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19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好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执行力这个问题再延伸一下,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军队。”

  种彦崇忍不住摸了摸鼻子,有些坐立不安,直觉告诉他,可能会在这堂上被反复提问,反复鞭尸。

  “众所周知,咱们的军队,是很不能打的。其中关于军人地位低下、关于歧视、关于将不知兵、关于收入方面的原因,就先不提……”

  “那还能提什么?”种彦崇一时愣住,不知所措。

  “提土地。”赵虎头盘着腿,坐在案上,“大唐开国之时、汉朝,都是府兵制,士兵从农夫中征兵,战斗力从不输给胡人,对不对?”

  种彦崇点头:“对。”

  “那为什么后来不从农夫那里征兵,而是用钱来招募呢?”赵虎头微笑着问。

  “因为他们没有地——”这话一出口,种彦崇瞬间惊骇至极,几乎难以呼吸,看虎头的目光,弱小可怜又无助,几乎有些瑟瑟发抖。

  山水和其它小孩子都有些莫名,不懂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让种公子神色大变。

  “不错,因为他们没有土地。”赵虎头用一只小胖手撑着头,“大宋的军队,大多是从天灾水患中的流民里征召而来,而他们的土地,去哪了呢?”

  大宋得国不正,本就是大军头勾结的大地主而来政权,土地问题,一开始就是个雷。

  山水皱眉,几个小孩困惑,种彦崇则在许久之后,才缓缓道:“我朝开国以来,便不抑兼并,收回军权后,又大赐武勋田地,世间田亩,多在权贵手中。”

  不仅如此,由寒门而晋升的进士们,也多在发达后侵占田地,许多失地之民,要么做佃户,要么就去城中做些小生意,一日十几文钱,艰难求生,剩下的,便在军中了。

  “不错,想想看,那些士兵没有土地,每月就三五百钱,加些粮米,平时训练点卯还好,若是与敌人生死拼杀,他们竭尽全力吗?”赵虎头问种彦崇。

  种彦崇不由得苦笑:“所以,就算是西军将士,若要手下冲锋死战,也必得给军中赏赐。”

  “无恒产者无恒心,若是农夫,为了保全自家土地,会拼死一战,宋军则不会,他们孑然一身,跑了也就跑了,天大地大,也不一定能追究的到,所以,他们的执行力,必然是非常低下的,你们懂了吗?”赵虎头做了总结。

  这时,种彦崇忍不住道:“难道就不能让无恒产者也有恒心么?”

  赵虎头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不是吧舅舅,那句话下一句是什么,还要我给你讲吗?”

  种彦崇当然知道,下一句孟子说的是:“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可是什么是“士”啊,士就是道德修养水平很高的人,这就成了一个悖论,他忍不住抱怨道:“士者怎么可能没有恒产,就算当时没有,以前也必然有的!饥寒起盗心,没有恒产哪来的道德修养?”

  太惨了,这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啊。

  赵虎头忍不住笑了出来:“那舅舅,你想没想过,若是这天下人都有恒产,那天下人,便都有了恒心吧?”

第28章 远景规划

  “天下之人皆有恒产?”种彦崇倒吸一口冷气, 不由地叹息道,“那个虎头啊,不是舅舅看不起你, 但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妄想。”

  “你未曾见过,如何说是妄想?”赵虎头不以为然。

  种彦崇神色复杂, 沉默了下,才道:“战国之时, 白起灭楚,大军最快的行进速度是每日五十余里,与千年后我朝并无差别, 战国之时, 贫民吃食为麦饭豆羹,与我朝贫民亦无差别。非我不信, 然你所说之事,确实是恒古未有, 你我这个年岁,怕是看不到了。”

  “倒也不是看不到, 只是, 或许并非你我愿意见到。”赵虎头有些迟疑地道,“天下皆有恒产, 那便是恒古未有之变局。”

  种彦崇忍不住笑了笑,伸手摸了摸虎头的脑袋:“顺其自然吧, 你还小, 别总想那么多, 天地有恒常, 有些事, 不是你我不愿意,就不会到来的。”

