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女皇攻略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若然晴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4 KB   上传时间:2020-11-14 13:30:05

  这孩子昨天晚上知道自己能来面君,高兴得去沐浴了三回,自从他重伤痊愈之后,这可是第一次下水。

  姬越看过名单,但没想起韩放是何许人也,随意地允准了这些人面君,第二日,韩阙就带着一批各有千秋的年轻郎君进了九重宫阙之中。

第101章 殿前问答

  韩阙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十分忠诚的臣子, 没有因为私心影响办事,他为姬越挑选这十名年轻郎君无不是在姬越给出的条件范围里的佼佼者,他们有的是无心仕途, 有的是年纪不到,有八名士族郎君, 两名寒门出身。

  十名年轻人跟在司徒韩阙身后,低头走进明光宫中, 排在第一个的既不是魏云也不是韩放,而是一名来自江左的陆姓青年, 名叫陆宴,陆宴长相出众, 即便是在十名精挑细选的优秀郎君之中也属于前列, 世代尊儒,是去岁国子监大考的头名, 姬越听韩阙介绍完, 忽然问道:“既已入国子监, 为何今日来面君?”

  陆宴跪伏在地,声音不高不低, 恭敬地回答道:“回禀陛下, 为臣者为君分忧,学生以为,陛下今之忧虑应不在朝堂,学生本草芥之身,如蒙陛下垂青, 定当……为君解忧。”

  陆宴说话时停顿了一下, 原本话到那处, 一般就应该说些绵延子嗣, 开枝散叶之类的话了,但他不是妃嫔,作为一名男子,对未婚女子说出这样的话未免冒犯,故而只好含蓄应对。

  姬越看了陆宴一眼,眉头就拧了起来,只道:“回汝国子监罢。”

  陆宴叩首,低头弯腰一步步后退至宫门,这才退了出去。

  第二个就是魏云了,虽然和自家儿子有私怨,但韩阙也没办法故意压低魏云的名次,陆宴排在前头,是因为江左士族和韩魏两家没有利益牵扯,何况陆宴长相漂亮,选妃又不是选臣,勉强也可以说胜过魏云,排在第一并不过分。

  姬越之前就听过魏云的名字,是从魏雍那里听说的,魏雍如今在军中已经颇有些资历,姬越准备找个时间让他也独立带兵,故而对魏家也多了几分关照,便和颜悦色道:“抬起头来。”

  魏云将半个身子直起,头抬到一个恰当的角度,视线向下,一眼都不多看姬越,却能让姬越观察到他的五官神情,姬越看了看,发觉魏云长相不错,眉眼间带着勃勃英气,很是顺眼,又多问了一句,“今日为何来面君?”

  魏云就比陆宴干脆得多,也恭敬得多,只道:“回陛下,臣自幼学文习武,略有成就,蒙天之幸,容貌亦好,今日陛下选妃,臣有自信可入陛下之眼,故此来了。”

  姬越失笑,又问道:“学习不易,如入宫墙,二十年辛苦白费,也不能报效国家,你也心甘情愿?”

  魏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生之中的关键节点,他随意思索了一下,只道:“臣心甘情愿,但也想报效国家,待臣日后容貌衰老,或请陛下开恩,让臣再尽一份力。”

  姬越笑得更加开心了,让魏云起身,对他说道:“大好男儿,何必把自己局限在深宫内苑里,朕有意让你去江南做个郡守,考较几年,再作他用,卿可愿意?”

  魏云知道自己这次是没过,他作为婚配对象没有被女郎看上,但又作为臣子被君王看中,孰轻孰重很明显,所以也不失望,当即恭恭敬敬领命。

  此后几番问答大同小异,不合姬越眼缘的随意打发走,合姬越眼缘的就被问一些报效国家的问题,来到这里的郎君没有绣花枕头,也不是都心甘情愿,姬越一个个问过,不是留下做官,就是直接打发,轮到王安石的时候,那张姿容艳丽的俊脸上甚至露出了些许茫然之色,像是误入狼群的羊羔。

  姬越也是在见到王安石的脸之后才想起来原委,于是也没有为难的意思,把先前问魏云的话又问了一遍。

  王安石愣了愣,但也没有怯场,立刻答道:“回陛下,臣想报效国家,为君尽忠。”

  姬越摆摆手,示意韩阙今日的选拔结束了。

  韩阙也很茫然,比自家儿子还要茫然,他不明白已经到了最后一个了,眼见着前面的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回答被淘汰,儿子竟然还能掉链子,把他往常一半的浪劲拿出来,也不至于就这样结束啊!

