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协同耕作变为铁犁牛耕,导致了封建制的周王朝灭亡,秦王朝郡县制、中枢集权制、田地独有制确立。

  那一旦大明的农业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对大明皇帝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毕竟,如果单位农田的粮食产出多了,大明固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税基、人口,但农田的总量却是有上限的。

  就像是姜星火讲的那样,无论是由部落转向王朝的夏,还是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周,亦或是封建制转向大一统的秦,都是由于农业技术进步使得粮食增产、人口暴增,导致王朝制度更迭。

  “伱考虑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姜星火停顿了片刻,无奈说道:“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依大明王朝的寿命,可能撑不到下一次农业技术进步了?”

  什么?!

  听闻此言,朱高煦愣在了原地。

  “姜先生。”他艰难地张开了嘴,“您是说,大明王朝会在下一次农业技术进步前亡国,所以压根就不用考虑农业技术进步导致亡国的事情?”

  刚刚还因为二儿子开窍,而眉梢有一丝喜悦的朱棣,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姜星火,竟然说大明挺不到下一次农业技术进步,就要亡国了?

  当着他这个皇帝面说,这不是在当面咒他?

  朱棣回头看着唯有他和道衍两人的密室,不悦地挥了挥袖,继续听了下去。

  “确实如此。”

  姜星火斟酌了一下措辞,说道:“本来这是第二节课的内容,但是既然你都问出来了,那我就给你接着讲一下,还记得在讲《国运论》之前问过你的两个问题吗?”

  “俺记得。”

  朱高煦复述了一遍。

  “为什么王朝开创之初总是君王英明,历经两到三代帝王往往能达到国力顶峰的盛世,而接下来便是数代君王昏聩无能,最终权柄操于外戚宦官后宫权臣之手直到亡国?”

  “为什么会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现象一遍遍在中华大地上重复?为什么历代王朝寿命普遍不超过三百年?一代一代王朝更替,真的是五德相克天道循环吗?”

  “那我现在就告诉你答案。”

  “这是《国运论》的第二节课——什么是王朝寿命。”

  朱棣和道衍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坐得笔直。

  如果道衍所言不差,关于‘气运’的东西,姜星火真的能准确无误地讲出来,那么姜星火谪仙的身份,恐怕是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第25章 震撼无比的朱棣

  “其实王朝周期律这个问题,我在之前和今天,就已经分别给你讲了组成的两个部分了。”

  “哦?”

  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有些不解,虽然他很认真地听课了,但是他也可以确定,自己却是不记得之前和今天听到过相关的内容。

  “棋盘摆米,之前讲的是宗室数量的问题,对吧?”

  “是的,姜先生。”

  朱高煦点了点头,这件事他印象很深刻,摆了好几个时辰都没摆明白。

  “放在王朝的人口数量上,也是一样的。”

  姜星火叹了口气说道:“刚才讲到了秦朝就没有继续讲下去,我便简单跟你说说。”

  “其实自从秦朝以后,因为制造力进步而导致现有的王朝不适应制造关系,最终造成王朝更迭,这种现象已经少之又少了。”

  “绝大多数的王朝更迭,是因为被困死在了王朝周期律里。”

  啊?

  此言一出,隔壁朱棣直接愣住了。

  合着之前姜星火说,大明的王朝寿命不一定能支撑到农业技术进步,这种事情是有先例的啊,而且似乎还很多。

  或者说,秦以后的王朝都走不出这个所谓的“王朝周期律”。

  道衍在一旁,则紧张地捏住了念珠,等待着姜星火的答案。

  朱高煦也同样疑惑问道:“姜先生,到底什么是王朝周期律?这个词,您提到过很多次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大秦统一天下后,在漫长的封建帝制中,确有一个神秘的力量主宰着,那就是王朝兴衰、社会治乱交替的周期律。”

  姜星火先解释了一番字面含义,随后下了一个哲学定义。

  “从根源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事物的发展注定了王朝的兴灭更替。当相对新事物不再适合社会,无法解决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有及时的新事物出现来替换已经是旧事物的‘相对新事务’。”

  “这句话听不懂没关系,王朝周期律在历史中具体表现没有这么抽象,其实说白了就是四个字。”

  “——人地矛盾!”

