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231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第316章 你想要的

  大越国人的离开,并没有带来丝毫的影响。

  他们订购的那三套设备包括训练培养的工匠,立刻便落到了另外的州府,当地大户和官府都没想到会遇到这种天降大饼,还私下里悄悄摆了皇钞,祭拜感谢陛下保佑。

  赵士程既然从那些订单上看出不对,便也让人问责了廉州的知府。

  但随即,他发现了一点问题。

  整个岭南的官吏,都是不太优秀的那批——倒也不是说真的不优秀,但自古以来,岭南之地的官吏都是犯官,准确地说,是在朝廷里犯错后,贬斥到那里的。

  中原的官吏,生活在温带的普通人,被派到岭南那种的热带亚热带去,在这种缺医少药的年代,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按官府给的记录,岭南的官吏死亡率非常高,死亡原因绝大多是因为疾病。

  这样的情况下,就基本不要指望这些人苏轼那样到哪都能“此心安处是家乡”做出一番成就了,能把手上的事情做好,不摆烂就不错了。

  因此,赵士程需要提高岭南官吏的地位,最简单办法就是多提拔那里的官吏,不能让他们以为自己是被流放边疆,将来还是有前程的。

  这可是个顶复杂的工作。

  但却绝对不能少,将来广州必然会成为整个南洋的海运中枢,拥有了足够的政治经济地位,才能拥有镇住南洋一干小国的能力。

  如果小国们不服……

  赵士程看了一眼地图,要知道越南等地曾经从秦朝开始就是中原的国土,只是在五代十国的乱局里才脱离出去,如今已经有些家底的他,是可以考虑把那片土地收回来的。

  不过,现在他要解决的,不是已经基本平定的外患,是越来越麻烦的内部问题。

  因为,每一次的工业发展,都不会全是好的一面。

  机器的每一次轰鸣,高炉的每一次点火,燃烧的,不只是黑金血液,还有凡人的血肉。

  -

  十月,江南的双季稻米收割,他们十条船编为一纲,沿着大运河,送到了繁华的汴京城。

  大船来到城外时,引来许多小孩们的围观。

  每纲船为首的拖船上,都冒着滚滚白烟,拖船两侧有两个巨大的水轮,哄哄的机器鸣响中,船轮缓缓转动,掀起一长串的水花,拖动着身后十艘吃水甚深的粮船。

  “哇,快看,大轮船来了!”有小孩子伸出脏脏的手指,大声喊着。

  “大轮船可厉害了,能拖好多的东西!”

  “听说大轮船是活的,要吃东西!那里的人会给船里喂石碳吃,大船就会自己动起来!”一名小孩子挥着手,比划着铲煤的动作。

  “我娘亲说,要是晚上不早点睡,大轮船就会过来吃小孩子!”一个流着鼻涕的小孩立刻补充自己听到见闻。

  “那是吓你的!”一个略高大的小孩骄傲地道,“我叔叔就在大轮船上喂石碳,他可是神霄院的士子,就你,连船都上不了,还想被吃?”

  “那你上去过吗?”小孩们立刻便汇聚起了一个中心。

  “我、我虽然没上去过,但是叔叔给我说过了,在船上每个月有十贯的月钱呢,每天都有肉吃,”小孩骄傲地道,“我以后也要去开大船!”

  其他小孩子也讨论起来:“我要去当大官!”

  “我要去当大将军,像岳将军、李将军那样!就能分到一套内城的大屋子!”

  “我要去做织坊的管事,有穿不完衣服。”

  他们讨论着未来,直到一个小孩子突然问道:“授衣假要过了,你们的课业做完了么?”

