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节阅读_第129节
小说作者:人生若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4 KB   上传时间:2019-09-03 22:02:02

  赵九福倒是庆幸自己答应了大儿子的请求,还因为担心二儿子心中觉得他偏心硬是捎带了他,不然的话岂不是要错过了一个练习阴阳五行拳的好苗子。

  一开始严玉华还天天起早旁观,一边是心疼儿子,一边也是觉得一大二小并排练拳的样子十分有趣,不过时间长了,严玉华倒是也习以为常,不再跟他们同时起来了。

  练着练着,倒是又出了一个意外,却是入秋之后一直有些奄哒哒的小猩猩也总是过来看他们练拳,一开始赵九福只以为它是看稀奇,就跟人喜欢看马戏似的。

  一段时间之后,这只小猩猩却似模似样的跟着他们一起打拳起来,那动作不说一模一样吧,也有五六分相似,看得人啧啧称奇。

  赵九福也没阻止小猩猩的跟随,偶尔还特意矫正一下它的动作,大约是大量的灵泉和蓝晶果起了作用,小猩猩的身体一直不错,要知道那些带着异兽回去的大臣们已经暗暗叫苦,这段时间死去的异兽不少,他们一个个只得进宫请罪,最后想法子把尸体制作成标本放起来。

  因为赵九福家里头这只养得好的缘故,这段时间不少人上门求教养异兽的法子,赵九福隐瞒了灵泉和蓝晶果,其他都一五一十的说了,但那些异兽产地不同,习性不同,想必他们能用发法子也少之又少,只能无奈离开。

  一大二小变成了一大三小,倒是成了赵家的一道奇观,赵九福心中暗道严玉华说得对,这只小猩猩可不就是成了他们家的小儿子了。

  赵家的日子有条不紊,朝堂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户部尚书李松仁终于呈上奏折告老还乡,这件事看似突然,却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甚至发生的还比他们认为的晚了一些。

第244章 你想好了吗

  李松仁一告老还乡,朝中群臣都琢磨着之后是不是就该赵九福上位了,毕竟皇帝这一个布局已经放了多年,这时候赵九福晋升为户部尚书的话合情合理。

  似乎除了赵九福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默认他即将接任户部尚书的位置,甚至李松仁一次还特意将他请到房中,笑着说道:“赵大人,以后户部就靠你了。”

  一位年纪还未满四十,一路从贫家子一步步晋升上来的尚书,在所有人的眼中那都是圣眷优容的代表,只要赵九福不要行差就错,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以至于李松仁还未真正的告老,文武百官倒是真的把赵九福当做半个户部尚书来对待了,甚至其余五部的尚书大人对他也更加客气了一些。

  更让赵九福无语的是,他的老丈人,严家的老爷子,如今还待在吏部右侍郎位置上的严波,对他的态度也变幻莫测起来。

  要说严波此人,样貌一般,才学一般,能力也一般,提起他来朝中就没有一个人会夸赞的,但让人不得不承认的是,严波他什么都一般偏偏运气好。

  这运气不好能投身到严家吗,严老爷子为先帝干了一辈子,最后可以说是为了先帝而死,先帝本来就是心软的君主,大手一挥将原本只是五品小官的严波直接塞进了吏部,这三级跳的速度简直比别人熬了一辈子还要快。

  等新帝上位之后,不少先帝因为人情,因为面子,因为各种理由塞进六部的官员都被清退了,若是有能力的还好,至少还有能待着的地方,若是没能力的就得回家吃自己,若是没有能力还贪婪的,如今早就成了菜市口的血和狱中的囚。

  偏偏严波的运气好生了一个好女儿,当年他把严玉华匆匆忙忙嫁给赵九福的时候,多少人暗地里笑话严家做事不讲究,当年跟禄国公府定亲的时候,他们家二女儿可还未出生。

  那时候有人羡慕赵九福狗屎运娶到了严家的女儿,笑话严玉华婚事被妹妹抢走只能低嫁,现在这些人却惊掉了眼睛,用风水轮流转来形容赵九福与严玉华的婚姻再合适不过。

  谁能想到当年的末尾小官,如今竟然能力争尚书之位,要知道户部尚书可是正二品的官员,站在这个位置就可以俯视大部分官员。

  严波的能力众所周知,像他这样在吏部做事情,还能把自己做的跟隐形人似的也是少见,如今他还能留在吏部好好的当他的吏部右侍郎,不少人都暗地里琢磨着,这肯定是赵九福的功劳,不然怎么就偏偏严波这人能留下来呢。

