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节阅读_第114节
小说作者:人生若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4 KB   上传时间:2019-09-03 22:02:02

  这才有了赵九福现在看到的画面,远远的看见有马车过来,老赵头夫妻俩就激动起来,恨不得立刻上去迎接,他们可已经有好多年没见着孩子了。

  赵九福心中也有些激动,没等马车停稳就跳下马车,三两步走向前撩起下摆就跪下了:“爹,娘,孩儿回来了,这些年让你们挂心了。”

  话音未落,老赵头就伸手扶他起来,老陈氏要不是怀中抱着小孙子的话,恐怕也得来扶他,父子对视,老赵头涕泪恒流,“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爹娘想你啊,但也知道你在外做官不容易,有你几个哥哥照顾着,我们二老身体好着呢。”

  老陈氏已经将赵顺晖递给了严玉华,这会儿也抓着赵九福的手不放,满口说道:“黑了,也瘦了,可见这些年没少吃苦,爹娘倒是在家里头享福了,可怜我的阿福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连家也回不得,累死累活了这么多年。”

  琼州那边的日晒大,赵九福黑倒是真的黑了一些,即使是晒不黑的体质外加五行阴阳拳的影响,他现在的肤色也比在京城的时候黑一些,不过瘦肯定是没瘦的,甚至周围村人看着,觉得这么些年过去,赵九福似乎也没有变老,只是整个人官威日盛。

  严玉华见老夫妻俩情绪激动,连忙在旁边说道:“爹,娘,夫君现在回来了,咱们有话不如回家慢慢聊,这一次我们能在家里头多住一些时候呢。”

  老赵头和老陈氏这才反应过来,却还是拉着赵九福不放,满口说道:“对,咱们回家去,娘给你做你最爱吃的菜。”

  赵九福心中也有些激动,他抬了抬手对周围人喊道:“诸位乡亲,等明日赵某再上门拜访,今日叨扰诸位了。”

  见他说话客气,周围的乡亲自然也不会阻拦,偶尔有一两个不识趣的也被村长拦住了,这村长已经不是当年的老村长,而是他的大儿子,他可知道赵九福看似和气,却不是那种软弱可欺的人,好不容易他们陈家村出了一个好苗子,可不能把感情弄僵了,毕竟赵九福可是姓赵不姓陈,原本跟他们陈家村就差了一层的!

  即使没有村里人,光是看老赵家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了,从老赵头这一辈开始生育养活的孩子就多,到了赵九福这一辈也是如此,生下来的基本都养大了,其中自然少不了赵九福的功劳,灵泉水的改造作用不明显,但挡不住日积月累。

  像是他们家这般生下来基本都养大的,村里头都找不出另外一家,就算是富贵人家也是极少的,就因为这个,如今赵家的人口也十分庞大。

  赵老大四个儿子,三个都成亲生子了,其中赵顺德更是已经有五个孩子,完完全全的继承了老赵家能生的能力,是所有侄子里头孩子最多的一个。

  赵顺义赵顺荣赵顺昌也早已成亲生子,其中赵顺义在衙门当了个小吏,当年他就是最能吃苦下决心读书的一个,赵顺昌心思灵活坐不住,当年去过一趟京城之后倒是也活络开了。

  这会儿大人小孩猛地齐刷刷往那儿一站,赵九福自己看着都觉得眼晕,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都分不清楚谁是谁了。

  不过认亲也不急于一时,进了老赵家之后,老陈氏就开始赶人了:“去去去,一个个都先回家去,让你们小叔好好休息几天再上门来。”

