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节阅读_第126节
小说作者:人生若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4 KB   上传时间:2019-09-03 22:02:02

  但事实上,皇帝做的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也许是先帝幼年的教导,也许是这些年来看遍了朝廷的变幻,在登基为帝之后,这位皇帝不但没有放飞自我,反倒是自制的惊人。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样的日子肯定是没那么痛快的,但对于一个臣子而言,再没有比现在的皇帝更适合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当年他们曾经夜聊过的话,如今都成了现实。赵九福提出来一些观点的时候,甚至连家中的严玉华都觉得如同奇闻怪谈,但皇帝却愿意花费时间人力来尝试。

  光是这一点已经难得,更难得的是,随着赵九福的日益出色,皇帝不但不戒备,甚至已经透露出让他接掌户部的意思,可见其中的信重。

  赵九福投桃报李,虽然不会真的把皇帝当做挚友来相处,但在他面前的时候也更像自己,愿意将他脑中的世界施展开来。

  人人都知赵九福是皇帝的亲信,即使宫人们远不如先帝时期自在,对着赵九福也忍不住露出几分善意,很快就通报进去。

  听完赵九福的话,皇帝倒是笑着说道:“这造船司确实是花钱厉害,但这花费的银两也明明白白,并未有人肆意贪污,爱卿何必困扰。”

  赵九福倒是不隐瞒,说道:“微臣倒不是认为有人中饱私囊,而是觉得这些年给银子给的太痛快,以至于他们没钱了就往户部伸手,反倒是不会自己动脑子,长此以往怕是不好。”

  赚钱不行,难道省钱也不能吗,赵九福觉得自己当初真的是太大方了,以至于造船司要钱的太容易,这才造成现状。

  皇帝也明白他这话的意思了,挑眉促狭的笑道:“明鹿这是打算吓唬吓唬他们吗?”

  赵九福笑着拱手:“还得请示陛下。”

  皇帝眯了眯眼睛,不在意的说道:“此事你做主即可,左右户部的事情,你从未让朕失望,难得明鹿来一次,不如来泡壶茶尝尝,哎,你泡茶的手艺总让朕惦记着。”

  赵九福哈哈一笑,跟着过去坐下开始泡茶,这些年他可没少跟皇帝一起喝茶,每次都加入了不少的灵泉,其中也有希望皇帝的身体好一些的缘故。

  毕竟曾经的大皇子因为胎中带来的先天神经衰弱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消耗了不少,这并不是一颗星空石就能解决的,赵九福在有机会的时候总愿意多让他饮用灵泉。

第238章 后宫

  也许是灵泉的作用,也许是当上皇帝之后不用为了自己的性命殚精竭力,也许是夜夜安眠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左右皇帝现在的身体看着却还不错,至少这些年从未生过大病。

  赵九福与皇帝面对面饮下了三壶茶水之后才离开,他一走,皇帝看着空旷的大殿竟是有几分寂寥的意思在,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

  一直陪伴大皇子长大,从他年幼一直跟随到现在的徐公公连忙问道:“陛下,可要唤赵大人回来再说说话?”

  徐公公一开口,皇帝就摇了摇头,淡淡说道:“算啦,赵爱卿估计是忙着回家陪儿子,这时辰也不早了,再把人喊回来难道要留着他在宫中过夜吗?”

  徐公公连忙打了一下自己嘴巴,笑着说道:“瞧奴才这嘴,竟是说不靠谱的话。”

  皇帝倒是也不在意,他上位之后十分注重宫中规矩,但实际上陪伴皇帝时间长久了便能知道,其实这位皇帝比先帝更加重情义,陪伴他身边时间较长的人只要不犯错就能有善终。

  很快,徐公公又试探着问道:“陛下,现在时辰也不早了,不如让人摆饭?”

  皇帝想了想,却说道:“让人摆在长安宫那边吧,朕也好几日没见过皇儿了,明鹿这人总喜欢跟朕说他的儿子如何如何可爱乖巧,像是朕就没儿子似的。”

  徐公公连忙笑着答应了下来,别看皇帝这话带着几分较劲的意思,但正因为如此才能看得出皇帝跟赵大人的私交好,要知道其余的大人想要跟皇帝聊一聊家事,陛下还不乐意呢,估计没几句话就把人打发出去的,哪能连续喝了三壶茶水呢。

