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68节
小说作者:蝶飞絮舞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44 KB   上传时间:2020-12-15 19:59:10

  第二天,关博萱遵照医嘱,取了药,便正式出院了。

  仨人回到省城,买了一堆小物件,然后回到招待所,退了房,再搭车一路往家走。

  搭了运货的车,回到厂区,便围过来一圈熟人嘘寒问暖。

  泪眼汪汪扑过来的文榕等人,在见到那些新奇的礼物后,变成喜笑颜开,缠着关博萱要听省城的新鲜事。

  而关博睿则领着文雅、彦涛和文岚,带着挑出来的礼物,一一拜谢这段时间照顾两家孩子的好心人。

  时伯母一边推让礼物,一边关切地提醒道:“小潘司机之前带回来的单据,我们已经帮你拿去报了。可是,小关这次病得这么重,你们仨在省城住了这么久,应该花费了不少钱吧。如果手头一时不方便,你们可以写个申请,先预支一部分工作。先缓一阵,等医药费报销下来,你们就松快些了。”

  对哦,还有医药费报销的事呢。

  可惜,香港的医药单,绝对不能出现在其他人面前。

  “谢谢您,这真是太麻烦您和时大哥了。我们在省城遇到好心人,介绍我们去找了一个老医生直接用中药调理。我跟萱妹商量了一下,国家经济最近比较困难,我们兄妹手头比较宽裕,就不给国家和厂里添麻烦了。”

  “关工,这可不是小数目,你要不要再想想?”时伯母扫了一下彦涛身上新打的补丁,忍不住出声多提醒一句。

  百万资产,人家都不在乎,难道还在乎这点小钱嘛。

  文岚低着头,无声地嘟囔着。

  “大姐,谢谢您的好意。我们已经决定了,我们就当这钱是交纳特殊党费了。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多一份力量是一份力量嘛。”关博睿看了一眼彦涛那朴实无华的补丁,“我们家这几个孩子真是幸亏有您们几位帮忙照顾,要不然,这半个月他们都得变成野孩子了。”

  “关工,你们太客气了,大家都是战友,这帮把手的事,那都是应该的。”

  再三推搡之后,扛不住自己孩子们那火热的期盼,时伯母松手,收下了那些糕点和腊肠。

  走了一圈,送出食物和小礼物一堆,彦涛和文雅即便再懂事,也有几分不舍。

  但,这份不舍,在回到家,看见关博萱变魔术似的,不断从麻包袋和手提包里掏出各种食物和礼物,马上云消雾散。

  在洗漱一新后,孩子们围着那些衣物和礼物看个不停,直叹省城果然是大城市,东西真的各位精致漂亮。

  只有文岚知道,那些衣物其实多来自香港和之前在国外购买的二手服饰。

  接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文岚干脆一次性把衣物拿出来,省得以后再找借口。

  只是,这时的文岚没有想到,此时此刻,在文岚看不到的地方,也有一群人有着跟文岚同意的想法。

  他们出自好意的行为,不知不觉把事情搞得越来越大。

  事件,渐渐一发不可收拾。

  事态,开始变得失控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9-08 03:18:59~2020-09-16 02:14: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超新星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琳琅满目

  1961年9月12日,台风南茜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离开菊刀国后,台风南茜忽然再度拐向,杀了个回马枪,再次登陆室户岬附近,登陆气压925百帕,成为是菊刀国二战后的最强台风。

  台风南茜登陆时,风速达到343km/h,威力相当于5级超强台风。菊刀国一百多个站点的气压跌破990百帕,其中五分之四的站点更是在980百帕以下,至少20个站点的气压打破历史纪录,在二战后的菊刀国绝无仅有。它二次登陆时,大阪气压降到937百帕,在全球大城市中可谓绝无仅有。

  台风南希破坏范围极广,波及到菊刀国全境以及米国关岛,死亡人数近两百人。

  逃难的人们携家带口,在一片汪洋之中,随便找了个有瓦遮头的地方,暂时住下。他们时而对着废墟仰天长笑,时而对着积水抱头痛哭。人们一边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一边哀叹顷刻之间家园毁于一旦,自己一无所有。

  他们没有药物,没有燃料,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安全可靠的容身之所,甚至没有洗漱如厕的地方。