  赵老四哈哈一笑,先跟温柔一起拉着孩子走了,赵老大也带着几个孩子离开,赵老二赵老三倒是想要说些什么,但老赵头一瞪眼睛,他们也赶紧走了。

  最后只剩下老俩口和赵九福一家人之后,老陈氏忙忙碌碌的去收拾吃的喝的,生怕亏待了自己最疼爱的幺儿,严玉华连忙去帮忙。

  赵九福就抱着两个孩子陪着老赵头说话,老赵头极为喜欢这两个孩子,一问赵顺灏居然已经读完了三字经和弟子规,顿时更加欢喜,搂着乖孙一口一个读书的苗子。

  这一天,赵九福除了陪父母说话别的事情什么都没干,严玉华倒是话不多,她心中明白这会儿公婆眼睛里头只有一个儿子,哪里还会看得见别人。

  老陈氏不顾下人和媳妇的反对,亲手下厨给赵九福做了饭菜,这菜其实偏咸了一些,赵九福却一口一口都吃了个干净,这是他思念了许多年的味道。

第214章 悠闲生活

  赵九福是被鸡鸣声叫醒的,在听见第一声公鸡鸣叫的时候,赵九福甚至还有些不习惯,不管是在京城还是琼州府,他所居住的宅邸显然都没有活着的公鸡。

  但是陈家村不同,即使出了赵九福这个意外,这里的村人们还是保持着农耕的生活,家家户户都养着一些畜生,就连老陈氏也闲不住养了几只鸡打发时间。

  既然醒了,赵九福也没打算继续睡,他见严玉华还睡得香甜,知道这些日子赶路妻子也累得很,索性就轻手轻脚的起了身。

  原本还打算出去打一套拳法松快松快筋骨,谁知道刚出门就瞧见正堂那边亮着灯,过去一看却见老赵头和老陈氏夫妻俩面对面坐着剥豆子呢。

  赵九福连忙走过去问道:“爹,娘,你们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老夫妻也没想到他这么早就起身了,老赵头放下手中的豆子,笑着说道:“年纪大喽,早上就起来的早,我们是不是吵到你睡觉了?要不这些天累着了,怎么还这么早起来?”

  赵九福忙解释道:“怎么会,只是我这些年都习惯早起练功,早睡早起对身体也好。”

  老赵头这才放心了,笑着说道:“那你去院子里头练功吧,爹娘继续剥豆子,中午给你煮豆子饭吃,这东西琼州那边可没有。”

  赵九福也不去练功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少这么一天不差什么。他就搬了个凳子坐下来帮着一起剥豆子,口中说道:“儿子好久没陪着爹娘一块儿剥豆子了,不如咱们一边剥一边说说话,儿子也是攒了一肚子的话想要跟爹娘说。”

  见赵九福带着亲近和体贴,老夫妻俩心中都高兴起来,也不再提让他出去练功或者回去再睡一个回笼觉之类的话了。

  老陈氏一边手脚麻利的剥豆子,一边感慨的说道:“这一大早娘醒过来,都不敢相信你回家了,要不是你爹拦着,都想着去你房里头看一眼了。”

  赵九福听着这话有些心酸,忍不住说了一句:“娘,我至少能在家留两个月,这次我好好陪陪你们二老,咱不着急。”

  说完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又说了一句:“爹娘要不要跟我一块儿上京,这样咱们就能住一块儿,你们也能多陪陪灏儿和晖儿。”

  老陈氏倒是有些意动,但很快却摇头说道:“你能回家陪我们这么久,爹娘也满足啦,我们年级大了,都说人老了要落地归根,我们在陈家村住了一辈子,哪里都不必在这里舒坦,你若是有空,就回家来看看我们,若是没空,多写几封信也是一样的,爹娘知道你在外当官也辛苦,只会心疼你,不会怪你的。”

  这话实在是体谅赵九福,他听了心里头反倒是更加难受了,当年他努力读书当官不就是为了家人,但现在常年在外,反倒是没办法承欢膝下。

  老赵头像是察觉了他的心思,连忙说道:“阿福,你可别跟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人学,弄什么辞官回家照顾父母,我们俩身体好着呢,平时还有你四哥哥哥照看这,哪里用得着你。”

  老陈氏一听,也急忙说道:“可不是吗,阿福,你可不能动这个心思,你出息了,在外头当官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若是为了我们俩辞官不干了,我们就算是死了也对不起地下的列祖列宗,你可千万不能干这样的傻事儿!”

  赵九福方才确实是起了这一份心思,但这会儿听了爹娘的话忍俊不禁,故意说道:“爹,娘,难道我陪着你们,不比当官重要?”