  姜星火缓缓说道:“人口是如棋盘摆米一般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全部人口所需的生存资源,却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你去查阅史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非禅让得国的历代王朝,在开国时几乎都是经历战乱人口锐减,百废待兴的状态。”

  “而当时的开国君主,能打下江山也注定了是一代人杰,必然会与民生息,人口开始逐渐恢复,而恢复两三代达到顶峰,便是所谓的‘盛世’出现,所谓其兴也勃焉。”

  “而到了王朝末年,人多地少,再加上灾荒、起义、叛乱、游牧入侵等等,推翻现有的王朝,人口再次锐减,所谓其亡必然也忽焉。”

  震撼!

  无比震撼!

  朱棣从大明开国没多久的现在,直接看到大明亡国的景象!

  朱棣仿佛已经看到了,遍地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饥民,游荡在大明的田地上,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王朝最后被推倒重来,再次被推翻的景象!

  这种感觉简直太难受了!

  他不想见到,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家族或者子孙后辈,走向这样的结局。

  这个结果,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但……他能做什么?

  他,无力逆转!

  想不出任何办法!

  朱棣几乎是失魂落魄地站起身来,他用不敢置信的眼神望着道衍,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涌起。

  这股寒意透彻心扉,让朱棣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

  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世界观的震撼!

  远比之前听到那两个问题时,自己初步设想受到的震撼大的多!

  因为,朱棣已经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为何必然会发生!

  自己的大明为何必然会灭亡!

  “大师,姜星火说的?”朱棣依旧抱有一丝期望,或许姜星火说的是假的呢。

  道衍同样也有些失神,然而他抿了抿发白的嘴唇,默然点头。

  朱棣最后一丝期望破灭了。

  “秦末战乱人口锐减,汉高祖后历经四代,实现盛世‘文景之治’,末年绿林赤眉起义;光武帝后历经三代,实现‘明章之治’,末年黄巾之乱;唐高祖后历经两代实现‘贞观之治’,末年黄巢起义”道衍已经无需再念下去了。

  “陛下?”

  朱棣顿时惊醒过来,他感到自己脊背发凉,冷汗浸湿了衣衫。

  朱棣忽然问道:“假如朕选了更适合治国的炽儿当太子,瞻基当太孙,那是不是后世就会出现以他俩庙号为命名的大明盛世?”

  道衍点了点头,甚至认真地推演了一下:“大皇子仁德宽厚,可称仁宗,瞻基脾性有陛下英雄气,不会安稳守成,大约是在宪宗、宣宗、景宗里面打转。”

  仁宪之治?仁宣之治?仁景之治?

  一股无力感,从朱棣的心头升起。

  朱棣在姜星火的指引下看到了大明的未来,大明会在他之后达到极盛,然后逐渐衰落,最终亡国。

  可悲的是,朱棣作为自觉英明神武的“老祖宗”,却无能为力。

  朱棣呆呆地出神了良久,道衍同样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而朱棣不经意间的一瞥,却看到了道衍已经死死攥着念珠到发紫的手指。

  “大师,伱?”朱棣看到了道衍面上几近狰狞的神色。

  “为什么无人能解脱?为什么?!”

  道衍在厉声质问,却是对着面前的空气。

  一向被朱棣视为智囊,一向古井无波的道衍,此时却陷入到了脑力枯竭的状态。

  朱棣起身疾步向前,用手握住道衍的手。

  “啪!”

  道衍手中温养多年的念珠,赫然从线处崩碎,念珠叽里咕噜滚落一地。

  朱棣怔然失色,能让从容不迫的道衍失态到这种地步,到底是为什么?

  “陛下。”道衍瞪着一双满是血丝的眼睛看着朱棣,“陛下刚刚想的是大明,可老衲想知道的是,为何无人能解脱?”

  “这是‘气运’最核心的秘密。”

  “这就是,屠龙术!”

  而隔壁,丝毫不知道对面事情的朱高煦站了起来,他眼神发光认真地问道:“姜先生,那此前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皇帝能破解并走出这个规律吗?”

  “不是没有聪明人看出来过。”姜星火顿了顿,继续道:“可秦始皇以后的每一任皇帝,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远的不说,就拿宋朝举例,王安石变法想抑制田地兼并,最后是什么结果?”

  朱高煦还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服,他问出了跟道衍一样的问题。

  “为什么无人能破?”

  姜星火认真解释道。

  “可以说,从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统的皇帝专制帝国之后,历代王朝没有一个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是因为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帝国是建立在专制意志基础上的。”

  “为维护这种专制的王权,统治者设计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层层结构,通过体制内的权力大小,来决定利益的分割大小,最终实现皇权的至高无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