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10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

  看在这条鱼儿主动进入自己的海洋,赵士程当然不会放过,同意之余,还给这次的工业园区提出了新的改进。

  截流的那条小河水量并不大,就是一个小水沟,不会影响汾河径流,赵士程知道太原算是缺水城市,所以直接干预了这的废水处理——后世处理污染,是因为成本大,成本为什么大呢,因为废水里的成分,大多可以用极便宜的价格大量卖到。

  但这个时代,至少在赵士程看来,废水是宝贵的,比如炼焦后,洗煤剩下水沉淀后,下沉的煤矸石可以用来铺路烧砖,上层的水可以用来做冶炼的冷却水,比如炼焦的废气——那哪是废气啊,明明是煤焦油、氨气、苯的原材料啊!

  再比如洗羊毛剩下的废水,直接排放污染严重,但若是将其中的羊毛脂提取出来,价值千金。

  如今也是一样的,在这个运输环境恶劣的时代,没有一样东西是垃圾。

  成本不用担心,他如今的财富再修一个晋阳城都轻轻松松,人口先不用担心,用厢军把园区的架子搭起来再说,蓄水池、排污池、地下排水管道,这些东西先修起来,砖窑和耐火泥的调和是一期工程,然后才能修大型的炼焦炉——太原的煤炭含量太丰富了,必须提高效率,才能降低成本和污染,尤其是如今有熟练工人了,他现在也敢弄一些大型的,复杂一点的炉子了。

  什么可以吹气去碳的转炉啊,被他大胆地加上去了,当然,不敢太大胆,转炉是把刚刚出炉的铁水用耐火材料转到另外的炉子,再加用大风箱吹入空气,让其中的碳氧化,他只是试试,成不成还是另外的事情。

  还有抬高河道用的水利煅压器,也准备上了,不过老实说,如果能把汾河截断了抬高水位,那效率一定——但他只能想想而已,以现在的生产力,这种工程没个十年八年下不来,还是先弄那个小水沟吧。

  硼沙能用来焊接,虽然是最古老的烧焊,但至少解决了大的铁件焊接问题,蒸汽动力眼见有望了。

  赵士程不由得有些感慨,他一个人,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又是培养人手又是赚钱,如今终于摸到一点工业的边缘了,不容易啊!

  对了,人手的问题,倒不用担心,如今汝州那个稻田务,已经把汝州能收的地皮收刮干净,兼并的田地一部分入了皇帝私库后,皇帝开始支持这个机构,把只在汝州推行“公田之法”推广开来﹐在京畿路﹑京东﹑河北路都开始进行,很快就会有大量失地农民居无定所,山水会及时把这些流民挑选后送过来。

  什么两只羊一个羌人,陈规他们真是格局小了,招人这种事,哪能花钱呢,后世都是给钱才能找工作!再说奴隶有什么积极性,还得花钱。他这才是既帮了人,又帮了工业建设。

  ……

  赵仲湜看着儿子成天忙前忙后,仿佛一个陀螺,淡定地喝着茶盘着珊瑚,只要儿子不来找他麻烦,那他就是快乐的。

  甚至还会偶尔脑补,儿子说给他建一座雄城,让天下之物,在此地应有尽有。

  啧,也不知自己老死之时,能不能看到。

  然而,这种悠闲并没维持多久……

  “什么,购买矿山?”赵仲湜嫌弃,“这种有伤天和的事情,你自处理便是。”

  种氏叹息道:“你又不是不知虎头那性子,他都忙成那样了,你岂能脱得了身,早些给自己寻些小事,虎头看在你是父亲的份上,说不得便不来骗你了。”

  赵仲湜叹息道:“夫人啊,你且信虎头,他给咱们找的事情,咱们定躲不掉,你若现了一丁点的愿意,他必会得寸进尺,让你一刻不得闲,咱不找这麻烦,趁着那不孝子还没盯上咱们,得过且过吧!”

第145章 风云将起

  厢军, 是大宋建国以来用以收拢流民、避免起义的手段,他们同时也是禁军的补充, 既负责维持各地治安,同时也是国家的工兵,无论是水利、园林、军械、运输、造船,通通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偏安的百年时,无仗可打的厢军们就成为了各地军头的私兵,军头们会克扣人数,私吞军饷, 也会将他们租赁出去, 颇有后世包工头的风范。

  尤其大宋的厢军在做工程方面, 堪称天下第一, 在赵士程大方地给足了工钱后, 汾河下游的工业园区便飞快地建立起来。

  先是挖水渠, 然后是造砖窑, 再然后是各个工坊, 还有密集的宿舍和排水渠。

  宿舍小楼依然是两层,有钱任性的赵士程这次没用木屋,而是大方地全用了砖石楼, 二层的地板用了木头, 算是一户两室,上楼不是公梯,而是自家墙角加个木梯子,至于二楼是住还是放东西,都凭自愿。

