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化宋_分节阅读_第251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23-02-01 12:33:24

  相公以前常说,有朝一日回到东京城,会封他一个妃子,不过这两年已经不说这事,只是会在私下对她折磨发泄。

  收拾完厨房,看相公正在教导孩子背书。

  “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他一巴掌拍到孩子脸上,“废物,如此废物,怎么能继承大统!”

  小孩子委屈地看着父亲,不敢说话。

  “一个时辰背完,背不完看我怎么收拾你!”他重重将笔拍在桌上,转身离开,正好撞到自己在辽泽城纳的小妾,一时间,心中怒火烧得更旺,抬手便是一个耳光,“都是你这贱人,粗鄙无文,连个孩子都教不会!”

  一想到自家身份,居然纳了这么一个只有三分姿色的村妇,他便觉得深受侮辱,若是从前,这样的女人,连在他府邸当粗使丫头都没资格!

  女子惶惶跪下,求相公原谅。

  一番发泄后,赵桓这才出了一口恶气,走到那只一丈方圆的小院中,心中的憋闷却未曾稍减,他曾经是太子,但最后却被送来辽国为质。

  他曾深恨自己父亲无情,但当他的父亲被人篡位虐杀,添了恶谥为荒时,才感到真正的绝望,因为,他家的正统,被篡夺了!

  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大宋,再也没有机会的继承皇位,只能在这蛮夷之地,当一个普通黎民!

  甚至他不能显露丝毫的不悦,还得对那个害了他一世的人毕恭毕敬,因为他如今才是皇帝!

  突然间,有人低声道:“殿下啊,你为何还是放不下!”

  赵桓骤然转头,原本的一脸怨毒在那瞬间转为温和:“陈先生!”

  陈瓘一身文士长袍,六十出头他清瘦温文,看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

  赵桓立刻将人请到院中,让妾室倒茶,热情地问起对方身体、最近忙否。

  陈瓘一一做答,两人寒暄着,便说起了从前,赵桓想起当年,是陈瓘为了不让父亲废太子,而带百官上谏,不止如此,为了保护他,他的长子还被流放。

  他当时年纪幼小,没有帮上忙,但这份情,他一直记着。

  陈瓘静静听完,才低声道:“殿下,先前老夫曾言,请您放下执念,在此地当一富家翁,为何,您还要联络金人?”

  赵桓脸上的微笑僵住,却又在下一秒,扭曲起来:“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你让你九弟赵构帮助,探看军械司的虚实,”陈瓘无奈道,“那些金人探子,需要时,又哪里会为你保密。”

  赵桓低下头,猛灌了一口茶:“你怎不叫我殿下了。”

  “如此通敌,殿下,”陈瓘顿了一下,平静道,“又有何颜面再称殿下?”

  “通敌,通哪个敌?”赵桓大笑起来,“金人未杀我大宋,你们称那官家,却是躲我帝位,囚我家族,金人却愿意助我逃离这笼子,甚至愿意助我登位,你说,哪个是敌?哪个是敌?”

  “你不是第一天来辽东,”陈瓘道,“当知这辽东于我大宋,何等紧要,若是失守,刚刚收回的幽云之地,立刻便有兵灾之危,你便不能为大宋子民多想一刻么?”

  “那又有谁为我着想一刻?是天下负我!非我负天下!”

  “你当年享受了天下子民十数年供养,大宋又何曾欠你。”陈瓘并不被说服,“当年花石纲与六贼祸乱天下,害了多少人,只是将你们送到辽东,已经官家仁义。”

  “成王败寇,你们早就有了二臣之心,又何必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赵桓冷冷道,“带了鸩酒还是白绫,拿出来吧!”

  “皆无。”陈瓘看着松了一口气的赵桓,沉声道:“这通敌之罪,需要典名正刑。过几日,你与赵构等人,会于府前公审,证据确凿,才可问罪,免得让人误会是官家心胸不畅,斩草除根。”

  赵桓大怒:“我是太子,便是审问,也是宗人府来,你算什么东西,一个小小的府衙,也配定吾之罪?”

  陈瓘却只是怜悯地看他一眼:“你家中还有龙袍吧,问罪之时,大可穿着。来人!”

