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22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第162章 又开始了

  穿越之初, 赵士程的想法是苟着生活,等到靖康之乱发生, 躲到南方, 避之则吉。

  后来长大几岁,融入这个时代,便想着做大做强, 培养势力,到时抗击金人。

  再长大,他想把赵家在位的那个旅游团一起端了, 然后自己上位。

  而到如今,对世界了解得越多, 却发现当年想法有些天真。

  就比如赵家的旅游团,按法理,就算赵画宗一家都死了, 那么最近的一脉是他的几个兄弟家的子嗣, 但他们这些人也同样是在宗室里被养废的,琴棋书画、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但论治国那就是开玩笑,但无论如何都是落不到赵士程头上的……他难道还能把大宋剩下的宗室全部毒死, 这太难了, 做不到啊!

  最麻烦的是, 就算选了一个新皇帝,按规矩, 也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太后摄政——那到时候就是蔡京一家把持朝政了。

  至于说把蔡京也杀了, 那把持朝廷主持大局的顺位就依次是他的儿子蔡攸、奸相何执中、王黼、李邦彦、白时中这些个上了奸臣名单的, 一言以蔽之, 都不是好东西!

  还有西北那位童贯,他搞出的骚操作是多,但别看他搞的事情那么多,但如果他死了,朝廷按规矩立刻又会派新的太监来当监军,童贯至少还是被李宪指点过,哪怕好大喜功,也有一点常识,可朝廷要是派一个完全不懂的去瞎指挥,那很容易像当年的徐禧一样,在永乐城一战送掉数十万大军,把神宗直接气死。

  通俗一点说,就是如今虽然烂,但至少还撑着架子,可是若是直接推倒了,那混乱的天下就没有给他发展产业,点科技树,积蓄军火的时间了。

  所以,哪怕两边搞的骚操作太多,那也只能捏着受着,继续积蓄实力,至少也得等到南方动乱,才有可能露出一点实力。

  “唉,真想开个时空大法,直接跳到十年后,”赵士程一边抱怨,一边吩咐小蝉,让他收集关于梁山水泊的资料。

  小蝉有些奇怪,但没有多问,很快去办了。

  没过几个时辰,小蝉便将大致的消息搜集到了,交给公子。

  梁山泊的位置很不错,位于京东西路的郓州,不但水域庞大,而且河泽绵延,往北可以通入渤海,往西经广济河可以去东京,往南可以顺着泗水去黄海与东南。

  这种湖泊说纵横八百里肯定是夸张了,但按地理志记载,最宽有一百多里,最长处是有两百多里的,而且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还有天然小岛,非常利于躲藏,一直都是当地知州避之不及的头痛之所。

  同时,也是被朝廷压迫的最厉害的地方,西城所搞将整个梁山泊全部归为“公有”,凡是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交重税,弄得当地渔民很难生活下去,所以很多人干脆就在此地落草为寇了。

  朝廷西城所在这里有专门的水军收税,但人数不多,只有五条船,常备一百人不到的水军。

  赵士程思考着让谁去收拾这里,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里的渔民中将来会诞生一个叫张荣的将领,南宋初立时,带着几千义勇,依靠熟悉地利把金人舟船引入泥泽,杀灭万余金人,是宋金交战后空前的大捷——嗯,虽然杀的不是金朝精锐,但也是很厉害了,当时二十多岁的岳飞还在被金人撵着跑呢。

  这样的水师将领不拿去用一用多浪费。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他要怎么去梁山泊旅游几个月?

  这件事很重要,和太原的工业基地一样,都是需要他亲自去做的。

  想到这,他从书架里翻看了最近刚刚更新不久的宗室的名单,看看有没有哪个亲戚在郓州,可以让他过去探个亲。

  好在神宗之后,对宗室的管理已经不那么严格了,济州不远的就是商丘,被大宋称为南京,他们赵家的祖坟宗就在那里,很多血缘远一点的宗室还直接被分配去那里居住,为了管理这些宗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南外宗太祖,老赵当初在密州时花钱想就是想升到这里当“知南外宗正司”。

  所以,东京的宗室之间偶尔有过去的,祭拜或者探亲都常见。

  嗯,既然如此,就准备吧。

  他过去的时间不能太久,得让王洋他们先去做一做准备工作。

  ……

  接下来,他抽时间给宗正寺提交报告,写明了要去哪里(南京),去多久(三个月),为什么去(爷爷忌日要到了,想去祭拜,他死时自己在外,没有回家,没参加葬礼,难过,想见),请宗正允许。

