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30节
小说作者:蝶飞絮舞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44 KB   上传时间:2020-12-15 19:59:10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文岚表现得无比乖巧,让关博睿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这让关博睿心有不安,总觉得文岚会趁人不备,猛地出个大招。

  春节前,一年一度特供花生、瓜子和香油等过年特殊物品开始上柜出售了。

  文岚不顾劝阻,跟着哥哥姐姐轮流排了两个小时的队,终于进了粮店。一进店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大排米面柜。长方形的柜子,各个有文岚那么高,每组柜子上装有一个非常大的铁皮漏斗。

  文雅报了要买的米面数量和杂粮数目,递上粮本粮票和钱。收款窗口一边算账,一边报数。然后,文雅拿着盖好章的粮本,到了面粉售卖处。

  头戴白布帽身穿粗布白大褂的售货员查核数量和印章后,举手示意文雅把粮袋套上出面粉口。那售货员换了几个大的圆形秤砣,飞快舀出面粉。手起手落,大秤指针企稳后,红色指针恰恰好停在正确的重量数字上。售货员大声报数,同时右手盖上铁皮罩子,一拉线,面粉便哗啦啦地从出口涌进粮袋里。

  在买瓜子那等候时,文岚发现售货员们基本都是眼睛查数,右手倒货,手停货准,基本不用再额外添补。

  “哇,好厉害,怎么可以每次都刚刚好呢?”

  “因为这是我们的基本功啊。”穿着粗布白大褂的大爷慈祥地笑着说,“在我们这工作,讲究的是一口清、一称准。要是来来回回地调整,那就得浪费很多时间,耽误大家的工作。”

  原来,不知不觉,文岚居然问出了口。

  文岚不好意思地摸着自己的小脸蛋,回了爷爷一个笑脸。

  轮到文雅买瓜子的时候,文岚忍不住好奇心发作又多问了一句:“那为什么卖糖果的爷爷,总是最后再一颗一颗地往上加呢?他不是应该也可以做到一称准的吗?”

  文雅觉得非常丢脸,连忙拉了一把妹妹的手:“别瞎说,爷爷正忙着呢,别打搅人家工作。”

  售货员爷爷倒是好脾气:“因为我们这是粮店,卖糖果的是供销社呀。你看,在这买东西的是不是一般都是家里的大人或者是比较大的少年?你再想想,去买糖果的时候,身边是不是一般都站着小孩子?”

  文岚不明所以,回想了一下两边情况的确如此,便点了点头。

  “那就对了嘛,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不一样,所以工作的方式当然也会不同。”爷爷把称好的瓜子倒进文雅粮袋,“小朋友难得吃到一次糖果,多一颗少一颗会看得非常在意。我从称好的糖果堆里往外拿糖果,就等于从小朋友的口袋里面拿糖。反过来,如果我一点一点加糖,小朋友就会觉得自己口袋里面的糖果会越来越多,就会非常开心。”

  “哦,原来如此。”文岚恍然大悟。

  果然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就跟后世营销学说得让手小的女子去卖茶叶蛋一样的道理,为得是顾及顾客的心理感受,增加客户满意度。毕竟,即便是同一个茶叶蛋,在娇小玲珑的女子手掌中,与在彪形大汉手里,观感可就截然不同,顾客的满意度可能完全相反。

  文雅向爷爷道了谢,牵着文岚,与彦涛等人汇合,背着过节食物,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回到家,生好火,坐上热水,文雅把大家赶去写寒假作业,自己独自捣鼓午餐。文岚守在一旁,端水递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文雅削掉烂红薯的一端,扭过头来,看见妹妹依然乖巧地蹲在一旁,便劝道:“文岚,你也回屋里玩吧。今天一大早跟我们出去走了那么久,你应该也冷了,上床上去暖和一下,玩玩你的小玩偶或者看看连环画都行。要是困了,你就睡一觉,等妈妈回头我再叫你。”

  “没有,我不累,我也不冷。”文岚拿手背去碰文雅的脸庞,“你看我的手热乎乎的,一点都没有冷着,也没有累到。”

  晚上,大家刚吃完饭,收拾好饭桌后,正坐在桌边闲聊。

  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文岚跑过去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栋的蔡阿姨。

  “蔡阿姨好,您快进来吧,外面冷得很。妈妈,蔡阿姨过来啦!”文岚把蔡阿姨请进门,然后转身去拿干净的水杯。

  关博萱迎了出来:“蔡大姐,快进来坐吧。怎么,找我有事?”

