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92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去前面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机灵点。”

  一个护卫被派了出去。

  四名士子欲言又止。

  金幼孜复又问道:“你们是亲眼所见吗?”

  一名士子掏出手帕擦了擦止不住的鼻涕,凄凉地说道:“哪是亲眼所见?亲眼所见还有命回来?”

  闻言,朱棣等人反倒放下了心。

  “那你们是听谁说的。”金幼孜有些刨根问底。

  四名士子对视犹疑了起来。

  他们刚要拒绝,金幼孜从骡子后驮着的包裹里抖出半截衣服来。

  正是一件浆洗干净的绿袍。

  “伱是朝廷命官?”

  士子们有些惊喜了起来。

  金幼孜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借道回乡探亲之前不想暴露身份,还请见谅。”

  “怪不得,怪不得能雇佣得起蒙古人当护卫,还有好几个。”

  一个脸上被擦破了大半的士子指着朱棣对金幼孜说:“这位大人,你这老伴当看着是个孔武有力的,可否把他的骡子借我一用?我的驴子打的狠了,狂奔时崴了蹄子。”

  见金幼孜的面色有些惊愕,士子以为自己没有解释清楚,转身露出了驴屁股,上面满是鲜红的血痕,显然是几人狼狈逃跑时,不管不顾地抽打出来的。

  金幼孜已经在心里祈祷,朱棣能给他留个全尸了。

  却没想到朱棣应得干脆,不仅下了骡子,还亲自给他牵了过去。

  士子感激不已,连连道谢,又掏出了银钱递给朱棣。

  朱棣大方揣进了怀里,想要牵走驴子的缰绳。

  那倔驴认准了主人,不想登时便起一蹄。

  “小心!”

  童信眼睁睁地看着驴蹄子踹向皇帝,这要是把皇帝踹个好歹,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后世史书会怎么写?

  《明史卷五太宗文皇帝》: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巡幸江南,遇一倔驴,卒。

  就在金幼孜以极为不雅的姿势扑过来护驾的时候,朱棣却像是早有预料一般,侧身躲开驴蹄,旋即抬手反扣住了驴的大腿根,用力一压。

  “砰”的一声!

  倔驴倒在了地上,发出沉闷的撞击之音!

  紧接着,朱棣以所有人都没看清的速度,对着驴的踝关节一推一拉,“嘎嘣”一声,驴子自己都愣了。

  眼看着倔驴挣扎地站了起来,旋即行动如常地走了两步,就向朱棣走去。

  几名护卫拔出了刀,却被朱棣阻止。

  朱棣拍拍手,倔驴亲昵地用脑袋上稀疏灰色鬃毛蹭着他的大手。

  “以前的老手艺,还没丢喔”

  直到这时,金幼孜才恍然想起来,眼前的皇帝,也是能身披四五十斤的重甲,持枪负弓亲自在战场上浴血搏杀而不倦的狠人。

  一段小插曲过后,见识了“老伴当”和几名护卫的武力,四个士子终于肯说实话了。

  “在村里作乱的消息不是我们亲眼所见,但却是一个住在临近村落的同窗拦在官道上告诉我们的,就在前面不远处。”

  看着神态自若的金幼孜,其中一个士子恳切劝道:“这位大人,您应该熟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不管消息是真是假,都不必往前走的。”

  士子们又觑了金幼孜的护卫,有些眼馋地说道:“不如我们一起走回头路,也互相有个照应。”

  童信等人对此嗤之以鼻。

  互相照应?

  怕是带了四个拖油瓶才对吧。

  明明自己害怕有求于人,还说的好像双方互惠互利一般,这些儒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虚伪至极了。

  “你们先如实告诉本官一件事,再说其他。”

  金幼孜反而摆出了一副当官的气派,没有理会士子们的请求,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士子们对视一眼,旋即有人说道。

  “大人你且问吧,但凡知道,我们知无不言。”

  “最好如此。”金幼孜在马上捻了捻稀疏的胡须,问道:“那你们可知道,为何沿途有这么多弃婴?”

  听到这个问题,几名士子迟疑了起来。

  童信带头按住了刀柄。

  “我们说,我们说!别动刀子,有话好好说!”

  这便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清了.几名士子七嘴八舌地说道。

  “当先一个的原因,便是本地的人家,委实是负担不起养孩子的。”

  “为何负担不起?”金幼孜今天打定主意刨根问底,问清楚弃婴这件事。

  “因为粮食不够。”士子的回答倒也干脆,“年年粮食都不够。”

  “松江富庶闻名天下,粮食怎么会不够呢?是因为朝廷的赋税重吗?”