  老陈氏开口就要再劝,抬头就看见赵九福笑嘻嘻的样子,哪里不知道孩子故意逗他们呢,忍不住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骂道:“得了,你小子翅膀硬了,学会逗你爹娘玩了是吧?”

  赵九福也不敢真的逗他们,笑着问道:“这些年虽然有书信往来,但我对家里头都有些陌生了,爹,娘,你们跟我说说家里头和陈家村的变化看,省得过两日我出门拜访那些长辈,反倒是做得不太周全。”

  老赵头听了这话,十分赞同的点头:“对,你现在官位大了,但在村里头却还有长辈在,这官位做得越高,越要珍惜名声才是,若是为了村里头这些人闹得不好听,那才是不值当,不过如今村里头比你辈分高的,也没几个喽。”

  赵九福这时候倒是也觉得老赵家是外来户其实是有好处的,算是他直系长辈的十分少,老赵头老陈氏这一辈的陆陆续续都去世了,跟他同一辈的,也就不算是长辈了。

  老赵头想了想又说道:“老赵家的这些人,有爹和你四叔看着呢,保准不会给你添乱子,村里头这些人就问你娘,她整日的出门溜达,知道的比我清楚。”

  老陈氏瞪了一眼老伴儿,转头对着幺儿却笑眯眯的,说道:“放心吧,这事儿娘跟你慢慢说,咱们村人也不算多,很快就能理清楚,那些七拐八拐的人家,你也不需要记着,到时候娘帮你打发了就是,压根不用搭理他们。”

  赵九福当然也没打算所有人家都去拜访,他想要走动的几乎人家,不是亲近的亲戚,比如说他舅舅家,或者几位嫂子的娘家,就是在村中有些权势的,比如村长家,不远处的里正家,倒不是他市侩,而是真没时间每一户人家拜访。

  人际关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赵九福在这一门学问上只能说及格,即使是在官场上,论疏通人脉的话,他的能力也只能说一般,并不算那种特别会钻营的官员。

  不过身为妻子的严玉华却十分优秀,她在大户人家长大的,从小就跟着严老夫人处理家事,对于这些人际往来得心应手。

  赵九福还在京城的时候,严玉华就能不着痕迹的将他的同僚关系打理的妥妥帖帖,等到了琼州府,除去怀孕生子的时间,也能是不是联络当地官员的夫人外交,让赵九福想要做的事情越发的顺利,不得不说在这一方面严玉华是十分称职的妻子。

  这一次回乡也是如此,赵九福不过是仔细说了说家里头的人口和陈家村的情况,要带回来的礼物大部分都是严玉华一手打理的。

  等第二天赵家人纷纷上门,严玉华几乎想都不用想,便知道适合送给他们的礼物放在哪里,每一样都妥妥帖帖,让人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送给老赵头夫妻俩的东西,自然是最多最珍贵的,其中更是有一根超过百年的老参,放出去卖的话只怕能卖出一千两的高价,其余吃的用的加起来,差点没把一个屋子都堆满了。

  送给赵九福的兄弟姐妹的,就略差一些,里头土产占据大部分,又有比较珍贵的琼州府特产,比如珍珠之类的,每个嫂子都能拿到一匣子,虽说不是珍品但在新亭府可难得。

  送给赵九福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们的,就简单了一些,若是成亲了的,便是一些吃穿用的,若是没成亲的,男孩子就拿笔墨纸砚,女孩子也是一匣子珍珠,不过比送长辈们的要小一些,少一些,不过不管是做首饰还是留着当嫁妆都十分不错。

  去别人家做客的礼物严玉华也早有准备,若是年纪大的,一般都是珍贵的药材,若是年纪轻的,多是琼州府当地出产的缎子或者珍珠,这些东西在新亭府这边少见,人人收到都觉得高兴,就算是荔枝龙眼之类的干货也十分受欢迎,红糖白糖更是人人喜欢。

  一开始老陈氏看了还担心,私底下拉着严玉华说道:“老九媳妇,送自家人倒也罢了,这做客也送珍珠的话,阿福会不会吃不消,你们俩年纪还轻,以后肯定还得生儿育女,可别把好东西都送了这边的人,到时候倒是让我孙子孙女吃苦。”

