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帝奋斗日常_分节阅读_第21节
小说作者:容默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30 KB   上传时间:2018-10-31 13:46:10

  他忽然很想念一个人——孙妈妈,他的乳母。小的时候,在裴清殊刚刚从冷宫出来,搬去养母的寝宫时,他老是睡不安稳。那个时候只要他一从梦中惊醒, 孙妈妈立马就能察觉到,然后摸着黑走过来,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现在……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他早就不是小孩子了。

  裴清殊振奋起精神,从床上坐了起来,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让人去传内阁的几个阁臣,还有户部尚书、户部侍郎以及掌管户籍司的户部郎中入宫。

  最近这些日子,朝中又是税制改革,又是给官员提高俸禄,现在还要普查全国人口和土地,裴清殊自己都觉得,户部官员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他要是户部官员的话,恐怕都会觉得心里不平衡。

  朝廷一共设有六部,现在除了兵部在忙三大营裁军,礼部在准备开恩科的事情之外,工部、刑部、吏部都清闲得要命。

  为了让最近忙到晕头转向的户部官员心里舒服一些,裴清殊打算回头也给工部、刑部、吏部的人找些事情做。

  至于户部这边,如果人手不够的话,裴清殊说过,可以从翰林院和内阁借几个人过去帮他们。

  不过裴清殊的好意,被户部尚书龙启章给婉拒了。

  他们宁可自己忙一点,也不想让皇帝觉得他们无能,连分内的事情都做不好。反正多那几个帮忙的人也不见得就能减少多少工作量,还不如他们辛苦一些,全用自己人做事,总好过成天被好几双外人的眼睛盯着,怪不自在的。

  见龙启章他们坚持,裴清殊便没有勉强。

  和税制改革一样,统计全国人口和土地听起来简单,但真要实践起来,需要提前考虑到许多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比如有很多流民和黑户,这些人听说朝廷调查人口之后,一定会选择四处逃窜。

  该怎么样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配合官府的调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要想解决流民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给他们事情做,这样他们才能安安稳稳地呆在同一个地方,老老实实地接受户籍调查。”龙启章笑眯眯地说道:“当年皇上还是恒王殿下的时候,您提出来的办法就很好——号召流民回乡,让他们为官府做事,由官府给他们发放工钱。”

  裴清殊还没有当上太子的时候,曾经在户部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户籍司郎中。因为当时三皇子和曾家造反,四川又发生了地震,一时之间流民无数,大齐上下人心惶惶。

  为了安置流民,裴清殊就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方法,鼓励流民回乡,参与到家乡的重建当中。

  不过当时,这项政策的适用范围只在发生地震的四川省,还有被叛军影响较大的南疆几省,并没有普及到全国。

  龙启章现在这么说,意思就是想把雇佣平民为官府做事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

  不得不说,龙启章此人非常聪明。他的提议,可以说是顺着裴清殊当初的思路走的,多少有一些“拍龙屁”的意思。但这“龙屁”拍得非常到位,还一点都不着痕迹,让裴清殊听起来觉得很舒服。

  不过很快,陈起就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可是现在,朝廷所掌握的耕地,大部分都握在各地驻军的手中,并没有那么多土地可以用来让平民耕种。”

  这就牵扯到另一项制度的问题了。

  过去上百年的税收政策,导致大齐每一年的财政收入都非常有限。国库没钱,自然拨不出那么多的军饷。

  所以大齐的官兵,在非战时要去耕地,以补充军队的粮食补给。

  裴清殊有心要壮大大齐的军队,早就想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了。

  裴清殊认为,在国家没有战争危机的时候,让军人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种地是可行的。

  但在国家四面楚歌的时候,军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操练上,从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他沉吟了一下,很快就说:“龙爱卿,你的提议朕很欣赏。不过彦之所言也很有道理。现在必须要将掌握在各地驻军手里的农田拿出来一部分,让流民为官府所用的计划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这样吧,朕再召兵部的人商议一下,你带着户部的人先回去,再商讨一下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试着草拟一份计划出来。”

  龙启章等人听了,便向裴清殊行礼,依次退了出去。

  等待兵部官员到来之前,裴清殊估摸着这些阁臣一大早上就被自己叫过来,肯定都还没吃早饭,就让他们先去偏殿休息,让小德子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点心。

  陈起等人自是感激不已。

  公孙明比较特殊,他留了下来,和裴清殊一起用早膳。

  两人都这么熟了,也就不用遵循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边吃一边聊着天。

  “皇上现在可真是辛苦。以前您做皇子那阵儿,中午还能睡个午觉,最近您中午都没得过闲吧?”