  士子恳切答道:“朝廷的赋税确实重,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便是要给田主和宗族交,留到自己手里的,也就勉强够餬口,养孩子就远远不足了。”

  田主?

  宗族?

  金幼孜和朱棣等人听得一头雾水。

  见话题以及说到了这个,不给眼前这位朝廷命官解释清楚,自己等人是别想跑了,四名士子干脆耐心解释了起来。

  “不是说这田在谁名下,地里的收成就都归谁的.官府的黄册和鱼鳞册上,这田是甲的,甲是自耕农,可实际上不是这回事。”

  “那是怎么一回事?”朱棣插话问道。

  回答的正是之前倔驴的主人,他详细说道。

  “有些田,甲跟乙是签了私底下的契约的,按手印的那种,其实都是乙的田,但名义上是甲的,便是所谓的‘寄托’,跟单纯的佃农比,没有那么苛刻。”

  朱棣恍然,这便是官府那里双册登记的不是佃农,是自耕农,实际上却是另一种形式的佃农。

  金幼孜思维敏捷,针对这一点,接连提出了两个疑问。

  “其一,若是佃农伪装成自耕农,以前的徭役怎么算?”

  “其二,如果甲要拿著名义上属于自己的田产出去租赁或是其他,乙就不害怕遭受损失吗?”

  士子无奈道:“这俩问题,都跟宗族是绕不开的。”

  “怎么说?”

  “地方上的里长,其实都是一个宗族里的人轮流做,表面上这人在官府那是里长,要负责组织徭役、收税,可实际上没准在族里就是个木偶,真正说话管事的,是那些族老。”

  看着不经意抽出的闪亮刀锋,咽了口唾沫,士子继续勉力来言:“所谓的徭役,都是由地方宗族组织村里丁壮子弟专门去服的,跟在地里耕田的甲没关系,有人会顶着甲的名字去服徭役官府抓到人干活就行,谁管你是不是本人,也压根无从确认。”

  “那甲呢?负责耕田就行?”

  “当然不行,要给族里交一笔费用的。”

  金幼孜点点头,田地归属使用以及徭役这部分,他算是搞明白了。

  玩的花样很多,从官面上看,甚至可以说无懈可击。

  田地在官府登记那里就是甲的,也确实是甲本人在耕种,服徭役官府懒得管,那也就真的没人管了。

  既然有宗族作为威慑,在这个时代,普通的农人有着宗族身份后,也确实无法反抗传统宗法制的强大力量。

  那么第二个关于田地租赁、转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是甲,恐怕是拿不到“自己的”地契的,应该都保存在宗族里,就算拿到了,想要转租也是千难万难。

  没人会跨着村子跑到你这里来,就为了租你这几亩地种。

  而同村的人,都是一个宗族的,知道这里面的猫腻,既然有着稳定的规则存在,也不会有人去租赁,否则自己一家就要遭受来自宗族的打击报复。

  而且老婆孩子热炕头,勉强能活着,谁愿意去反抗呢?

  实际上,受到战乱影响的时间越短,宗族这种固定的基层组织形态就越容易稳定下来,甚至稳定到了僵化、压抑的程度。

  族老们只要一直掌握着宗族的权力,这种论资排辈的现象,就会在宗族里持续下去。

  连大灾都很难摧毁宗族这种组织形态,除非遇到了大的战乱,大到天下分崩离析,家家亲人离散的那种程度。

  在明朝初年,北方就是这种情况。

  北方跟南方截然不同,尤其是燕云之地的汉儿,从辽国开始,到金朝、元朝,已经与南方隔阂数百年了。

  这种隔阂,不仅体现在“南北榜”事件上,而是某种庙堂利益、经济交流、文化差异上的全面隔阂,也绝非大明开国短短数十年所能弥合的。

  而朱棣本人,恰恰就是北方士人、军头、地主们的利益代表者.注意,不是代言人,也不是代理人,只是代表者。

  话题说回当下,金幼孜复又问道。

  “只是因为养不起,所以才有弃婴的吗?”

  “有的也不是因为养不起,还有一个原因,挺重要的。”几名士子都有些苦笑的意味。

  “说。”

  为首的士子答道:“生下来不管如何,都要竭力供着去念书的,好歹念个一两年,才看得出来是不是个读书种子谁家都不认命的,总要试一试,可这试试的成本,就得普通农人倾家荡产了。”

  另有人接话道:“便跟赌徒一般,有的农人,养废了一个,便想供第二个去念,踏上那条直上青云的路.直到最后彻底断了生娃娃的念头,或是家破人亡。”

  说到这里,竟是倔驴主人触景生情。

  “行路难,行路难!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