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这话一出,宫门前太学生们立刻就散了,开什么玩笑,先帝一个花石之好便弄得天下大乱,再来一个,大宋还活不活了?

  ……

  当然,皇帝也并不好当,首当其冲的,便是财政。

  大宋的财政情况都不是崩溃边缘,而是已经崩溃了,朝廷最重要的江南之地,一年没收上来税,而且这次大灾,肯定要休养生息。

  老赵只看了一小会,就头痛无比,直接把摊子丢给了儿子。

  先皇帝的珊瑚很不错,抚慰了他重创的心灵,他可没时间浪费在这些杂务上。

  赵士程当然没有客气,要赚钱,无非是开源节流,首要之事,节流当然是先拿自家开刀了,首先是削减皇宫的用度,裁撤宫女——画宗有皇城之外,有延福宫、艮岳、金明池、琼林苑、含芳园等八个巨型园子,都是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城里,皆是雕梁画栋,奇石异花,还有大量宫人,随便卖掉几个,裁撤用度,国库两个月的开支就有了。

  开源,当然是把先前自己的工坊大规模修筑起来。

  比如回春丹(大蒜素胶囊),以前都是从大蒜里提取,产量低,成本高,如果能攻克合成氯丙烯,那就可以直接人工合成大蒜素,把价格降低到普通人都能买得起的程度。

  当然,要做氯丙烯就必须有丙烯,那玩意可以合成东西就海了去了,属于进入工业文明的必备,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之一,他以后的主业,基本就是把这些产业点出来。

  还有钢铁工业,煤化工,这些都是重工业的基础。

  当然,这些都是要慢慢来。

  如今,最重要的是,火枪和火炮,他可以调动全国之力铸造了!

  这才是一切真理与变革的基础!

  有了这个,他接下来才可以和整个大宋不接受改革的反对者们,好好地讲道理。

第204章 遭了虎头

  随着新帝登基, 东京城中惶惶不安的人心终于安定下来。

  毕竟,无论对于百姓还是百官来说,他们都是需要有一个皇帝在头顶上管着,因为没有皇帝对他们来说, 世道便是不安稳、生命无法受到保护的, 需要有一个皇帝, 他们才能感到安心。

  只是让赵士程想不到的是, 新帝继位要改年号, 而官员千挑万选这次给老赵定的年号居然是靖康, 意思是国家平定安康。

  这可把他气坏了,在他坚决反对之下,最后改成了嘉泰元年。

  随着皇帝继位,漕运也渐渐恢复,各地的大商贸们不必再惧怕京城的动乱, 又有足够的动力恢复经营。

  东京城里的生产生活也渐渐恢复,大小的瓦子重新开业, 相国寺每月数次的集市又重新开启, 外地的商品货物车水马龙一般涌入。

  大宋东京城与其它城市最大不同, 便是这里有足够多的富人,也能提供足够多的消费, 无论什么货物, 什么品相,在这里总能找到买家, 因为整个大宋国库用度,有将近三分之一, 都用在东京城里——毕竟这曾经养活了一半的禁军和其家属, 还有大部分的宗室, 与天量的官吏。

  所以赵士程这里不得不感谢一番方百花,因为她的强硬杀死了那么多官员,所以他在一番清点后发现,除了宋徽宗那七八个顶级园子,这些贪官们也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城里占地建宅,像蔡京,王辅、梁师成、童贯这些六贼中的人物,他们的宅子也一个个庞大无比,繁华精致不输给皇帝的园林,而且加起来,差不多占了东京城近五分之一的面积。

  这些宅子还有里边的下人都在,虽然因为混乱其中的珍品被偷盗了不少,但土地和建筑是跑不了的。当然,这些宅子的产权应该归属于他们的亲人或族人。

  但这是不可能的!

  赵士程对着名单摩拳擦掌,既然新帝登基,先帝和那些奸臣们也就要开始被清算了。

  毕竟皇帝被俘两次,宣和年间的奇耻大辱,总有要有人来背锅,先帝在位时护着这些人,把当初抵抗辽人的忠直之士打发出去,反而留下那些奸臣,早就让天下人不满意了。

  这次经历了屈辱的东京城民们,也对奸臣们恨得咬牙切齿,想生食其肉。

  不过童贯还在淮南之地与方百花进行最后的交战,还是要等他回朝,才能一起收拾——快了,方百花带领教军死战不降,但终是寡不敌众,加上远征已经快三月,又不适应北方的严寒,减员极为严重。

  估计最多再过半月,童公公就能班师回朝了。

  而在这之前,当然是先召集东京城中最优秀的工匠们,开始组建枪械和火炮的流水线!

  相比先前那种用人力一个个敲出铁管的低效模式,生产线才是工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但先前在密州就算是赵士程把整个山东的工匠都招过来,也打造不出机床这个东西,因为他先前工坊是要被朝廷军械司监管,敏感货物只能秘密小批量的生产。

  现在可不同了,整个大宋最优秀的工匠如今都可以被他随意调遣,天下的矿产都是他家的,这也是他为什么费尽心机要把老赵拱上皇位的原因——这能让他在工业上少奋斗至少十年啊!