  语罢,门外冲入数十名精锐甲士,将整个小院围得水泄不通。

  陈瓘转身离开,他没有去找赵构等从犯,他的事情很多,没时间浪费在这些小鱼小虾之上。

  ……

  一日过后,辽泽府衙审问了这出大案,赵桓凭借着对辽泽城的熟悉,怂恿在军械司做记录的九弟赵构、五弟赵等人,将军情以书画传出,致使军械司起火,一门火炮、两千火粒失窃。

  并且为了掩盖罪名,几人还悄悄放火,若不是发现及时,整个军械司都会被炸上九天。

  行为恶劣,后果严重,罪大恶极,主犯处斩,从犯杖两百。

  年轻的赵构在堂上痛哭求饶,称他只是听从哥哥的意思,不知道这是通敌,他还小,才十八岁,年幼无知,请饶他一命吧。

  杖两百说是能活,但哪有几个能活,最好也不过留个全尸,还不如一刀下去痛快。

  他是真心后悔,他没有反抗朝廷通敌卖国的意思,他真的只是被兄长骗了啊!

  但陈瓘没有管他哭诉,将人收押,三日后,便当众处刑。

  至于家眷,念在两人家眷皆不知情,又是幼子,便不牵连,也让众人知晓,官家不是来斩草除根的。

  还有几位荒宗子嗣,未参与此事,便不追究了。

  ……

  荒宗太子身死的消息传到东京城时,赵士程惊讶了一秒,有些感慨,但很快便摇头。

  他是没什么兴趣杀光的,但赵佶的子嗣就是很能整活,比如那个在靖康时,帮着金人收刮京城中女子钱财给金人的赵桓,还有能搞出风波亭的赵构,都被放到辽东还能整事,真是让遗憾。

  把这事告知朝臣后,朝臣反应很平淡,宗室反应也很平淡,没有什么要迎回尸骨安葬的意思,大家都默契地不提这事。

  毕竟有不少人以前是效忠他的,现在既然换了新人,那赵桓就属于是前任,是过去的事情了。

  过去的事情,自然要让他过去!

  现任在他们面前提起前任时,不管是什么心态,敷衍过去,当不存在,就是最好选择。

  踩他会显得自己太谄媚,捧他显得自己还念旧情。

  其它无关人士当然也不会提,毕竟大家都是同事,在同事面前提起前任就是很没眼色的事情。

  如今朝廷的重点,还是出兵中京城的事情。

  这次将是新帝登基以来最大规模的战役,除了会调动燕京府的岳、韩、李四万新军外,还会调动辽阳郭药师两万驻军,以及西军中的大同、朔县中张俊、吴玠等部阻挡金国的西枢密院援军,总共会调动近二十万的兵马。

  而为了提供后勤,至少要动用上百万的民夫、上千万贯的库存,至少十万牲口。

  这场面太大,就算知道东京道有百万顷的良田,价值远超过这些钱,还是让他们感觉到了剧痛。

  有些人建议陛下,削减一些规模,不要寄望着搞大事,应该像攻打西夏一样,一点点蚕食才是。

  赵士程对此则微笑回应:“一次出兵,耗费不过千万,这就是蚕食啊。”

  当时,堂上诸卿皆瞠目结舌。

  赵士程却毫不在意,如今火器产量已经不像最初几年那样可怜,正是大量生产,用体量碾压对方,盘活军工的时候,用新开发的土地再回馈工业,才能有健康的军工业,否则,那些东西便只是压箱的玩具。