  按规矩打了报告后,赵士程便没有再管,于是过了十几日,宗室那里便有了回复:小孩子有孝心是好事,允许他出京,路上注意安全,记得也要祭拜祖宗,早去早回。

  拿到了批准,赵士程也表现得不徐不急,收拾行李,给亲戚朋友打招呼,花了十来天,这才坐着大船,优哉游哉地离开京城。

  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出城时,他正好遇到了从北方回来的“马商”,也就是画宗派去和金人结盟的那几个使臣,他们风尘仆仆,却掩盖不住一脸喜色,想来是得了好成果。

  赵士程并不意外,如今金人刚刚起兵,正是需要大量盟友的时候,对主动送来橄榄枝的大宋,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如无意外,很快,画宗就会派新的使臣了。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在船上飘了几日,居然有人自陆路快马追了上来。

  追上来的正是当时出使的使臣之一呼延庆,他在客船夜间停泊在码头时追上了赵士程,十分欣喜地向他表示了感谢,并且还帮人带了一件礼物给他。

  赵士程心中明了,虽然知道是谁,但还是露出好奇的表情,在对方期待的目光里,打开了盖着黑布的盒子。

  黑布下是一个精致的鸟笼,笼中一只雪白的猛禽,正静静地凝视着他。

  那是一只纯白的海东青。

  啧,用一只鸽子,换一只一级保护动物,嗯,真是赚到了。

  这路上可不会无聊了。

  他露出和善的微笑,问起了阿沃过的好不好之类的客套话,然后便送了些礼物感谢呼延庆,磅他离开。

  赵士程并不想养猛禽,但那只海东青看着很高傲,却很虚弱,赵士程养了他两天,发现这只鸟特别挑食,只爱牛羊新鲜的心肝,什么普通猪肉看都不看一眼,也没什么飞的热情,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这种高傲的姿态反而勾起了赵士程的养鸟的快乐,左右船上也闲着无聊,每天挖空心思讨好鸟儿,成为一个合格的铲屎官。

  就这样,充实的时间里,花了十来天的时间,船队到了商丘祖陵,赵士程去祭拜了这有禁军看守,修得极为豪华的皇家祖陵群,不过因为陵墓太多,隔得又远,他路过了的就一个。

  那是哲宗的永泰陵,那是画宗的哥哥,上一位皇帝,大宋中兴的最大希望,要不是死得早,赵士程如今就可以好好摸鱼,不必这么辛苦了。

  顺着陵墓的神道,穿过两边的石像生,路过各种神兽,高大的华表,这里处处透露着大宋的强大、繁华,能想像以后的人们,透过这无数雕像,遥想大宋的模样。

  可惜赵士程记得历史上这里所有的陵墓都被金元盗掘了,哲宗的尸骨被挖出来抛尸荒野,有一位皇帝的头骨还被拿去做了酒杯,成了元朝的纪念品,直到落到朱元璋手里,才被安葬。

  再繁华的陵墓,又有什么用呢?

  ……

  五月,水泊梁山景色十分普通。

  鸥鹭处处,芦苇连天,当然,还有无穷无尽的蚊虫飞舞在沼泽的天空,仿佛一片片黑压压的乌云。

  一块块小小的芦苇荡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宫,许多渔民带着他们的小船,一家三口或者五口,便在这里安居。

  靠水吃水的日子并不好过,打来的大鱼都是要换钱充税,只能吃些小鱼小虾,用水随意煮熟,沾一丁点盐巴,就算是美食了。

  长年在水边,身上会起成片的水疹,瘙痒难耐,恨不得把那层皮都抓掉。

  张荣一家就是住在这样的一艘小船上。

  他在水上是一把好手,眼光锐利,颇有义气,在附近渔民中有点威望,只是如今鱼税越来越高,他们都有些承受不住了。

  张荣也很是忧愁,他的妻子刚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但这几日,儿子浑身都起了疹子,日夜痛哭,都快闭过气去了。

  就在这时,他隐隐约约,仿佛听到了锤子敲打钉头的叮当声。

  瞬间,他脸色一变,几乎同时,妻子抱着小儿从船舱里钻出来,一脸惊喜地道:“当家的,你听,这是不是药先生的船铃?”

  “是,肯定是!”张荣急忙撑船,“快快,过去过去。”

  几乎同时,周围的芦苇荡仿佛触了蚊子窝,大大小小的船都撑了出来,开始向那声音的方向划去。

  张荣妻子看着周围的熟悉的船,不由催促道:“快些,快些,药先生前几日出门,咱们都没寻上他,好不容易回来,咱们可得排在前边。”

  “知道!”张荣沉声道,“去船里把咱们攒的鱼嘌拿出来,药先生常来给咱们看病,好几回了,可得回报些。”

  他妻子点头,从船舱里拿出一个小包袱,又有些期待地道:“药先生人可真好,施完药还会给咱们讲故事,你等会可得看着些,上次那么多人扒着船舷,都把药先生沉水里去了。”

  “看你说的,咱这么多船,还能让他没地方落脚不成!”