  瞬间,原本激烈的讨论安静下来,热闹的气氛也在一瞬间烟消云散。

  提问的孩子遭到

  了周围小伙伴的剧烈批评。

  ……

  天渐渐黑下来,京城的东郊三十开外,白氏正陪着慈恩所的管事姑娘考察新的学舍。

  这片地方并不安宁,所以李姑娘带了三个高大的帮随。

  在东郊,因为土地便宜,有一处镇子便成了工坊的聚集地。

  而大宋京城人口十分地多,许多城郭户因为各种问题破产后,便会举家迁出,在东郊寻一处便宜的宅子,暂时安家。

  这十来年京城物价平稳,十年生育,人口便又增加了许多,生活不易,他们在京城东郊找活,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贫民窟。

  来这里的还有附近的州县前来讨生活的人,他们没有没有多的钱入住的正常的房子,便大多在郊外用木头和草盖一个窝棚,有的人情况好转一些后,便会想办法离开这里,但也有人长年得不到改善,便就这样住下来了。

  按理,这里应该污水横生,道路狭小,难以下脚。

  不过,被朝廷十分重视的“硝田管理所”可不会放过这种地方,凡是能产“人硝”的他们都不会放过,乱倒污水会给重罚,而这里最好的房子就是公厕,要不是有人看管,厕所必然会被人占着当房子住。

  “就建这里吧,”李姑娘来到一处低矮的棚区,“这里是工坊必经之路,取水也要经过此地,送孩子过来也方便些。”

  白氏也赞同:“是如此,能建好,便是一件大善事。”

  京城的工坊太多,许多的妇人平日也会寻些活计,会将孩子们寄存在街坊中的某些妇人院里看管,但这种地方并不安全,常常有小孩子越狱出去玩,当然也就会出现各种意外。

  年初的时候,京城出了一个大案,有一个妇人以“帮着看管小孩”的名义,在收钱之后,带着七八个孩子消失无踪,若是以前,贫民区的少掉一些孩子,也不会闹得多大。

  但如今京城的报纸行业发达,被一个颇有名气的小报追踪报道,引来热议,这事瞬间大了,闹上了开封府。

  虽然后来破案了,但找回来时,这些孩子都被乞丐帮买去,做了采生摘割的行当,救回来时大多已经已经肢体残缺,一辈子算是毁了。

  皇帝为此惊怒,不但严办了罪犯,还掀起了一番“从严打击帮派恶霸”的行动,整整半年的时间,京城的大小帮派几乎都被从上到下撸了一遍,引得无数人拍手称快。

  随后,陛下专门从国库中拨款,要求慈恩所在贫民较多的地方,建立一些小学,这里每个孩子只要很少钱就能入学,也不要求教什么特别深的知识,把十岁以下孩子放在这里,让父母能抽出一点空闲就好——十岁以上孩子在家里已经算半个劳力,不会送到学校的。

  这半年来,他们已经建立了三所学校,如今正在准备第四所。

  李姑娘又看了远方的冒着白烟工坊,微微皱眉:“听说新开那家工坊,工钱又是抵着陛下定的底线开的,还要工人付一份饭钱,这不是钻着空子扣人家的工钱吗?”

  白氏轻轻叹息:“没法子,这织户如今是越来越多了,布价贱了,前些天,一家工坊关门了,有一个妇人带着孩子跳了蔡河。”

  京城人太多了,没有土地,又没有活干时,是真的会饿死的。

  她们慈恩所偶尔会施粥,但一口薄粥又怎么抵得过一份稳定的、能赚钱的活计。

  “那些卖布的,就不能卖去高丽交趾么,”李姑娘抱怨了一句,“布价贱了,人又买不起,工坊又不能停,停了就没活。”

  “陛下不是已经公布新法了么?”白氏安慰道,“可以机器和货物做抵押,从钱庄里贷些款子出来,而且还收购了新布,做为一份俸禄折算给诸位朝官。”

  不只如此,因为京城的人口太多,工坊太集中,陛下还专门

  从各地收拢布价信息,免了布匹的过桥税,有效地把这次麻烦给平息下去。

  因为这事,朝廷吵成一片,过桥税是大宋的工商收入大头,税官在桥头,只要是货物过去就收税,虽然只是免了布匹一项,但这头一开,以陛下的心思,说不定便又会想着减免什么税收呢?