  姬越倒是心情很好,韩阙选出来的这十个人年纪都轻,也有本事,大部分人被选中的原因都是无心仕途,只想在家里闲情逸致混日子,如今到了她面前,各种愿意报效国家起来了,她整整收拢了六个愿意去地方郡上为官的年轻人才,比起这个,储君的事情可以往后稍稍。

  姬越也知道,她这个身份,真正愿意陪伴她左右的人肯定不多,有本事的人自己就能挣出一份体面来,不需要以色侍人,没本事的人也没资格来面君,她现在还年轻,也没有真正思考过情爱的问题,所以也不着急,她为天子,普天之下予取予求,谁都没有拒绝她的份。

  韩阙带着人退走之后,姬越忽然想起张异来,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张异平时会在的位置,想着他会如何记录今日的事情,目光一瞥才发觉他并没有在。

  忽然就有些空落落的感觉从心里浮上来。

  姬越没有多想,翻开一卷奏本继续批阅,近来天气渐凉,中秋将至,宫中也要举办宫宴,到时候再让张异随侍身边就可以了,这对她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所以也就很快忽略了那一丝奇怪的感觉。

  陆宴从宫里出来,心情很是压抑,他自小接受儒家教育,知道家族里很多秘辛,但从来不去沾染,自觉是个出尘不染的人,即便是来到京都繁华之地,权贵云集之所,他也觉得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个,然而今日殿前问答,那个他甚至没能抬头看一眼的女君只问了他一句话,就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厌烦将他驱赶出宫,他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只不过被他驱赶的人是个卑微的仆从。

  在君王眼里,他的地位难道也如一个仆从一般,可以随意打发,连一点遮掩都不需要,因为他根本没有反驳的资格,也没有翻身的余地吗?

  江南世家金玉锦绣堆里养大的士族郎君第一次怀疑起了人生。

  其实姬越倒没有想得太多,她厌烦陆宴,无非是觉得他和姜君有些相似,都是不把她当君王,只当她是女郎的人,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傲慢感,陆宴给人的这种感觉不怎么重,但还是有,显而易见,女君这两个字在他看来,重要的是女,而不是君。

  做臣子尚且还需敲打,何况是做枕边之人,姬越从来不愿意委屈自己。

  国子监新学期开课也有些时候了,每个月都会有在职官员来任教一天,但轮上张异还是头一回,任教那天不需要去官署点卯,一般官员会睡个懒觉,但张异还是很早就起了,他家中只有两个老仆,年纪也都大了,张异也不让他们早起,他也习惯了自己打水洗漱,更衣束官,出门找个最近的坊市解决朝食。

  京都这几年的变化很大。

  以前的天仿佛灰蒙蒙的,地上的青砖总也洗不干净,行人也都是一张张空白的脸,他行走在街道之中,和所有的人都隔了一层,他不属于这个世道,这个世道也不属于他。

  官员和普通百姓不会有什么交集,史官不可能广交好友,能有一二知交就已经很好,太史是清水部门,每个月的俸禄不算丰厚,但很稳定,就像这个流传千年的世家一样,宛如死水,波澜不惊。

  但张异眼里的世界不知道什么时候变了,天不再灰蒙蒙,有时候蓝天白云,有时候雷雨骤起,有时候红霞漫天,有时候狂风呼啸,他被从死水一样的日子里拽了出来,有一只手捏着他的下巴,霸道无匹,硬生生把万丈红尘撞进他的眼底。

