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86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一开始时,大家都没有在意,毕竟是天有不测风云, 又是初夏,正当有暴雨。

  但过了一日, 这倾天似的暴雨似乎毫无停歇之意,城中许多低洼之地,开始积蓄雨水。

  赵士程感觉有点不对,立刻传令,让人收集汴河上的小船, 将低洼之地的居民暂时收拢到宫苑之中。

  但这场暴雨并没有停歇, 一连数日,仿佛女娲补天缺口又裂开来, 低洼处积起近一丈的深的雨水,京城的水门大开,汴河水道猛涨。

  连不止京城, 京城周围早就聚集起大量屋宅, 这些地方的排水都是按正常来设计的,遇到这样的天灾, 也无可奈何。

  ……

  大雨之中, 刘氏的小院也没能逃脱这次灾难, 她一个妇人, 独自带着孩儿,雨水淹没了墙角的石炭,无法点火,这几日,她们都是将缸中冷水与面粉揉过之后, 生吃下去。

  雨水越积越深,到第三日时,雨水已经淹到床上,没有了落脚之地,刘氏只能带着孩子爬到屋顶,躲避积水。

  “娘,云儿饿了。”小孩儿在娘亲怀里,小声道。

  “再等等,等雨停了,娘就给你做饭。”刘氏一边抱着儿子,一边勉力在风雨中扶着雨披,委屈的泪水融入风雨之中,心里中的怨恨怎么也无法停歇,如果那个男人当初听她的不走,如果家里有个男人,她怎么也会有个依靠,也不会连个求救的人也没有。

  冰冷的雨水带着体温,刘氏冷唇角发青,怀里的小孩也瑟瑟发抖,险些从屋顶上栽下去。

  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求救声。

  而这时,有人大声道:“那边,那边楼上有人!”

  一条小船之上,有两人飞快将船摇了过来:“屋上人听得见么?”

  迷茫之中,刘氏突然不知哪来的力气,抓紧了儿子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尖叫道:“有人,这里有人!救命啊!”

  两人帮扶着,将房顶上的母子接到船上。

  划船的路上,一名军汉拿出一个大葫芦,挨个给他们用竹筒倒了一杯水,水还是温热的,小孩子才喝了一口,原本青紫的脸色便瞬间生动起来,惊喜地瞪大眼睛:“甜的!”

  对于这些在雨中坚持许久,身体僵冷的母子来说,一杯糖水,足以让他们在这冷雨之中坚持许久了。

  而两人继续在雨中吆喝着,又救了一家灾民,直到将小船装满,这才撑着船,向安置好的避难点划去了。

  城外安置的地方是神霄学院,这里的大堂早就升起了火炉,刘氏一进到屋里,便被一位热心的大娘拉住,给了一张毛毯,让她把湿衣服脱了裹着。

  这边又有人从桶中打了一碗糖水,让两人喝下去。

  云儿都喝了一口,就忍不住吐舌头:“好辣啊!”

  “辣就对了,”那位大娘道,“这是姜糖水,喝了发热去寒,不想受罪就快点喝光。”

  云儿虽然被辣到了,但那甜味却在嘴里回味不绝,踌躇了一下,又咕咚咕咚地埋头喝了起来。

  神霄院中有许多教室,如今桌子都已经被推到了后边,留出大片空地,用来安置灾民。

  “不要乱跑,顺着长廊走到头有茅房,等会还会发吃的,”先前招呼她们的大娘继续讲解道,“安心,不是什么大事,等雨停了,大家就能回家。这里虽然简陋,但对付两天便行了。”

  刘氏在进入院中时,就已经安下心来,不由感激道:“谢谢夫人。”

  “谢我做什么,”大娘连连摆手,“都是太子殿下安排的,他一声令下,这院里的学生和好些禁军都去救灾了,我家也被淹了,只是来得早,看人手不够,这才来搭把手。太子殿下直接征用了周围府库,糖、毯子、都是可贵重的东西呢,殿下说给咱们就给了……”

  刘氏点点头,给儿子把湿润的头发擦干,母子两抱在一起,缩在墙角,她是真的累着,这两晚,几乎都没合眼。

  ……

  过了许久,小孩儿醒了过来,他人小,这几天睡得不少,所以便起得早。

  而他起来时,发现外边的雨已经小了很多,便光着脚丫,从毯子里跑出来,好奇地东张西望。

  他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院子,那么多的房间,但好奇地走了几步后,回头一看,看着那么多完全一样的屋子,顿时呆住了。

  娘亲,娘亲在哪里来着?

