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26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事出突然?”陈行舟立刻捕捉到关键词。

  萧兀纳点头,拿出一封文书:“这是金人与大宋签下的盟约,一旦宋人与女真南北夹攻,则我的大辽危矣,南边亦需得早做准备,所以不得不请您出兵。”

  陈行舟打开文书,不由得在心中破口大骂。

  大宋都是些什么废物,这盟约签下有一个月吗,这样的机密连他手上都能收一份了?

第168章 你说了算

  陈行舟最终还是以考虑数日, 再给他答复回由,将萧兀纳暂时打发走了。

  等萧兀纳离开,陈行舟旁边那位一看就很有风骨的老年文士便走上前, 拿起那封文书, 并且从袖袋里拿出一片凸镜,仔细观看。

  文书的内容并不复杂, 第一条是宋金联袂夹攻辽国, 以长城为界,以北由金军负责攻取, 长城以南由宋朝发兵攻打, 西京云中府则由宋金联合攻取,如一方不能如期履行, 便算失约。、

  第二条是灭辽后,除平、营两州外的幽云故地归宋,大宋把献给辽国的岁币转送给金国, 并且另外追加二十万贯。

  第三是双方都不能与辽勾结, 不能招降辽国叛将。

  第四是西京诸地(内蒙古中部)原则上归宋所有,但到底怎么还, 以后再商讨论。

  陈行舟给自己倒了杯茶, 缓缓走到老爹身边, 不发一言。

  “糊涂!糊涂!”陈瓘看着其中的内容, 几乎是痛心疾首,“金人崛起之势如龙, 宋辽却是势微,若没了辽, 大宋怕是有难了。”

  陈行舟早就知道这点, 很淡定地喝了口茶:“你说说, 这事该如何做,可要发兵长春州?”

  他手下的火枪兵人数不多,也就一百来人,一旦损失了,很难速度补充上来,辽阳抵抗起金人来,可就不易了。

  陈瓘按住文书,沉吟道:“金人这是在试探,幽云之地,最重要的便是平、营两州,尤其是渝关,临山接海,只有北面连陆。说是天下第一关也不为过,金人不放弃此地,便是有那南下之心。”

  陈行舟当然也明白这点,但他都能想到宋使在谈判里的被动,不由得嘲讽道:“这平营两州,大宋从来就统领过,而在辽国,平营二州也不属于燕京管辖,而是属于平州路,这要是往上追述去唐朝,就更没理了,大辽当年也占领过东京的。”

  总的来说,就是大宋太废了,这样的水平,说什么自古以来。

  陈瓘看着带着数分桀骜的长子,不由叹息:“舟儿啊,当年你也是温和知礼的读书人,如今怎么尽是一副武夫的不驯之态,到底是谁把你娇惯至此啊?!”

  陈行舟挥挥手:“别说这些,我可不是请你来当爹的,快说。”

  这逆子,陈瓘到底是心疼儿子,只能是帮着参谋:“辽国这败再败,军心离散,大宋与辽承平百年,不修武备,这攻辽之盟,怕是难以成事。”

  “那,你的意思是不出兵,让辽国背腹受敌,大宋得胜?”陈行舟问道。

  “不,你得出兵,”陈瓘感慨道,“如今大宋上下,早就被幽云十六州迷了眼,只有大宋君臣真正领略了辽国军威,才能知道金国之患,尤在辽国之上。”

  陈行舟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一想到自己竭精殚虑就是给这些废物帮忙,还是心中抗拒,只是道:“行,这事我考虑一下。”

  陈瓘明白他又要去信询问他的那位老师,不由心思复杂,他当初带着哀痛焦虑之心过来,结果看到一个平平安安的儿子时,心中惊喜无以复加,都来不及多问,就抱着儿子一番痛哭。

  而后问起他的病如何,结果儿子说他根本没病,只是为了把他骗过来为辽国效力,气得当场拿起拐杖抽了儿子,但后来了解了辽国局面,又开始心疼远在海外依然心念故土的儿子,尽力相助,后来发现儿子脑子里有些危险思想,想要教育扭转,结果反而被他说服。

  唉,真想见见儿子口中那位师尊,究竟是何等人物,这么几年的时间,怎么就把他儿子给教成这样。

  ……

  赵士程很快接到辽东的传书,当然也知道大宋的盟约,与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约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这也是正常的,女真人作为唯一一个两度入主中原的异族,本身除了武力,智力也并不低,平州的渝关,就是后世的山海关,吴三桂就是因为它名垂青史,有了这里,幽云之地给不给大宋,并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朝廷机密——大宋哪来的机密,有的是反对派找茬,让辽国起戒心也没什么问题,大宋要攻幽云,那调动兵马与粮草,根本就瞒不了辽人。

  现在的问题是,大宋根本打不过,历史上,靠着辽将郭药师的反叛才攻入北京,结果进去了又让人给打了回来,十万大军崩溃,这可是大宋最能打的西军——他需要利用好这个机会,至少,不能让西军损失太大。