  于是他的眼里有了色彩。

  张异绕了小半个西市,喝上一碗曲沃最好的豆浆,又折去西南坊,买了两个酱肉包子,听闻城外有耕牛老死了一匹,店家收了些牛肉,又掏钱切了四五斤酱牛肉,用绳子穿了提在手里,穿街过巷,没过多久手里又多了两包糖果,一盒点心,还有一串东瀛商人卖的珍珠贝壳缀起来的铃铛,挺漂亮。

  张异准备把铃铛结长一些,套给猫戴。

  他养了一只猫,是近来曲沃时兴的小宠,从西边贩来的,有长毛有短毛,他听人说长毛不好打理,就买了一只短毛的小黄猫,贩猫的人说是这东西可以用来抓老鼠,但张异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猫应当是不抓老鼠的,只会抓坏他的官服。

  张异又买了点菜,直到拿不下了,才慢悠悠地回家,他走路的姿势很像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会儿是手里有东西,如果没有东西,他比较习惯背着手走路,更显老气。

  就算是清闲部门,也少有休沐,国子监讲学是在下午,他难得有一个早上的空闲去逛街市。

  回到家里,已经变成大肥猫的黄猫翘着尾巴喵喵叫着凑过来,张异知道,它是为了酱牛肉来的,这东西和人不亲,和食物最亲。

  他认命地叹了一口气,把酱牛肉拿去过水喂猫。

第102章 破旧的晋宫

  国子监如今已经算是四期了, 开春时新收了一批学生,人数不算多,新生分了五个学堂, 这一批学生男女各半,士族和平民的数目也相差不多, 官学刚刚兴办时的平民天生愚笨的言论已经少有人提及了。

  进了国子监,就是天子门生, 只要肯努力,至少也有个官做, 故而国子监的地位逐年升高,以往国子监长在朝中是没什么人愿意搭理的, 如今俨然已经有了九卿的待遇, 从国子监走出的学生更是会恭恭敬敬尊称一声监长,连带着原本身份普通的国子监讲师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起来。

  张异虽然身为九卿, 但性情偏温和, 也没什么官架子, 他的住宅距离国子监很近,故而他是用过午食之后步行过来的, 这会儿天气还有些余热, 尚不到万物凋敝的时节,偶尔有几丝成熟的粟麦香气被风夹带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张异进入国子监时,目光在来往的学生身上微微停留片刻, 想要记叙什么, 却又按捺下来。

  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名留青史, 哪怕他恨不得把世上所有的纸页写满, 来为他的君王歌功颂德。

  官员授课自然不是给所有学生,每个月各大学堂都有统一考核,只有考核第一的学堂能够获得当月的授课机会,有时候来授课的官员比较有名气,或者做出过很大的功绩,又或者对一家学说很有研究,学堂之间的竞争往往十分激烈,学生们能从考场争到演武场,又从演武场演变成全武行,如果实在竞争激烈,学堂的讲师甚至会亲自下场。

  如今的国子监有十二学堂,原本国子监长提议以学派来分学堂,被姬越驳回,姬越是个实干派,并不喜欢专一学说论,以学派分学堂必然会导致学派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敌视,这有违她的初衷,同时她也不喜欢以成绩分学堂,到最后是让带堂讲师抓阄来分学堂,人的运气有好有差,但运气也代表着公平,至少如今两期加起来十二个学堂,至今都是风水轮流转,从未有学堂能够稳坐第一。

  张异虽然在朝中并不起眼,但这是他有意低调,在学生眼里,一位九卿官员的授课显然要比那些拉拉杂杂的普通官员含金量高得多,故而这一次的考核竞争得也很激烈,最终的胜者是三期知柳堂。

  据说文科考核知柳堂的成绩是和子规堂不相上下的,然而子规堂一门瓜怂,武科加考硬生生被刷了个十二比零,被国子监的师长划成了偏科典型。

  阿燕和周儿都扒在知柳堂的后窗下偷听,有离得近的知柳学子对她们做鬼脸,周儿只是从鼻子里哼出一声,那顽皮的乡下小子就缩了缩脖子,不吱声了。

  偷听授课也是国子监的老传统了。

  上个月授课的是城卫司总指挥使徐榆,他的授课方向主要是介绍晋国城防力量和各地城卫司的日常,人还结巴,听他讲课很是费劲,不是有意向入职城卫司的学子还真不感兴趣,张异是几天前被通知要来授课的,准备时间不怎么充分,但他并不怯场,进了学堂略微适应了一下作为师长的身份,便开口道:“诸位可知,当今世道以青史观之,可为何等世道?”