  -

  “目前已经救出二千三百多人,神霄院这边全部腾出安置灾民了,好在雨势已经小了,估计再有一日便会停下。”神霄院中,讲义司的虞祺正在给赵士程汇报新一轮的救灾工作。

  “只是两千多人么?”赵士程微微挑眉,“京城一百余万人丁,我以为会有很多受灾。”

  “回禀殿下,雨水蔓延之时,许多人便已经拖家带口,前去寻找高处躲避。您只要愿意开放,他们便会自己想办法,无需人救,”虞祺解释道,“只有那些老弱,不敢轻易离开,又无处投奔的,才会侥幸居于家中,直到遇险。”

  赵士程微微点头,是他想当然了,和后世的据守待援不同,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有着极强生存能力的,而且都是宗族大户一起生活,会相互帮助,自然不用等着人救。

  他轻叹一声:“雨要停了,便组织人力,清理淤泥废水,还要准备大量石灰,于积水处的街巷播撒,以免出现大疫。”

  虞祺点头应是。

  “这次救灾的账从户部出,严格观察,一但有人染疫,便立刻抓来医治,告知他们,必需饮得沸水和熟食,火能杀瘟,病从口入。”赵士程继续交代。

  虞祺一一记下。

  赵士程叹息一声:“就这样吧,我也该回宫了。”

  他已经视察完了这里,城中的六个安置点都还算安稳,他还有其它的事情要忙。

  就在这时,小孩儿的哭声应入耳中,赵士程走了两步,便看到一个光着身子的小孩儿在回廊下,哭得撕心裂肺,喊着娘。

  他上前去,揉了揉那孩子的头发,温和地问道:“我带你去,你娘叫什么名字,知道么?”

  小孩儿抽抽噎噎地说了一个名字,冷风吹过,他又打了个冷颤。

  赵士程本想解下自己的披风,但他看了下那吐蕃来的细软羊毛料子,带着他去了学院的一个小杂货铺。

  很快,小孩不但有了衣服,还有了帽子,鞋子,吃上了甜甜的奶茶。

  等回到学院之中时,他的属下也已经找到了小孩子的母亲,正焦急地等在房中,看到乱跑的孩子,本想抓下来一顿教训,但看到赵士程时的气派时,又忍不住畏惧地退了两步。

  “夫人不必畏惧,”赵士程将小孩放到地上,小孩便飞快地去抱了母亲的腿,“小孩顽皮,不是有意,下次看紧些便是了。”

  刘氏抱起孩子,呐呐不敢言,被吓得连道谢都忘记了。

  赵士程摸了摸小孩的头发,微笑了笑:“行了,早些去休息吧。”

  ……

  可让赵士程无言的是,这雨下得小了一会,居然还没有停,京城外的水越积越高,旁边的黄河河水比开封城还要高,一但决堤,整个东京城都会有大麻烦。

  已经有人要请太子殿下下令,决开黄河河堤,将水放入五丈河中。

  赵士程拒绝了这个要求,如今暂时还承受的住,离最危险的水位还差一丈,可一但决堤将水放入五丈河,开封到山东的一路,都会有灭顶之灾。

  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一个叫李纲的官员私下里说:国家定都汴京一百五十馀年了,从未有此天像,怕是上天在示警啊。

  结果他这话不小心传了出去,不知怎么传来传去,便成了皇帝康健,却为太子监国,人伦不昌,所以才有此异像。

  这一下便成了靶子,第二天,朝廷上便有无数人参李纲妖言惑众,离间太子与陛下的亲情,这种惊天巨锅把李纲扣得差点晕过去,立刻分辩说他的不是这个意思,在朝廷上一番唇枪舌剑。

  赵士程颇为无语,但罚了他三个月俸禄,让他以后谨言慎行。

  好在,到第七天时,大雨停止,赵士程调集了大量人手去加固黄河堤坝,终是没有将水放入五丈河,保住了下游两个州府的良田与百姓。

  而这时,辽东也传来消息,陈行舟告诉他,他已经点兵五万,准备趁着金人大意前去攻打金国,希望师尊保佑。

  另外师尊您新派来的两个小将挺聪明的,为人处世都很灵活,一点就通,很有潜力,您的眼光一如既往地好,徒儿佩服。

  徒儿还打探到,金国准备在攻下黄龙府后,就开始攻占上京和中京,然后朔州攻打南京道。如果不止住这波攻势,一但上京中京被金国打通,辽国朝廷便危险了,耶律大石经营西京道,还需要时间,我这一波至少能为他争得两年,只是不知道有多少辽东儿郎,会战死杀场。

  另外,那两个小将我准备一起带去,您不会生气吧?