  至于老赵想要大园子——赵士程在水池边给他修了个带篱笆的两层小院, 种上树木花草, 让他可以每天顺着池子边的路转悠, 这就算是给他的园子了。

  做过工程的都知道,只要钱跟得上,那建筑速度,绝对惊人,赵士程先修起的炼焦炉,在其他工坊还在修炉子时,炼焦坊已经点火开炉。

  ……

  六月的清晨,天还未亮,田中小麦已收,汾河两岸的大片田地都种上了豆子,草木青翠,盛夏的热气还未开始,小峪村农人们却已经早早地起床,在村口集合。

  他们带上装满水的葫芦,穿上布鞋,在一位男人的吆喝下,向南边走去。

  一名八九岁,流着鼻涕的小孩子屁股上包着一块打着补丁的布,赤着胳膊混进了队伍里。

  “石头你怎么又跟来了!快滚。”带队的中年男人生气地吆喝着。

  “爹!我能挖泥!”那小孩大声道,“我做得多,吃得少,能行的!”

  “不行,人家说了,这次是要二十个人去夯碳,渠已经挖完了!”中年男人威胁着挑起扁担,“回去带弟弟,再闹我打死你!”

  小孩不满地嘟着嘴,看老爹走远了,眼珠子一转,悄悄地跟在了后头。

  顺着汾河,走了不到半个时辰,过了一个小堤坝,便看到一层层整齐的小房子,小石头好奇地看着左右,那里人来人往,很多人推着两轮车,在尘灰里来来回回。

  汾河的船顺着水道在这里来来回回,他好奇地看着父亲和村人们在一个棚子里领了——领了一套衣服穿在身上!

  小石头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他记得自己从三岁就光着屁股,冬天还好,能穿母亲的旧衣改成的衣服,夏天怕他们乱跑弄脏弄坏衣服,家里都不给他们穿的。

  居然!他们居然还有新鞋!

  小石头口水流得更长了,他记得娘亲说过,穿鞋下地干活是糟蹋物件,要是下雨天穿出去,那是要挨雷劈的!

  他看着父亲喝了两碗什么东西,然后一行人分成两队,挑着一块又重又大的石头,上了一个很大的、像炉子似的东西,吆喝着七八个人一起,把石头甩起,又砸在下边。

  小石头看着乡亲们忙去了,也悄悄走到那棚里,看到个很大的木桶,一个桶里放着粥水,还有一个桶放着白蒸饼!

  就在他眼珠子要滚到桶里时,突然有人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小石头骤然回神,就看到旁边不远处,刚刚和父亲说话的男人,正在跟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公子身边,他们穿着极漂亮的衣服,看着就高高在上,一时惶恐不安,本能地道:“小、小峪村。”

  赵士程挑眉,转头问身边的管事:“你们让小孩也上工?”

  “绝对没有!”管事立刻否认,对小石头连声问道,“谁让你来的,有号牌吗?临时工证有吗?你的介绍人是谁?”

  小孩顿时被吓哭。

  赵士程挥了挥手,旁边的管事立刻安静下来,前者笑了笑,从旁边的桶里拿了一个还带热气的馒头,微笑着递给那小孩。

  小孩一时呆住,忘记了哭。

  食物是拉近关系的最有效办法,小石头很快在赵士程漫不经心地询问下,说了名字、村子、家有八口人,六亩麦地,两亩麻地,平日里还会大户家帮工,一家人才勉强维持生活,一个十一岁的姐姐已经嫁了出去,爹爹最近帮着找人上工,家里又可以吃到带盐的菜了……

  赵士程微笑着听,发现这小孩很机灵,能数到二十,饭量很大,在家里总是吃不饱。

  嗯,很好,神霄技校可以在这里开个分院,招点工匠,将来这里的铁器产量必然不少,他可不要打铁,做机械这个行当,怎么着也得数学好才行,还有炮,算准了抛物线,才能谈威力的事情,这年头,他的火药产量,可还达不到可以炮火洗地的富裕程度。

  请几个老师的事情而已,反正如今的他,已经不用为钱烦恼了,就这么任性。

  让人把这小孩送回去后,赵士程又溜达到铁坊,这里已经筑起几个小锻炉,几名胳膊粗大的汉子正在铁砧上敲敲打打,而另外几个人,正聚集在一张图纸旁嘀嘀咕咕。

  图纸是赵士程画的简易蒸气机图纸,具体现代蒸气机机构他当然不记得了,但基本的物理原理还是知道的,首先,要有一口可以密闭的锅,在里边烧开水提供蒸气,然后,要有一个管子,将蒸气连接到带有活塞的气缸里,气缸要和曲轴滚轮相连接,还要有两个管道,连接另外一个有活塞的气缸。

  这样,一个活塞推过去,气口打开,排出空气,曲轴在联动下盖住出气口,蒸气又积蓄,把活塞推回去,开始下一个循环。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要把它用在工业上,就得考虑他的密闭性、耐久性、安全性。