  知柳堂内顿时响起一片讨论之声,有个少女当先想到答案,带着几分骄傲,起身道:“回先生,学生以为,大晋千年国祚,自先祖以来,历分封,争王,称霸,从姬皇一统,始有盛世,后历大兴,中平,中兴,两朝政乱,至武帝再兴,后中平,如今世道再兴,应为中兴之世。”

  张异微微点头,道:“举凡中兴之君,扫弊病,清朝政,任用有才之人,使世道安稳,今日之世道有中兴之象,但非中兴之势。”

  知柳堂内一片寂静,有的学生听出了张异的言下之意,却不答话,觉得张异有些言过其实了。

  就在这个时候,扒在窗下的周儿却大声地说道:“今非中兴,乃为盛世之始!”

  非中兴,是盛世之始!

  少女的声音十分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学堂内的学生们都用诧异的眼神看向窗外,也不知道是诧异有人偷听授课,还是诧异这句话本身。

  张异的神情没有太大变化,但他对窗外的那两名少女做了个入座的手势。

  周儿连忙拉着阿燕进了知柳堂内,找了个空位,两个人一起入座,两名少女的眼神都很明亮,看上去很有朝气,也很有自信。

  张异等她们入了座才再次开口道:“天子登基六年,两年扫荡朝堂,清算士族,改新律,征天竺,筹办官学,到此可为中兴,寻常君王花上二十年做完,已经能称一声明君了。至第三年涤荡西域,开疆拓土,改革农制,广推纸张,天下劝学,废除奴制,行常人所不能行,说一句改天换地也不为过,此非明君,而当为万世之君!”

  张异又简单举了几个普通事例,以前朝中兴之史作为对比,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意识到如今他们处身于一个多么难得的世道。

  底下的学生对于朝廷之事虽有了解,却远不如张异知道得多,越听他说,越觉得热意上头,即便是士族子弟都听得震撼不已,到这个时候,张异却不再发散了,看着底下的学生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他轻声说道:“吾主当御天下,诸位幸逢其时,还当奋进其身,来日青史之上,张异盼望能记堂下某人一笔。”

  一众学子听得脸面通红,热血上头,都忍不住畅想起来日封侯拜相的荣光。

  张异自己却是很平静的,甚至于有些冷淡,一堂课授完,就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不再回头去看一眼那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他有些嫉妒这些人,他对权势富贵并不向往,却向往那位心上的君王垂眸看向臣子时的温和笑颜。

  八月十五,中秋夜宴。

  今年的宫宴仍旧是由曹操一手操办,有别于众人对于大司空好色豪爽的印象,说曹操文采风流冠盖一时并不为过,这时的诗不是用来全文背诵,而是唱出来的。

  曹操为了这次中秋夜宴准备了两首诗,到时候如果有才思,再即兴发挥,受邀的官员也都是差不多的情况,毕竟姬越不怎么喜欢歌舞,宴上能用来取乐的只有猛士摔跤,投壶击鼓,传花行令之类的宴饮玩乐。

  大司马魏灼原本只想带魏云魏欣两人去赴宴,但魏白知道此事之后流露出了一些想去的意思,魏灼平日里也挺喜欢这个侄儿,虽然自从上次撞到脑袋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但魏灼只是更为怜惜他了,犹豫了没多久,就捎带了魏白。

  魏白——变成魏白的李白很是高兴,他已经不像年轻时候那么单纯了,没了为官的执念,只想逍遥天地之间,过真正酒中仙人的日子,但有一样,他上辈子唯一怀念的也就是宫中的御酒了,赶上一场宫宴,不去喝两坛子,那他还叫李白吗?

