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配嫡女_分节阅读_第153节
小说作者:弥生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5 KB   上传时间:2015-04-05 14:44:10

  薛九领着三万大军来江州之前,先与其他两州兵马相遇,且大胜了一场,收编了余兵。有不愿从军者,便就地遣散,虽是敌军,然而竟也发了路资。

  路资不多,不过一人二两,然而对于兵败的士兵而言,却是极大的恩惠了,对薛九自是感恩戴德,愿意留下的竟有半数。

  如此,到达江州之时,薛九手中之兵已有四万余。

  此时孟世子也不得不出来见薛九,毕竟与薛九一道前来的还是戚国公。

  戚国公比孟世子年幼,然而看上去却显得老了一些,八年在外领兵,风吹日晒,又焉能不老。

  不只如此,因兴兵十分之急,更是连胡须都不曾打理,只一脸胡子差点让孟世子没认出人来。

  两人当年虽有交恶,然而最终一笑泯了恩仇,如今各有家室,一见面也不过上前相拥,各自猛拍对方的背而已。

  孟世子这几年虽一直有习武,然而终究比不得戚钺那一身的武力。两人互拍,却是自己吃了个大亏,差点把心肝肺都拍抖下了肚子里。只得在那直翻白眼。

  薛九与温宥娘在一边看着好笑,随后也不管他们兄弟,只两人手挽手进了温宥娘的院子。

  温宥娘一边与薛九走着,一边打量她这一身装甲,心里十分羡慕,甚至于羡慕到了脸上,“果真英姿飒爽。”

  薛九一直知晓温宥娘羡慕于她的,就拍了拍自己的一身兵甲道:“待会儿试一试?”

  温宥娘摇头,倒不是不想试,“恐身量不合。”薛九如今长得比她高且壮,那一身要套在温宥娘身上,约莫也不是多好看。

  薛九看了看温宥娘的身高,只得道:“这些年,你竟也没长多高。”想之前见面,她还没怎么在意过。

  随后薛九听说胡氏一族在此,就先去见了胡氏如今的掌舵人。

  胡二爷已年迈,且也不是对宗主位有想法的人,因此胡氏如今的宗主却是大房的嫡长子胡惟庆。

  只胡惟庆到底比不得胡二爷的精明,因此族中事务自胡丞相死后,都由自己二叔一旁辅助。

  薛九不在乎胡氏如今由谁掌权,她只在乎自个儿起兵够不够正大光明。

  皇帝对戚薛两家的缴文早已达薛九手中,她此时来拜见胡氏,也是想请胡二爷捉刀,替她那四万军队把出兵理由给洗白了。

  戚家为何要反,胡二爷并不知晓真正缘由,然而想到当年戚钺在皇宫的落水,及戚侯爷当初的死,其实心中也算是有些想法的。

  倒是薛九却是与胡二爷直言了,“当年戚薛两府本在议亲,为那昏君所知,竟是在皇宫中想要我夫君之命。后我夫君幸得保命,又有南宁太子相逼,那昏君不得不为两家指婚,然而却是随后谋害我公爹。先帝用谢氏而逐谢氏,当今用戚氏而亡戚侯,这等昏君我等若不再反,恐日后世家再无立足之地!”

  胡二爷见心中的猜测得了印证,倒也不怀疑薛九之话真假,只点头道:“还请薛将军放心,昏君所为,天下愤怒,无不为戚侯爷痛心!”

  胡二爷的缴文,写得十分畅快淋漓,将那昏君骂得猪狗不如,若有一分廉耻,许都会自挂东南枝了。

  不过缴文要传到昏君耳中许是要需要一些时日,只公子珣读了缴文,一时激动拍手而唱。唱到最后却是泪流满面,直言道:“天下惟胡公知我心!”