  最好是让种彦崇、刘锜等人在这场大战中崭头露角,要知道,在战场上才是最能升迁,获得军功的路子,如果能把长跑将军刘光世父子都送在这场大战里,就更好了。

  刘光世父子统领可以说是北宋攻辽失败的最大功臣,两人都畏战如虎,逢战必逃,无数次将友军丢下,却因此在整个抗金之战没受大的损失,最后混了个和岳飞齐名的“中兴四将”之一。

  盟约签订后,西军必然会去攻辽,以攻辽最低标准十五万大军来算,河北一带的粮草、兵马调动最快也要三个月,而且天气一冷,不利大军出击,也就是说,大宋攻辽,最快也要明年四月。

  其中能做的布置很多。

  赵士程深吸了一口气,写信建议陈行舟出兵助辽,至少,要暂时将女真钉在辽东一带,不能让他们攻略上京,一旦上京危急,辽国必然内乱四起,金人如今人手不够,占据的地盘不会长久,一到天寒,必然会退回金国,只需要驻守两三个月便可。

  写完信,赵士程看着一边正在为他磨墨的张荣,不由大感头痛:“我这信都写完了,你怎么还在磨墨?”

  张荣神色恭敬:“徒儿只是想多服侍一下师父您啊,这点小事,当然义不容辞。”

  “成语用错,对师父不能说义,得说孝,”赵士程教训了他两句,又道:“十五把火枪已经是从牙缝里给你省来的,你平日多多训练,别的就莫要想了。”

  张荣哦了一声,失望地放下手,把砚台拿去洗了,那垂头丧气的模样,活像一个没抢到脑子的丧尸。

  赵士程一连抱怨着的徒弟们真是越来越不听话,然后寻了一笼羊肺喂给大鸟阿青,自己则小心地去找鸽子送信。

  ……

  陈行舟收到师父的信时,已经是九月了,在辽东,这里已经进入了秋季。

  他那时正在参观怨军的营地。

  金国崛起后,东北大量民众为躲避战事,四下逃亡,给辽阳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好在陈行舟经营了辽东好几年,治下有了几分底子,勉强抗住了这二十余万的流民,帮他们在辽东安家,他们吃着薄粥,却干着苦活,累死者不计其数。

  但陈行舟也没有办法,最难的那些日子时,他几乎掏空了辽东治下的所有府库,最后还靠着师父的接济的羊毛粮食,另外订下多劳多得的规矩,险险把冬天熬过去,等春来了,才勉强把饥民们的口糊住。

  同时,饥民中的青壮被他招入军中,成为了怨军,如今是郭药师的治下士卒。

  他今天便是过来视察军中有无克扣军卒的情况。

  只是,在听说是陈相公来了之后,他只要沿途走过,便能不断看到有士卒向他叩首。

  “什么情况?”陈行舟问陪同的老郭。

  “你难道不知如今你在辽东的名声么?”郭药师奇怪地看着他,“救济饥民的时候,你在难民营里和他们同吃同住,又镇压了其中欺压良民的匪类,还让妇孺编制冬衣,你都忘记了么?”

  “就这点事?”陈行舟有些头大,随便指了几个,“你、你,还有你,过来。”

  郭药师点头,很快,那几个被点名的大头兵都激动地走了过来。

  陈行舟挨个问了他们姓名、籍贯,家里还有什么人,住哪里,今天吃的什么……

  他问起人来亲切温和,宛如聊天一般,把这几人感动得差点跪下,有问无不答,甚至还主动找话,什么都说了出来。

  陈行舟分析了一下,发现这军中情况还成,便点点头,准备去看下一个军营。

  “留守等等!”一名士卒突然叫住他,在他诧异的目光下拿出一个包袱,将一张很粗糙的羊毛披风跪献了上来,“这是我妻与织坊中妇人省下来的羊毛织成的披风,是小人等一番心意,谢过留守活命之恩。”

  “受我活命之恩的人多了去了,要是我都收,家里还要不要别的物什了,”陈行舟笑着摇头,拿自己私印在那披风上盖了个极浅的红戳,“就当我收下了,退下吧。”

  那小兵眼中瞬间浮起了泪水,感激涕零地抱着披风,用力叩首。

  郭药师啧了两声:“又是这样,到哪都是这样,也不知你和王洋到底哪个厉害。”

  陈行舟冷哼一声:“我不这样,你的兵,你的火枪,可都是王洋的了。”

  提到火枪,郭药师瞬间乖巧得如同一只小羊,不再提别的师兄弟。

  这时,特母哥找了过来,说梁王招见陈先生。

  陈行舟微微皱眉,耶律雅里素来闲得发慌,若是有事都是直接来找他,若是正式地让他去见,想来是又来了什么大人物,真是惹人厌烦。

  路上,特母哥告诉陈行舟,来的是一位贵客,这位可是真的贵,他是辽帝的亲叔叔,当年差那么一点点,就取代辽帝成为皇帝的耶律淳,先前辽帝亲征大败后,朝廷诸臣十分不满,质疑他不能当皇帝,不如皇叔耶律淳贤德,想拥立耶律淳为帝。

  好在耶律淳脑子清楚,知道此时朝廷不能内乱,所以坚决支持辽帝,这才暂时平稳了朝局。

  如今,朝廷任命耶律淳为都元帅,过来统领辽东招募的怨军,攻打金国。

  “什么?”陈行舟难得带了怒意,冷笑道,“他敢提出这条件?”