  新帝是一个重政事而轻后宫的人,这一点从他还是大皇子时期就能看出来,那时候他的后宅女人就比其他的皇子少,登基为帝之后更是如此,后宫之中一人未增。

  虽说他与皇后的关系还算不错,但去皇后宫中一起吃饭的次数确实是不多,难得来一次长安宫中的宫人们都欢喜异常,皇后亲自拉着大皇子在宫门口等待。

  皇帝瞧见自家大儿子也招了招手,但与赵九福与儿子们的亲近不同,在诸位皇子的眼中,这位父亲还是很有威严的,大皇子上前两步行了礼,但实在是说不上多么亲近。

  皇帝心中有几分失落,但也知道自己与赵九福是不同的,赵九福能为了孩子挤出时间来陪他们玩耍,他自己是决计不会如此的。

  大约是刚被赵九福的炫儿糊了一脸,此时的皇帝难得的温和,对大皇子露出一个慈父的笑容来:“翀儿可是饿了,我们这就开饭吧。”

  皇后娘娘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捂着嘴笑道:“臣妾原本想让翀儿先吃几口点心垫垫肚子,谁知他只说要等陛下一道儿吃,连茶水都不肯多喝一口。”

  皇帝听了心中倒是也高兴,觉得虽说亲近不如赵家父子,但自己的亲儿子也是孝顺万分的,这一顿饭也是和和乐乐。

  等吃了饭,大皇子李翀却是得回去皇子府那边,皇后见皇帝没有起身的打算,便知道他这是要留宿了,心中自然更加高兴把他服侍的服服帖帖。

  等褪去外裳半靠在榻上,皇后亲自过来帮皇帝揉着太阳穴,这是当年他还是大皇子的时候夜夜难以安眠,皇后专程找了太医学会的手法。

  虽说现在睡眠已经不成问题,但皇帝还是十分享受的靠在榻上,倒是生出几分旖旎的心思来,正想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却听见身后的皇后开口说话了。

  皇后也是见他今日的心情极好,在宴上还几次夸赞了大皇子,这才把这些天积攒的念头说了出来:“陛下,翀儿眼看就大了,如今启蒙的先生倒是不错,只是到底是少一些见识,若是能有一位得力的先生教导的话,翀儿定能更加出色懂事一些。”

  在皇后看不见的地方,皇帝已经睁开了眼睛,眼中带着的绝对不是高兴的神色,但他的声音却平静无波的问道:“哦,现在给几个皇儿启蒙的先生,是翰林院的陆博士,他年纪虽年轻了一些,但也是饱读诗书了的,当年还是探花郎出生。”

  皇后眼神微微一动,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大约是不太讨喜了,但想到自己皇后的位置,但皇儿却一直只是大皇子而不是太子,还是坚持说了下去。

  “陆博士确实是好,但毕竟太年轻了,这些年也一直窝在翰林院没有动过,当然,他给几位皇儿启蒙自然是够了,只是等到后头怕是有些不足。”

  皇帝已经大致猜到皇后的想法,他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声音却还是那么的平静,让人听不出任何的喜怒来:“这倒是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之前让他过来,也只是为了启蒙而已。”

  皇后听了心中一喜,又说道:“陛下,当时几位皇儿最大的才五岁,如今他们都满九岁了,陆博士教导起来恐怕也有几分力不从心。”

  “那你觉得何人合适?”皇帝忽然开口问了一句。

  皇后好歹也是陪伴着皇帝走过不少岁月的人,自然不会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人选,只是转而说道:“之前皇儿们启蒙的时候都在先帝的孝中,连伴读也没有大选,前些日子中秋佳节,我看着翀儿跟赵大人家中的长子倒是玩的不错。”

  皇帝忽然伸手拉住皇后一直按压的手,转身朝她看去,皇后的脸色微微发僵,还以为自己惹怒了君王,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其实不只是翀儿,其余几位皇儿也是如此,德妃娴妃已经跟臣妾提过数次伴读的事情,臣妾也不好一直推脱。”

  这件事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还年轻力壮的时候后宫的几位皇子已经开始争夺了,不过想想也是,他年幼的时候之所以没有争夺,不是因为后宫真的安静,而是那时候先帝受了伤有碍于子嗣,后宫就他一个皇子而已。

  心中深深的叹了口气,皇帝原本大好的心情已经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丝凝重,他几乎可以想到,若是不能平稳的过度皇位,等他年老体衰的时候,这座宫廷又会迎来一次因为帝位的角逐,最后血流成河,无数人为此付出性命。

  其实在登基之后,皇帝是想过直接册封大皇子为太子的,毕竟这是他的嫡子也是长子,于情于理他都是帝位的最佳人选。

  但是当时太后却阻止了他,册封太子容易,但若是日后发现太子不合适再要换可就难了,虽说一直以来皇帝和太后都把大皇子当做以后太子的最佳人选,但这份阻止其实也带着几分考量的意思在,而这些年大皇子的表现只能用中庸二字来形容。

  皇帝心知肚明,若是大皇子不能继位,他就会面临当年自己曾经面临过的危险,但若是下头的几个皇子人品才干都远超过这位大哥,那即使他册封了太子,他估计也坐不稳这个位置,原本皇帝是打算再看一看的,但现在却开始犹豫了。

  见皇帝一直不说话,皇后倒是心急起来,抿了抿嘴角问道:“陛下,是臣妾僭越了吗?”