  在座众人皆知,这当是想起了当年的先三皇子,对如今皇室有着怨恨,只看了这一篇缴文,才觉郁结于心二十年终得畅快一场。

  只数日后,远在京中的皇帝看得这份抄送的缴文,却是气得当即在朝上吐血晕厥了过去。

  本就不安定的朝堂自然更加慌乱起来,只几位朝中重臣散了朝,等着太医将皇帝救醒,又开始琢磨此缴文该如何回了。

  胡二爷写的缴文过分犀利,只将皇帝这些年对当年有从龙之功的功臣做过的事儿,一件一件理了出来。

  只把皇帝逼入了忘恩负义之境地,骂他若是还有点骨气,就当自刎以谢天下。

  别说皇帝被气得吐血,只那缴文,才念了一半,却都让在朝上的众官员听得有些心惊胆颤,对皇帝的刻薄寡恩理解更上一层楼。

  因此才有皇帝昏厥后,有官员胆大提出降敌了的说法。虽是被朝中一些官员唾骂,然而当那官员说出缴文中之事时,却也大多沉默以对。

  几位深受皇恩的重臣不至于说出让皇帝自刎或者降了的话,却还是要违背皇帝的意思了,只等得皇帝醒了,就道:“胡氏孟氏反,无非因皇后、太子与太子妃之痛。如今之际,却是先稳住胡氏与孟氏为先。”

  皇帝本就到了强弩之末,只得喘声道:“依重卿家之意,此后当如何是好?”

  有臣子出列道:“臣以为,当立太子遗孤为太孙,今后即位。令胡氏、孟氏辅政,以安其心。”

  皇帝听闻此言,眼睛瞪得老大,他若是愿意太子一系即位,又如何有当今之乱,只粗声道:“不行!”

  说话的大臣却是不急,只道:“北有盛国公余孽,南有胡孟戚三家,陛下当如何?”

  皇帝只喘着气,也说不出来话来,只闭着眼睛,脸色一片惨淡。

  那大臣见皇帝不答话,只又侧过头问立在一边伺疾的四皇子,“也不知四皇子可有何高见?”

  四皇子只沉着一张脸,也说不出甚有用的话来,只道:“父皇有疾在身,大隆天下,还托与诸位。”

  只在大皇子宫变之后,皇帝将四皇子带在身边,朝中众臣已知皇帝心意,对四皇子自然热络。

  不过这热络也只到了得知连南面都反了之后,就渐渐变得冷了起来。

  如说盛国公余孽之事,朝中的大臣们还以为可以靠南面调兵打赢,许大隆江山并没那般容易倒下。四皇子也算是素有贤明,朝中大臣少有外心。

  只如今胡氏孟氏一反,加上戚薛两家,氏族中的四个大族都反了,朝中就开始人心动了起来。

  对前些日子热络的四皇子,如今自也避之不及。要知胡氏的缴文里,就有一点是当今为了一个身份卑微的皇子,残杀两子,祸及孙辈,有悖人伦。

  四皇子,如今已经成了胡孟两家要反的理由之一,就连皇帝身边自胡氏一系出事后提拔起来的重臣,对四皇子也已无好感。

  “既四皇子说不出个法子来,那下臣就逾越了。”那臣子甩了四皇子一脸后,正过身,朝着皇帝道,“虽是太子庶子,却也有胡氏血脉,且也得尊称太子妃为嫡母,许如此胡氏与孟氏便会退兵。便不如此,也能以此驳斥胡氏孟氏缴文不实,揭露胡孟两族的真正意图。”

  “如此,胡孟两家会退兵?戚薛两家也会退兵?”四皇子却是开口问道。

  胡氏与孟氏与戚薛两家,连先三皇子遗孤都抬出来了,又哪是会轻易退兵的人,这是冲着要推翻皇帝来的。

  四皇子也不傻,知道如今众大臣对自己已无好感,然而却也不愿背上缴文上的指责。要皇帝立了太子庶子为太孙,这才是将他的罪给坐实了。

  即便如今京中已无胜算,四皇子也不想折了自己的自尊。他生而为皇子,身份高贵,太子与大皇子身死,三皇子有疾,他为何没资格继承皇位?且还得受天下指责?