  李白从一大早就在期盼着进宫,两个堂兄弟见他难得对什么事情起兴趣,也都很高兴,尤其是去过一次宫里的魏云,怕魏白不懂宫里的规矩,还提点了许多,李白一一应着,有听没有记,宫里的规矩是多,但这种大型的宴会却很松散,只要随众就不会出错,他又不是一个人去,心态很稳。

  至于魏云说的什么击鼓传花有可能轮到他作诗,最好备上两首之类的话,李白仍是虚心接受,丝毫不理。

  对他来说,真正的诗只在酒里。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跟随家主和两位兄长前去赴宴的李白站在宫门前,忽然有些不想进去了。

  对于晋国来说,千年国祚,千年晋宫,自然是大气恢弘,但对于一个见过后世繁华,经历盛唐华筵的人来说,这座除了占地面积比较大之外,也只有年久失修四个字可以形容了。

  晋宫在三十年前先帝登基那会儿稍稍修缮过一次,后来就极少动工了,姬越登基之后更过分,整整六年没让人下过一铲子,别说宫门斑驳,除了宫道之外,很多地方的青砖都是开裂的,后宫里还有近半宫殿因为长久无人居住而败落,一直没有修缮,都不能住人了。

  后人有诗云: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李白如今是不睹皇居破,不知天子尊,他犹豫地看了一眼朱漆斑驳的宫门,低声对魏灼道:“家主,宫门如此斑驳,陛下都无心修缮吗?”

  魏灼倒是很理解姬越,对李白解释道:“给宫门刷一层漆容易,但新门旧墙也不般配,刷了漆就要重砌墙,重新砌了一道外墙,里面的宫殿也要跟着翻新,不然看着怪异,陛下不想花费这些,索性就维持原样了。”

  说话间一行人上了宫道,宫里看着倒是颇具威严,但处处都显露出破旧之感,李白看着看着,心中已经大致勾勒出了一个穷途末路的王朝景象。

第103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宫宴在应天宫举行, 作为整个晋宫占地面积最大的宫殿,应天宫看上去要比寻常宫殿恢弘大气得多,平日里应天宫也是用来举办一些普通祭祀的地方, 能容纳绝大部分官员入席,剩下排到宫门外两侧道路的席位叫做末席,通常坐的是无官无职的家眷,如果来的官员太多, 也会有一些小官被分到末席。

  李白和魏欣两人就坐在末席上, 魏灼带着魏云进殿里入座去了,因为魏云前不久被授了官,虽然还没上任,但身份上已经不需要坐在末席了。

  虽说是末席,能够进宫参宴的也都不是普通人,李白左侧坐的是司空家的四子赵惟,人看着有些圆胖,当年因为细作玉怜之死立志不婚的少年郎君如今已婚两年,娶的是燕然郡守陈承的女儿,陈家代代墨者,陈家女郎不似京都贵女十指不沾阳春水, 做得一手好菜,嫁给赵惟之后, 把个阴郁俊美的年轻郎君养出了百八十斤的幸福肥, 至于年少时候那点初恋伤痛, 早都平复得一干二净了。

  赵惟和魏欣是相识的, 两人寒暄几句, 说起前线的战事来, 李白在魏家养伤两个月, 基本上没人和他提朝野内外的事情,都把他当成病人看待,还是伤了颅脑的病人,故而他也是第一次听到战事的消息,起初也是一怔,毕竟唐时的人听到战事,第一反应是边关蛮夷来犯,第二反应是王室谋朝篡位,这也是事关自身了,李白竖着耳朵听,越听越不对劲。

  魏欣毕竟有个本家兄长在前线镀金,知道的比赵惟要多,说起前线的事来头头是道,见赵惟兴致不大,又转而说起一些西边的风土人情,赵惟听得津津有味,又见李白一脸感兴趣的样子,便笑道:“贤弟也对西边的事感兴趣?”

  李白诚实地摇摇头,说道:“先前伤了颅脑,不知战事,听得正奇怪。”

  赵惟也知道夏宴时的事情,因为两家都没往下追究,不管是李白还是王安石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到最后不了了之,当日去过夏宴的人众说纷纭,没个结果,这会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魏家这个不记得了,这就很好懂了,苦主说不出来,难道韩家还能承认是自家郎君伤人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女皇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