  皇帝微微叹了口气,大皇子如此中庸,其实与皇后的出生是脱不开关系的,这些年太后一直对皇后心有不满,也是因为这位皇后规矩有余,魄力不足,如果不是太后在上头压着,她甚至压不住下头那几个生育了皇子的妃嫔。

  但魄力不足也有魄力不足的好处,明面上看,如今后宫是皇后做主,但实际上太后却是真正做主之人,皇帝对太后的性格心知肚明,若皇后也是十分强势之人,恐怕现在后宫也会成为龙虎相斗的局面,让人不得安宁。

  只是大皇子却不能被皇后教导的也中庸了去,身为皇子,还是嫡长子,他本身中庸就是错,若不能将底下的弟弟都压服了去,那等待着他的只有毁灭。

  皇帝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其实也不希望儿子们将来经历,别管他跟兄弟们厮杀的多么惨烈,他都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子也如此,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愿意停止选秀。

  很快,皇帝心中有了决断,点头说道:“确实是如此,皇儿们不能长于妇人之人,更加不能只读诗书把脑子也读的迂腐了,此事朕会放在心上。”

  皇后眼神微微一闪,觉得皇帝这话似乎与她的打算有些不同,但很快皇帝就没有再说话的意思了,她也只能把剩下的话憋了回去。

  这一夜自然是毫无旖旎,按理来说皇帝能睡得着,皇后怎么样都要辗转反侧才是,但实际上有星空石在,两人几乎是一沾枕头就入睡了,第二天起来甚至还觉得神清气爽。

  不过很快,皇后的好心情就彻底消失了,只因为皇帝离开之后,很快就给诸位皇子下了一道命令,第一条就是从这一日开始,原本能日日回后宫与亲娘交流感情的皇子们,此后除了改为只早晚请安,其余时间必须都待在南书房。

  而南书房也一夜之间的大变样,原本的陆博士从此之后无需再来,代表着皇子们的启蒙教育已经结束了,而之后的时间内,却是由六部的各位大人们分别来上课。

  按理来说这是符合皇后的希望的,但问题是这一道命令是针对所有适龄的皇子,甚至圣旨之上写得十分严厉,要求诸位大人落实教育的同时还要每隔一月就考试一次,若是考得不好就得罚皇子们抄写大周律例十遍,要知道大周律例可是非常厚重的一本书。

  皇后心中憋屈的很,但她不知道的是,其实六部的大人们更加的烦闷,给皇子们当老师自然是美差,说不定将来就是皇帝的老师了。

  但问题是这次皇帝的命令有所不同,什么叫做让皇子们知道世间疾苦,什么叫做通晓六部运作,什么叫做全能全才,这是他们上几节课就能达到的成就吗。

  再说了,原本六部的事情就已经很忙碌了,这么一来他们岂不是得忙疯了,虽说皇帝只让六部分别推举人选,但这个人总不能随便糊弄人吧。

  户部这边赵九福倒是毫无压力,毕竟他有一个顶头上司在,李松仁这些年打酱油也悠闲的足够久了,这一次赵九福毫不犹豫的将他推了出去。

第239章 奇珍异宝

  六部轮流去做皇子老师的事情雷声大雨点小,一开始文武百官都揣测圣意,觉得这里头是不是有立太子的前兆,有几位能跟皇子搭上关系的官员更是小心翼翼。

  谁知道一段时间过去,皇帝似乎真的只是想要好好教导儿子,并未有其他的意思流露出来,后宫里头也安安稳稳,皇后没有其他的动作,倒是让前朝也都安心下来。

  主张让皇帝早日立太子的官员也不是没有,但毕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如今皇帝还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有分寸的聪明人自然知道适可而止。

  赵九福是万分不想掺和进去的,事实上他觉得现在的皇帝就十分不错,君臣相得不是随便说说的,换一人的话能够允许他频繁新点子的人还真不多。

  出宫之后的赵九福果不其然的卡了造船司的经费申请不批,一直卡了一个多月,造船司那边的人亲自赶过来问口风,才露出对造船司这些年的开销有所不解的意思。

  能在朝为官的就没有笨蛋,更别提是在造船司这种关键的位置上的人,这位大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当年赵大人急需要造大船的时候,自然能够允许造船司可着劲的花钱,但现在第一批船已经造出来了,后头的也没有突破性的新船,偏偏出海的船只一直没回来。