  严玉华连忙安慰解释道:“娘,您放心吧,珍珠这类的东西,在咱们新亭府是昂贵的很,但在琼州那边却随处可见,那边靠海,只有上了档次的珍珠才值钱,像是咱们送人的那些,随便一两银子就能买来许多,这些年夫君光是收到的孝敬,只怕都送不完。”

  老陈氏听了不由咂舌,严玉华还说道:“夫君还特意挑了最好的给娘留着,到时候娘拿来用也好,磨成珍珠粉喝也养颜,敷脸也是极好的。”

  但显然老陈氏受不了这种奢侈,连忙说道:“这可是珍珠呢,我年轻的时候想要一颗都没有,哪能这么浪费了,我得留着,将来留给灏儿晖儿。”

  严玉华也没有阻止老人这种行为,她其实也明白,让节省了一辈子的老赵头老陈氏放开了花用,他们反倒是会不自在,左右东西送到他们手中,老人手里头有钱有东西,底气也就充足,到时候不至于缺钱花用就是了。

  严玉华的话虽然夸张了一些,但不上品的珍珠在琼州府那一带确实是不值钱,就算是最贫苦的人家也能弄到几颗,有时候淘海货吃就能开出来。

  赵九福手里头最好的珍珠能有龙眼那么大,那种才是最值钱的,剩下豆子大的之前,到了米粒大小的,确实是一两银子就能买到许多,他们回乡之前,当地的豪族纷纷送礼,其中那位刘地主大手一挥,送过来好几箱子都是珍珠,说是给赵九福老家的小辈们撒着玩儿。

第215章 狗皮膏药

  严玉华准备礼物的分寸十分好,会让人觉得赵九福当官之后十分大方,又不会怀疑他们是冤大头,或者是通过什么贪污的手段发了大财。

  老陈氏看在眼中,私底下忍不住对老伴儿说:“得亏当年咱们扛着没给阿福早早的定亲,不然怎么能遇到这么好的媳妇,你说这些人情往来,换成其他几个媳妇的话,怕是不好弄。”

  不是老陈氏看轻自己的几个媳妇,他们家总共五个媳妇,小陈氏和邓氏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村里头这些人情往来,两人还能应付一些,见了知县就都不知道如何说话了。

  老二家的丁氏按理来说应该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当她的性格脾气颇有几分古怪,单单看她跟赵家人的关系都一般般就知道了。

  老四家的温柔倒是能做,但她一向是不爱出门见外人的,人多的时候宁愿在厨房里头做事情,能不出现就不出现。

  像是严玉华这般,不管是见了隔壁邻居,还是城里头大官都能大大方方得心应手的,老陈氏也觉得自家这个媳妇是赚到了。

  赵九福在家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往这边来转悠,不说能见到这位官老爷吧,上门拜访总能蹭到一点礼物,至少孩子能拿到一些见面礼吧。

  一开始老陈氏还抹不开面子,带着严玉华能见就见了,不过是一些见面礼而已,他们家倒是也不缺这么点东西,但慢慢的,她开始不耐烦起来,好不容易儿子回来了,她还不能跟儿子孙子媳妇一块儿好好说话,反倒是要应付这些不着调的人。

  严玉华见状就给她出了一个主意,笑着说道:“娘,左右亲戚人家都拜访过了,剩下的这些大多是想上门走走门路的,咱们只管把门关上,有人敲门的话就让卢嬷嬷带着丫鬟去见一面就可以了,在京城的时候,大户人家也是这么做的。”

  老陈氏一开始还觉得不好,低声问道:“这不大好吧,旁人万一说我们赵家门槛儿高呢?”