  裴清殊笑了笑说:“嗯,刚开始的时候朕是不大习惯,用过午膳之后总觉得困倦。不过坚持下来之后,也就不觉着什么了。”

  裴清殊现在虽然忙,虽然累,但他心里感觉非常的充实。

  不得不说,能以皇帝的身份杀伐决断,比他当皇子、或是当太子的时候要畅快太多了。

  虽说当皇帝也有可能有很多无奈,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那一般都是针对皇帝的一些荒唐想法,朝臣们才会激烈地反对。

  一般来说,只要皇帝不做什么太出格的事情,大臣们都是会见风使舵,顺着他的心意来的。

  公孙明笑道:“现在大齐是百废待兴的状态,实在是没办法。您再坚持坚持,等三月开了恩科之后,情况一定会好很多的。到时候争取让您睡上午觉。”

  裴清殊点头笑了笑。

  “对了,刚才有旁人在,臣没好意思提。其实就像龙大人说的,让贫民为朝廷做事的想法很好,只是臣以为,这项政策不应只局限于农耕。”

  “哦?”裴清殊来了兴趣,“你的意思是?”

  “您还记得延和二十三年,咱们去山西的时候,发现当地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死在煤矿上么?臣以为,如果能将这些煤矿收为朝廷所有,由朝廷派出专人负责管理的话,情况一定会好上许多。当然,不仅仅是煤矿业,许多其他的产业,朝廷也可以参与经营。”

  在过去,大齐一直秉持着“不与民争利”的国策。除了经营盐、茶这两个可能产生暴利的行业,必须要有官府的盐引和茶引之外,朝廷在其他商业领域所占的比重都不大。

  官营煤矿和官营冶铁虽然有,但规模都非常小,仅限于为官府提供铁器,所制作出来的成品几乎不会在市场上流通。

  如果能够扩大官营产业的范围和规模的话,的确会产生不小的利润。

  只是这样一来,就难免要“与民争利”了。

  公孙明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刚才才没有贸然在旁人面前提出来。

  裴清殊思索了一会儿之后,沉吟道:“你的思路很好,只是实践起来不能冒进,不然一定会在朝中引发激烈的反弹。”

  公孙明忙道:“皇上所言甚是!”

  “像你说的,我们可以先从煤矿业做起,由朝廷出面,收购和开采一部分煤矿。然后让工部营造工程、进行过安全测试之后,再安排人下矿。”

  裴清殊现在手头的事情太多,要不是公孙明提醒,他都差点忘了,煤矿业也是在他登基之前很想整顿的一个领域。

  见裴清殊认同自己的想法,公孙明十分高兴:“皇上英明!”

  裴清殊笑笑:“阿明,你怎么知道,朕正琢磨着要给工部安排点什么事情做呢?你这个主意提的,真是正是时候。”

  “皇上,您先别急着夸臣啊,臣先问您个问题成吗。”公孙明一本正经地看着裴清殊,“整顿煤矿业……您有银子么?”

