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我是让你们先记下来,让老道士试一下,炼出了成品看看施肥效果,没让你们当场开炼啊!这是诏狱!”

  “都一样。”朱高煦脸不红气不喘地把焦炉扔在了树坑边,“正好,这还有个堆焦炭的坑。”

  “什么叫都一样?咱们是囚犯啊!”

  李景隆笑呵呵地说道:“什么囚犯不囚犯的,有权有势的人坐牢那叫囚犯吗?那叫择地受保护疗养。”

  姜星火一时无语。

  本来他有些想不通,但是想一想,如果把公侯伯级别的勋贵子弟换算到

  算了,还是别换算了。

  总之,按照他在现代世界看到的新闻。

  哪怕是地方上普通官员的儿子“孙某果”犯了罪,在监狱里都能“搞发明创造”,那么像这种大明朝的顶级勋贵二代,在诏狱里制造出个化肥出来,也很合理吧?

  是的,其实姜星火是藏了一点点私心的,就一点点。

  姜星火之前不打算造这种实物出来,而是天天讲课键政,便是因为讲课讲的再天花乱坠,那也是在诏狱里吹牛皮,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了太多实际影响。

  毕竟,自己讲课的对象只是两个勋贵二代而已,又不是大明帝国真正的掌权者,他们知道了‘摊役入亩’和‘白银宝钞’,就能贯彻落实下去吗?估计得等他们成长为大明帝国的当朝权贵的时候,才有一丝可能。

  至于日本的‘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那更是他们出狱后很遥远的事情了。

  但是,任何跨时代的实物,意义都跟讲课键政不一样。

  因为东西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就摆在面前的。

  而如果小规模生产的化肥能搞出来,这两个勋贵二代,只要上交给朝廷,估计马上就会获得减刑乃至免刑。

  人心都是肉长的!

  大胡子高羽两次花大价钱找人,就是为了救自己出狱;曹公子也曾在自己落魄之时伸出援手,落水后救他上船,更是因为自己吃了挂落,也被关进了诏狱。

  虽然这些事无一不违背了姜星火的主观意愿,但在客观上,人家就是在帮自己。

  所以,姜星火也准备尽自己的一份力,拉这两兄弟一把。

  时间过得很快,也就一顿饭工夫,在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特意嘱咐过的情况下,锦衣卫请来负责给人疗伤的袁珙,就拉着一车奇奇怪怪的炼丹工具驶进了院落。

  很快,所有工具都齐全了。

  姜星火对这种特权阶层把诏狱当自己家的行为,已经彻底麻木。

  有权力,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看着眼前焦炉的出烟口,被袁珙从炼水银器具里拆下的瓷管堵上,导进了放置好绿矾的瓷缸上。

  “开炼?”袁珙问道。

  “开始试验。”姜星火纠正道。

  袁珙清了清嗓子。

  “好的,那现在开炼吧。”

  很快,袁珙就为姜星火等人展示了这个时代,炼丹道士的种种专业装备。

  姜星火有一点没想到的是,虽然炼丹道士不清楚这些物质的具体化学元素属性,但在一代代的实践(作死)中,他们已经传承掌握了一套成熟可靠的操作方法。

  袁珙首先给自己的手部和面部涂抹了一层浓厚的油脂,这是用来防止煮沸绿矾后,硫酸烟雾对人皮肤表面的腐蚀。

  随后,袁珙穿上了一层以棉花、丝绸、麻布混合制成的炼丹道袍,还戴上了类似于面甲的东西。

  朱高煦拿着一把铁铲,正在往焦炉里铲煤。

  李景隆则躲得远远地看着,生怕出点意外把他炼没了。

  而在一墙之隔的密室里,只有郭琎和柴车在记录墙内的对话。

  朱棣和朱高炽,以及被招来的户部尚书夏原吉,龙虎山正一派当代天师张宇初,都来到了另外一个较远的院子里。

  毕竟,那边只有密室是隔音的,可他们总不能在密室里炼焦吧,所以只能跑到了离得远远的地方,靠守在姜星火所在院落门口的忠义卫所伪装的狱卒,肉眼观察后结合密室内的记录,来非实时传递信息。

  “陛下。”

  策马赶来出了一身汗的夏原吉扶正了官帽,忍不住问道。

  “姜先生真的说,他的这个仙方,炼出的东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让农作物亩产量翻倍?”

  “确实如此。”

  朱棣仿佛看透了夏原吉的心思,平静地说道:“夏尚书莫说不信,朕听了,朕到现在也是不信的,可”

  夏原吉抹了把汗笑道:“可因为是姜师说的话,所以陛下也就打算试一试?”