  到底是不是无人可知,赵九福偶尔听说了这谣言一耳朵,心中倒是觉得好笑,他可不觉得自己能够完全的影响到皇帝,尤其是在挑选官员这一块。

  皇帝之所以会留着严波,与其说是给赵九福面子,不如说留着一个先帝时期的靶子,让人不至于觉得他会赶尽杀绝罢了。

  比起其他人来,严波确实是毫无长处,但他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胆小怕事,在官场之中恨不得将自己变成面条人,这样的人留下来也无伤大雅,这才是皇帝的最终选择。

  也许赵九福的存在,起到了一个偏向性的作用,但绝对不是关键性的因素,若是严波自己不这么奉公守法,恐怕早就被换掉了。

  偏偏赵九福看得明白,严波却看不透侧,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些话听多了,他居然也这么认为,甚至一度对赵九福讨好的有些谄媚。

  对于这个老丈人,赵九福心中也感慨万千,要说他势利眼的话肯定是有的,要说多坏倒是没有,所以看在严玉华的面子上,他也愿意与严波应酬一二。

  其实比起严波来,赵九福对小舅子严涛更加看重一些,与自己的父亲比起来,严涛身上更有几分棱角,虽说在为人处世上有些欠缺,但才干和能力却是不少的。

  只是严涛的运气不大好,当年连续考了许多年才勉强考中了进士,偏偏还是个同进士,这般一来在晋升上面便有关卡。

  赵九福回京之后与严涛畅谈过一次,两人都觉得留在京城的话想要往上走太难,若是能够放到地方之处,做出一些成绩来,反倒是更好一些。

  只是此事一提,严家那边白氏就极力反对,甚至一度要死要活的阻止儿子外放,被她这么闹腾着,严波也就不大赞同,他也是一辈子从未离开过京城,在他看来京城自然是比外头好的,他一个吏部右侍郎的儿子,也不需要去外头吃苦头。

  后头严涛到底是拗不过亲爹亲娘,把外放的心思按下了,果然这些年官位一动不动,想要在京城混出头实在是不容易,这里的聪明人太多,以至于就显得普通人蠢笨起来。

  对此赵九福也无可奈何,严家说到底只是他的岳父家,他总不可能插手去管,再者,白氏总觉得他心怀不轨,对他的态度可不算好。

  不过他现在的苦恼倒是与严家毫无关系,赵九福难得练拳之后没有盯着儿子们训练,反倒是拧着眉头站在旁边想事情。

  严玉华察觉夫君的心情似乎不大好的样子,这一日也早早的起身,见他果然站在门外便低声问道:“夫君,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忽然问了一句:“玉华,你说我若是不当这户部尚书,会如何?”

  严玉华微微一愣,她虽然是闺中妇人,但也知道户部那边的事情,这会儿心中虽然惊讶,但还是说道:“夫君何必为此苦恼,如今你已是位高权重,往上固然更好,若是不能,那就踏踏实实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是。”

  严玉华还以为赵九福是担心自己不能成为户部尚书,因此反倒是落了笑话,却不知道赵九福心中的想法与此截然相反。

  事实上,赵九福也觉得皇帝会让他接任户部尚书的位置,这是当初他回到京城之后,皇帝就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信息,只是这些年他不着急,皇帝也就不那么快的将李松仁赶下去。

  赵九福从来不是个为难自己的人,他很快就想通了心中的事情。

  赵九福从家中出来就直接进了宫,如今他的一举一动也牵挂着不少人的心,有些人暗地里觉得,是不是李松仁一直不走赵九福着急了,这才赶紧进宫去说服皇帝别再挽留。

  他们不知道的是,赵九福进宫之后确实是去见了皇帝,但见面之后说的话却让皇帝也惊讶起来,他盯着赵九福仔细打量,似乎想看看这是不是他的心里话。

  赵九福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镇定如常的样子看得人心中着急,皇帝也忍不住挑了挑眉头,问了一句:“明鹿,你这话是认真的?”

  没等赵九福回答,皇帝又说道:“莫不是朕一再挽留李松仁,倒是让明鹿心中怀疑朕的本意,反倒是要为朕排忧解难了?”

