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配嫡女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弥生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5 KB   上传时间:2015-04-05 14:44:10

  温老夫人一想到这,对温长瀚兄妹也没了牵挂,心心念念着以后余卿或许将会改姓回温府,也是愿意跟温宥娘姐弟住在一起的。

  安抚完温老夫人,张氏当年的嫁妆也清点完毕。

  温宥娘看见躲在角落里悄悄打量她的温长慧并没有在意,只跟宛娘道:“二婶可是要与二叔一道去外面?”

  宛娘眼睛都是肿着的,如今只能眯开一条线,听温宥娘问便说:“嗯。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和云姨娘都一道要去。”

  这也在温宥娘的预料之中,便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嫁娶,宁氏也是要离开京城的。

  “你记住告诉二叔,去了外面就一辈子别再回京城了。”温宥娘压低声音道。

  宛娘听到这话,眼睛想睁得更开,却是没法,只能急声问:“为何?”

  温宥娘能说什么?说温府已经被薛九盯上了,她重生后一心复仇,要先打压温府再对付仇府,所以温家绝对不能势大。

  这也是她明知道如今留在温府过继三房比去张府有可能得罪张府二、三两房要强也要离开的原因。

  温余卿留在温府,要想安稳,只能平庸一辈子,让薛九感受不到温府的威胁。可有温长慧的存在,她更要担心的是,便是自己弟弟平庸了,薛九也未必会放过温家。

  因此,还不如大家各奔东西,就让温府就此沉寂下去,至少也等个二三十年。不论是薛九也好,温长慧也好,以后的人生都已然定向。

  那时才是温府再次崛起的时机。

  但薛九之事,温宥娘却又不能与温家老爷说。

  先不说重生之事太过荒谬,温家老爷未必肯信,便是说了,若温府与仇府联手对上薛府。

  于他们姐弟有什么好处?

  仇氏之死,虽是自缢身亡,且因当年的谋害产妇而起。

  但柿子捡软的捏,谁知道仇府会不会将这笔帐算在他们姐弟头上?

  就小廖氏那品行,温宥娘也是不会告诉仇府薛九会暗中对付仇府的。要真等到仇府对付完薛府,如同薛九上辈子经历过那样,他们姐弟焉有活路?

  如今该提醒的亦已经提醒,温宥娘没打算多说。

  说与不说,决定权在宛娘手中,信与不信,决定权在二叔手中。

☆、第068章 体弱病缘由

  温宥娘带着张氏的嫁妆与外祖父回到张府,张府大门敞开,四房的舅母都出了大门迎接,也算是对温宥娘姐弟回到张府的表态。

  对此温宥娘自是深深感激,只差将眼眶里的热泪掉了下来。

  张府的大舅母上官氏见温宥娘那模样,忙拉着她的手道:“能回来自是幸事,怎么还哭着一张脸。多不吉利呀!”

  旁边四房的乔氏笑着道:“大嫂说得可不是,今日这种大喜事,就该放几串鞭炮热闹热闹。”

  乔氏本是一樵夫之女,脾性爽利,少有心机,嫁给庶出没有野心的张府四爷却是正好。

  当然,虽张府落魄了,只剩下最后一代伯爵,也不至于给庶出的儿子娶一个樵夫之女来配,张老夫人更没有作践四子的意思。

  只因乔氏之父,当年也是位居四品的武官,与张老伯爷相交甚得,后来因故弃官归山,这才当了一名樵夫。

  两府本就有婚约,便是乔氏之父归隐山林了,张老伯爷也将本就早定下的乔氏与张府四子的婚事给办了。

  其他二房与三房,分别是席氏与温氏。

  此温氏祖地与温家老爷祖地同在一地,祖庙为同一个,只是从温氏上辈起便没有往来,所以温氏即便是嫁入张府,在张氏在温府过世之后亦没了往来。

  席氏与温氏跟在上官氏身后并未说话,温宥娘心中一顿,便已知晓她们心中想法。

  只到了张老夫人院中,见了张老夫人,随后再出来与张府四房舅母坐在一起时,温宥娘便寻着空跪下了。

  “宥娘在此拜谢四位舅母了。”温宥娘磕头道。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上官氏,只见她连忙起身要将温宥娘拉了起来,心疼道:“瞧瞧你这额头,今日磕了不少头吧?如今咱们都是自己人了,还何须这般客气。只当咱们是伯娘便是。”