  就是韩世忠他们打输了也没关系,这样的国战,大宋能反复打,金国只要一次扛不住,就终结了。

第341章 钱能解决的事

  对于大宋来说, 出兵,一向是一件被朝臣万分抵触的事情,不止朝臣, 河北道的百姓曾经也是如此, 一旦用兵, 便纷纷出逃,免得被征去服役。

  但这次,河北路还是燕山府路,都十分平和,没有以前那么谈役而色变。

  这次的粮草是由运河送到燕京, 征发的是燕京的民夫。

  而燕京地的农忙已经过了,这次服役的, 可以领到米粮, 有这种机会,便是再累,他们也不会错过。

  ……

  五月,莺飞草长,运河上的拖船绵绵延延,一眼望不到尽头。

  运河的北方已经又重新修缮了港口,二十余个泊位从早到晚地卸货,高高的粮食在港口堆成小山, 被民夫用油布遮住。

  卸完货的船舶没有停歇, 而是调了个方向,去对岸的码头继续装填石碳。这可就比粮食快多了, 港口装了出货带, 下方用滚轮, 上方套着浸过沥青的毛毡, 滚轮用牲口拖动,便有源源不绝的矿石从毛毡处滚到船上,船上力夫用铲子将其铲平,装满之后,再过下一船。

  前方的拖轮冒着滚滚浓烟,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

  李娃便是其中之人,她帮着白氏在运河处建了一个码头,安置一些伤残军士,他们身上多少有些残缺,但也能做事,缺个胳膊手掌的,也能扛包,少个腿的,便看管、清洗矿石、驾驶马车。

  白氏也不要求什么给他们大富贵,只是给口饭吃,有个去处。

  纵如此,也足够他们感激涕零了。

  她打着算盘,思考着能不能走慈恩所的门路,买一艘拖轮,虽然困难很大,但也不是全然没有机会。

  若说如今大宋什么最值钱,那无疑便是这种拖轮了,只要得到一艘,那简直是财源滚滚,也能给矿上的军汉们加些肉食。

  这时,有一名年轻人走过来,要与她交接。

  “这些粮食已经全部送到了,清点一下,盖个手印。”李娃拿着单子,给那青年指盖在哪里。

  杨再兴看着面前姑娘,有些尴尬:“李姑娘,我军的牲口出了些问题,还得请您帮忙送到抚州,不知能不能帮个忙……”

  李娃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哦,你们就是前些日子买到染疫牲口的人吧,成,我这里能支五百头青驴,但草料车具,你得自己想办法。”

  杨再兴大喜:“早听说李姑娘是白夫人手下的猛将,大半年的时间便将这废矿经营得有声有色,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您可帮了大忙了。”

  “都是军中所属,应当尽些薄力,”李娃正色道:“但这些青驴是我这数百军军士妇孺的饭碗,杨将军请记得一定及时归还,若是久了,我这里周转不开,便是害人了。”

  杨再兴也正色道:“姑娘放心,若不能归还,我来给你当驴做马!”

  李娃摇头:“这便不必了,将军只需记住,便宜无好货,可别再买关外牲口了。”

  杨再兴笑着应是,跟着李娃一番折腾,费了好大功夫,这才让人带着青驴回到临时营地中,没有外人时,他的脸色已经阴沉了下去。

  大宋这次的兵马调动太过明显,金国察觉之后,到处刺探敌情,在后方做出许多恶事。

  抚州本是关内关外最大的牲口市场,但前些日子,草原上遇到了马瘟,因着担心将马瘟传到关内,岳将军要求在榷场买卖的牲口需得喂养七八日,确定无病才能售卖。

  遭遇此事,因草料不足,榷场的牲口价格大减,一些不轨之人便起了心思,买了那些急于脱手的牲口,卖入关内,还悄悄借了军中的马场转运。

  结果让军中牲口也染了疫病,万幸中招的都是后方的骡马,军马并未受到波及。

  但由此产生的亏空甚大,甚至影响了粮草转运,险些耽误这次出征。

  火器营遇到过几次危险,但岳将军早就严加看管,倒也没弄出什么大事。

  他略微歇息了一下,又指挥着将士,将车具给牲口套上,将粮草搬运上车。

  ……

  大量的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到燕京府,纸币在这种大宗交易上十二分地好用,只是户部看着流出银子,感觉心里的血也在哗哗地流。

  九月时,北方的粮草、战马、皆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而对面金国也没有闲着,他们早早地征发了各部族的粮草。

  同时,派使臣前来质问,大宋与金国既已签订盟约,欲为兄弟之国,为何还要兴兵?

  金国来的使者身份极高,乃是国中少有文臣宗室完颜宗宪,虽然年轻,但身份也是六位勃列极之一。

  这样的使者,值得赵士程亲自接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2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1/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化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