  皇帝倒是不怀疑赵九福来一个欲擒故中,他们相交多年,他也自认是知道赵九福这个人的,别看他在官场上左右逢源人缘极好的样子,其实骨子里头却是个执拗的性子,并不是那等喜欢玩弄权谋来为自己谋利之人。

  只是赵九福忽然提出不想留在户部了,皇帝想来想去也只想到这个可能性。

  赵九福却立刻摇了摇头,抬头说道:“陛下,其实当年微臣进入户部,原本也是为了丰盈国库,如今国库充盈,银钱不缺,微臣的任务也已经完成。”

  “但是一个国家只是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兵部那边的事情陛下自有主张,微臣也不是擅兵之人,所以微臣想要去工部,工部在六部之中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着天下民生,说实话,这些年若不是工部大力配合,微臣也无法做到现在的成绩。”赵九福没有隐瞒,一五一十说道,他相信皇帝是知道他的想法的。

  果然,听了他的话皇帝的眼神微微一变,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与他说要让大周变强,要让天底下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人。

  一晃多年,他几乎都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但眼前的这个人却一直记得,到了此刻,皇帝忍不住有些佩服赵九福,即使这些年的荣华富贵,也没有腐蚀掉他的初心。

  不过很快的,皇帝就微微叹了口气,提醒道:“李松仁一走,户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但工部那边吕靖做的好好的,朕不可能让他现在离开。”

  “明鹿,你可想好了,若是去了工部,你只能当一个左侍郎,若是留在户部,却能一步成为尚书,要知道这一步,许多人走了一辈子,也未尝能走出来。”

  赵九福却并不在意,论权势,他现在的权势已经足够,只要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他,别说是尚书了,就算是王爷想要为难他都难。

  既然如此,何不坚持当年的初心,为天底下的百姓,为如赵家那般的千千万万的小门小户去做一些事情呢,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第245章 初心难改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不管是哪朝那代,徭役一直都是老百姓们最为恐惧的事情,故而才有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

  即使大部分徭役都是为了修撰水道之类的设施而行,但人人都知道徭役其实是比苦力更苦的差事,每家每户按年来摊派,也拿不到任何的银钱,有一些甚至还要自己往里头搭钱才能吃饱肚子,若是没钱没粮食的,光是这种高强度的苦力活就能要了人命。

  大周朝已经算是风调雨顺的国家了,但也不是每个地区都能吃饱喝足的,类似陈家村这般还算是富裕的地区,百姓们每隔几天能吃一顿肉,已经算是十分不错的日子。

  但若是一些穷困偏远的地方,光是吃饱已经不容易,更别提吃肉了,从小这般长大的百姓,身体原本就是亏空的,大量的体力活足以送他们去死。

  百姓们渴望永远不兴徭役,但一旦当了官之后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官道不修理,那么这个地方通行就不便,若是堤坝不修整,来年一次水祸就能要了人命。

  而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之类的徭役事儿,大部分都是工部在管理的,这些事情都是出钱出力还吃力不讨好的,一旦出了问题却又事关重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周朝的百姓显得不那么害怕徭役了,苦力活确实是苦力活,但若是干这活儿能拿到银钱,能吃饱喝足,花一些力气似乎也没啥大不了的。

  更别提如今但凡是有兴徭役的地方,必定得有一位大夫驻扎,只为了这些服役的百姓们看病,这一年年的下来,死于徭役的人少之又少。

  张大牛还是第一次服徭役,虽然叫大牛,但他其实是家中的幼子,自小备受父母的宠爱,以前但凡是有摊派到徭役的,都是家中大哥二哥顶着,此次他爹却一口咬定让他来。

  在来的路上,张大牛心里头是抱怨的,虽说如今服徭役都死不了人了,但到底是苦力活,他哪里吃得消这个苦头,心中忍不住埋怨亲爹不疼他了。

  谁知道等他愁眉苦脸的到了地方,却见一块儿服役的人都一脸喜气洋洋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不是来服役的,而是来赶集的。

  张大牛蹲在一边不乐意说话,倒是有一个跟他打过照面的乡亲靠了过来,笑嘻嘻的说道:“张大牛,你怎么也来了,也是,这种好事儿你爹可不就想着你了。”

  张大牛撇了撇嘴,骂道:“我可听说这次服役是要挖水渠,这大冬天的下水还不得冻死,你居然还觉得是好事儿?”

  那人一听却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哎呦,我说你整天跟个小姐似的藏在家里头,外头的消息都不知道啦,挖水渠是挖水渠,但也不需要咱们跳到水里头去啊!”