  严玉华扑哧一笑,就问了:“娘,有夫君在,咱们家的门槛儿确实是得高一些才是,他入京之后可就是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了,就算是知县大人见了,也得给夫君行礼的。”

  老陈氏转念一想也对,这才答应下来,老赵家把门一关,门口自然有赵九福带回家的下人守着,但凡有人上门来就问一下来路,搭不上边角的直接打发走就是了,若是有孩子,还是按照规矩给一份不薄不厚的见面礼。

  之前老陈氏一个个招待的时候,那些人也没说赵家一句好话,这会儿连人都见不着了,反倒是觉得赵家有大官宅邸的架势了,不得不说人心真的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相比起严玉华来,赵九福倒是要忙碌一些,回家之后十天之内,他一直不停的上门拜访各种亲朋好友,村里头的长辈要走,当年的恩师要走,孙家那边自然也得走一趟,当地的官员特意设宴,他自然也得去参加一下,这些人的面子还是要至少给一次的。

  一脸忙碌了半个月之后,赵九福才彻底的闲了下来,他打交道的这些人倒是也知道分寸,知道他这次回家是想要多陪伴家人的,能一起吃一顿饭就足够了。

  不过这般一来,赵九福每次都能收到不少的礼物,都是打着恭贺升迁之礼,或者是给两孩子的满月礼见面礼,礼物不算贵重,与赵九福上门送的礼物相差无几,倒是也无甚妨碍。

  拜访完这些人之后,赵九福的日子倒是闲了下来,每日果然就在家陪伴家人,有时候是跟着老赵头去地里头看看,或者一块儿去看看那一片种满各种果树的山。

  在这里赵九福当年是下了老本的,无数的金坷垃和灵泉水撒下去,彻底的改变了陈家村的土质,以至于村中的百姓也受益匪浅,年年都是大丰收。

  除了家中最出息的幺儿之外,老赵头最自豪的就是这片山头了,在赵九福考中进士,家中积攒的银子更多之后,老赵头索性将周围的几个山头都买了下来,这般一来陈家村这边能看到的山头都是老赵家的,都种满了果树。

  不过后头种的果树,显然就没有第一个山头的好,老赵头忍不住感慨道:“还是这地儿最好,当年咱们父子俩一块儿开垦出来的,就是比你几个哥哥单独干的好,土地也肥沃,长出来的果子也好吃的很,就算不做蜜饯单单是果子都能赚大钱。”

  可不是吗,这座山头可是用灵泉浇灌出来的,赵九福顺着老人的话说道:“可不是吗,爹干活的手艺就是比几位哥哥好。”

  老赵头十分赞同,还说道:“也就是你大哥干活踏实一些,你二哥也就罢了,你三哥那个人我都懒得说他,左右阿昌也长大了,能顶事儿了,你四哥就是太懒。”

  赵九福忍不住觉得好笑,他们家几个兄弟里头,要说懒的话真的一个都没有,即使是过日子有些糊涂的三哥,下地干活的时候也从未偷懒过。

  没一会儿,被老赵头说懒的赵老四寻摸过来了,瞧他们还在山里头溜达,擦了擦额头的大汗说道:“爹,阿福,日头都上来了,咱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不然待会儿就热了。”

  赵九福年轻力壮自然不会怕热,再说琼州府那边可热多了,赵老四寻过来不过是担心老赵头身体罢了,毕竟他们爹年纪可大了。

  老赵头一边往下走,一边还嘴硬的说道:“这么点热怕什么,当年三伏天的时候爹还下地干活,不然怎么能把你们都拉扯长大。”

  赵老四和赵九福相视一眼,纷纷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若不是爹的话,可没有儿子的现在,我们比起您来远远不如。”

  老赵头被捧的高兴了,就逮着他们说古,偏偏两个年纪不小的儿子也极为配合,偶尔有村人看到了心中也羡慕的很,儿子出息自然好,这出息的儿子还格外孝顺那就分外好。

  三个人溜溜达达的回到老赵家,却见门口那边十分热闹,自从严玉华让下人来先接待上门来的客人,这般的场景倒是十分少见了。

  三人正好往回走,那边的人猛地回头发现了他们,忙不得的凑了过来,其中一个看着四五十岁的妇人连声说道:“这就是赵大人吧,哎呦喂,您这可是山窝窝里头的金凤凰,咱们陈家村走出来的文曲星,这一看啊就不是一般人。”

  陈家村的人赵九福不说都认识,但这个年纪的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个妇人看着眼生,但口音确实是附近的人,赵九福也不回答,朝着身边的四哥看去。

  赵老四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低声说道:“是二哥二闺女的婆婆,就住在隔壁镇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