  缴文里说得再多,也掩盖不了那些反贼的狼子野心!

  只不论四皇子如何反对,于如今的朝臣而言,他并无决定之权。

  皇帝只是病重,即便太医说时日无多,那也还没死,今后的政令当如何,也得皇帝亲口说了,当臣子的才会应下。

  “如今北面有仇伯爷领兵抗敌,却节节败退。南面有五万之多兵甲,已达江州。而京中只一万兵士,除非天降奇兵,否则难有胜算。还是四皇子可亲带京中这一万将士,抵御得了那五万将士?”兵部尚书问道。

  四皇子嘴角动了动,到底没说出话来。他外家当年亦是以军功起家,然而在如今这两三代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又哪有可领军之人。连他在皇帝的暗中照应之下,多学帝王之术,于兵法一道并不了解,谈何去领兵作战。

  户部尚书见四皇子说不出来话,也免不得提醒一句,“如今京中米粮渐少,京中各大仓库需得供应那一万驻军,陛下若再不下决断,恐京中就会自行乱起来。”

  大户人家尚好,许是自家仓库里留有余粮,然而平头百姓们,特别是京中百姓多以其他营业为生,依靠直隶江州一带或者京郊一带供米,家中却是少有有余粮。

  如今江州直隶一带米粮渐少,京郊一带百姓许会因兵祸藏粮而不卖。京中米粮价格日高,得多少老百姓买不起米粮。等到最后没了粮食之时,京中百姓就是被逼着也要开城门投降了。

  “京中驻军,多京中百姓之家所出,还请陛下多思,”兵部侍郎又轻飘飘的加上了这么一句。

  将士正守护着京城,然后让他们家人饿死?到时不只京中百姓动乱,就连军中恐怕也会兵变。

  皇帝要不早下决定,等着他的,就将会那般的场景。别说打赢反贼,只怕连自己的皇宫都得被拆了。

  皇帝只听着这几个臣子的一言一语,心中气闷不已,喉头已涌出铁锈般的味道,却也得死死忍住,只艰难的吞咽了几下,才道:“四皇子,辅政。”

  这是同意将太子庶子立为下任皇帝,只是捎带了一个条件,想要四皇子辅政。

  只这般主弱臣强,四皇子才有喘息之机,然后再才与那些辅政大臣慢慢死磕,许是有一日就能不从辅政大臣变作摄政王,再登皇位。

  皇帝的打算十分好,这也是没办法之下的办法,只要孟氏与胡氏同意辅政,四皇子今后才有再翻盘的机会。

  低着头的众臣们自然应喏,有人上前写了圣旨,有人端了帝印过来。

  如今局势急迫,也无人再守着以往的规矩,皇帝要立太子庶子继任,其他人辅政,只有人着笔,有人加印,皇帝亲笔提名就行。

  只是皇帝的这般打算,成与不成,却已不是他们这些当臣子的管不管得着的了。

  重臣们得了圣旨,便齐齐离开。

  只剩下皇帝这才将喉头的黑血吐出,四皇子自在一边拿了手绢来擦。

  皇帝却是抓住了他的手,厉声道:“你看,这就是那些世家们!已经兵临城下了,却还在逼着我们皇族!皇儿、你、以后、定、要、将之、铲除!”