  关博睿把孩子们全部赶进内屋,免得来者尴尬。

  蔡阿姨堆起笑脸,局促地搓了搓手:“小关,不好意思,冒昧过来打搅。嗯,是这样的,我家小全三天后要结婚,本来我哥答应帮我找工友凑些购货券,没想到出了点意外,他们厂这个月的券一直没有发,刚才临时告诉我说那些券要下个星期才能拿到。这样一来,就算拿到券,也赶不上小全结婚了。所以,我想看看你这能不能帮我凑一点。我一拿到我哥那边的购货券,就马上还你。”

  关博萱捋了一下头发:“蔡大姐,你大概还差多少购货券?你也知道,我们马上就要搬走了,身上的票证剩得不多,可能帮不了多少。”

  文岚把杯子放上桌面,被关博萱也赶进了里屋。

  文岚进了屋,把房门拉开一条缝隙,贴在缝隙往外看。

  蔡阿姨的掌心在裤腿上擦了几下:“不好意思,我也知道这实在冒昧。只是,我们这左邻右里的情况大家也清楚,这大过年的,很多人家的口袋都清空了。事出突然,弄得我们也是措手不及,实在一时半会凑不齐,所以,我才厚着脸皮过来看看你这边是否方便挪点购货券给我。我家小全进厂晚,还是学徒工,现在一个月只有21元,只能拿最低标准1.5张购货券,我跟孩子他爸加起来一个月有5.6张。”

  见关博萱理解的微笑,蔡阿姨不由地苦笑一声:“为了结这个婚,我们东拼西凑,想办得大气一点。可,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自己家攒的和两边亲属帮忙凑的,加上刚刚借到的,现在还差16张。实在没有办法,现在一个大衣柜就要34张购货券,26寸自行车要15张,就连毛线每斤也要21张。我们家房子小,小全年资低,亲家那边不管怎么说都非得要一些撑脸面的东西。这逼得我们没有办法,只能腆着老脸四处找人周转了。唉,本来已经说好明天去买东西,没想到我哥临时拿不到购货券,这一推再推,推到要结婚了东西都没有准备好,亲家那边实在交代不过去啊。”

  “这事发突然,蔡大哥肯定也没有想到。嗯,我哥的票证也在我这,你稍微等一下,我进去拿。”关博萱安慰了几句,便站起来,准备进屋。

  蔡阿姨站起来,不好意思地问道:“如果方便的话,可不可以帮我问一下,关工那件新的蓝色制服棉袄可不可以借给小全结婚那天穿一天?我见7栋车然轩结婚的时候,穿得就是关工那件棉袄,衬得小伙子分外精神。小全本来想自己直接问关工借,可他跟关工不熟,没好意思开口。我想着,既然都上门求援了,那就一客不劳二主,干脆都直接向你们借算了。小关,我保证只借一天衣服,婚礼结束后就还。我们一定会爱惜衣服,不会弄脏弄破一丁点的。”

  “衣服是小事,我明天就拿给你。你稍微等一下,我先去给你拿购货券。”

  蔡阿姨连连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了,你这可真是帮我的大忙了。”

  关博萱弯腰抽屉里面拿购货券的时候,文岚拉下她的身子,伏在她耳边,轻轻说道:“妈妈,难道你就不怕她借了不还吗?我们马上就要搬走了,不可能再回来找她要债啦。”

  关博萱嘴角一弯,抬手在文岚额头上轻轻一敲:“傻孩子,你这是哪来的混账想法?我们虽然要搬了,可始终还是同一个系统的,这关系可是断不了的。不管怎样,只要我写封信实名举报,工会、人事或者保卫科的人肯定要处理的。再说,管她要是敢昧了我的购货券,她家的名声可就要臭遍整个系统,以后不管是升学、求职,还是娶妻、嫁人,可都落不着好。没有好名声,在我们这个地方可就难做人。谁也不会那么傻,为了这么十来张购货券,耍这种心眼。诶呦,你这孩子,整天自个儿胡思乱想些什么呢。好啦,你还小,等你再长大一点就明白了。”说完,关博萱在文岚头上揉了一把,拿着购货券出来房门。

  文岚捋着被揉乱的头发,还是没有明白关博萱口中那些机构跟这些工人之间的私人纠纷有什么关系。

  幸好,文岚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跟这时代脱节很大,也没有打算多纠结。

  门外,蔡阿姨拿着购货券,站在敞开的大门前,再三道谢。

  屋内,文岚被文雅和彦君抓着,埋进棉被堆里,听她们背诵自家母亲指定的诗词歌赋。

  三天后,蔡阿姨再次敲响了李家大门。

  文雅打开门,看见蔡阿姨带着一对新人专程过来致谢。

  关博萱接过折好的蓝色制服棉袄,把他们带过来的花生和糖果推了回去:“蔡大姐,我们都知道现在粮食紧张,一户人家只有在春节期间凭副食品证才能买到一户三两瓜子和半斤花生。你们手头也紧,这些东西就留着过年吃吧。”