第29章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点尴尬了。

  国库里有多少银子,公孙明不知道, 这属于朝廷机密。

  不过看裴清殊这个皇帝做得那么节省, 公孙明就猜的出来, 朝廷现在一定很穷。

  听到公孙明这么问, 裴清殊干笑了两声道:“会有的。先让工部的人草拟方案,外出勘探。等正式开工的时候,地方的春税就该交上来了。”

  大齐现行的制度是一年收两次税、发放两次俸禄,都是在春、秋两季进行的,这个规定裴清殊暂时不打算动。

  公孙明点点头,君臣二人又就此事商讨了一下细节。

  等小悦子进来通报,说是兵部的人来了之后, 裴清殊他们便暂时停止了讨论。

  按说公孙明这个钦天监监正, 既不属于六部, 也不属于内阁,裴清殊听政议政的时候,有他在并不合适。

  但只要不是个傻子,都知道公孙明在裴清殊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见他在这里, 也没人有什么异议, 大家还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为了避免浪费皇帝的口舌,陈起代为出面,将他们早上和户部商议出来的计划告知了几位兵部的重臣,并且询问他们的意见。

  兵部尚书礼亲王听了,下意识地看了看一旁的驸马容漾一眼,并没有立即表态。

  “还田于民”这件事情, 于军队的发展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利的。

  只是兵部的人听了裴清殊他们的计划之后,不免有些担心,怕新的一年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和粮食不够多,不足以养活那么多兵。

  到那时候,军队又已经把官田交了出去,他们该拿什么吃饭呢?

  说到底,朝廷想要做出的每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如果只改一个领域,另一个领域却没有跟上的话,就会满盘皆输。

  兵部现在还没有见到真金白银,所以谁都没有办法完全相信税改政策会给他们带来充裕的军饷。

  宋池见兵部的人迟迟不表态,双方僵持不下,便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启禀皇上,臣以为如果一下子让各地驻军交出所有的官田的话,或许各地军队都会有些不放心,担心他们以后会吃不饱饭。而且现在全国上下究竟有多少流民,我们也不清楚,朝廷也还不一定就能有那么多的流民需要安置。不如让军队准备一下,先交出几成的官田,暂时交还给朝廷管辖,等人口和土地普查结束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个比例,这样如何?”

  兵部尚书听了,立即表示赞同。

  裴清殊想了想,也觉得这是个两全的法子,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那具体先收回哪里、收回几成的官田,你们回头找时间再商议一下,意见统一之后,再来向朕汇报。”

  众大臣纷纷领命。

  商议完军田的事情之后,裴清殊就让已经累了大半天的内阁大臣们都先回去了。

  他将礼亲王和容漾单独留了下来,再次询问他们裁军的进度。

  礼亲王现在年纪大了,越来越不爱管事,这些事情实际上几乎都是身为侍郎的容漾在操心。

  听到裴清殊的问话之后,容漾便上前答道:“启禀皇上,神机营人数最少,已经裁军完毕。至于五军营和神枢营,由于人数众多,大约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皇上之前所要求的数字。”

  裴清殊点点头道:“辛苦你们了。”

  为了保证裁军时的公平性,将军队中最优秀的士兵留下来,裁军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体力、武功、智谋、作战经验等。

  所以这些日子,三大营都在举行各种各样的操练和比赛,只有最优秀的士兵才能被选中。能力不足者,全都得在三日之内收拾铺盖回家。

  之前裴清殊担心有一些世家子弟或者关系户,会因为家世的原因受到特殊待遇,继续靠着关系留在军中。

  所以他不仅亲自去三大营巡视了几次,还多次嘱咐兵部和都察院的兵科给事中,务必起好督查作用,一定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不希望看到大齐的军队里有任何蛀虫的存在。

  为了裴清殊这一句话,这些日子以来,兵部和都察院的官员几乎跑断了腿。

  前几日裴清殊去慈安宫请安的时候,在傅太后那里见到了他的皇姐令仪长公主一次。

  听令仪说,容漾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没事就往京郊的三大营跑,每三日才能回府里住一回。

  令仪打小长在深宫,对外面的世界知之不多,看驸马这般辛苦,自是十分心疼,而且还不是很理解。

  她和裴清殊姐弟两个打小就亲,令仪在他面前也不掩饰什么,当时就问裴清殊,朝廷现在又不是在打仗,他们天天这么辛苦,是在折腾什么呢?

  令仪在裴清殊面前口无遮拦惯了,还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傅太后却是立即就察觉到了不妥,让令仪少在裴清殊面前“胡言乱语”。

  裴清殊当然不会和令仪计较,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不过由此可见,容漾办差是真的很用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帝奋斗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