  朱棣没说话,点了点头。

  虽然朱棣隐藏的很好,但夏原吉这个老官僚,依旧在朱棣的表情中看出了细微的端倪。

  皇帝很希望这个仙方是真的。

  夏原吉不禁有些感慨,姜师可真是无所不通啊,不仅在经国济民之道上有着高屋建瓴的视野,以及推陈出新的大气魄、大智慧,就连农业上,也有这般见地,竟然能发明出增加土壤肥力的仙物。

  是的,就是仙物。

  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种田这件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财富就是田地产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最好办法就是看他有多少亩田地。

  在百姓眼里,皇帝拥有天下之地,所以皇帝是地位最高的。

  而不是皇帝地位高,才拥有天下之地。

  在这种唯田地论的时代,田地与后世的资产几乎可以画等号去理解。

  那么试问,只要得到就能让你资产翻倍的东西,不是仙物是什么?

  且不说夏原吉这边心思转动不停,皇帝和大皇子身前,指挥着几个炼丹道士正在开炉的龙虎山天师张宇初,心里也是有些犯嘀咕。

  张天师身着羽衣道袍,头戴方巾,臂弯处搭着拂尘,微微有些出神。

  一开始,当张天师坐在京城里正一派分观的时候,听到皇帝宣旨召见他,张天师非常高兴。

  因为在建文朝的时候,道门非常受到建文帝身边齐泰、黄子澄那对卧龙凤雏的敌视。

  张宇初当年三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且人生阅历丰富之时,乃是做事业的最好时光。

  张宇初作为道门领袖,如何不想振兴道门呢?奈何在朝廷的打压下,他也只能退居黄箬峰下,连龙虎山大上清宫都不能回。

  好在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建文被燕王给赶下了龙椅,张宇初连忙启程前往南京城向新的皇帝表忠心,为道门振兴争取机会。

  谁曾想,皇帝把他召到诏狱来,竟然是让他炼煤烧绿矾?

  张天师是万万没想到啊。

  至于皇帝说的什么“仙方”,张天师更是一个字都不信。

  我们龙虎山正一派炼丹,从五斗米教算起,已经传了一千多年了,什么丹我们龙虎山不会炼?

  至于能让粮食亩产量翻倍的?

  抱歉,听都没听说过,吕祖都没这能耐。

  哪怕你是皇帝,你跟我张天师说今天诏狱里的一个囚徒有这仙方,还要现场开炼,那我也只能心里呵呵,表面对你说“好的陛下”。

  “张天师,没问题吧?”朱棣看了一眼张宇初,说道,“没问题就可以开始跟着炼了,那边已经开始了。”

  “好的陛下。”

  张宇初压根就不认为这个所谓的“仙方”能够成功,此番前来也只是硬着头皮去炼,为了完成皇帝的任务罢了。

  很快,点火开炉了。

  但这次张天师炼的却不是丹,而是焦炭

  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表现,张宇初亲自手持铁铲,铲了几铲子的焦炭进去,然后就被烟熏得够呛。

  “咳咳!”

  张宇初赶紧用羽衣道袍捂住嘴巴,将铲子里剩下的焦炭拿出来扔在一旁,用水壶漱口,又干咳了两声,这才舒服了一些。

  呛死本天师了!

  张宇初再次深吸一口气,感觉胸腔内全部是煤炭烧灼的味道,令人窒息。

  天师大人放弃了亲自下场干活在皇帝面前表现表现的想法,开始指挥起了炼丹道士。

  焦炉喷出了黑灰色的烟雾,喷在刚刚烧开的绿矾瓷缸里,那金黄色的绿矾液体被熏得变得浑浊,一丝丝油脂一样的东西,顺着釉面往外冒,散发着充满了腐蚀性的气体。

  道士们专门用来炼丹的道袍被烧出了一个个小窟窿,发出了“滋滋~”的声音,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烧焦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工作中去。

  “三味真火,起!”

  站在最前面的老道士猛然抬手结印。

  然后三个年轻道士往瓷缸下放了不知道什么助燃剂。

  瓷缸下带有龙虎山印记的炉子,红色偏白的火焰从中蹿升而起,随即越变越旺。

  整个瓷缸顿时都被映照成了一片红灿灿,热浪滚滚。

  道士们围绕在炉灶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咒、又手上不停地掐诀。

  ——充满了封建迷信的仪式感。

  就好像自己真的有法力想要尽数灌注其中似的

  这套烧个火还要神神叨叨的仪式,让朱棣看的直皱眉。

  朱棣眉头微蹙地站在旁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并未催促张宇初炼制,仿佛在紧张地等待着结果。

  半晌之后。

  “噗——”

  一声闷响过后,那绿矾缸里的水吸收了大量煤烟后,终于彻底沸腾起来,咕噜咕噜地向上翻涌,冒出了无数气泡和白沫,同时浓郁刺鼻的药渣夹杂在其间,飘荡出来……

  这样的景象持续了约莫小半个时辰,直到所有的水分几乎全部蒸干之后才停了下来。

  道士们纷纷撤离了瓷缸旁,盘腿坐下休息了一阵,等待绿矾彻底晾干冷却。

  最后,炼丹道士用银勺挖出了充满了煤气味的红灰色凝固物,然后用丹药模具压制。

  张宇初亲手捧着锦盒献上,低头看着锦盒里这枚品相零分,气味零分的“丹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