  对他们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脚下这一小片陆地,以及紧紧偎依在一起的亲人们。

  世间全部有生命的东西——猪、狗、猫、牛、羊、鸡、鸭、蜈蚣、老鼠、蚂蚁、蛇,走的走,游得游,能够趴上树枝得紧紧扣紧枝干一动不动。它们,为了活着,哪怕是多活一秒也好,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时,能够顺利逃出汪洋大海的动物们,都拥挤在逃难的人们身边,和他们争夺这汪洋中一片片支离破碎的土地。

  大堤上出现了一个绵延不见尽头的逃难人群,蜗居着数不清的人们。浑浊的洪水,爬到人们的脚踝下,总算不再继续上涨了。但,抬眼望出去,水上全是古怪的颜色的,漂著稻草、锅碗瓢盆、冲散出来的木制家具们,还有不知道是哪一家淹死的牲畜。

  照片中,人们涉水而行,在废墟中,在洪水中,在路边散落的杂物中,努力寻找着任何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增加自己和家人生存的希望。

  不过,灾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在发愁,在绝望中寻觅那一丁点希望。

  他们等着政府的船队运来粮食和药品,最好还有救济物质。但是,僧多粥少,政府又能拿得出多少钱来救济他们呢?

  雨停了,阴云渐薄,人们的心里却更加阴沉。因为疾病开始蔓延,有人开始感染了痢疾,有人开始呕吐不止,至于肠胃不适、脚烂、蚊虫鼠蚁的叮咬更是不计其数。

  台风过境后的房屋倾倒的照片,通过报纸和电视,在亚洲各国传开了去。

  菊刀国尚且如此,那么从6月开始就饱受台风暴雨袭击的内陆情况又能好到哪里去?

  听闻有人在募捐,人们在慷慨解囊的同时,不免开始揣测。

  不久,各种地下消息开始流出。

  转了几道之后,谁都认为自己听到的那些“熟人们说”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秘闻,转头按照自己的理解又告诉了其他亲友。

  听到传闻的香港人,担心家乡亲友的安危。于是,他们把各种饱腹的食物装入锌铁盒子密封起来,用毛巾或布把盒子包得严严实实,写上姓名地址,通过邮局寄回家乡。

  接到这种密封盒的情况日益增多,出于各种考虑,邮政方面一定暂停禁止邮包入境。于是,所有的邮包全数折回香港。

  幸好,很快,在有心人士的协调下,官方很快放松了口径,允许各种邮包入境,甚至做到来者不拒。

  此时,恰逢香港经济起飞之际,为了解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香港当局开始实施新身份证申请政策。新政策规定,凡成功抵达市区而又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发给香港身份证。

  与此同时,各种奇怪的传闻也在内陆沿海一带口耳相传。

  "英国女皇诞辰,大放(边境)三天!"

  "第三次世界大战快打了。"

  满目疮痍,谣言四起。

  谁也说不清这话是怎么传出来的,但是,却真的有人相信这些传言并且付诸于行动。

  深圳河南岸至香港市区,有一座山叫华山。当时尚未开发,山上茂密的原始森林。目及之处,皆是绿树与荒草。

  近些年,华山多了许多人气,不时可见男女老少穿梭期间。出于隐匿的便利,华山成了逃难者的中转休息站,里面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到了62年春夏,聚集的人数将要达到新的高峰,届时山上每天集结有上万人。他们衣衫褴褛,躲在灌木丛林中,为了近在咫尺的希望,忍饥耐渴,昼伏夜行,伺机进入香港市区。

  身为购粮行动总负责的人康经理,当时正在全力按照金家的捐赠协议,通过建立在海外的不知名小公司名义在国际上大肆购买小麦和玉米等物。

  忽然,某一天寻常的清晨,一打开报纸,康经理居然发现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都是关于华山的新闻。

  自从1957年以来,华山的事情就一直层出不穷,港警一直没有办法杜绝,但事情尚可控制。久而久之,华山也就变成了不是新闻的新闻。可是,怎么忽然间,华山却变成了全港瞩目的大新闻了?

  原来是随着通过华山入境的人日益增多,港英当局采用"随抓随遣"的办法,出动大批军警抓捕遣送。

  一脉相承,血浓于水,香港市民对逃过来的饥民非常同情。人们从最初的慷慨施舍,慢慢发展成立民间组织,集合众人力量开始有组织有有步骤地救济灾民、对抗军警抓捕。

  从市区到华山,无数的车辆在狭窄的道路上奔波着,无数的人在沿路竭尽全力为了这些陌生人而努力着。

  人们成群结队,送水、送食物、送衣送药,照顾病弱人士。有的人甚至直接把自家的车子开上华山,径直将逃难者一批一批接去市区。还有人把那些逃过了的人藏到自己家里的,或者为他们介绍紧急打工的场所。

  出于恻隐之心,人们急饥民之所急,尽力伸出援手!