  想像一下,他要是起兵造反,花费的时间和心力,还要造成巨大伤亡,还要面对辽金,根本来不及,相反,一旦他拿下大宋权柄,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是不可想象的。

  而他现在要调动这些资源,最重要的,便是设置条例司——这种临时机构差不多等于后世的“XX计划委员会”,可以不受六部管辖,只对皇帝负责,进行改革操作。

  这事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官职大宋的子民们可真就不陌生了,毕竟当年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六部之外设定了一个条例司,后来蔡京又办了讲义司,如今又来个条例司,最重要的是,这位太子才十六岁啊,这么小的少年郎能知道什么改革,天下可不是玩具,不能让这么个小孩瞎折腾!

  于是,京城里的太学生们又躁动起来,在皇城门口静坐,顶着一头大雪,颇有一番为民请命的意思。

  为首太学生的是欧阳澈和陈东,一个二十七八,一个三十出头,都是风度翩翩的俊杰,以至于不少围观的女郎们都在周围悄悄偷看。

  不过这次他们的示威还是有效果的,很快,太子把两个领头的人招进皇城之中,让其它人先散去。

  见太子并不是油盐不进的人,不少太学生便散去了,也有几人不放心,等在皇城门外。

  ……

  赵士程是知道陈东和欧阳澈这两人的,他们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曾经都力主宋高宗抗金,但那时赵构已经被吓破胆子,于是将他们斩首悬于城头,以示支持抗金的都没有好下场。

  再者,太学生虽然学的都是文科,但能从一亿多人口的大宋脱颖而出,本身也绝对是人才,赵士程需要他们的帮助,至于观念,慢慢改过来就行了,当年王洋和陈行舟不都是从儒生过来的么,要扭转一个的观念需要的不是念经,而是要给他们由成功带来自信,从而相信什么是正确的道路。

  于是二人进入皇城的一处偏院,便见一位身披绒裘的少年正立在雪中,雪花轻轻飘落在他长长的睫毛、绒裘的滚绒之上,优雅而静谧,仿佛天上的仙人,独成一界。

  见他二人来了,赵士程微微一笑,两人也立刻回过神来,行了礼,还叩首请求,委婉地要求太子先跟着大儒多学习,再做改革不迟云云。

  赵士程听得想笑,听完之后,让他们先起来,随后在两人坚定的目光中拿出一杆新制的火门枪,轻笑道:“二位莫急,先来试试,这个小玩具。”

  两人的表情同时扭曲起来——不是吧,这又是一个有爱好的继承人?大宋是遭了什么天谴啊,为什么一个个皇帝都这样啊!

  “嘘,别说话,”赵士程轻轻比了个手势,打断他们想要说的话,“先试试,你们才会知道,如何劝我。”

  两人目露迟疑,但对视一眼后,皆露出视死如归之色,上前听太子指挥如何操作。

  事实上,并不需要如何指导。

  人类对武器的追求永远都是本能,尤其是在大宋这两年被辽人和方腊军两次打脸后,大宋上下正刮起一波反思之风,思考为什么当年能与辽国分庭抗礼的宋军如此废拉不堪,思考着如何强军强国。

  枪械最强大这处,就在于不需要多少培训,对体力也没什么要求,强弓手臂力要求是大多数人达不到的,而砍破盔甲的能力也是一般人完不成的。

  所以,当两个文弱书生发现这玩意打碎铠甲比杀鸡更容易时,都情不自禁地沉迷下去,等回过神来时,整整五十枚颗粒火药都被他们打光了。

  一时间,两人都有些脸红。

  赵士程不以为意,只是告诉他们,这北方之乱将起,大宋的冗军却越演越烈,自己设立讲义司就是为了裁减军队,由这些军械组成一支强军,对付北方。可惜改革之事,都被蔡京等人给弄臭了,以至于如今天下人都反对,他也能理解。

  他本就擅长以言语煽动人心,这两个太学生一腔爱国之心哪见得这个,纷纷表示是他们无知唐突,不知太子好意,大错特错,您放心,他们立刻回去劝阻同学,绝对不会再给太子您添麻烦!

  赵士程当然不只是为了劝他们,反而话风一转,赞扬起他们为国之心,并表示如果先前六贼要是也有这份心,大宋也不会连遭两难,朝廷不缺有才之士,缺的却是你们这些一心为国、不惧生死荣辱的脊梁啊!

  这话要是普通人说,必然是没太大效果的,但说这话的是太子啊,这代表着皇权对他们的肯定啊,要是传出去,人生就圆满了啊!