  说到最后皇帝再也说不出话来,只瞪着眼看向四皇子。

  四皇子何不知自己父皇对世家的忌惮与厌烦,一如他自幼接受的教导,世家就是皇族的敌人。

  “父皇你放心,有那一日,我必将世家除尽。”四皇子咬着牙道。

  那个世家里,却也有他的妻族。

  温宥娘这一边收到皇帝的诏令之时,顺带着还收到了一份打京中而来的密信。依旧是娇姨娘给出来的,却是说温长慧恐要嫁人了。

  嫁人之故,乃是因一桩丑事。竟与当年张氏嫁到温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是否有人手笔,娇姨娘并未得知,只是听闻温长慧在府上闹着只是被人陷害,因此只随口提了一提。

  不过那家虽是庶族官员之家,然而却也算是仁厚,虽是温长慧丢了名声,却也还愿意上门提亲,以正妻之位相娶。

  温宥娘拿着手中的白绢,也郁结娇姨娘那一片八卦之心,每次送出来的信息也多是小事。

  薛九来见温宥娘,见得她拿着手中的白绢失神,只伸手一捞,就粗粗看了几眼,随后与温宥娘道:“当是林氏的手笔。”

  林氏自然是四皇子之妻,薛九突然说出这话,温宥娘就道:“为何?”

  薛九将白绢丢给温宥娘,随后与温宥娘低声说了上辈子林氏的八卦,“那位可是个心眼小得不得了的人,虽平日看着是落落大方没个小家子气。上辈子兴国侯府被夺爵,可少不了她。听说,也不过是见不得黄二郎与后娶的妻子恩爱。又夫家与兴国侯府相争,几番挑拨不成,就下了狠手。”

  薛九上辈子是皇后,又有强势的娘家为后盾,对于京中官员女眷里面的事情,自然也清楚。当初的林家姑娘是个甚样的人,也比谁都清楚。

  “就她对四皇子心中并无爱意,也绝对不会容忍姓温的进府威胁到她的地位。能让她嫁与这家,也得亏她有个好祖父。”薛九挑眉道。

  要温家老爷于四皇子无用,林氏许是下手就更重了,而不是为她还精心挑选了一家过得去,算得上不错的人家。

  当然,林氏为温长慧选了一家还算是好人家,也不过薛九自以为那般。实际上那男子品性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

  温宥娘对温长慧之事也并无多少想法,即便是得知林氏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也兴趣乏乏。毕竟林氏也没算计过她,兴国侯府换子的事情也早就解决了。

  “自己造的因,自己结的果,也怪不得别人。”温宥娘道。

  薛九想了想,似乎有些明了这话的意思,也不再说那两人,只与温宥娘道:“昏君立了太子庶子为太孙,让孟氏与胡氏辅佐。这般大的消息,你竟也稳得住。”

  “不是还有一个四皇子?”温宥娘嗤鼻道,“不过是为四皇子拖延时日,再寻求翻盘的机会罢了。他这是当天下人就只他一个聪明人?”

  薛九笑道:“可不是只当天下只有他一个聪明人。可就这不聪明的人,上辈子却是真让心爱的儿子当上皇帝了。”

  “那不过是太子与大皇子给了他机会,这辈子不给了,他自然还是从哪来归哪去。”温宥娘道。

  上辈子何以成功?无非是太子与大皇子相争,矛盾越来越大,最后终于爆发了,且皇帝随后突然发难太子与大皇子一系,快得让人无法准备罢了。

  换了这一世,即便是再次突然发难又如何,双方各自准备得当,便是大皇子与太子都不得保,却还是给各家留下了退路。

  加之薛九的重生,让四皇子再无得力妻族相助,自然再登高位不得。

  “说是太子庶子,却也不过一两岁,谁知道是谁的种?”温宥娘最后为那位‘太孙’的身份做了决定。

  昏君做得太过,许是担心太子一系太强,竟是连太子年长一些的庶子都没留下,只留下一个母族为庶族百姓家的小庶子来,好彰显皇恩,之前还封了亲王。

  如今又把那孩子推出来当了四皇子的挡箭牌,好为四皇子以后再登皇位拖延时日。果真是对太子半点父子之情都无,连太子最后一个孩子都不肯放过。

  只可惜,自己的孙子都不肯善待,莫不是还想着别人能善待他?这太孙的‘身份’少不得要再加上一出戏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2页  当前第1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3/1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原配嫡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