  赵九福现在只是卡主他们的经费不批还算是好的,若是这位赵大人对出海计划彻底失望的话,造船司一下子回到五年前也是有可能的。

  这位大人心头一惊,也觉得自己这是好日子过久了就忘了苦,回去就把造船司上上下下的人批了一遍,重新核对做了一份文书递到了赵九福面前。

  这一次赵九福倒是批的十分痛快,他是要造船司发展的同时别铺张浪费,可不是要彻底的打压这个新部门,自然不会把合理的部分也卡住不放。

  此事结束且不提造船司那边松了口气,就是户部的人也觉得合情合理,毕竟出海的船只一直没回来,若是此事失败的话,可是要成为赵大人就任户部左侍郎之后最大的败笔。

  旁人着急,赵九福更加的着急,在距离出海两年之后依旧没有消息传来,赵九福此时都有些懊悔了,他不应该太操之过急,以至于船只还不够经历海中的风险。

  即使是在现代,海上的风暴和海啸都能要了巨型油轮的命,更别提现在他们的船只只能说勉强能够远行了,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更让赵九福焦虑的事情是,砸下去的真金白银倒是也罢了,出海船队一共有一百三十三艘大船组成,每一艘船上都足足有一百位水手,这些人都是从大周朝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里头每一个人都是海上精英,他们都有父母家人,出海的时候有多么的风光,如今他们的家人就有多么的担心,若是他们一去不回,最后家人能拿到的不过是区区安家费。

  更重要的是,此次船队带队的武将首领,还是赵九福在琼州结下了深刻友谊的魏昌平的亲弟弟魏昌荣,当时魏昌平曾对此事极力反对,但魏昌荣自己想去冒险,转过来求到赵九福这边,最后还是赵九福在中间做了一次和事佬。

  虽说万一船队出事的话,其实与赵九福并无关系,但从人情上来看,魏昌平迁怒的可能性还是不小,就是赵九福自己内心那道坎儿也过不去。

  说句实在话,有钟表司和琉璃司那边在源源不断的造钱,赵九福其实不在意浪费的银钱,但背负这么多人命却是一件沉重的事情。

  随着时间一日日的过去,赵九福也忍不住担心焦虑起来,这一点睡在他身边的严玉华体验最深,虽然在朝为官,但赵九福其实是一个睡眠不错的人,这一点是他从小到大养成的良好习惯,以及灵泉和五行阴阳拳不断改善身体产生的结果。

  但是这些日赵九福却难得的睡不好,他不愿意打扰妻子所以总是装睡,但深爱着夫君的严玉华又怎么能不知道。

  只是此事不好开口安慰,严玉华能做到,也是每日多加一道清火的佳肴,时不时带着几个孩子陪他散散心,以免他着急上火反倒是乱了性子。

  事实上,严玉华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赵九福将自己的这份焦虑藏的很好,在外他是镇定的赵大人,即使有人把船队的事情拿出来发问,他也能安稳无比的回答,似乎对船队真的是充满了信心,似乎船队下一日就能回到大周。

  一直到第二年的中秋节前,船队出发之后整整三年的时间之后,船队的消息才再一次传到赵九福的耳中,三年前派出去的船队不但回来了,还带回了其他国家的奇珍异宝。

  赵九福比大部分人都早知道船队的消息,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大周各地,人们津津乐道的提起船队三年的远行,道听途说着外头世界的奇怪传闻。

  甚至有一日赵九福回到家中,严玉华都忍不住问道:“夫君,外国的人真的有红头发绿头发还有黄头发的吗,难道这头发的颜色也能各有不同?”

  大周朝几乎都是黑发,褐色的都很少,更别提匪夷所思的其他靓丽色彩了,赵九福觉得这个传闻有些离谱,笑着说道:“魏大人的信中有提到红色和金色头发的人,绿色倒是闻所未闻,想必不过是民间传言罢了。”

  严玉华还是觉得很惊奇,显然在她看来红色和金色的头发已经很奇怪了,即使是神怪传说之中的仙妖也差不离了。

  见妻子感兴趣,赵九福倒是多说了几句,还说道:“左右再过几日船队就要进城了,到时候你带着几个孩子出去看看新奇吧。”

  严玉华一听还真的心动了,第二日就去早早的定包厢,谁知道如今大户人家家家户户都这么盘算,严玉华还是去的比较晚的,要不是有赵九福的面子在,恐怕临街的好位置一个都定不了,为此严玉华忍不住庆幸了一下。

  百姓们显然对船队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赵九福一看堵不如疏,索性就把进城的队伍道路清理了,两边却放任百姓们观看。

  一直到船队真正进城的那一日,京城的百姓们才知道,原来船队带回来的东西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千奇百怪,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许多年后,大周朝的百姓们还记得这一天,不只是京城的百姓,还有附近郊外的百姓们也都敢来看热闹,甚至还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商人都赶到了京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