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_分节阅读_第64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6 KB   上传时间:2021-04-19 20:16:50

第73章

  郭佩佩今年十八岁,在同学之中属于特别幸运的那一小撮!69届中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分配问题,绝大多数都去上山下乡了。上山下乡这种事,说起来是光荣,但背后有多少眼泪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郭佩佩自己就有堂姐堂兄上山下乡了的,周围的街坊邻居家里更是有数不清的‘例子’!

  在外面的日子,就在乡间种地做农民...他们是城里长大的孩子,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城里,而是首都!可以这么说,即使是家庭普通的孩子,也享受着这个时代少有的‘好生活’了!

  举最简单的例子,大家早上要刷牙,晚上洗脸洗脚还要用不同的脸盆、不同的毛巾。这对于大家来说只是最普通的,甚至会有连环画教他们怎么去做这些事,成为一个合格的、爱卫生、讲文明的孩子。

  但这种事在农村地区就不见得是‘日常’了!

  至于其他的事,比如上厕所没有手纸、粮食不够吃之类的问题更是无处不在!堂姐堂兄这几年间回过一次家,郭佩佩听他们说过这些事——这些事不好和父母说,出门在外已经够让父母担心了,这些‘小事’再说出来,父亲母亲恐怕更要在夜里忧虑地睡不着。

  有些心里的苦,也只能和同辈的弟弟妹妹们诉一诉了。

  苦处不只是这一点儿,另外还有经济上的窘迫——有人觉得这个时代谁的经济都窘迫,即使是城市居民往往也生活清贫,没有多少个人物品可言。无论是想做什么,想买什么,都要提前做好计划...随随便便一个大件,就能耗掉一个人两三个月的全部工资。

  但经济上的窘迫这始终是有不同的,上山下乡的绝大多数知青可以说是经济上最窘迫的一批人了。除了极少数人混得开,绝大多数知青甚至不如当地的农民。

  这不只是因为知青们其实并不适应农活,或许一开始的时候会干的不如当地农民好,工分理所当然地不如农民们高。但一两年以后呢?农业或许是有技术的行业,但在这个时代,技术含量还不是那么高,更何况这种集体劳作还会进一步压缩技术上的优势。

  这种情况下,经过一两年的劳作,知青们做的往往就不比农民们差了。

  但即使是这样,大多数的知青工分依旧不高。女孩子们就不说了,就算是男青年,也很少拿到公社里的平均工分——男知青正是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身强力壮的,连平均都达不到,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奥秘就在于分配工作,以及工分划定。

  出工是出工了,但能不能拿满工分,这还得看记工分的人怎么说。对于乡里乡亲、大多沾亲带故的本地人,他们经常放水,只要没有特别大的问题都能给满工分。但对于外来的知青就不一样了(或许有一些淳朴的地方不会有这种歧视,但在那个农村粮食常常不够吃的时代,意味着分粮分钱标准的工分,绝大多数恐怕都是不愿意多分给‘外乡人’的)。

  分配工作也是一个道理,有一些工作相对轻松,同时工分也高,这一般是一些被认为是有技术的工作。不过这所谓的‘有技术’其实很有限,属于并不困难,其实大家也都能做的。

  这些工作分配的原则有很多种,掌握分配原则的人,有的会优先考虑自己的亲戚朋友,有的则照顾‘领带’的亲戚。也有的人相对公平,会分配给那些家庭困难或者身体弱的村民。

  但不管怎么分配,基本上都不可能落到知青们手里。

  各种方面的原因叠加,使得知青们在农村收入很有限,勤勤恳恳一年了,别说挣钱了!一年到头除开吃的粮食这些之后,常常是倒欠生产队的钱和粮。

  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呢?有,最常见的就是和本地人结婚。一旦和本地人结婚,很大程度上就能获得本地人差不多的待遇。特别是知青们比起当地年轻人,举止不同,多少多一些文化和眼界,如果不看家庭背景,其实是很走俏的结婚对象。

  事实上,就是看家庭背景也挺好的...要在农村结婚了,城里的父母多少会表示一些,准备一点儿结婚的花销。相对于农村的许多家庭,这并不算差。

  或者说,大家都挺穷的,大多数时候大家结婚也就是看这个人了。

  和本地人结婚,待遇会好一些,生活生也会有一个可以互相扶持的人。不少人就选择了这个时候结婚——一开始大家都不想的,因为除开一小部分确实有理想有激情,想要改变农村的青年,大部分人在明白自己现在的生活其实承担不了这样的使命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城。

  这几年不知道抓了多少探亲回去,然后滞留在城的年轻人。这些年的粮食关系都不在城里了,在城里就等于说是没有口粮,但还是想要留在城里!