  赵士程看完信,回信第一句就是怎么会生你的气,将军百战,他们年轻需要历练,这事我相信你,放手去做便好。耶律大石已经聚敛了两万部族战士,只是还需要时间筹备粮草,我便是想支持,也在在今年秋收之后,你大军出动的粮食我会让人补充,你放心。

  然后便又是一番长篇关切之语,只要最后提了提,两个小将很有潜力,可多多看顾,大宋需要一些拿得出手,如耶律大石之类的战将,这事,便交给你了。

  写完信,赵士程揉了揉额头,舒了一口气。

  对韭当割,他等了那么些年,也该收获了。

  那两位,都是吃经验包的,天命为在战场而生。

第257章 你们给我等着

  大雨过后, 又是晴天。

  不用组织,京城的百姓也开始自发清理起街道、码头、院子里的淤泥和杂物。

  杂物被堆积在路口,官府会有驴车将其拖走, 有些被冲掉门扉的家庭在堆积的杂物里找到了不知是哪家的门板,也就带回去, 修饰一下,重新装上。

  垃圾堆也成为了小孩儿的寻宝之地,不少人在淤泥与枯枝败叶中寻出一些破碎布片、木碗木勺,也会成为家里新的用具。

  街头的驴车一直反复在送水,有的井水被污染了, 需要放入大量的生石灰, 再将井水抽干,这里抽出来的生石灰水, 便会被用来冲洗街道、院落。

  街坊里妇人每家都分发了一些石灰,要求将它们投放在墙角、旱沟里,免得染疫。

  衙役们敲着铜锣, 告知街坊里这几天不要喝生水, 这几日的水里有疫病,喝了便会上吐下泻, 直到没命。

  整个京城在飞快地恢复正常, 酒楼茶馆重新开张, 街边的汤饮子也摆上街角, 桥上人流越加密集,蔬菜和肉类价格有些上涨,但米面的价格被压下来了——因为朝廷开了一部分的常平仓。

  会让无数家庭破碎的天灾就这样平息下来,人们茶余饭后会讨论起这场大雨,但却没有多少后怕之心。

  连留在小云儿记忆里的, 也是那有点辣,但又很甜的姜糖水,特别好喝,那个大哥哥请他喝的白色水也很甜,但是没有姜糖水甜。

  小孩儿穿着别人送的裤衩和小褂在院子里数蚂蚁,听着母亲和别人闲谈,娘亲说要回老家,这让小孩儿很高兴,出来好几个月了,他也有些想阿爷阿奶了。

  “你真的要走么?”邻家妇人问道,“你在这里,也算是官眷,若觉着孤单,大可雇一个仆妇,你家汉子又不缺这点钱。”

  刘氏摇头叹息道:“这里就我一人,人生地不熟,爹娘说是故土难离,不愿意过来,还是回汤阴,免得我整日胡思乱想。”

  “也对,”邻家妇人又叹息道,“只是这东京城繁华,你在这里,还能过得享受,要是回了乡下,怕是便要辛苦了。”

  刘氏听她这话,也皱起眉头,她当然舍不得回去,当初是找着孩子生病过来求医的理由,想来随军,谁知道当家的又出去了异国,她是被前几日的大雨吓到了,就一个人在这东京城万一再遇到什么危险,连个指望都没有。

  “还是算了,这福我怕是享不了。”刘氏摇摆了一下,“等回头,我便去退了这宅院,也不知能不能要回些赁钱。”

  对面的妇人笑了笑:“这条街的这些个院子都是太子殿下给新军家眷安排的宅院,说是租住,但却是不要钱的。”

  刘氏微微一惊,小声道:“白姐姐,竟是如此么?”

  “当然,太子殿下对新军可看重着呢,”那白氏笑道,“我家那莽汉就说,这支新军将来必是有大作为的,绥德军全然比不了,只要敢打敢拼,必然能为我挣个诰命,给儿孙大好前程。”

  “是么,你家的也这么说?”刘氏回过神来,想到自家官人走前的说辞,居然不是敷衍她的么?

  “那是当然,”白氏感慨道,“我家那汉子,本来都已经在西军领了承节郎,在知晓有这只新军后,都想尽办法调到这边,那可是挑选的西军里最精锐的汉子,你那当家只是从军便能直接成为营将,不知是何等幸运呢。”

  刘氏被说得心动,谢过了这位韩家夫人,对方看她已经想明白,便也笑着离开了。

  白氏离开岳家的宅院,轻哼着小调儿,回到自家宅子,家中的公公婆婆看她回来,都露出了笑脸,问有没有儿子的家信。

  白氏摇头:“二十天前才送了,哪有那么快,我去劝了隔壁的妹妹,相公武勇惊人,必会平安,你们别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6/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