  蔡阿姨又把东西直接放在八仙桌上:“小关,托你们的福,我们小全和小华的婚事办得体体面面妥妥帖帖的。这又不是什么金贵东西,推来推去的,没什么意思。再说,你们家孩子多,我们这做长辈的上来看看孩子,给孩子们带点吃的,那不是应该的嘛。好啦,要是不嫌少,你就赶紧收着吧。”

  新媳妇是个嘴巧的:“我们今天结婚,现在过来一是表示感谢,二来也是送送喜气,三来当然也想沾点福气。我爸妈都说婶子您家的孩子都聪明伶俐,乖巧懂事,说是如果我们以后的孩子能像婶子家的孩子一样就好了。”

  蔡阿姨连忙接话:“对啊,老人家说接了小孩的福气,以后生的孩子就会像那个孩子。你们家孩子都好,男孩们都长得俊秀,女孩们都漂亮懂事。我们过来,也是想沾点孩子运,希望得个好子孙缘。”

  说着,话题越来越歪,最后变成让文榕到他们的婚床上坐坐,借点运道。

  最后,文榕一脸懵地被牵走了。

  屋内,笑倒了一圈人。

☆、风云再起

  李文岚拿着分给自己的喜糖,回了里屋。

  外屋,关博睿兄妹在储物柜里一通翻找,试图找出价格相当、合适又实用的回礼。

  这年头,结婚随份子,遵从古意,相互帮助。大家如果送上几张购货券、几尺布票,都是不薄的随礼。可蔡家这场,两家不过是点头之交,平素没有往来,也没有参加婚宴,再送那么贵重的东西,似乎就有点过了头。

  关氏兄妹一番讨论之后,包了一小包虾米和海虹干,找个机会作为回礼送去蔡阿姨家,算是平了这份人情。

  1961年的春节前,物质依然非常紧张,菜式质量数量都比往年低了不止一个级别。即便有文岚拿出来的热带水果和海鱼海虾,有关家兄妹用尽心力挪换的食品,可对于文岚来说年饭桌上的菜式依然乏善可陈。

  最让文岚觉得诧异的是除夕夜吃得是饺子,当然关家兄妹叫得是饽饽,居然是素馅的。按照文岚的理解,饽饽应该是旗人称呼。史书上,慈禧的饽饽局是专门做糕点的,而且是在原有的点心局之外专设的。慈禧太后的专属西膳房,能做点心400多种,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是饽饽局里做出来的。当然,某种意义上说,饺子也是糕点的一种。

  关于素馅饽饽这事,文岚私底下问了关博睿,才知道这是姥爷家的习俗,在关氏兄妹单独开火后又恢复的老传统。旧时,京城除夕夜的饺子一定是素馅的,不带一点荤菜,也不带任何刺激性植物。因为,以前除夕夜需要祭神祭祖。这种请神饺子必须是净洁的,表示素净平安一整年的意思,当然也有表示郑重、自律的意思。

  后来,文岚打听了一下,附近来自北方的人家也基本都保持老传统,除夕吃素饺。当然,也有些人家,不拘小节,只要是能糊口的,能比平日稍微丰盛一点的食物,都搬上了桌子,装扮一年一度的盛宴。

  此时的华国,人们忙于生产,很少放假,更没有后世的大型庆祝活动。最早的一届春晚得二十余年后才会出现,现在的电视节目很多还是直播。是真真正正的直播,这边舞台上对着设备唱戏表演,那边电视台的数据就直接传出去,几秒钟后观众们便能通过信号收看电视节目。此时的北京电视台也就是后世的中央电视台,每周放八次节目,星期天上午还有一次特增的节目。可惜,现在有电视机的人家称得上是凤毛麟角,文岚就算能从外国买回电视机,也根本不可能找到借口拿出来用。

  于是,春节无声无息地来了,文岚基本没有感受到什么节日的气氛,日历便已经翻了过去。

  晚饭后,又是李家学习时间。

  今天,是古文背诵,每个人各自布置了课程,分别考核。李家姐弟聚在房屋里学习,只有文岚无所事事,闲得发慌。身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岚,在其他人眼里,此时还是文盲,虽然她对哥哥姐姐们正在背诵的诗词文章都早已烂熟于心。

  钥匙声响起,文岚窜过去,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关博睿加班回来了。

  “舅舅好!”文岚乖巧地叫道。

  “文岚,今天有事,不能出去,你乖乖呆在屋里吧。你妈妈呢,在忙吗?”关博睿揉了揉文岚的头顶,问道。

  “我妈在抽查我小哥功课呢。” 文岚右手往外屋文彬他们的床铺那边一指。

  关博睿仔细一听,果然听到文榕磕磕绊绊背诵论语的声音。

  关博睿刚走近隔房,听到脚步声,房里的人不约而同地抬头看了一眼门外。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诶呀,舅舅,你终于下班啦,您辛苦了,快坐,我去给您端杯水过来。”文榕皱着的小脸瞬间绽放出笑脸,左肩微微一抬,左脚便要跨出去。

  “别动,继续背!哥,怎么,你特意进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文榕快背好了,你先坐一会。”关博萱朝着哥哥点了点头,然后用书轻轻一拍文榕的右肩,“继续,吾日三省吾身,然后呢?”