  但不能,只能将他们遣送回去。

  不管怎么说吧,这些人还是期盼着有新的政策出来可以让他们回城。当年他们上山下乡是因为政策,也不能说就不可能有允许回去的政策吧?

  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本地结婚了,回城就会变成一种‘拖累’,所以很多人选择了不结婚。但随着时间推移,等不来回城,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也只能在矛盾的心情中最终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最近郭佩佩才收到过一封自己同学的来信,那可是她上学时候最好的朋友!她在江西那边插队,日子很不好过。去年一年忙下来,最后还是倒欠了生产队不少钱粮。她想写信给家里,让家里支援一下,这也是这个时候拉饥荒的知青最常见的选择。

  但是这个同学家里条件不好,当初她要下乡插队,家里得给她准备一些东西。就连准备一些生活用品的钱都一时拿不出来,只能找人借。现在家里的情况并没有什么起色,写信回去要这笔钱估计也是借。

  同样都是借,还不如她来借,这样父母不知道这件事,还少了一些担心。

  郭佩佩心里知道这个钱一旦借出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了。但她还是把自己工作以后攒的钱拿了出来,也就二十多块——并不多,主要是她参加工作这两年始终是临时工,工资十分有限。再加上要给家里交伙食费,另外自己有时候还想买一些东西...她能攒下来钱,已经算是挺上进的了。

  知道上山下乡的不容易,郭佩佩就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虽然说临时工有这样那样的不好,妈妈总说临时工没前途,将来谈对象都要被人家挑剔,但生活总是能在对比中找到一丝丝‘幸运’。

  “佩佩,快来吃早饭,吃了好上班去!你今天第一天去,别让领导觉得你不积极,那也让你张叔叔不好做人。”佩佩妈妈招呼着正在外面屋檐下刷牙的女儿。

  虽然说,郭佩佩已经觉得自己很幸运了,但如果可以的话,她肯定也想脱离现在‘临时工’的身份,转为正式工。不过她最美也只想过在现在工作的工厂里,找到机会转为正式工,没有想过去到别的单位,特别是那还是一个很吃香的单位。

  不过这种事就是这样了,该你的幸运跑也跑不掉。

  谁能想到家里老爸还有一个老朋友在旅游公司工作,最近还升官儿了呢!当年人家欠了家里人情,本来郭佩佩的爸爸都忘记了这件事,还是老婆唠叨女儿工作的事情太久,他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提着礼物,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上门去求人。

  没想到这一求,竟然真的有了结果。

  就这样,郭佩佩走流程一样被‘张叔叔’带着见了几个人,然后就被通知,可以来旅游公司上班了。

  其实旅游公司也有不少普通岗位,不会外语、不会其他技能也能适应,就和其他单位的任意岗位一样。但是,这些岗位才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随便增加一个人,那不知道要打多少报告!

  导游则不同,因为每年的旅游团数量都在增长,导游的需求量也增长的厉害。然而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真正能得用的导游又招不多,所以导游的人数一直没有满过,往这里塞人反而方便一些。

  之所以没有随便把找关系的人塞进来,直到塞满额。一方面是因为旅游公司也不是开善堂的,这里待遇好,就随便让人塞人?那也太没有门槛了!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种工作岗位拿出去,是可以换好处的!

  这倒不一定是贪污腐败,很有可能只是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资源调动。比如说旅游公司常常需要一些单位的支援,或者说‘行方便’。如果新来的导游有这些兄弟单位的背景,办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得考虑那些工作量大的导游们的想法。他们的工作量比某些‘闲人’大了不知道多少,这当然是有奖励可拿的。但是如果导游满额了,某些大家都要分,而且总数额固定的福利就会无形之中降低。

  虽然说,总的来看这点儿福利并不是很大,但大家本来就对那些轻轻松松过日子的同事有点儿不满了!再随便把导游满额,恐怕到时候资历深的能把加吵到总经理的办公室去!

  郭佩佩擦了擦脸,匆匆忙忙吃了早饭。出门之前最后一遍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确定自己整洁庄重之后,这才略带一点儿忐忑,又满怀兴奋地踏上了上班的路。

  等她到旅游公司的时候,这里已经很忙了。旅游公司们的导游是正常时间上班没错,但是在他们上班之前有很多准备工作就要开始做了,他们又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发的。和机场那边联系,确认今天的订单,准备好车子,还有外勤保障等等,这是在导游出发之前就要做好的!