  两人当然是感动的肝脑涂地。

  赵士程还没有完,不但亲自扶起他们,还表示自己年轻,需要你们这些才德兼备之士的帮助,如今他的讲义司正缺人呢,不嫌弃的话,你们愿意来吗?也算是督促监察,免得我被人蒙蔽,利民之举反成害人之道。

  这还有什么说的,天大的馅饼砸下来,两人能保持清醒就不错了,指天势日地表示愿意,你说什么我们都愿意,然后便被赵士程遣散了,让他们回家收拾东西,明天去讲义司报道。

  两人离开时,都是精神冲击过大,都是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出宫了。

  等两人走了,小院的回廊上才幽幽冒出一个略酸的声音:“太子殿下,您这招数,越发强悍了。”

  赵士程回头,便见门口正站着张叔夜,不由轻笑道:“这种小年轻,可比当年的你好应付多了。”

  毫无难度,根本不能展现出他赵虎头真正的技术。

  ……

  另外一边,两人一出皇宫,便被几名同窗围住,关心地询问事情如何了,可曾劝到太子殿下?

  两人轻咳一声:“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回学舍,我再细说。”

  他们已经是太子殿下的人了,这些同窗不懂太子殿下的深谋远虑,他们需要好好说服同窗,将来助太子改革变法,应对天下之变,这种添乱的事情,绝不能再有了。

  对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宣扬太子的贤名,为他的改革造势,这件事情,由他们这些太学生来做,再好不过了,这就是他们要为太子做的第一件事!

第205章 种庄稼

  二月之后, 京城的风雪便渐渐消了下去。

  辽东传来的消息还算平稳,金人最近又在与辽国议和——反正寒冷的天气里,金人总要来这么议一次, 等到开春, 大约又要开始挑和议的文字里挑骨头了。

  陈行舟还表示师尊您五哥其实一点也不蠢, 他们这一年多已经开了六亩地,买了一头牛, 他们在大宋的家属常常托人送来的钱财衣物,日子过得也还成。

  赵士程当然是让舟儿多看护一下, 两边都很默契,谁也没提多久把他们送回来的事情。

  最近,陈东和欧阳澈这两位学长靠觐见升入了太子新建团队这事, 比他们宣传的太子胸有城府、这次变法是只改军中不动文官这事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在发现新任皇帝独宠太子,且新任的首辅宰相也支持太子后, 无数人开始走各种门路、找机会求见太子或者递上自己条陈观点, 或者尽可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求被太子看上,反正, 能不能加入太子的班底, 已经成为将来能在大宋顶层占据一席之地的门票, 引得无数人追逐。

  赵士程的新班底里, 其中最重量级的一位领导,如今已经在严寒之中, 从千里之外,来到了京城,得到了太子殿下的热烈欢迎。

  “快起来快起来, 不用多礼, 老宗啊, 快八年没见了吧,你看着可老了不少,头发都白了。”赵士程准备了美酒佳肴,款待着这位老朋友,还调侃道,“去年听说你准备告老还乡,怎么着,今年还告老么?”

  按朝廷规定,六十岁的官员就可以识趣地自己告老,当然,宰相一级的高阶官员可以混到七八十岁。

  宗泽看着面前少年,含笑道:“殿下说笑了,在先帝面前,自然得告老还乡,而在太子身边,怕是老臣的一把骸骨,都能让您拿来点火熬油呢。”

  但是说真的,宗泽是真没想到,这位居然能搞出这番大业,当他听说之时,惊得心魂俱裂,当场就撮起了牙花子,反复把邸报看了十余次,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你这话便见外了,”赵士程轻笑道,“行了,你擅长调解人事,又熟悉政务,我也不和你绕弯子,我这讲义司如今有两个小任务,一是在京城建立一个军械司,调动大宋所有的能工巧匠,打造一套流水线,提高产量。其次,是要训练一只精兵,这两件事,其实可以合为一件,需要你来统筹安排。”

  宗泽是他见过效率最高的包工头,这件事情,他来主持,再正确不过了。

  “流水线,这是何物?”宗泽微微皱眉,“是你当初锻造铠甲时,那种分门别类的办法么?”

  “不是,是标准化。”赵士程拿出自己写的一些要点,给他仔细讲解,“每样零件,都要一模一样,这其中,需要注意误差……嗯,再等一会,我把韩公廉给你找来,这个事情十分紧要,旁的,都比不上。”

  说到这,赵士程觉得好像太复杂了,便干脆从头说起:“韩公廉他是当年助苏颂做出水运仪相台的那位大家,被我招揽来研究改进物件,这次,我准备把我治下的几位巧妙匠,还有密州的神霄学校全都迁移到京城来,依托这个学校,建立军械司……”

  他一点一点给宗泽讲出这方面的规划,这种依托学校建立工业的模式在后世非常常见,他的事情还有很多,都需要一起进行,他不可能每件都顾着,得挨个交给信得过的人,然后一一检查进度。

  类似的话,对宗泽说完,他还要一个个地对王洋、张叔夜、林灵素说。

  王洋得带上一队人马去杭州,把先前分地的事情继续研究起来,林道长以后也不用去骗皇帝了,专门研究他的化学之道就好了。

  至于张叔夜,他的担子最重,他需要一级级将赵士程看上的人提拔上来,这个是个大工程,也是最容易出岔子的,因为如今想更进一步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