  文榕瘪了瘪嘴,左手抠了抠右手手臂,身子扭来扭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为人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妈,背完了,我这次真的背完前四篇啦,剩下的明天再继续学。”

  关博萱合起书:“行,那今天先到这里。文雅,你继续看书,顺便看着他们有什么不懂地方。彦涛,你的字还是站不起来,趁放假多练一下。不求你练好毛笔,但起码你的硬笔字得练到能见人。好了,哥,我们去小屋吧。”说完,便起身往文岚住的里屋走去。

  关博睿一边往里走,一边从裤袋里抽东西。

  文岚跟在俩人后面,侧过头去瞄,这才发现原来舅舅今天专门带了一叠报纸回家。

  关博睿把报纸摊在文雅的书桌上,让关博萱先看一篇文章。然后,两人指着报纸,低声议论。

  趁关氏兄妹没注意,文岚凑了过去,原来他们讨论的是所谓的“七千人大会”。1月11日,□□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这次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省、市自治区的负责干部7000多人,因此又称“七千人大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在会议上,还以书面报告形式,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几年来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在谈话中,更是直接指出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除了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歉收外,还有就是从1958年以来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既然政府承认之前的工作中方法有问题,处理手段简单粗暴,那是不是代表风向又改回去了?哥,那么,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用这么紧张?”

  关博萱一脸期待地看着关博睿。

  “嗨,傻萱萱,你的政治敏感度怎么一直提不上来,还是这么差呀。”关博睿站起来,想给妹妹上一堂政治课,不想却发现偷偷跟过来的文岚。

  关博睿一把抱起文岚,放在门外,便要关门。

  说时迟那时快,文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小小的身躯堵在门缝里,面带讨好的笑容,低声求道:“舅舅,难道你还信不过我吗?我保证绝对不会乱说话的,真的,我可以对天发誓。”

  关博睿对着天空翻了个白眼:“这话,我已经听了无数次了。可是,我依然还是时不时会发现一些来历不明的食物,为了替你掩盖这痕迹,我莫名其妙多了不少来历不明的好朋友老同学。你自己说说,你在我这,还有什么信誉吗?”

  “舅舅,你咋能这样看我呢?我做那么多,不都是为了让家里人吃得好一点,让妈妈的营养充足一点嘛。”文岚的两只小胖手在胸前合十,“舅舅,被赶我走,我帮你守门,不让其他人过来偷听。”

  “你,唉,好吧,看你赖皮模样,肯定赶也是赶不走了。”关博睿把文岚安置在门口的板凳上,“不要特意偷听,因为事情不是你现在这个年纪应该知道的。明白了吗?”

  文岚点头如小鸡嘬米,但实际上心里怎么想,便只有她自己知道。

  关博睿走回书桌旁,关博萱已经看完报纸头版的全部文章。

  “哥,柳主席在大会上说,有些地方减产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灾,而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即‘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领导们开始反省政策中的问题,寻求改进的方法,这不是挺好的嘛。我们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策略,最终实现胜利。”关博萱的手指在报纸上滑动,指出关键词句。

  关博睿看着眼前的母女,不禁后脑勺隐隐作痛:“萱妹,你看了这几篇文章,就没有发现老首长的态度跟柳主席很多时候有些微妙的差异吗?你认真看看,那句‘国内形势总的是不错的’和这句‘我们的工作,除非发生了根本路线上的错误,成绩总是主要的’。你仔细品品,看看这些话里面的意思。”

  关博萱越仔细琢磨,眉头皱得越紧。

  关博睿的脸色也不好看:“我让你看这几篇报道,想提醒你,上面的情况不太对劲。日后,你写材料,每一句话,都最好先在心里反复琢磨一下。你看,这几天报纸都是围绕着国民经济发展来说的。嗯,归总分析,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接下国家政策肯定会放在恢复粮食生产,正常来说,其他经济生产活动肯定会得到恢复。我估计,明年下半年开始,最迟后年,老百姓的日子就应该好过了。从好的方面来说,我们只需要勒紧裤腰带撑过今年,就不用再饿肚子了。家里有我和李哲闻在,养家的事情,你就不要担心了。你只需要吃饱喝足,好好养着身体,照顾好孩子们就可以了。”

  即便关博萱早已为人妻为人母,可在关博睿眼里,始终是个小丫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那个在父亲走后,哭得双眼通红却依旧不肯离去,深夜还扯着衣袖靠在自己怀里、哭着陪自己守灵的软萌小丫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