  就像端王,当年还只是个皇子时,是多么地温顺聪慧,但君天下后,所行所为,又是如何地让人痛心疾首。

  而当年因为他“身体康健,必能长寿”的加分项,如今也已经变成老臣们心病。

  见他们都有些听不懂了,赵虎头也没继续下去,果断结束了今天的小课堂,开始吃饭,温习功课,练习字帖,然后洗漱睡觉。

  虽然一开始很烦这种996似的生活,但一习惯了,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手机。

  只是,当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时,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他觉得,自己可能太保守了。

  宋朝如今的情况,商业是真的发达,但却又一直难以触摸到工业革命,因为这并不是什么发达的市场经济,而是被国家严格管控的市场,每有一个新兴的行业,朝廷都会让行业中的大户自己推举出一个行首,朝廷每有需要,便直接摊派。

  像赚钱的行业,更是全部收为官营,比如可以染布的矾,在慈州的矾场,一斤商户挖出的白矾是8文钱,而官方专卖的价格,是200文。

  更不必说盐铁茶酒,都已经是顶着格地收税,下等户只维持最基本的温饱。

  他原本的打算,是自己做一些发明,收拢一些人才,在靖康之乱时有自保之力,如果可以,赶走金人,甚至杀了赵构自己当皇帝也不是不可以。

  但现在来看,真的要等到二十年后,再露出自己的爪牙吗?

  他怎么也如司马光那般,害怕完全改变世界,害怕未知的未来了?

  嗯……

  也许,计划可以改变一下?

  北宋的经济、文化,都已经发展到封建社会的巅峰。

  但也是触摸到了天花板,王安石已经有摸到商品经济的边缘,但却终是没有构到,工业革命,那不仅是工业的革命,也是文化的革命,政治的革命。

  宋的儒家学说已经在道德的境界上无法再推进,在宋朝达到巅峰后,反而开始禁锢文化,儒家文化在自然科学方向上的缺位,让张载这样的大家,也只能把天地万物的构成最后联系到道德。

  对于道德君子们来说,大是大非,比事实更重要。

  而西方,跟着工业革命一起到来的,却是《逻辑哲学》《唯物论》《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正是有这些思想上的启蒙,才能在十九世纪一波大爆发,带出了牛逼顿和随后而来的一大群数理化大神,占领了几乎整个中学的理科教课书。

  思想需要解放,而北宋,却正是古代思想又一个爆发的高峰,虽然没有怎么爆对地方。

  可是如果能创造一个环境,让人的思想有所启蒙呢?

  让人去发现规律,发现创新,发现改变并不是坏的,方法和规律不需要总是和天道、德行联系起来。

  星辰不是为了向群臣示警而运动。

  黄河不是一定要回到故道才能证明君王的德行。

  气节是用来规范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

  如今北宋的识字率还是很高的,各州、县、镇甚至村中都有私塾,很多地方,甚至有女子学堂,这方面来说,新法的教育改革,还是很不错的。

  话说,如今的小报,都只是报一些各地奇闻异事,还有朝廷的消息,并不像未来那样,有投稿和审稿,不知道,办份小报,会不会有市场?

  应该不是很贵。

  嗯,这个计划可行,但要不能急,需要存一些稿子,这样才能慢慢地打出影响力。

  -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虎头一直在考虑计划怎么改变,种彦崇倒是对炼焦的事情非常上心,在见过炼焦的利润后,这位种家公子对赵虎头的信心再度膨胀,不但想要炼铁,连先前虎头一直嘀咕的煤焦油也上了心。

  不过铁皮这东西实在不好找,几乎所有的铁匠都摇头,铁的延展性太差,他们很难锤出那么长的铁皮铁管。

  种彦崇一连碰了十几次壁,实在有些头疼,终于忍不住嘀咕:“一定要铁皮管么,铜的不行么?”