  李姑娘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但她掌管慈恩所久了,习惯所至,总是看不惯人受苦。

  她叹息一声,道:“还是先看看要拆哪些棚子吧。”

  几人考察了周围的棚户,问题不大,棚户中的几口人家都愿意收钱搬走,不过他们没有地契,需要官府重新过来丈量土地。

  忙碌大半天后,天已经全黑了。

  李凝靠在车窗上,托着下巴,看着远处许多工坊点起了灯火,让这蔡河两岸,像是有无数星辰落下。

  其实也还好,官家是一位好皇帝,虽然心狠了些、小气了些、要求高了些,可在他治下,天下已经好些年没闹饥荒了,以前荒宗在位时,几乎每年都有一地要闹灾,不是江南就是西北,要么就是河北、京东。

  听说黄河容易决堤的河道处退还了许多田地,河北路的很多人都迁去了两湖开垦,发放种子和两年的口粮做安家费,这样花费,以前朝廷怎么可能拿出来?

  京城的织坊在经历过一次麻烦后,按官家指导,不再比拼低价,而是开始寻找不同的印花染色、织造方法,还有人开始改进机器,看能不能让成本再低一些。

  大宋的变化真的好大啊。

  听爷爷说,他那前半辈子的五十年,变化都没有官家当政这六年来的大。

  要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李凝遮住唇,轻轻打了个哈欠,又忍不住贪婪地看了一眼官道,这时,一辆由两匹挽马拖曳的铁轮车从钢铁铸成的道路上经过,后方还多拖了三个车厢,明明是很沉的货物,两匹大马却是游刃有余的模样。

  多美的天下啊。

第317章 一整天的忙碌

  在一派平稳的形势下,天气转寒,赵士程算了一下,1124年即将过去。

  啊,一转眼,他都已经二十一岁了呢。

  日子过得真快。

  燕京传来新的消息,在纠集许久后,大辽在燕京最后的一位将军萧干提出一个建议,他想依附在大宋治下,希望大宋提供一部分的粮草,帮大宋守卫边疆。如果大宋愿意,他也可以为大宋领兵出征,若是将来能拿回奚族故地,他希望能归还给他。

  意思就是,这位奚族大王,还是没有熄灭保存国祚的心思。

  赵士程思考数息后,同意了他的意见,但不允许他继续驻防燕京府,而是将他调到了西北的东胜州,在关外驻守,防备金军的同时,也维持着与耶律大石在大漠之北的商路。

  耶律大石如今在漠北混得算是风生水起,这位大辽最后光芒不但收服了漠北诸族,还将势力扩散到西域北疆的范围。

  但也仅此而已了,西域和漠北之间的土地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不但地广人稀,还有崇山峻岭,除非耶律大石带着手下所有族人迁到西域,否则是不可能占据西域的。

  赵士程对此也没有办法,新疆和西夏的土地离开中原已经三百多年了,原本迁徙过去的汉人大多已经被同化,真主的信仰正在代替原本占据主流的佛教文化,他再不努力一点,将来就算收回西域的土地,就也得像乾隆消灭葛尔丹部那样,流无尽的血。

  所以,支持他们是很有必要的。

  简单说,又要花一大笔钱了。

  花钱的地方还不止于此,萧干接受大宋收编后,燕京府就完全没有任何反抗了,朝廷为此设立了燕山府路,大小官吏正在选拔中,算是已经正式收服了燕云十六州。

  这十六州到手后,他免去了此地三年的田赋,也就是说,至少三年内,这燕云之地都是纯成本,朝廷需要大把银子投进去。

  不投是不可能的,燕山府路这些年被流民、败兵、天灾、重税压得极为凋敝,想快些回血,那就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让逃亡的流民回去耕作,恢复生产。

  赵士程估算了一下户部能动用的盈余,神色很是淡定。

  这两年,就算有小规模战事,但大宋财政都十分宽松,宽松到他可以继续扶持工业,开挖运河,甚至能再修一条长一点的铁路……

  天色渐晚,赵士程继续处理手下的事情,燕京已经夺回,金国要处理内政,能维持一年两年的安稳,他现在不需要耗费太多心力,只用解决一些小事。

  打开一本奏书,是工部发上来的,说河北路要继续勘察黄河水道,为将来修黄河做准备。

  批准。

  下一本,内容有点啰嗦,是户部一位侍郎,上书说京东路如今是北方海贸中心,围绕着密州已经形成一个颇有规模的工坊带,产出焦炭、织品、虫蜡、葡萄酒、纯碱和肥料,并且有小规模地生产杀虫药剂和药品,这里的人非常富,可以考虑加税了。

  不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2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