄助吾儿。”邵树德说道:“有此五六万兵马,全占蜀中或做不到,但打败李茂贞不难。”

  当然,如果对手是蜀后主之类的,那就简单多了。这些荒淫无道的二世祖,本事比起上升期的创一代李茂贞、王建之流差远了。

  调飞熊军去三川,是邵树德深思熟虑的结果。三千具装甲骑,总共派了千人过去。

  这倒不是溺爱儿子什么的,实在是能发挥他们优势的场合少之又少。首先是人家不和你玩野战了,几乎捞不到上场的机会。其次,即便野战,具装甲骑也未必能冲得动北方甲士,弄不好自己还伤亡巨大。

  德宗时河北藩镇叛乱,朝廷进讨。李抱真、王武俊与朱滔在贝州大战,时朱滔有兵五万余,其中骑兵两万、战车一千乘,另有回鹘精骑两千、虏骑三千。

  大战开始,朱滔以骑兵冲锋。镇冀王武俊的步兵一点不慌,面对呼啸冲来的骑兵集群还敢临时变阵,令幽州骑兵穿阵而过,而镇冀步兵岿然不动。然后大阵回转,与后阵李抱真部昭义步兵合围,几乎全歼了朱滔的骑兵。

  一场经典的以步灭骑的战斗。河北这帮杀才,并不怎么畏惧骑兵。具装甲骑派到那里,未必能有用武之地。

  “打李茂贞,最难之处在于粮草。殿下,仅靠汉中一地,是否足以支撑如许多的大军开销?马的胃口可不小。”陈诚问道。

  “吾儿从军,第一件事便是督运粮草。有多少兵马,需要多少粮草,汉中有多少,沿途能筹集到多少,如果这都算不明白。我看……”邵树德摇了摇头,笑道:“山南西道之事,不难解决。花些时间,诸州都能一一攻取。甚至不用打,有的州郡就奉诸葛仲方之命投降了。魏博之事,你们有何看法?”

  萧蘧对军务不太熟,不敢随意开口,还是陈诚说道:“再积累一些胜利,罗绍威就坐不住了。他现在来找殿下,也只是提前找个后路罢了,未必真心归降。只有彻底打消他的侥幸心理,让他面临斧钺加身的窘境,他才会认真考虑投降。天德军前往魏博换防,义从军无需急着退回来,可趁着兵多优势,再打几仗,贼势窘迫之时,必生变乱,如此大事可定矣。”

  “陈侍郎之语,乃真知灼见。”邵树德赞道。

  持续不断施加压力,让魏博自乱阵脚,确实是上上之策。拼消耗,与拥有河陇、关中、河南的邵树德比,是没有胜算的。

  “安东府之事,你等有什么看法?”邵树德又问道。

  都是自己的种,他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更何况嗣武还是玉娘的孩子,邵树德一直十分喜爱。

  长子在安东府,却没有次子承节在汉中勇猛精进,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居然是接见归顺的高句丽、靺鞨、甚至契丹部落酋豪,委以官职,令他们安心耕牧。

  就在本月初,他更是亲自下地耕锄,为旅顺、东平、平海三县百姓做出表率,让邵树德刮目相看。

  “渤海国的些许聒噪,无需回应。我看他们还撑得住,没到亡国的边缘。”陈诚说道:“再者,王彦章、刘鄩等人不是与契丹交过手了么?能吸引部分贼兵,便已经减轻了渤海的压力,他们的胃口太大了。”

  与契丹的交战,严格来说属于小规模袭扰战。

  符存审手下有两万多步骑,又背靠城池,海路还畅通着,除非一战主力尽失,否则是不可能被赶下海的。

  王铁枪在安东府也算闯下不小的名声了,屡次摧锋破锐,契丹人看到他就绕路,当地局面一日好过一日。

  “殿下,安东府尹杜光乂奏,已在积利州故地收拢流民,得千余户,并委任县令、县丞、主簿、县尉等一干官佐,显然局势大好,仆为殿下贺。”萧蘧笑道。

  其实他一直比较关注安东府那边的事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8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1/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