  “你不是说会被偷吗?”赵虎头抬头看他。

  “会被偷又怎么样,那毕竟是少见的事情,只看管严一点,再说了,按你说的收入和产出比算一算,就算每天换一套铜管,那也损失得起啊。”种彦崇已经完全代入了资本家的思路,“铁的虽好,但真的做不出来,当然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那就没什么好说了,赵虎头很快画了图纸,让人照着纸上管道打造。

  很快,数十根的上品的紫铜管便做好了,赵虎头的图纸上,这些铜管中间用陶管连接,耐火泥封堵空隙,一边连接着炼焦窑,一边通向一个挖出的大水池,水池的水会让滚烫的煤烟在铜管中降温,焦油凝固,最后从沿着山坡修筑的下层的管道中流出来。

  无法凝固的煤气需要在烟囱处点火烧掉,赵虎头暂时还没有工具收集使用这些。

  种彦崇看着这个工程,思考了一下:“虎头啊,我觉得,你还缺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赵虎头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你需要城墙,还有一只乡军。”种彦崇非常肯定地道。

  赵虎头神情越加困惑。

  种彦崇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优越感,一阵风似地离开,又在片刻之内反回,拿出一叠小报,依次放在赵虎头面前。

  那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

  “河东河北诸路盗贼蜂起,原为朝廷十家为一保之保甲法,本为防御贼寇,为了保丁却成了贼寇?”

  “青州巨盗攻击济州城败,劫掠之后,遁入八百里梁山泊,青州济州联合悬赏賊首一万贯。”

  “徐州保民拒不服役,拥兵入县镇,残杀官吏,巨盗流窜怀阳军路,大败。”

  “密州莒县县令亲上城墙守城,击退流寇……”

  赵虎头看得满头大汗,疑惑地看向舅舅:“怎么去年还是风平浪静,今年就群盗四起了?”

  “去岁河洛大水,难民流窜,蔡京欺瞒陛下,让人将难民全都撵去了河东河北诸路,加上各地当十钱,都放到京城、河东两地使用,物价上涨,活不下去,自然群盗四起。”种彦崇拿出一张报纸,那纸上写着关于群盗四起的原因猜测。

  这些小报很特别,特别之处就在于,都是油印的,只比A4纸大一点,字体虽细,却甚是工整,颇有些铁划银勾的意思。

  赵虎头有些感慨:“也就是说,我要是不收拢七里坡的那些流民,他们,很可能也会……”

  “这是自然的,这寒冬腊月,无衣无食无地,为了活下去,抢劫算是什么大事?”种彦崇很是不以为然,“便是边州那些羌人,也会在寒冷时节去边境劫掠,辽国更是不只在边境打草谷,听说还会去东边打什么女直人。”

  赵虎头微微咬牙:“女直人那么穷,他们居然还打!”

  “打就打了,我看报上说,就是今年正月去打的,收获不少海东青和北珠,朝廷不少人想要出使辽国购买北珠。”种彦崇耸耸肩,“他们打女直人,总好过在我们边境打草谷吧。”

  赵虎头本能地点头,又忍不住摇头:“唉,这个还真不好说……”

  他真飞过去摇晃辽天作帝的肩膀,告诉他别打了别打了,你会后悔的!

  种彦崇看不懂,但他看不懂虎头的事多了,便也没放心上:“那我明天去让他们组织团练。”

  “好,这事就拜托舅舅了。”有专业人士在,赵虎头当然不担心。

  种彦崇满口答应,他还用了一点小心思:“我们种家的祖宅在太原城,那边石碳矿藏甚多,舅舅带一些族人来学学练焦,你介意不?”

  他怕赵虎头多想还补充道:“当然,舅舅也不白占你的便宜,回头就给你支十五个侍卫,保证都是能打探能杀人的好手,让你随便用,不够再补,如何?”

  如果不是因为赵虎头身份敏感,他调个一百人都是可以的,只是为了避免麻烦,才给得少了。

  “你不是全记住了么?”赵虎头问,这个世道不是没有知识产权的么?

  “这是你的秘方,自然要经你允许,”种彦崇随意道,“我可不能占一个孩子的便宜。”

  “你用便是。”赵虎头也笑了笑,“我让你看,就不怕你学。”

  种彦崇与他相视一笑,都很满意。

  这时,赵虎头有意外发现:“这些报纸,怎么还有外地的?”

  “哦,最近密州新出了一种印刷之术,叫以丝印于蜡纸之上,称为‘丝印’,一经推出,便被各地小报商户推崇,如今已经传得到处都是,把蜡块的价格都给买贵了。”种彦崇感慨道,“这种印法听说还是你爹爹想出来的,真是不愧是你的父——”

  他的话音嘎然而止,张开嘴,却一时合不上去,仿佛被人呃住了脖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