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如果这世界上存在什么不可思议之事,那么,一定是姜星火干出来的。

  当初,他就是被姜星火这种神乎其技的本领给震惊到了。

  所以才会在悟道后,想方设法要帮助他的姜圣开万世之路。

  如今,姜圣说他能做到,那么道衍就相信,一定能做到。

  反而言之,如果算数认字这点还在常理之中的事情都做不到,又凭什么掀翻统治天下思维上百年的理学呢?

  “还有两个多月,最多四节课,就要出狱了啊.”

  道衍目光深邃。

  关于姜星火出狱后的安排,道衍的想法,跟朱棣截然不同。

  朱棣主张找一个合适地实际跟姜星火摊牌。

  毕竟,姜星火只要出狱,他又不是傻子,一眼就会发现自己给大明带来的改变。

  所以既然不可能让姜星火继续待在监狱里,那么就只能跟姜星火坦白这一切。

  朱棣打算直接拜姜星火为国师。

  反正周文王第一个前往磻溪河拜访姜子牙,就拜姜子牙为太师了。

  一个道理,不突兀。

  更何况,姜星火的“化肥仙人”已经名声在外,朱棣如果对百官宣布,化肥仙人降世,自己拜为国师,已经尝到甜头的百官,对授予一个这种名誉大于权力的高位,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对之声。

  反而会期待,化肥仙人,哦不,国师大人,再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

  多扔出点仙丹仙方什么的。

  这也是朱棣为什么果断采纳了龙虎山天师张宇初的建议的原因。

  目的就在于,提前给拜国师造势。

  朱棣当然知道,姜星火可能压根不在乎这些名利权位,但料想也不会反对吧?

  道衍,则不这么认为!

  道衍认为,世间如他这般纯粹为了施展胸中抱负,不惜生死荣辱置之度外的理想主义者,是极少的。

  但如果他还有同路人,甚至是引路人。

  那就一定是姜圣!

  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有什么能让他们真正地留下来呢?

  官位、权势、美人、财富?

  不,都是过眼云烟罢了。

  真正能留下理想主义者的,唯有理想!

  什么理想?

  天下大同!

  如何大同?

  推翻理学!

  只有在大明发动一场思维变革,才有可能为社会主流思潮的转型奠定基础。

  而只有整个社会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大明才能走向那条新路。

  否则,英武而锐意进取的皇帝一旦驾崩,权力出现交替。

  整个大明帝国,就一定会被程朱理学支配的士绅阶层,给拽回老路。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推翻程朱理学的统治。

  不一定彻底摧毁程朱理学,而是让其从统治地位退化到诸多主流学说之一,就足够了。

  那么出狱就让姜星火当国师,能直接做到这一点吗?

  显然不能,道衍清醒地意识到,想要开辟那条万世之路,就必须从思维着手,而从思维着手对抗理学,现在“他们”所拥有的理论基础,还太少太少。

  毕竟,程朱理学是一个经历了十数代大儒,不断添砖加瓦,完善起来的理论大厦。

  可这里还有一个关隘就是。

  ——如何让姜星火觉得自己有必要实现这个理想?

  道衍给出了答案,也是佛门中修行的一条路。

  去体悟。

  去人世间体悟百姓的悲欢离合,去体悟生民之多艰,去体悟程朱理学对人性之摧残。

  如此一来,姜星火方才有可能下定决心,去推翻理学,去开辟那条万世之路。

  当然了,这也只是道衍目前的想法而已。

  ——————

  说回树下。

  姜星火继续以手代笔,在湿润的地面上写起字来。

  ①组织准备,是否建立独立乡级税收机构?可以。

  ②人事准备,需要满足识字、懂术数、廉洁、异乡人?可以。

  ③政策分解,新的税收机构、人员、制度,‘大明税卒’?

  ④政策实验,寻一试验地。

  ⑤政策宣传,拟办报纸。

  ⑥政策推广,暂无。

  姜星火问道:“也就是说,如果我能证明,不识字不识数的人,在三个月内学会加减乘除,学会认识五百个常用字,是不是人事准备就能完成?继而倒退,组织准备也具备可行性?”

  “自然如此。”朱高煦闷声道。

  夏原吉好奇问道:“大明税卒,是什么意思?”

  “警者,戒也。《周礼·天官·宰夫》载: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

  “税卒,便是用来警戒群吏切莫贪墨税收的人员。”

  “如果我能证明之前那一点,便可以寻些老卒,同样教导,先培训出一个团体,在某处小规模试验,继而开始逐渐扩大推广范围。”

  夏原吉又问道:“报纸呢?”

  “报纸便是跟邸报类似的东西,只不过在版面和内容设置,以及印刷精美程度下,都有所差别,主要是给老百姓看得。”姜星火道。

  “给老百姓看?老百姓又不识字.”

  夏原吉忽然收声,认真地看向姜星火:“姜先生,伱莫不是真有什么法子,能教人快速识字吧?”

  “自是有的。”姜星火笑着说道。

  “什么法子?”夏原吉好奇问道。

  姜星火看着这位身份神秘的秋先生,淡淡道。

  “先不告诉你。”

  夏原吉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接着说。”

  姜星火丝毫不以为意,继续道:“而既然有了税卒卫,便可以搭建税卒机构之前你们觉得新建独立的乡级收税机构,最大的问题是费钱且占用编制,其实不是的。”

  “其一,你把税卒当做独立的几个卫就好了,大明又不是养不起多出来的几个卫。”

  “其二,费钱的原因,便是怕养人的钱,还不如因为新的收税机构而多收上来的钱。”

  “但是如果你们换个角度去想,其实税卒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收税。”

  “而在于,皇权下乡!”

  夏原吉心头一震,但还是勉力问道:“每个乡几个税卒,皇权便是下了乡吗?”

  “不,皇权下乡的真正含义不是几个皇帝的人常驻,而是皇帝的意志,能够传达到乡里的百姓,否则,乡里便是土皇帝大过天!”

  “有了常驻或是几年轮驻的税卒,这些税卒又识数识字,朝廷的政令很容易地就能通过他们的口,讲给百姓去听。”

  “不要小瞧这一点,很多人一辈子都像是与外界毫无接触的幼虫一般,活在地域和宗族所构筑的‘信息茧房’里。”

  “而税卒,就是打破这个‘信息茧房’的一把刀!”

  “从此以后,外界来自朝廷的声音,就能传递到每一个寻常百姓的耳朵里!”

  ——————

  税卒!

  信息茧房!

  皇权下乡!

  两位尚书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培养人识数识字。

  目的不仅仅在于收税本身,而在于皇权下乡!

  此前便说过,面对朝廷的绝对武力,地方乡里的宗族士绅,其实并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因为时代早就变了,随着历史的演进,汉代乃至南北朝、隋唐时期,地方足以自保的强力武装,在宋代以后,就开始消失地无影无踪。

  嗯,这么说来,铁血大宋在对内重拳出击保证江山稳固方面,还是有一手的。

  事实上,从“我大清”的实践来看,江南地方,面对八旗铁.重装骑马步兵,确实也没有抵抗的能力。

  那么,地方宗族士绅凭什么能控制地方呢?

  之前两位尚书还不太好描述,总往什么宗法、血缘、权威、文化、习俗上面想。

  现在想来,姜星火真是一语道破。

  ——信息茧房。

  是的,就如同为什么古代中国农民不识字一样,因为他们不需要识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