  华山上,处处是扶危济困的感人场景。

  几乎所有香港报纸电台的记者,都冲向华山抢新闻。

  整个香港都为之而沸腾了!

  当遣返的车队开出时,警方惊呆了:一片排山倒海的呼喊声向车队压来!

  “你们不能走!”

  “你们回去又要受苦!”

  “跳车呀!”

  “逃跑呀!”

  市民手里拿着面包饼干,呼喊不停!

  突然,成千上万的香港市民,跳到马路当中,躺在高温的路面,挡住了汽车。

  许多人挣脱阻拦,向着车上大声呼喊,用尽全身气力指引逃跑路径。

  许多逃到香港的人纷纷跳车逃跑!

  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当局认识到抓捕遣送不得人心。于是,他们通过紧急措施,着手建设安置区。当局统一提供木材,在山上及空地构建板屋,安置住所;盖起一栋栋"徙置大楼",水电厨房卫生间齐全,相当于现今的廉租房。而每月租金仅14元,约为当时工人薪资的六分之一左右。

  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通过电波,很快就扩散到其他华人聚居区。

  宝岛官方拨大米一千吨捐赠,然后根据自愿原则,接纳这些逃港人士,并自由选择去处。宝岛官方多次派出轮船赴港接人,同时为每人发救济金70港元,赠送服装一套。移民台湾者数万人,多数安置于地广人稀的屏东县,开办农场。

  美国民间也发起救济行动,知名人士携巨款飞来香港,与港府商讨安置办法,并亲自赶赴华山与逃港人士直接接触,征求意见。

  这些人,大部分留港,一部分去了台湾,小部分移民去了其他可以接纳他们的国度。后来,他们经历多年打拼,不少人发家致富。改革开放后,许多人衣锦还乡,回内地投资办厂。

  在官方与民间的救助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场鲜为人知的风暴正在酝酿中。

  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在新中国诞生前说道,华国历届政府都解决不了华国人的吃饭问题,因此□□才有机会发动农民推翻了原国军所掌控的政权。

  中正主席对此番议论却是了然于胸,在接受到了那些报刊上新闻的误导后,便果断下达了新的战略部署命令。

  后世1962年10月才发生的间谍事件,莫名其妙地提前了。

  从1962年初夏开始,宝岛方面连续派遣武装特务40股,先后分5次窜犯大陆,试图为作为先遣部队打前站,但统统没有逃脱被歼灭的命运。

  这一切,身处期间的文岚自然一无所知。

  文岚他们只知道,忽然之间,周围省市全线收紧外出车票,尤其严控到广东沿海一带的车、船和火车票。

  与此同时,李哲闻他们部队再次进入待命状态,所有的休假全部取消。理所当然,文岚他们期盼已久的探亲活动自然临时取消,回乡探亲之旅变成遥遥无期。

  很久以后,文岚才从解密资料和知情人士的只言片语中得知那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那些所谓的先遣部队,一踏入陆地,便落入到边防军、军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手编织的天罗地网中。

  那些“没有活路”“忍饥挨饿”和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不但没有与先遣队相呼应,反而对任何不明来历的人士报以十二万分之警惕。

  陷入人民海洋的先遣部队们,很快就束手就擒,无一幸免,在监牢里重新聚首,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新闻媒体上的沸沸扬扬,并没有影响到金秉枋他们的物质捐赠计划。

  在香港召集了小范围的义捐活动,相关资金透过港资公司换成食物,直接捐赠到内地。傅仁茂和戚文权他们筹集的粮食,通过地下手段,直接运送到了内陆。至于最大规模的金家自有资金和关氏兄妹的捐赠,则直接通过全球采买计划,以国外几家贸易公司通过与开设在避税天堂的几家皮包公司交易,下达了大量粮食、罐头和干货的交易指令。不久后,他们以远航运输的方式将食物源源不断地运至华国境内的几大海港。

  丹麦畜牧业发达,猪肉、牛肉、奶酪、黄油以及火腿、香肠等乳肉制品行销国际市场,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之称。

  米国身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农产品以玉米、小麦、稻米、棉花、大豆、烟草等为主。它的玉米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出口量更是占全球玉米交易总量的六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