  这个时候大厅来来去去都是人,大家都有自己要确认的事情。

  郭佩佩有点儿茫然,她还不如毛思嘉他们那个时候呢!那个时候过来报到,那是一群新入职的同事,因为早就预备着他们要来入职,各方面是有准备的,甚至有专人在大厅这边候着,带着他们去了该去的地方。

  现在就郭佩佩一个人,自然没有了这些专门的准备。

  她只能硬着头皮去问前台。

  前台这边正在手写录入拜访者的信息,这些都意味着接下来的客户订单,有些焦头烂额的。听她问新入职的到哪里报道,并没有及时回复,等到手上这一块儿告一段落了,才往里面指了指:“先去档案室那边儿,管人事录入的干事在那间办公室工作。”

  虽然叫做‘档案室’,但那间办公室其实并没有档案,档案都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存着呢!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才在档案室,只不过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不多,根本用不了一个办公室。在办公室紧张的情况下,就有其他人安排到了这个办公室。

  郭佩佩看门牌找了一会儿,这才找到‘档案室’。

  档案室这边就安静多了,而且因为郭佩佩就一个人,管事的人也不忙,做了登记,办理了第一道手续之后,干脆带着这个未来同事去走了一下接下来的流程。基本上和毛思嘉他们那次差不多,只不过快了很多,因为没有那么多人...当然,欢迎会这种也自然没有了。

  最后这个干事才把郭佩佩带到一个办公室外面:“你的分配来之前就定下了,就这儿。组长是金组长,金组长安排了毛导游给你做师父。你运气挺好的,毛导游是咱们公司出了名的‘劳模’‘拼命三娘’,更多时候在外面跑,留公司的时候反而很少。我刚刚看过今天的轮班表了,她刚好今天休息。”

  说着干事敲了敲门,等到人来开门了才笑着打招呼:“是赵导游啊,这是新人郭佩佩,以后就在你们办公室了——人我送到了,我就先走了啊?”

  赵露上下打量了郭佩佩一回,没说什么,只是让开身子:“你进来吧。”

  郭佩佩这才走进办公室——和这个时候普通的多人办公室一样,非常朴素,甚至可以说是‘破烂’,这才是真正的老破小呢!

  这个时候首都的办公室资源紧张,很多时候处级干部也没有单独的办公室。职务级别高一些了,或许会有单独办公室,但条件不用指望多好。房子是老房子,破破烂烂、阴暗潮湿是很常见的。

  至于办公桌、办公椅之类的标配大件也完全没有几十年后政府采购的大气。

  这个时候□□的东西还是能省就省呢,那些外人看得到的会用好东西、新东西。但是那些盖了一层绒布台面,可以遮挡住的,比如说会议桌吧,很有可能就是用旧课桌拼成的。

  不一定是国家真的就差这么一点儿钱了,这么大的国家,就算老百姓普遍没钱,也不可能政府拿不出买会议桌的钱。只是在领导人看来没有必要花这个钱...这个时候的艰苦朴素可不是说着玩玩的。

  □□尚且如此,旅游公司的办公室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准确地说,就和外面普通的办公室一样。说实在的,有点儿出乎郭佩佩的意料,她家离旅游公司办公大楼这边很近,所以以前就听人说过旅游公司。她知道在这里工作的导游可能算是非常‘优越’的一群人了,无论是经济条件上,还是生活习惯上。

  她没有想到,他们的工作环境这么简单。如果不是一眼望过去几个在办公室的导游都长得很出众,这种情况在别的单位很难见到,她都要觉得自己是去到了一个很普通的工作单位。

  向面前的‘赵导游’微微致谢,她才小声问:“您知道毛导游在哪儿吗?”

  赵露这才想起今天来的新人意味着什么,她前几天就知道毛思嘉要给一个新人做师父了,当时心里的感受很难形容。不过这种事不可能一直放在心里,所以刚刚别人把这个新人带过来,她是没有直接想到这其中的因果关系的。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想起来,这个新人是毛思嘉的徒弟。

  带着一种微妙的心情,赵露找里头喊了一声:“思嘉,你徒弟来了!”

  从办公室比较靠里的位置,一堆文件后面,这才冒出了一个人。站起来朝着郭佩佩确认了几眼,这才‘哦’了一声,朝她伸出手:“你就是、就是郭佩佩同志吧?”