  当时饥民冲击辽阳时,他多次请辽朝支持粮草,但从头到尾都没人理会过他。

  特母哥安慰道:“莫气莫气,你若是不愿,咱们让他死在战场上便是。”

  陈行舟皱眉道:“说什么胡话,他可是撒鸾的叔爷爷。”

  特母哥淡定道:“辽阳这里,你说了算,殿下若是听了噩耗,最多哭上几日,不会反对的。”

  陈行舟轻咳一声:“不要说得好像我在祸害忠良一样。”

  特母哥忍不住笑道:“行了,耶律淳算是朝中少有的良臣,他会知道轻重,只是你要想好,咱们是不是真要攻打金国,殿下正等你呢,这事,得你说了算。”

第169章 帮个小忙

  陈行舟进入梁王府邸时, 就看见一名五十来岁、文质彬彬的老者正和耶律雅里在桌案前交杯换盏、一派和乐融融之景。

  见他进来要行礼,耶律雅里立刻起身,扶住陈行舟胳膊, 对着那位中年文士道:“皇叔爷请看,这便是我最大的助力陈先生, 这些年辽东有如今的形势, 全靠行舟鼎力相助。”耶律淳含笑点头, “久闻其名,今日一见, 果然是……”

  还没说完, 耶律雅里便道:“辽东之事,都是行舟说了算,其他的我不敢随意做主。皇叔爷要是有家国大事, 就直接寻阿舟去谈吧。”

  这话一出, 耶律淳顿时皱起眉头, 不由轻斥道:“这是什么话, 撒鸾, 陛下将辽东之地托付于你,这是何等重任,你岂可全数假他人之手推脱。”

  耶律雅里漫不经心地道:“皇叔爷, 您是看着我长大的, 我那点斤两, 何人不知, 朝廷上下, 当年又有多少人笑我愚善, 然而行舟却是能将这愚善之行全数实现之人, 遇到他, 是孙儿的福气,也是我大辽的福气。”

  耶律淳眉宇间生出丝丝怒气:“这话过了,按你这理,是朝廷上下、国家重臣,都比不得他么?”

  耶律雅里哂道:“这是你说的,可不是我说的,行了,我今天的猎物还没打呢,皇叔爷您先聊,我告辞了。”

  说着拿起弓箭便出了门,那速度,仿佛身后有金人追赶一般,走时还给了陈行舟一个“交给你了”的眼色。

  陈行舟颇为无语,不由得向对方拱手道:“都元帅见笑了,撒鸾少年心性,不耐俗务,还表见谅。”

  耶律淳见他又不行礼,又一副当家做主的口吻,便有不喜,言语间带了三分冷漠:“撒鸾是我皇室嫡脉,阁下有大好前程,还是莫要效那萧奉先的作派。”

  陈行舟不由得微笑道:“都元帅,此地不是上京,还是坐下谈吧。”

  耶律淳眉头紧皱,沉着老脸,看着陈行舟坐到耶律雅里刚刚坐的位置,心里如吃了苍蝇般难受,但却也明白,如今辽东没有遍地乱匪起事,全靠了这位苦心经营,根本没有把他治罪的可能,只能的忍着不悦,坐到他面前。

  “此次老夫前来,是为平定金人之乱,长春州告急,阿骨打也派人前来招揽你治下的辽东女直,若朝廷大败,你坐拥辽东,也讨不了好去。”耶律淳告诫道。

  陈行舟却是自斟了一杯酒,笑道:“这可没准,阿骨打亲笔书信于我,愿以国相之位相待,可比一个辽东留守更有诚意。”

  耶律淳顿时面色铁青,实在没想到这黄毛小儿居然敢在自己面前说如此大逆不道之语,气得几乎就想拂袖而去,但他想到如今风雨飘摇的国势,还是强行忍住心中的怒火,温和劝道:“撒鸾如此信你,就算先前辽东粮草之事有些不顺,你也不该说这等气话来伤他心。”

  “我跟在他身边也有些时日,倒是难得见你们如此关心他,”陈行舟笑了笑,“行了,我敢不拐弯抹角,抵抗女真,能会出手,但不会听你节制,若你愿意,咱们便合作,若不愿,就各打各的,如何?”

  “胡闹!你这是把我大辽军士,当成你家私兵么?”

  陈行舟点头:“正是如此,先前我布达户岗一役,可让我见识了大辽风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耶律淳怒视他数息,终是叹了口气:“我可以答应你,但有两个条件,第一,我需要在辽东招揽士卒,补充兵力,第二,你得准备士卒粮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