  只是,当绕过一片芦苇荡,看到入目的大船时,不止张荣,过来的小渔船都惊呆了。

  而在这大客船上,一名青年正在努力说赵士程:“师尊您记得啊,若是落水,一定要抱好房里的板子……”

第163章 馋死他

  王洋在接到鸽子书后, 就已经快马加鞭,带着徒弟们来到梁山水泊,开始调查研究这里的情况。

  他的七个弟子以为要在这里建设新的城镇, 也十分认真, 拿出了全部精力来收集这里的信息,但结果并不是太好。

  梁山水泊范围太大, 而且分属于郓州、济州两地共同管辖, 这两州的官吏素来在收税上毫不相让, 但在其他需要惩戒盗匪、清理河道的事情上就相互推诿,所以这里的水匪成群,官兵们通常看水匪去了对面州的地界了, 便差不多拍拍屁股回去,所以这里民风彪悍, 管理成本无穷大。

  更恼火的是,渔民们大多以船为家, 居无定所,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上岸,将渔获换成粮食、盐、布匹, 所以极难管理。

  加上西城所对这里的渔民征收重税,这里商业环境极其恶劣,反正一番调查下来, 几个弟子都不看好在这里建新城的事情。

  但王洋如今已经是不是当初只会生搬硬套的入门学生了,他很认真地教育弟子们, 这些缺点, 其实都是优点。

  首先, 我们学习的知识主要的目的, 是让生活变好, 渔民们过得不好,才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过得好了,还要我们来做什么呢?

  其次,居无定所没关系,咱们也可以做流动摊点,帮着他们躲避西城所的压榨,同时也能深入他们之中,团结他们,到时再做下一步打算便会容易很多。

  最后,咱们需要水军维护海上的治安啊,如今新镇的招水手的价格越来越高,愿意出海的人却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咱们扩大收入,这些人就是现成水军,是咱们的战斗力啊。

  被王先生教育一番后,徒弟们恍然大悟,也明白老师的意思,纷纷转换了角度,开始想办法——他们都是聪明人,明白其中的意思,这就是挖朝廷墙脚嘛,但对此是没有意见的。

  甚至有胆大的学生还建议王先生等这只水军做成后,能不能把那神憎鬼厌的西城所一起灭了,为民除害。

  王洋对此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反对。

  于是在先生的默许下,徒弟们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先是化身普通的平民,前去购买渔获,有了一点渔民的人脉后,便拿出新镇特产的炉甘石药,这东西是新镇里和脂膏一样生产容易所以产量很大的东西,且效果极好,对止痒有奇效,几乎可以当皮肤病的万用药。

  他们每次也不带太多药品,而是像游方郎中一样弄个小船四处游荡,开始给这些“有缘”的渔民送温暖,治病的同时,也贩卖很少量的盐、油,还愿意让他们用一些渔获来换。

  对于渔民来说,这几个愿意帮他们治病,又能给他们生活提供急需物资,这哪是什么朋友啊,这分明是活菩萨啊!

  张荣一家就是这样认为的,虽然王先生说,他带学生们出来做这些,是要教育他们“治国安民要从底层做起”,让他不太明白,但在王先生解释清楚后,他便主动帮忙,在渔民里四处宣传王先生的恩德,让他们知道王先生一行人也是有他罩着,还在有些人无理取闹时帮忙驱逐。

  不过,今天,张荣看到这艘大船时,还有些惴惴不安了。

  这种长七丈,有十来间客房的客船,都是那些大船队,大商行才会有的东西,他曾经去船行里做过杂役,那些人,哪个不是高高在上,对他们这些贫苦渔民十分看不上,还会克扣他们的工钱。

  虽然船头挂着王先生他们特有的船铃,声音也对,但张荣还是不由自主地口干舌燥,甚至有些想将船划回去。

  不过,一个熟悉的人影出现在船头,常常见到的王先生露出微笑,向他们招手:“愣着干什么?上来啊。”

  张荣悬着的心稍微安了些,便接了大船的绳子,将小船系在船边,牵着妻子,上了大船。

  一到甲板,张荣便愣了一下,王先生身边,好像又多了一个弟子。

  那少年十二三岁的模样,长得像神仙似的,光是坐在那里,就让他觉得有些害怕,那一看就是达官贵人家的郎君——也对,王先生那么厉害,教个贵人家的学生再平常不过了。

  那少年倒是多看了他数息,笑道:“阁下便是张荣了吧,我听王先生提起过你好几次,果然是英雄气概。”

  张荣黝黑的面孔上便多了几分不自在,道:“哪、哪有,称不上,称不上。”

  赵士程倒是没有多说,而是先让王洋上前和他聊天,听说孩子身上起了疹子后,便让随行的弟子给涂些药,水上生蚊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