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小日子_分节阅读_第85节
小说作者:拾玖景观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09 KB   上传时间:2022-04-28 20:09:01

  “娘,叶叔叔啥时候回来啊?”

  “快了,等到战争一结束,就回来了……”

  徐甜甜捏着信,做着种种猜测,可到底还是未敢拆开来。

  她心里直痒痒,可还是忍住了。

  等到下午爹回来后,就把信交给了爹。

  章存林拿着信,一边笑着一边裁开了封口。

  信果然是叶先生写来的,薄薄的一张,说是回国了,在京城只待七天。里面还

  夹着两张黑白照片,一张是在广场上拍的,一张是在故宫里拍的。

  照片上的叶先生穿着一身军服,未戴眼镜,看着格外神气。

  一家人呵呵笑着,传阅着照片。

  就连崔腊梅都看直了眼,连声赞叹道:“这叶先生,长得可真俊气,这得啥样

  的闺女才配得上啊?娃他爹,你说的那个女学生,和叶先生到底成亲了没有啊?……”

  “呃……应该成了吧?不过,倒没听叶先生提起……”

  听到爹和婶子的议论,徐甜甜抿着嘴直笑。

  她看着那人的照片,心说,这一下拍了多少张啊?

  怎么一次就给寄来了两张?

  这人长得这么俊气,光看看就觉得养眼,平日里该多招人啊?一想到这样的俊

  才,与自己有了点瓜葛,不由得暗自得意。

  也觉得自己挺有魅力的。

  她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心里却算着时间。

  这会儿,那人已经回到前线了吧?

  *

  徐甜甜收到照片时,叶抒文已经回到了前线。

  这趟回国,他可是拍了不少照片。

  本来干他们这一行的,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外加上那个李向梅不知从哪里

  搞来了一台照相机,整天对着他不停地咔嚓着。

  开会时,要拍照。

  参观时,要拍照。

  出去转悠一趟,也要拍照。

  到了最后,他也弄不清自己究竟拍了多少张照片?

  反正,不给她单独拍合影的机会就成。

  而李向梅呢,虽然大大咧咧的,喜欢当众开他的玩笑。

  可内里却是个有分寸的,更是矜持的。

  他一直觉得她非同寻常。

  那说话的语气和行事做派,都透着一股子自信。而骨子里更是满满的骄傲,非

  普通人家的女子所有。

  他想,他继续装着不明白的样子好了。

  以她的骄傲,定不会强人所难吧?

  赶在离京的那一天,李向梅送来了一沓子照片。有团队合影的,也有他的单人

  照。他从里面挑选了四张,给家里寄了两张,给章大叔也寄了两张。

  他想,她一定能看到吧?

  想着那人笑起来的样子,心里一片柔和。

  他有许多话想跟她说,可一直没有机会,只好攒着。他想,等到见面的那一

  天,得说多久才能掏干净?

  可一想到面对面的交谈,又一阵紧张。

  其实,他和她满共没说过几句话,真要见了面不知该从何说起?

  这时候,他忽然意识到他对她的感觉,更多的是来自想象。

  这种莫名的情愫驱动着他,想与她靠近。

  凡与她有关的,他都感兴趣。

  在他眼里,无论是章大叔还是冬娃,都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与她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

  怀着这份念想,他感到格外充实。

  他觉得,她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

  这种好,无法言喻。

  就像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那个人一般。

  这种感觉是奇特的,既神秘又平凡,既真实又充满了幻想。

  他想,应该为她做点什么?

  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

  阳春三月,杨柳青青。

  随着天气的渐暖,黄酒销售又进入了淡季。

  可县城那边的“钱记”饭铺,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另外,还有几家饭铺也慕名而来。

  省城那边,每隔俩月来进一次货。叶采办冲着章存林拍着胸脯说道:“章掌

  柜,您就放心好了,即便到了暑期,这销量也不会下滑……”

  见此情景,章存林自然是心满意足。

  他按照冬娃娘的建议,接下了县里的那几笔单子,不但补上了铺子里的缺口,

  还扩大了黄酒的知名度。

  徐甜甜心知这是最后的机会。

  到了明年,“三大改造”就要开始了。

  无论是“叶记商行”还是“章记”铺子,都将发生巨大改变。她想,赶早不赶晚,

  到时候“章记”就主动参加改制好了。

  没准第一批报名,还能把酒坊升格为国营体制,给全家人都搞个全民工呢?

  如果是这样,可是端上了铁饭碗啊。

第51章

  揣着铁饭碗的梦想, 徐甜甜越发努力起来。

  她一门心思地琢磨着,怎样才能提高黄酒的销量?

  这天,她给爹和启宽大哥提了一个建议,想在黄酒包装上下一番功夫。

  以往, 酒坊里出产的那些红封黑陶罐, 大多是三斤装或五斤装的, 或者是十斤

  装的大坛子。这种包装是够实惠的, 可到了城里却不见得适合。

  她想, 城里人喝起酒来, 与乡里有些不同。

  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 大多是世家出生,喜欢讲究一种格调。那大坛子直接端

  上去,甚是不雅。再说黄酒一旦拆封, 也存放不了多久。

  不如搞一些小包装?

  例如, 一斤装的小陶罐,不但便于携带, 价钱上也显得便宜些。另外, 还可以

  用红绳把两只陶罐系在一起, 成双成对地出售, 售价却与三斤装的差不了多少。

  这么一来,利润反而会高一些。

  章存林一听, 觉得很有道理。

  他和启宽商量了一下, 就去定制了一批小陶罐。

  待成品出来后,就先发到省城去试一下销路。

  那叶采办很快就回了信, 说一斤装的颇受欢迎,整体销量也上去了。现在天热

  了,不宜多饮,小罐倒是非常适合。

  而县里的钱掌柜那边,也想出了一个新招术。

  他在柜台上摆起了一斤装的小罐黄酒。店里的顾客喝酒喝得高兴,想再给家里

  捎带一份,随手就提着走了,倒是方便得很。

  其他几家饭铺,也跟着学。

  这么一来,一斤装的小陶罐销量直线上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2页  当前第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2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小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