  郭佩佩连忙上前,握住她的手:“是、我就是郭佩佩,您叫我小郭就可以了。”

  毛思嘉感觉到了她的忐忑,笑着摇了摇头:“不用那么紧张,我就比你早来公司一年多而已,论年纪比你还小一岁呢!叫我‘思嘉’就行了。”

  虽然毛思嘉这么说,郭佩佩却不会那样做,她还是按照规矩叫了最保险的‘师父’。毛思嘉见状也没有纠正什么,只是笑了笑。

  旁边的同事见到这一幕就笑了:“这种事情肯定还是要看资历的,你看看老王,三十岁才来咱们单位上班,老李当时给他做师傅,小了他足足七岁,他不是一样叫师父?这姑娘你以后要教的,叫你师父也是应该的。”

  说着又对郭佩佩絮絮叨叨:“你运气不错,小毛虽然不是资历多深的前辈,但人家能力强啊!有这么一个师父,能学到的东西也多一些......”

  郭佩佩才来公司,哪里知道谁能力强,谁又有别的特点,自然是前辈们说什么是什么。

  倒是做在办公室靠外位置的赵露,听着这些话有些不是滋味儿。她和毛思嘉是同一期来旅游公司的,她自问自己也是非常优秀的了...事实上,她从小到大就属于‘别人家的孩子’。进入旅游公司之后她也非常努力,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是承认的!

  但是,就是因为有毛思嘉这个例子在,她的光彩就全无了。

  其实一开始她还是挺喜欢毛思嘉的,刚来旅游公司上班的时候,周围都是前辈,毛思嘉是同期,和她一样都是个女孩子,在办公室里毛思嘉算是她说话最多的人了。而且她当时也觉得毛思嘉确实人很好,有什么事也愿意帮助自己,她的外语比毛思嘉可差远了,当时有什么问题她都是请教毛思嘉的。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两个人就疏远...不管怎么说,当自己完全沦为另一个人的陪衬的时候,心态也是会变化的吧——有的人或许能够调节好自己,但赵露从小心思就比较敏感,最后也没能调整过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的关系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比起一般的办公室同事还要冷淡一些。

  反正毛思嘉不主动和她说话的话,她基本上也就不会和毛思嘉说话了。

  上次听说毛思嘉竟然开始带新人了,她哪里还能淡定的起来呢!之前毛思嘉虽然优秀,但这些优秀更像是浮在表面上的,并没有让她和同期的导游拉开实质性的差距。但是这次带新人就不同了!带新人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但安排到一个才入职一年多的人身上?

  这是非常反常的!

  而一件事一旦反常,那背后必然是有与众不同的因素在推动——等于是领导们盖棺定论,毛思嘉完全不同于同期入职的导游,把她和那些入职四五年,甚至更长年限的导游等同了。

  毕竟毛思嘉的年龄可是弱势,而想要消除这种弱势,她就得比那些入职四五年然后带徒弟的人更厉害,这才能抵消年龄带来的‘不足’!

  虽然早就知道很多领导都很看好毛思嘉,但是这样明显、这样官方地表现出来,着实是第一次了!

  之前毛思嘉工作任务量大,还可以单纯解释为她会的语言多,很多时候就是个‘救火队员’。但现在呢,真的不能再这样以为了!

  她确实已经走在他们同一批人的前头了!

第74章

  “妈,那我去了啊?”郭佩佩回头看了一眼家里正嗑瓜子的一大家子,跺了跺脚,就掀开门帘子出门去了。

  郭佩佩她大伯母就有些不懂了,转过头问妯娌:“佩佩这怎么回事儿呢?是去拜年?怎么不等家里人一起走?”

  郭佩佩她妈妈笑着抓了一把糖果给儿子,这才来得及回答:“佩佩她单位师父就今天在家,明个就去姥姥姥爷家过年了,这是人家家里的传统。所以佩佩才要今天抽空去一趟,放心吧,饭前肯定就回来了。”

  听这么解释,郭佩佩大伯母才点了点头,忽然又像是想起来一样,好奇地看向妯娌:“我好像听佩佩说过她师父,特别年轻,还比她小一岁呢...”

  郭佩佩的妈妈其实也因为闺女师父年纪太小犯过嘀咕,但是当着别人的面不好说这些。更重要的是,在自家闺女这段时间的洗脑中,她的不少想法已经改变了。于是笑笑:“是笑了一岁,但人家先进的单位...再者说了,有本事就是有本事,不一定和年纪有关系。佩佩可说了,她这个师父每个月拿的津贴都是旅游公司最高的那一批,快超过工资了!”

  因为家里出了个在旅游公司上班的孩子,所以对于旅游公司到底怎么发工资及其他津贴福利之类,大家就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种事情一向是家长热议的话题,就和几十年后亲戚朋友之间不免议论孩子做什么工作,工资状况怎样是一个性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9页  当前第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1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