  张府与温府断亲,张氏的坟墓也要迁回张家祖地,温宥娘姐弟自然也是要单独成一房的。

  因此上官氏让她叫四位舅母为伯娘也没有说错。

  温宥娘并未起身,只顺口叫道:“大伯母。”

  上官氏哎的一声,都笑开了花。

  温宥娘又对着二方面、三房、四房舅母磕头,改口道:“二伯母、三伯母、四伯母。”

  温宥娘的姿态做得十足,饶是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席氏与温氏此时也不得不笑着脸应声,又起身将人拉了起来。

  温宥娘的双手被席氏与温氏一人一边握住,自然也顺其自然的起了身。

  上官氏在一边看着十分满意,温宥娘的姿态放得低,就证明她是敬重她们这几位舅母的,她做为管家人,自然也要好打理一些。

  而席氏与温氏,对温宥娘自然也暂时没有了看法,毕竟张老伯爷的家产,要分也不在这一时。

  也就是趁着这个时候,才进门,张老伯爷也什么都还没有来得及下决定,温宥娘才将早已经想好的想法说了出来。

  上官氏一听就皱了眉头,“住在别院?咱们张府又不差你们姐弟那两个院子,又何必住在别院里去。”

  温宥娘道:“今日之事,说到底,也是与我们姐弟名声有污的。宥娘姐弟能得几位伯娘收留已是万幸,有怎好让张府被别人诟病。”

  温家大爷谋害原配张氏,然后温宥娘姐弟弃温府回到张府,这本是在国礼法之内。

  然事实上,对于男权社会而言,温宥娘姐弟要背弃整个父宗,也必然遭受一些人家的指指点点。

  张府的名声这些年本就不佳,此次又被人推上了舆论的风头,虽张府与张氏皆是苦主,然早年之事再被翻出,各种风言风语再次经过流传的加工,于张府而言亦没有什么好处。

  温宥娘姐弟回到张府理所当然,可也不想住在张府,让张家几房交际时被指点,与张府脸面上不好看。

  毕竟张府迎客来往之时,若温宥娘姐弟在府中,必然会招来不必要的非议。

  这话便是二房席氏听了也觉得温宥娘是小心过甚,道:“便是你们姐弟不在府中,难道那些人就不问了?在与不在又怎样?理亏的也不是咱们张府。莫不是就因为你父亲之事,你们姐弟便要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可不是一辈子抬不起头的事?要温宥娘是土生土长的大隆人,这会儿恐怕也就吊死了。

  毕竟大隆律例是高皇帝着人所立,然在大隆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也并无父杀母,其子可弃父宗此例。

  而大隆建国不过百余年,在信息不够流通,文化普及率的古代,律法如何比得过根深蒂固的想法?

  就说在前朝,背弃父宗,不论理由,也是大不孝。

  便是那些日子过不下去了,入赘别人家的,在自身的权益方面亦是比女子还不如。

  今日之事,在这大半年甚至一年之内,只要不发生什么大事,必然要在京中流传的。

  旁人若是来张府做客,自然是要问到温宥娘姐弟之事,然而嘴里说的与心里想的,必然也不会一样。

  口是心非,于神色上必然也看得出来。

  不论对方是怜悯或是厌恶,温宥娘就没打算去看别人的脸色。

  温宥娘决意要住在京郊的别庄,张家几房舅母亦是无法。毕竟温宥娘说得也有道理,等到风头过了再回张府也是一样。

  随后温宥娘便说到了张府家产之事,说到此事之时,温宥娘脸上尤有些惭愧,然而为了以后温余卿在张府不至于与其他几房不合,她也不得不说了出来。

  “说来也是宥娘逾越了,我们姐弟得祖父祖母偏爱,也是祖父祖母对母亲的一片思念之心。便是为了祖父祖母,我们姐弟也做不来分人……”

  分人家产这几个字温宥娘不好明说,只能含糊道:“待等会儿祖父来寻宥娘时,宥娘亦将告之祖父,还请几位伯母别嫌弃宥娘小人之心了。”