  赵士程提供了原理,至于如今改进,就要这些工匠自己动脑筋了,他也不敢指望做到瓦特那种程度,做到第一代蒸气机的程度,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不过,看到公子过来,这些铁匠们十分惊喜,纷纷放下手中活计,询问一个个问题。

  在这些铁匠看来,小公子就是神仙一样的人物,随便指点他们几句,就能让他们醍醐灌顶,当然要抓住机会。

  赵士程也尽量有问必答,不过他的大多知识在这个时代都用不上,很多问题,自然也回答不出来。

  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赵士程许下重赏,第一个做出蒸气机的,他会奖励一千贯,加外二十亩上等水田。

  这话赵士程当然是会算的,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人的欲望会那么恐怖,在下午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他,蒸气机成功了。

  赵士程直觉不可能,但当他再度踏入铁匠铺时,瞪大了眼睛。

  这些工人真的很厉害,他们做了一个蒸气机,而且是完全遵照了赵士程说的原理。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蒸气机有点小——大概,就比耗子大了那么一圈。

  你不能说它不是蒸气机,曲轴、连杆,都有,但都是木头雕出来,气室也是用小铁片加铁丝绑成的,其中推动的活塞差不多就是风箱的翻版,旁边的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铁片小气室,下边加块碳,这个简陋的,估计烧几次就得垮掉。

  赵士程无语了数息,但还是淡定地兑现了他的承诺。

  拿到二十亩地和一千贯钱的三个铁匠整个人都晕乎乎,享受着他人羡慕嫉妒的眼光。

  赵士程却继续道:“我条件还是不变,若有人能做出全铁的器物,我会给他今天这奖励的双倍。”

  一时间,诸铁匠的眼睛都红了起来。

  赵士程拿起那小样品:“这个东西,我就收下了。”

  嗯,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能跑动的蒸气机,回头刷刷油,拿玻璃盒子装起来,做个传世文物应该是足够的。

  嗯,话说他可以建立一个小屋子,专门收集这些好玩的东西,也算是给后世研究历史提供方便啊!

  ……

  回到家后,赵士程又收了一波的传书,其中有封是飞鸽传来的。

  一般来说,朝廷的消息,不是太急,都还是按如今赵家遍及诸州的羊毛商队运送,只有很重要的消息,才会动用鸽子——没办法,这年代的天空,咕咕消耗起来太大了。

  赵士程首先打开了鸽子传书,这信是陈行舟寄过来的,信里说,女直完颜部正在建城堡、修器械,准备南征攻辽朝,并且向东海女直发各部发了征兵书,他这边的辽东曷苏馆女真也收到书信了。

  这个消息辽朝同样收到,辽帝命萧挞不野领契丹、渤海兵八百人进驻宁江州防备,东北之地战事一触即发。

  赵士程看到了,没有心急,却反而有一股靴子落地安稳感。

  都1114年了啊,也差不多了,到今年年底,阿古打就会打赢出河店之战,那是女直决定性一役,辽国给女直送了大量铠甲战马,让女直有能力武装起来。

  赵士程回想了整个出河店之战的过程——辽军七千人打女直一千二百人,让人打得屁股滚尿流,历史上记载好像是大风骤起,尘埃蔽天,把辽兵吹晕了头,于是大败。

  但作为一个历史迷,他知道这种大风骤起,尘埃蔽天打赢的战争,一般很多都会有猫腻,比如朱棣谋反时总有大风帮着他吹迷了建文帝的部队,然后胜利,不知道的觉得这是朱棣天命所归,知道的都知道李景隆。

  估计辽国内部,也没多少人想让辽帝胜利。

  叹了口气,赵士程打开信纸,让陈行舟派几个曷苏馆女真去完颜部,探听一下那里消息。

第146章 表现惊人

  九月, 辽泽城又到了一年最繁忙的时候。

  因为辽泽的稻米收获了!

  金色的稻田一望无际,这成熟的稻子必须尽快收获,否则一旦下雨或者熟透掉落, 就会在地上生根发芽, 造成损失。

  所以, 除了航行在河道里的水军, 整个辽泽城凡是能动的,都参加到这场大收割之中。

  陈行舟也是实在没想到,这里居然如此适合种植稻米,种出来稻米极为甜美,粒大饱满,辽河中的淤泥也是上好的肥料,这一年所产,足够城中数万人嚼用一年,还能负担所有军粮。

  所以他在下田收割水稻时,就算汗流浃背,也没觉得一点疲惫, 反而有一种异样的兴奋——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一站式灌木水草的河泽, 如今,却已经变成近十万亩的稻田, 丰收满仓, 他没有金榜题名过,但他觉得,这种成就感, 绝对是金榜题名比不上的。

  “哎呀!”旁边的耶律雅里一声惨叫, 捂住了手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0/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