  张大牛不大相信这话,他也是下过地的,毕竟农家的孩子就算是受宠也不可能不干活,挖渠这事儿哪有不下水的,那冷的滋味他可不想尝试。

  那人见他闷不吭声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嗤笑道:“哎,我说你别愁眉苦脸的,待会儿惹怒了大人把你赶回去,这种好事儿以后可就没有了。”

  张大牛听着这话似乎不对,开口问道:“大山哥,这事儿到底哪里好?”

  那叫大山的汉子奇怪的看着他,无奈说道:“你出门前也不问问你爹啊,你爹也是的,他就不怕你傻小子一个坏了事儿。”

  张大牛嘿嘿一笑不说话,其实自从他爹说让他来服役之后,他就躲在放里头不肯出来,也不肯跟他爹说话,原本以为能拗脾气让亲爹改主意,谁知道今天饭还没吃就让人赶出来了。

  大山大约是纯粹想要找个人说说话,看他没见识倒是还挺高兴,不然怎么能显出他那份能:“你道为何,咱们这次的徭役是辛苦,但服役之后每个人就能拿到一两银子的工钱。”

  “一两银子?这么多!”张大牛惊讶的喊了一句,要知道他们这边物价低,农家人一年累死累活的种地,能盈余个三两银子就十分不错了,他们这次徭役的时间可只有一个月。

  “可不就是一两银子,那官府贴出来的告示上都写明白了。”大山乐呵呵的说道,“就为了这个,不少人找关系就想要进来服役呢,只可惜这次要的人不多。”

  张大牛心思浮动,要是有一两银子的话,他娶隔壁黄花的聘金都够了,之前一直不乐意的心思淡了,张大牛追着问道:“干完真的能给我们吗,不会给官老爷贪了吧?”

  早知道能有一两银子的话,就算是吃苦他也愿意来啊,爹也真是的,也不把话说说清楚,这会儿张大牛倒是忘记自己一门心思生气不乐意听爹娘说话的场景了。

  大山更是得意,继续说道:“怎么可能,如今陛下最恨贪官污吏,若是他们敢贪了这份钱,咱们往上头一告,那县太爷可是吃不完兜着走。”

  张大牛两眼冒光,环顾四周无人又压低声音说道:“不是都说官官相护吗?”

  大山大声笑起来,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力才继续说道:“那是早年,现在可没有这么大胆的狗官,你们知不知道,前些日子咱们隔壁县城那位王县令被砍了脑袋!”

  古代传信不便,在场的大部分人其实是不知道的,但也有一两人听说过消息,插嘴说道:“大山,你说的是不是那个铁头王,就是把隔壁县当成自己个儿的那个。”

  “可不就是他,仗着自己出生大家族上头有人,在那边为非作歹无所不为,听说还霸占了一个民女,后来那姑娘的家人不服上告,直接把这事儿捅到了知府那边,那铁头王可不就倒霉了。”大山对自己能知道这些消息十分得意。

  “哎,那铁头王不是说有个在京城当官的舅舅吗?”有人似乎也知道一些,奇怪问道。

  大山却道:“圣上最厌恶贪官,别说是舅舅,就是亲爹是尚书也不行,这铁头王自己吃了挂落,估计还得牵连到他那位舅舅,一家子上上下下都倒霉。”

  这话一说,在场的人都说皇帝英明神武,又有人说这些年好官确实是越来越多,即使有些官员贪婪,也不敢做的太过了,谁都知道皇帝恨贪官。

  大山跟着感慨了一会儿,才对张大牛说道:“所以啊,刚发生这样的事情,咱们的这位县令哪里敢贪污这个钱,再说了,别的地方都可能出现贪官,但咱们戴河镇不可能。”

  “这里头有什么说头?”这一次服役的地方其实是在戴河镇外围,与周边临县交接的地方,这些百姓显然也消息不那么灵通。

  大山终于等到他们问这句话,笑着说道:“你们可知道戴河镇上最大的官儿是谁?”

  “那当然是知县大人,还能有谁?”有人笑着说道。

  也有人猛地想起了一事儿,摇头说道:“大山兄弟,你想说的是不是陈家村那边的大官,我有个姑姑的女儿嫁进了陈家村,回家来说起过一嘴,据说那位大人已经是正二品的尚书了。”

  “正二品有多大?”

  “反正比知县知府都大,咱们一辈子都别想碰到的大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9/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