  在温宥娘说到分字之时,张府在座的四位舅母便知她说的是什么了。

  先不说本就不在意家产被再均一次的上官氏和乔氏,便是席氏与温氏听到这,心里也是满意不已。

  因此,温宥娘那句不要怪罪的话,让几位舅母还真没怪罪的意思。

  只上官氏道:“咱们张府的便是你们姐弟的,伯娘知道你素来乖巧,可又何必这般见外?这是没把咱们当作是一家人呢。”

  温宥娘忙道:“正是没有见外,宥娘才这般说。也知道几位伯娘不会怪罪,才有的这个胆子。”

  “我们姐弟本就有母亲当年的嫁妆,要再有贪心,可不就是不知足了。”温宥娘又道。

  当年张氏出嫁,确实带了不少东西走,如今东西带了回来,也颇为让人心动。

  不过这几年伯府有了银钱,各处花销也放得开了,见温宥娘有意要将张氏的嫁妆当作是五房的私产,且以后也不会再分张府一分,几房人自然不会有异议。

  毕竟张氏当年那些嫁妆折合下来其实也不过两万余两。跟张府如今的产业相比,便是平分五份,也比之远远不及。

  当然这种想法也不能表现出来让人看出,上官氏听了这话,心中虽对温宥娘这话满意,嘴里还是要骂,“咱们以后便是一家人了,银钱什么的都不过是俗物!这话今日说了,往后可不许再提!”

  温宥娘点了点头,便将此事揭过不提。

  张老伯爷听闻此事,是在书房见温宥娘之前没多久,等见了人,就问坐在下首的她道:“还真不要?如今咱们府上的开销,新购的良田,哪个不是你给的方子赚来的?祖父知道你素来都厚道,可也别厚道过了头。”

  于张老伯爷而言,四房都是他的儿子,儿子的媳妇都是他的儿媳,自然要事事听他的。虽然从律法上将,三房会分到全部家产的□□成,然而他要给温宥娘姐弟均出一份儿来也是可行的。儿子儿媳都不应该有意见。

  温宥娘摇头,“哪有给了又要回来的道理?祖父你也太不讲理了些。”

  给出去的东西,人家拿去赚钱了是人家的事儿。愿意分你一些是情份,不分是本份。哪有见给出去的东西赚钱了,回头又找别人要分红的道理。

  何况她也不是那么不大方的人。

  张老伯爷还是劝了劝,“你以后出嫁,余卿以后成亲,莫不是都不差银子?”

  温宥娘摇头,“黄府约莫过段日子便要上门来退亲了。当初与黄府结亲的是温府宥娘,非是张府宥娘。待退了亲,孙女再嫁,必然是要低嫁的。既然是低嫁,又何必带多的嫁妆去打人眼?余卿以后也要走仕途,做文官,银子够使就好,多了反而是祸事。”

  钱这种东西,也不是越多越好,没有护住的本事,还不如没有。

  温余卿以后走上仕途,钱物并非是不重要,然而却也多不得。

  仕途本就难走,张家又不是什么望族有许多同族兄弟出仕做官守望相助,能勉强护住一族在当地不受欺凌已是幸事。

  何况家财多了便惹人眼红,古来皇帝差钱了,最爱做的就是抄家填窟窿。

  这也是温宥娘当年让张老伯爷搭伙着郑家联合做生意的原因,张府出秘方,一年不过收三万两银子。

  十年累积起来也不过三十万两,在这十年的过程当中,三十万两至少也要耗费十万余两出去。

  剩下十多万,再存几年,也要该分家产之时。

  到时,一家三四万两银子平均下来,倒也能安稳度日。在京中也眼红不了别人的眼,更招不了什么嫉妒。

  张老伯爷见温宥娘真不要,也不好再说什么。

  其实他心中也明白,女儿与儿子终究是不一样的。便是外孙女和外孙变成了孙女孙子,与家中几房而言,终究也是隔了一层。

  如今温宥娘不分张家的产业,也是为了他们姐弟俩好,毕竟如今除了张家他们姐弟再无其他靠山。

  与四房的关系和睦了,以后的日子才不难过。

  饶是张老伯爷是一家之主,也知道家大难当,一个家要和睦下去,不在于公平与否,而在于有没有人舍得受委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2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1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原配嫡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